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州四日游之,‍大明寺

晓闻琴瑟和鸣

<p class="ql-block">  扬州大明寺,鉴真遗风,千古禅韵。这里是鉴真的道场,这里有乾隆的足迹,更有无数文人墨客的墨宝和传说。</p><p class="ql-block"> 扬州大明寺,千年古刹,坐落在扬州古城北郊。它像一位历史的长者,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每一寸土地、每一块砖瓦,都浸透着岁月的痕迹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寺内香烟袅袅,梵音阵阵,让人的心灵瞬间安宁下来,仿佛穿越千年,走进了一个与世无争的净土。</p><p class="ql-block"> 鉴真,这位大明寺历史上最璀璨的明星,与大明寺的渊源极深。他曾在此修行、讲学、主持佛事,大明寺的一草一木、一殿一宇都见证了他的成长与觉悟。正是在这里,鉴真立下了弘扬佛法的宏大志愿,开启了他东渡日本、传播佛教文化的伟大征程。</p><p class="ql-block"> 鉴真东渡,前后历经六次,历时十余载,其间艰难险阻无数。他双目失明,却始终坚定不移,以非凡的毅力和对佛法的虔诚,将中国的佛教律宗、医学、建筑、雕塑、绘画等众多文化瑰宝带到了日本。他在日本奈良创建的唐招提寺,成为日本佛教律宗的总寺院,对日本的宗教、文化、建筑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日本文化的恩人”。而大明寺,也因鉴真而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占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了两国友好往来的精神纽带与历史见证。</p><p class="ql-block"> 如今,当我们漫步在大明寺中,依然能感受到鉴真精神的传承与延续。那庄严肃穆的大雄宝殿,气势恢宏的栖灵塔,仿佛都在默默诉说着鉴真的传奇。寺内的鉴真纪念堂,由梁思成先生设计,堂内供奉着鉴真大师的坐像,他面容祥和,目光坚定,让人不禁心生敬仰。 大明寺不仅是一座佛教寺院,更是一座文化宝库,承载着鉴真的伟大精神与千古智慧,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前来朝拜、瞻仰,感受那穿越千年的魅力与力量。 愿这大明寺的钟声,永远回荡在历史的长河中,传颂着鉴真的功绩,</p> <p class="ql-block">  大明寺,又称法净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市区平山堂东路8号,占地面积约30公顷。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据《旧五代史》载,公元887年,庐州刺史杨行密与宣州刺史秦彦对战时,在此扎营。2002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2006年5月25日,扬州大明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p> <p class="ql-block">  大明寺紧挨着瘦西湖,自然美景与人文历史交相辉映。</p> <p class="ql-block">鉴真大和尚六次东渡群雕。</p> <p class="ql-block">碑文上历数鉴真大和尚六次东渡的行迹。</p> <p class="ql-block">  栖灵塔:隋朝仁寿元年(601年),皇帝杨坚为庆贺其生日,下诏于全国建塔30座,以供养佛骨,该寺建“栖灵塔”,塔高九层,宏伟壮观,被誉为“中国之尤峻特者”,故寺又称“栖灵寺”。唐朝鉴真法师任大明寺住持,使大明寺成为中日佛教文物关系史上的重要古刹。唐会昌三年(843年),九层栖灵塔遭大火焚毁。后经僧人募化重建,但屡有圮废。</p> <p class="ql-block">  淮东第一观:寺前石碑“淮东第一观”是清雍正年间,杨州知府高士钥邀请金坛籍书记法学蒋衡所书。出自于北宋著名词人秦少游的诗句“游人若论登临美,须作淮东第一观”。自此,大明寺以“淮东第一观”而名闻天下。</p> <p class="ql-block">  进入广场,迎面是一座庄严典雅的牌楼。牌楼为纪念栖灵塔和栖灵寺而建,四柱三楹,下砌石础,仰如华盖。中门之上面南有篆书“栖灵遗址”四字,为清光绪年间盐运使姚煜手书,字体雄美。</p> <p class="ql-block">  寺前东西院墙上分别嵌着两块石碑,东为蒋衡山“淮东第一观”,西为王澍书“天下第五泉”大字。</p> <p class="ql-block">  平山堂:平山堂是北宋大学家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所建。堂前花木扶疏,庭院幽静,凭栏远眺江南诸山,恰与视线相平,“远山来与此堂平”,故称“平山堂”。堂前有联曰:“过江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与众宾欢”,是欧阳修当年潇洒流运的生动写照。后来苏东坡任扬州太守时,常来此凭吊,并在后面为欧阳建造了“谷林堂”和“欧阳河”。谷林堂取自苏东坡“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的诗句。欧阳祠内有欧阳修石刻画像,供人凭吊。</p> <p class="ql-block">古银杏,树龄250年。</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大明寺最主要的殿堂,体型雄伟,气势恢宏。屋脊高处嵌宝镜一面,阳面嵌“国泰民安”,阴面嵌“风调雨顺”。</p><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内法相庄严,经幢肃穆,法器俱全。正中坐于莲花台上的是释迦牟尼大佛,两侧是他的弟子迦叶和阿难,东首坐着药师佛,西首坐着阿弥陀佛。佛坛背后是“海岛观音”群像,两边是十八罗汉像。尊重佛理,没有拍照。</p> <p class="ql-block">  鉴真纪念堂:大明寺最有特色的建筑是鉴真纪念堂,纪念堂是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为纪念鉴真法师圆寂一千二百周年,于1963年中日两国纪念鉴真圆寂1200周年时奠基,于1973年建成的。