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相聚长沙》2.雨中游岳麓山、橘子洲

一涛

<p class="ql-block">  11月24日,下着小雨。我们2人今天仍按计划去游览岳麓山,令芬和运泉一定要陪伴,我们只好顺意。</p><p class="ql-block"> 岳麓山古名灵麓峰,亦名麓山,是衡山的主要山峰之一,“岳麓”因南北朝刘宋时《南岳记》而得名。岳麓山位于长沙市湘江西岸,橘子洲位于湘江中。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包括麓山景区、橘子洲景区、天马山景区、桃花岭景区等八大景区,已建成的有麓山景区和橘子洲景区,天马山景区建设基本完成。</p> <p class="ql-block">  岳麓山是融合了中国文化精华的儒、释、道为一体的文化名山,它包容了历史上鸿儒巨子、高僧老道、骚人墨客共同开拓的岳麓山文化内涵。我们徒步上山,走到观光车站台乘观光车直达山顶。</p> <p class="ql-block">  深秋的岳麓山已是层林尽染,雨中看去别有风味。</p> <p class="ql-block">  乘覌光车到达山顶,雨似乎越下越大。</p> <p class="ql-block">  我们决定不在山顶继续游览,先下山避雨,然后直接去爱晚亭。</p> <p class="ql-block">  路旁有一座隋朝的舍利塔。始建于隋仁寿二年(602年),五代时被毁,1957年加修石栏,1959年再次重修。</p> <p class="ql-block">  来到清逸阁休息避雨,这里有各种特色小吃,我们每人吃了一份蛋花汤圆醪糟,味道不错。</p> <p class="ql-block">  爱晚亭。爱晚亭位于岳麓山清风峡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为清代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创建,原名红叶亭,后由湖广总督毕沅据“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更名为爱晚亭。2013年3月5日,爱晚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爱晚亭古朴典雅,亭坐西向东,三面环山,整体上保留了较多的清代建筑风格。爱晚亭正面额朱色鎏金“爱晚亭”匾,系毛泽东而题。亭中方石上刻有张南轩和钱南园游山的七律诗。</p> <p class="ql-block"> 《山行》唐.杜牧</p><p class="ql-block"> 远上寒山石径斜,</p><p class="ql-block"> 白云生处有人家。</p><p class="ql-block"> 停车坐爱枫林晚,</p><p class="ql-block"> 霜叶红于二月花。</p> <p class="ql-block">  醉了,枫叶的斑斓。</p> <p class="ql-block">  屈子祠前一棵高大的古树,好大,要好几个人才能围抱过来!</p> <p class="ql-block">  屈子祠。屈子祠又称三闾大夫祠,专祠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约前340~前278年)。清嘉靖元年(1796年),长沙知府张翔、学政范鏊与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创建屈子祠于岳麓书院北侧,2006年,改建屈子祠于今址。</p> <p class="ql-block">  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四大书院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1988年,岳麓书院建筑群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北宋祥符八年(1015年),宋真宗召见岳麓山长周式,御笔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后历经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廿九年(1903年),岳麓书院与湖南省城大学堂合并,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沿用书院旧址。民国十五年(1926年),湖南高等学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学,仍就书院基址扩建至今。岳麓书院現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其古建筑在布局上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岳麓书院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书院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书院大门两旁悬挂有对联:</p><p class="ql-block"> 惟楚有材 於斯为盛</p><p class="ql-block"> 上联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下联出自《论语.泰伯》,源出经典,联意关切,道出了岳麓书院英材辈出的历史事实。</p> <p class="ql-block">  书院二门。大门之后,宋元时为礼殿,明代嘉靖元年(1527年)扩建文庙于院左,始改建为二门。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本侵略者炸毁,1984年重建。门额正上方悬有“名山坛席”匾,为1984年复制。两旁有对联:</p><p class="ql-block"> 纳于大麓 藏之名山</p><p class="ql-block"> 意为岳麓书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山中。</p> <p class="ql-block">  讲堂。讲堂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是书院的敎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也是学院的核心部分。理学家张栻、朱熹曾在此举行“会讲”,开中国书院会讲之先河。</p><p class="ql-block"> 檐前悬有“实事求是”匾,校长将其作为校训,旨在教育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p> <p class="ql-block">  大厅中央悬挂两块鎏金木匾:一为“学达性天”,由康熙皇帝御赐,意在勉励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原额被毁,1983年依康熙字迹重刻。