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中华文化瑰宝

叶果老

<p class="ql-block">每次走进园林景观,好像走进了中国古典水墨画中、或者走进了唐诗宋词所描绘的古时庭院中。园林、水墨画、唐诗和宋词,是植根于中华文化的不同艺术表现形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下面两幅图片,扫描自带古绘画的《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图中的古画,很像我们在园林见到的景观。</span></p> <p class="ql-block">园林景观,实际上是把中华传统文化的各种理念,融合进自然景观的各要素中,通过楼、亭、榭、台、阁、假山、池塘和林木的多变布局,形成步移景异、“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美妙意境。</p> <p class="ql-block">距今500余年的公元1509年,明代进士、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辞官回乡,买下大弘寺旧址地皮,聘请著名画家文征明参与设计,历时16年,建起了一个私家园林。‌</p><p class="ql-block">园林取名为“拙政园”。名字源自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的“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大致意思是:这不过是不善为官者能达成的结果罢了)。“拙政”二字,正好表达了王献臣官场中失意和对隐居生活向往的心态。</p> <p class="ql-block">拙政园之所以在中国园林中名列前茅,不仅是因为园林典的雅精致,还因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拙政园的园名,有不俗的来历,各景点都有诗意的名称和相应的景致。</p> <p class="ql-block">‌远香堂,拙政园的主体建筑,原是王献臣品茶论道、接待朋友的地方。堂名取自宋代周敦颐《爱莲说》中的“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堂名与周边景致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香洲‌,是造型别致、通体用楠木建成的画舫式建筑。香洲之名,取自屈原《楚辞》中“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的典故。香洲这一画舫式建筑,前舱为亭,中舱为榭,船尾为阁,上下两层可登高远眺。让人联想起古时苏州一带山温水软、画舫如云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荷风四面亭‌,在夏季池中荷花盛开时,景色尤美。曾国藩的学生江苏按察使李鸿裔当年游园时,在此留下诗句:“柳浪接双桥,荷风来四面。”恰好道出此亭名字的立意。</p> <p class="ql-block">‌小飞虹‌,指拙政园内的廊桥,其名源自南北朝宋代鲍昭的《白云》诗:“飞虹眺秦河,泛雾弄轻弦”。小飞虹的桥身,采用朱红色桥栏,倒映在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p> <p class="ql-block">天泉亭,拙政园的古迹纪念性建筑。原先亭内有古井,相传为元代大弘寺东斋遗物,人说此井不枯,犹似天泉,今借以名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