鉴真东渡日本前,曾为大明寺住持。从唐天宝元年(742年)起,先后十余年,历尽艰险,至第六次东渡成功,将我国佛学、医学、语言文学、建筑、雕塑、书法、印刷等介绍到日本,为发展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1922年,日本学者常盘大定在寺前树立唐鉴真和尚遗址碑。它仿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模式,由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设计,共包括碑亭、长廊和纪念堂三部分组成,总面积达七百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古大明寺唐鉴真和尚遗迹碑记。</p> <p class="ql-block">鉴真玉雕像</p> <p class="ql-block">圆柏:树龄425年。</p> <p class="ql-block">  栖灵塔塔基入口,迎面书有:千年古刹、文化高地。从此处可以登塔,</p> <p class="ql-block">塔内供奉的千佛金像。</p> <p class="ql-block">  从栖灵塔第七层俯瞰瘦西湖全景,瘦西湖千顷湖景,万般风情,尽收眼底,美仑美奂。</p> <p class="ql-block">鼓楼</p> <p class="ql-block">钟楼</p> <p class="ql-block">  弘佛亭:扬州大明寺的弘佛亭‌是一座仿唐风格的纯木斗拱结构亭阁,位于大明寺藏经楼东侧。该亭阁于2023年4月1日复建成功,是全国新建的第一座纯木斗拱结构制作的亭阁,其斗拱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承受了数十吨的重力,这在现代建筑中非常罕见‌。</p><p class="ql-block"> 弘法亭的建造是为了纪念西晋汉白玉佛首的回归。2007年,日本友人池田和夫先生将其珍藏并敬奉30多年的中国西晋时期的佛首捐献给大明寺,为纪念这一善举,大明寺在寺内修建了“弘佛亭”。</p> <p class="ql-block">  卧佛殿,坐北朝南,檐殿庑式建筑,翘角飞檐,气势雄伟。殿前的这尊高大的汉白玉佛坐像是由现任仰光市长吴拉敏赠送,高2.8米、重10.8吨。“卧佛殿”三个大字由赵朴初所书。</p> <p class="ql-block">  碑亭内耸立着汉白玉须弥座横碑,正面为郭沫若所书“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背面为赵朴初撰书纪念鉴真圆寂1200周年的碑文和颂辞,因而被誉为当代的“三绝碑”。</p> <p class="ql-block">  楠木香亭:楠木香亭采用楠木精心雕刻而成,体现扬州木雕工艺的精湛水平。香亭一般遇迎神赛会等使用的物件,可用来摆放佛像、香炉等,可防雨淋,外形类似亭台,称为香亭。</p> <p class="ql-block">  天下第五泉的所在是一座富有山林野趣的古典园林——西园。西园一名御苑,又名芳圃。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咸丰间毁于兵火,同治间重修。1949年后又多次重修。今园中古木参天,怪石嶙峋,池水潋滟,亭榭典雅,山中有湖,湖边有树。此时正值深秋,秋意盎然。</p> <p class="ql-block">  乾隆皇帝三度临幸大明寺御花园内,为泉赋诗:“有冽蜀岗上,春来玉乳香。”唐代状元张又新、邢部侍郎刘公伯、茶圣陆羽皆为此泉题记。</p> <p class="ql-block">康熙御碑</p> <p class="ql-block">  大明寺的“天下第五泉”可追溯到唐代,由品泉家刘伯刍评定。‌</p><p class="ql-block"> 唐代茶圣陆羽曾将大明寺泉列为天下第十二佳水,而唐代另一位品泉家刘伯刍则认为大明寺泉水是天下第五佳水‌。这一评定使得大明寺泉水获得了“天下第五泉”的美称。</p><p class="ql-block"> 大明寺泉的水质清澈,滋味甘醇,向来为茶人所推崇。历代文人雅士慕名前往大明寺汲水试茗,留下了许多歌颂美泉沏佳茗的诗文。例如,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大明寺泉水记》中称赞此水为“水之美者也”</p> <p class="ql-block">  乾隆御碑亭:御碑亭在大明寺西园拾级而下的入口处西侧,坐北朝南,单檐歇山顶,檐下置挂楣,亭柱16根,红色油漆,周遍设透空坐栏,栏面黑色,透空坐基白色,色彩分明。地面为正方形水磨青砖铺地,中置三块御石碑。</p><p class="ql-block"> 最东边的石碑上刻有乾隆辛未(1751)春仲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时所写《平山堂》御制诗:梅花才放为春寒,果见淮东第一观。馥郁清风来月牖,枝枝画意入云栏。蜀冈可是希吴苑,永叔何曾逊谢安。更喜翠峰余积雪,平章春色助清欢。</p> <p class="ql-block">  顺便介绍一下其他四泉。</p><p class="ql-block"> 这些名泉都是由茶圣陆羽评选出来的。陆羽在游历大江南北后,根据泉水特色评选出了天下十大名泉,其中大明寺泉位列第五。其他名泉包括:</p><p class="ql-block">‌ 谷帘泉‌:位于庐山,被誉为“天下第一泉”。</p><p class="ql-block">‌ 惠山石泉‌:位于无锡惠山,水质清冽,适合泡茶。</p><p class="ql-block">‌ 兰溪石下水‌:位于浙江兰溪,水质纯净,口感甘甜。</p><p class="ql-block">‌ 陆羽泉‌:位于湖北天门,因陆羽而得名,水质优良‌。</p><p class="ql-block"> 这些名泉不仅在历史上享有盛誉,至今仍被广泛认可和使用,成为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平远楼:大明寺庭院东侧有平远楼。此楼乃清雍正十年(1732年)光禄寺少卿汪应庚初建,楼名取自宋代画家郭熙《山水训》中:“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咸丰年间楼毁于兵火,同治年间两淮盐运使方浚颐重建,增题“平远楼”额,并撰联云:“三级曩增高,两点金焦,助起杯中吟兴;双峰今耸秀,万株松栝,涌来槛外涛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