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17日晚22:33,妹妹发来一条微信:“你有空也要构思一下二姐的题材,写写二姐吧[微笑]。”这句话勾起了我对二姐丁淑萍的深深回忆。</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我从收藏相册里找到了一张1978年5月在海口市解放路“长征”摄影室拍摄的全家福。照片中,二姐穿着奶奶制作的花边领淡雅花纹浅色长衬衫,站在中间,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岁月的故事。于是,回忆起二姐往事,并记下发到家里微信群里。这天上午10:28大姐在家里微信群看了这篇回忆录赞许:“厚弟大脑真好。”</p><p class="ql-block"> 文中是这样记的。</p><p class="ql-block"> 二姐丁淑萍,1957年出生,今年67岁,比我大5岁。她是一位善良、朴实、勤劳的人。父母在生了大姐两年后,迎来了二姐。那个年代,家庭响应国家号召,认为多生子女是对国家的贡献,因此家家户户都有许多孩子。那时,我们全家与爷爷奶奶一起吃饭,晚上才回到中山路的家中。二姐出生后,家里已有小姑、三叔、四叔、五叔、六叔和大姐,孩子们年龄相近。爷爷奶奶担心无法照顾这么多孩子,便将二姐送到居仁坊外婆家抚养。父母下班才带她回家,她长大后才自己到博爱路、龙文坊与大姐一起轮流背我与妹回家。</p><p class="ql-block"> 爷爷奶奶搬到海口生活时,租住在博爱南路二楼的一间房子里。那栋房子对面正是1984年12月我考入海口市税务局工作的地方。小时候,我常听长辈们夸奖二姐,说她在博爱路家门口用粉笔在骑楼底下的水泥地上写字,被许多围观者称赞:“这小孩懂得那么多字。”然而,二姐从二楼的木楼梯上滚下来,可能伤到了大脑,从此读书不再聪明。还有一次,她吃饭时不小心用筷子插到了喉咙,大人们常以此提醒我们小孩吃饭时要注意使用筷子的安全。</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父母工作早出晚归,无法照顾孩子。于是,父亲想了个办法,让大姐上小学时留级,与二姐同班,这样她们俩读到高中时一直是同学。晚上,我们四姐妹在龙文坊吃完饭后,大姐和二姐会各自背着我和妹妹回中山路。大约在我五岁的时候,她们已经背不动我了。我还记得有一次,二姐背我到中山路上,放下我说:“太重了。”于是让我跟着走路回家。大姐则继续背着妹妹回家。不久,父亲便送我去机关幼儿园上学。随着我和妹妹逐渐长大,二姐和大姐商量后决定不再回龙文坊吃饭,而是在家里自己做饭。</p><p class="ql-block"> 母亲晚上回家听说这件事后感到惊讶。于是,母亲买了一对镀锡铁桶让她们挑水,辞退了帮我们挑水倒入水缸的妇女。那时,二姐挑着水桶从中山路110号家里出来,走到钟楼正南对的一路小巷:中山横路,对面是天后宫,靠近中山路左边口有一个手摇动铁棍的打水井排队取水,这是淡水,其水是用来煮水作饭菜用的。另外旁边还有一个水井,称咸水井,其水是用来洗衣服的,周围是水泥板,很多家庭拿衣服放在水泥板上刷洗衣服。那井边有一棵大的凤凰花树,当盛夏时满树冠开花犹如一团燃烧的火焰,红色花朵簇拥着深色的树干,形成了一幅绝美的画面。这个地方,后来因为家家户户装了自来水了,该地方用水功能已失去作用。于是,政府将此地方拆了改为盖了两层楼变为销售药店。无独有偶,世事难料。2003年非典末期,我被任命为海口市龙华区国家税务局副局长,其中这一条街是分管区域。每当我到该地方检查工作时,目睹往事,百感交集。</p><p class="ql-block"> 从此,二姐和大姐肩负起了家里的日常生活琐事,诸如帮我与妹洗澡、换洗衣服和哄着睡觉。那时,二姐大约十岁,读四年级。二姐和大姐负责我们的生活。当时,烧饭用的木柴很贵,舍不得用。于是,她们晚上学着其他孩子一样,到长堤路河边堆放的大木头上,借着淡淡的月光,拿着从家里带出来的小锤子和小铁铲,偷偷溜到堆积木材的地方,铲树皮用作柴火。我站在远处看着她们撬树皮,一旦看到看护人来了,我们就慌忙逃跑。