二为“道南正脉”,由乾隆皇帝御赐,它是皇帝对岳麓书院传播理学的最高评价,表明了岳麓书院在中国理学传播史上的地位,此额为原物。</p> <p class="ql-block">  御书楼。藏书楼是体现中国古代书院讲、藏书、祭祀三大功能之一的藏书功能的主要场所,岳麓书院创建始即在讲堂后建有书楼,宋真宗皇帝赐书后更名为“御书阁”,元明亦称“尊经阁”,位置有所变动。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巡抚丁思孔从清朝庭得十三经、二十一史等书籍,建御书楼于今址。清代中期,御书楼已发展成为中国民间一座较大型的图书馆,藏书数量14130卷,至今藏书逾五万册。</p> <p class="ql-block">  文庙。文庙位于书院左侧,自成院落,由照壁、门楼、大成门、大成殿、两庑、崇圣祠、明伦堂等组成。岳麓书院祀孔子始于书院初创时期,北宋时期曾建礼殿于讲堂前,内塑先师十哲像,画七十二贤。南宋乾道元年(1167年)改为宣圣殿,“置先圣像于殿中,列绘七十子”。明弘治十八年(1507年)迁于院左今址。天启四年(1624年)重修,正式称为文庙,其规格与各郡县文庙相当。</p> <p class="ql-block">  孔子行教像。</p> <p class="ql-block">  大成殿。</p> <p class="ql-block">  大成殿内。</p> <p class="ql-block">  湖南大学。</p> <p class="ql-block">  11月25日,天仍然下着小雨,今天我们4人游览橘子洲。</p><p class="ql-block"> 橘子洲位于长沙市区中湘江江心,西望岳麓山,东临长沙城,四面环水,长达5公里。橘子洲上盛产橘子,生长着数千种花草藤蔓植物,其中名贵植物143种,还有鹤、鹭、鸥、狐、獾等珍稀动物。</p><p class="ql-block"> 自古以来,橘子洲就是长沙的旅游胜地,1960年在洲头建橘洲公园,1962年公园对外开放。2001年,公园更名为长沙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橘子洲景区,有诗词碑、颂橘亭、望江亭、“谁主沉浮”雕塑广场等主要景点。2012年长沙岳麓山--橘子洲旅游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景区。2024年8月,橘子洲通过电力降碳、管理降碳、自然固碳等,成为全国首个“江岛零碳区”。橘子洲既传承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新添了现化园林的文化元素,使橘子洲成为了长沙的文化明片。</p> <p class="ql-block">  橘子洲名不虚传,一眼望去,满是葱绿的橘子树,虽然橘子收获季节已过,许多树上仍掛满了黄灿灿的橘子。</p> <p class="ql-block">  伫立在橘子洲头的青年毛泽东艺术雕塑。雕像总高度32米,长83米,宽41米,采用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外表材料为花岗岩石材。</p><p class="ql-block"> 橘子洲青年毛泽东雕塑像以1925年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形象为基础,突出表现毛泽东胸怀大志、风华正茂的形象。青年毛泽东曾在橘子洲头写下“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迈词句,这豪迈的词句激励着年轻的人们奋发向上,蓄志进取。</p> <p class="ql-block">  问天台。位于洲头广场的前端,取意毛泽东当年在此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天问。</p> <p class="ql-block">  望江亭。</p> <p class="ql-block">  指点江山。</p> <p class="ql-block">  1911年,少年毛泽东来到长沙求学,直到1923年,毛泽东在长沙读书和从事革命活动长达十多年之久。期间,曾多次和挚友蔡和森、罗学瓒、张昆第等人博浪击水,横渡湘江,来到这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1925年在此写下了《沁园春.长沙》。</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诗词碑。碑身北边刻有毛泽东手书“橘子洲头”4个大字,碑身南面刻有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均镌贴金箔。长沙是毛泽东少年时代求学的地方,也是他青壮年时代参与革命的起点。1920年,毛泽东从长沙出发,前去会见陈独秀,随后回到长沙成立了党组织。后来,毛泽东又多次从长沙出发,去各地参加工人运动、考察农民运动。最后还是从长沙出发,走上了井岗山,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抵达了延安。长沙,对于毛泽东而言,意义非凡。</p><p class="ql-block"> 1925年2月,毛泽东回韶山养病,同时在当地组织农民运动,结果遭到军阀赵恒惕的通辑。1925年9月,毛泽东冒着被敌人逮捕的危险,游览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诗。</p> <p class="ql-block"> 《沁园春.长沙》</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p><p class="ql-block">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p><p class="ql-block">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芲茫大地,谁主沉浮?</p><p class="ql-block">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揚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雨过天晴,</p><p class="ql-block"> 我们迈步在长沙绿道。</p><p class="ql-block">“踏遍青山人未老,</p><p class="ql-block"> 风景这边独好”。</p><p class="ql-block"> 祝愿675人健康快乐!</p><p class="ql-block"> 携手前行,明年再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