<p class="ql-block"> 《礼记》说:“三王四代唯其师。”《学记》说:“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古话说:“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还说:“师不语,隔千里;师一语,隔层纸。”我的恩师钟武强先生教导说:“‘天地君亲师’如何修?要倒过来修,就是‘师亲君地天’。”还说:“‘拜师’就是自己主动找一个人来管自己,免得自己无法无天。”由此可见,“用师”是人生中的一门必要且重要的智慧与工夫。</p><p class="ql-block"> 如何“用师”?这里在儒门范畴谈谈我的浅见。</p> <p class="ql-block"> 首先要有“师”。谁可以为师?《师说》曰:“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一个人,要能传道,首先自己须先承道,须在一个承、传、承的道统之中。传承有三种:师传,家传与天传。所谓家传,就是师父是自己家族的人,范围扩大一些,就是有血缘关系的人;所谓天传,就是非凡之人自己悟到修得,但是,须师传或者家传者正式确认。《学记》说:“择师不可不慎也。”所以,选择老师是很重要的事情,必须慎重。古话说:“只闻来学,未闻往教。”俗话说:“学生出现了,老师才出现。”所以,生命中严格意义上的师者,是须自己诚意“千里求师”的,是须“创位”的,就是自己主动创造一个师父这个“上位”出来。当然,现实中也有师父找弟子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 有了师父之后,如何用好师?</p><p class="ql-block"> 首先要信师亲师。只有相信,笃信不移,才能“安其学而亲其师”。学习文化,是从感受开始的;感受,是靠浸泡熏出来的。浸泡,是需要时间的,是需要氛围的,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与师父住在一起的,生活在一起的。所以,真正承接道统的学习,仅仅靠线上或者阅读其著作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在当今文化接近断层的特殊历史时期更是如此。</p> <p class="ql-block"> 《学记》说:“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还说:“乐其友而信其道。”所以,亲师的同时,亲友也很重要。</p><p class="ql-block"> 我们熟悉“良师益友”这个词汇,但是,如何落实以转化为自己的生产力?</p><p class="ql-block"> 良师固然重要,因为师徒之间是纵向关系,纵向关系统领横向关系,同时,益友不可或缺,我们与益友之间是横向关系,横向关系利于巩固与优化纵向关系,特别是自己的成长处于初期之时,益友往往是我们通向良师的必要且重要桥梁,并且,我们亲友比亲师容易得多。古话说:“同师者为朋,同道者为友。”所以,亲友在严格意义上来讲就是亲近同门,或者亲近儒门中人。所以,在某种角度来看,真修实行的路径是先拜师,然后再“益友良师”。所以,用师,不能仅仅局限于用好师父本人,本质是要用好师父传承的精神与智慧,用好师父的助理,用好优秀的师兄师姐,特别是甚得师父真传的同门,师父明确要弟子们多请教的同门。师父犹如董事长,其助理犹如总经理,如果具体事情直接找董事长,符合常识吗?古话说:“长子如父,长女如母。”俗话说:“一个孩子很难带,两个孩子随便带,三个孩子不用带。”为什么?老大带好了,老大就能做好父母的小助手,甚至是好助手。如果在多孩家庭,父母不善于立长,不善用“小的听大的”的智慧,不善借助年长的孩子带年幼的孩子,父母敢生这么多吗,父母带得过来吗,孩子能健康成长吗?在一个家庭里,小的听大的,大的听妈妈的,妈妈听爸爸的,爸爸听祖宗的,祖宗听圣贤的,圣贤听天地的。各归其位,犹如神仙开会。父母放心了,子女就做好了;哥哥开心了,弟弟就做好了;弟弟开心了,哥哥就做好了。所以,道在对面。同理,作为同门的师兄师姐,我们要做好师弟师妹的榜样,帮到师弟师妹,做先生的好助手。师父开心了,弟子就做好了;师弟师妹开心了,师兄师姐就做好了;作为师弟师妹,要听师兄师姐的,要见贤思齐,要当仁不让。师兄师姐开心了,师弟师妹就做好了。古话说:“兄弟睦,孝在中。”俗话说:“师父师父,亦师亦父。”主动亲友,也利于同门团结,这是对师父的“孝”;利于互促共进,彼此成全,共同成就,进而更好地光耀师门,这也是每一位弟子义不容辞的使命。亲师如经,亲友如纬,经纬交织,纵横交错,才能成就一张有效的成长之网。</p><p class="ql-block"> 《孝经》说:“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所以,身为弟子,学儒道,修儒道,传儒道,立身行道,甚至早日开门收徒、开枝散叶,是对师父的“大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起舞在浪尖上;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道统相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 《学记》说:“幼者听而弗问。”这里的“幼”,不一定只是年幼,还包括初学者,甚至是不管学了多久但是所得还在初级阶段的人。所以,一位幼者,如果频繁找师父,其精神可佳,但是,不一定合道。先生教导我们,我们要做正确的事,还要正确地做事,把事情做正确,结果好才是真的好。古话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俗话说:“借力使力不费力。”所以,善于借力很重要。今天因为科技的发展,让我们亲近师父变得容易,不管是线上或者线下,但是,不能因此忽视益友的重要性,不能因此就把师父当成私家保姆,当成私人医生,当成一般的辅导员,当成消防员,否则,就违反了尊师重道的精神,就是逆道。同时,不能因为知道师父在哪里,不论场合,就径自前往拜访,前往请教。如果是师父自己主导的场合,师父是主人,师父说了算,他想接待谁就接待谁,还算无可厚非;如果师父受邀出席的场合,师父是贵宾,不是什么都是师父说了算,我们径自前往,师父难免左右为难,也让主人以及其他人员觉得唐突与尴尬,甚至因此质疑时雍平台人员的基本素质。古话说:“顺道者昌,逆道者亡。”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如果我们以为只用师父本人才对自己最有利,那是“占便宜就是吃大亏”,甚至还投机取巧来用师,那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反之,如果在用师与用友之间践行中庸之道,那是“吃亏就是占便宜”,那是站高一线,从整体上去赢。</p> <p class="ql-block"> 古话说:“师父引入门,修行在个人。”不管我们多么善于用师用友,自己的真修实行是基础。《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如果自己不真修实行,自然“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鄙人在2018年拜师入门,在6年时间里,我亲师不断,看到一些同门,只管把孩子送到先生身边,只管有事自己搞不定找先生,但是,自己却没有很好地真修实行,于是,虽然拜师入门几年,犹如还在门外,形象犹如门上张贴的“门神”,看到这种情况,真是于心戚戚焉。</p><p class="ql-block"> 古话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所以,如何正确用师,不可不慎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存亮拙笔</p><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17日星期二11:25于广州</p><p class="ql-block">优化于2024年12月18日星期三10:27于广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