偷树皮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于是,二姐和大姐商量如何找到更多的柴料。第一次,我跟着她俩经过人民桥到水产学校,即现在的海南大学校址。偌大的地方非常安静,虽然树林郁郁葱葱,地下却打扫干净没有多少叶子,我们只好挑着空竹畚箕回家。最后,她俩经过打听,一位同学的家人在海口家俬厂工作,厂里有锯木头留下的木屑。同学帮忙给了我们内部职工购买木屑的指标票。周末,父母骑着自行车便到水巷口里的厂里买回一大袋木屑放在车后架上拉回家。我们烧饭煮菜时,先用一个酒瓶放在陶炉中间,周围慢慢添满木屑并压实,最后慢慢抽出瓶子,中间空的部分添一些小木条,点燃后将旁边的木屑烧着。</p><p class="ql-block"> 1971年夏天,我们从中山路搬到了海口市罐头厂宿舍。当时,二姐和大姐上了靠近和平北路附近的三亚街第十二中学。每天早上,她们匆匆从市区的西边步行到市区东边上学,上午放学后再匆匆赶回家。为了方便,她们后来转到了附近的第五中学读书,也就是现在的海南华侨中学。我们住在这里靠近金牛岭,每到周末,我跟着二姐与大姐即到金牛岭扒草,二姐用竹畚箕叠起的草方方正正高至与她的肩膀,与大姐轮流挑回家。二姐和大姐的辛勤付出,不仅让我们有了温饱的生活,更让我们学会了自立和坚强。</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次,二姐带我去了她曾经学习过的博爱路。我们走在熟悉的街道上,二姐指着那些老房子和骑楼,给我讲述她小时候在这里的故事。她说,那时候她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骑楼下用粉笔写字,虽然现在她已经不太记得那些字了,但那段时光却永远刻在了她的记忆里。那一刻,我看到了二姐眼中的温柔和坚定,仿佛那些年的艰辛和不易都化作了她心中最宝贵的财富。</p><p class="ql-block"> 如今,二姐已经退休,但她依然保持着那份勤劳和善良。她经常帮助邻里解决困难,还主动承担起照顾孙辈的责任。每次回家,看到二姐忙碌的身影,我都会想起那些年她为我们所做的一切。二姐的故事,不仅是家族的记忆,更是那个时代无数普通家庭的真实写照。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坚韧与温暖的力量,这份力量将继续传承下去,激励着我们这一代人不断前行。</p><p class="ql-block"> 妹妹看到上面的回忆录,说:“儿时的记忆,小时候砍柴锯柴挑担都是二姐在做,家里有大姐和二姐撑起家务活,我和哥就轻松多了,有时候偷懒就耍赖就不用剁猪菜[捂脸],我和二姐两个人睡在一张用木门(注:该木门板是从中山路拆下的当床,下面有两张长凳托起,是奶奶在龙文坊给我们支该门当床用的,第一次放在茅屋,第二次放在大楼)搭起来的床睡了好多年,两个人也经常在床上打架,现在想起来真是美好的回忆;生活过的很辛苦,少吃少穿,但是很开心,最难忘的是每年春节,老妈、大姐、二姐带着我和哥一起搞年糕、炸饺子、炸花卷等,那种香现在想起来都流口水,一转眼几十年就过去了,我们四姐弟妹现在都是领国家养老金的人了,要且行且珍惜。”</p><p class="ql-block"> 这些回忆,不仅仅是关于二姐的故事,也是我们这个大家庭共同的记忆。二姐的坚强和无私,深深地影响了我们每一个人。每当我想起那些年,二姐挑水、拾草、煮饭和喂猪的情景,心中总是充满了感激和敬佩。二姐的故事,不仅是我们家族的骄傲,更是那个时代无数普通家庭的真实写照。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坚韧与温暖的力量,这份力量将继续传承下去,激励着我们这一代人不断前行。<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拾草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水产学校,空畚箕,无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金牛岭兮,满载归,愿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