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被离的男人》(6)</p><p class="ql-block"> 这年轻男子,是从十四岁开始学吹竹笛,这个年龄若放在现在早已太迟,而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一的孩子中,会吹竹笛会乐器的,那是极少,一个学校都不一定能出一个。</p><p class="ql-block"> 偏巧,他的初一同班同学中,有一位县文工团演员的儿子,会吹笛子,还能上台独奏。受其影响,他在那年,自学了竹笛。他的音乐启蒙,来自同学,来自内心自觉自愿,非父母所逼也。</p><p class="ql-block"> 后来高中毕业,他去农村插队落户,凭着笛子,参加了公社宣传队,上台表演过笛子独奏,才对音乐简谱多有接触,还通过宣传队初识了越剧唱谱、通过同队队友,认识见识到了二胡这种民族弦乐器。</p><p class="ql-block"> 公社宣传队频频演出,后台民乐队里人才济济,其中一位退伍军人回农村的,能吹会拉,还一个冬天就学会唢呐且登台独奏,让他羡幕不已,暗底里发誓要向他学习,也成为一个能吹会拉的人。</p><p class="ql-block"> 可惜不久后他入伍,笛子短小精悍,他可以随身带,所以笛艺没有丢荒,还常给连里战友们表演。并参加过师军一级的文艺比赛,获过奖。但连队没有二胡,五年的时间,也只有干想着却捞不到上手。</p><p class="ql-block"> 退伍后回地方工作,却一门心思兴趣上了编撰史学笔记,后又因女朋友之故,一度喜欢上了美术,画啊描的,不说二胡,差点就连笛子都不去碰了。</p><p class="ql-block"> 直到尝咽失恋苦果,又遭逢婚姻失败,两次情感大挫折,心情跌入谷低后,悲悲慽慽中,这才痛下决心,把一把二胡请进了家门,他才开始了民族弦乐器的学习。</p><p class="ql-block"> 二胡与竹笛,同属中国古老民族乐器。有一句话叫千日胡琴百日箫,说的是学这两样乐器,难易程度大不一样。弦乐比起管乐,要下的功夫,起码得加倍。</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中后期,居民区里能拉会吹的能人,还是有的。他因为家的附近,就有一座半山,山上又新修了个公园,半山腰有几处木亭子,于是闲暇时,常会和有本事的人去玩一阵子。</p><p class="ql-block"> 让他感到困惑的是,这二胡到了他手里,拉出来的声音怎么这么难听,全然没有了他心中期望的悲切切或幽怨绯恻。</p><p class="ql-block"> 他曾听宣传队里弹三弦的老师说过,二胡为什么听起来那么悲,是因为二胡只有两根弦,相依为命,日夜相对,却不能相依。</p><p class="ql-block"> 唉,这二胡的两根弦,多像一对夫妻,联想到自身,他又会悲从中来,离婚了,岂不等于二胡断了一根弦?这样的命运,也只有二胡如泣如诉的音色,可以拉出他此刻的心情。</p><p class="ql-block"> 所以再难,他也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二胡,学到位,学的和笛子一样精通。</p><p class="ql-block"> 学二胡,想要无师自通,以他学笛子的经验,还是要拜书本为师。为此,他前段时期买的美术书被束之高搁,转而又去新华书店寻音乐书,寻来寻去,还真被他寻到一本专门介绍瞎子阿炳的书。因为这本书与二胡有关,又有点人物传的味道,应属于文史一类的书,他就买下了。</p><p class="ql-block"> 由书中,他得知一九一九年,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这对那时已沦为半封建半殖民社会的旧中国来说,真的是要救要救。你看,自那以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转向了新民主主义,一时间,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国,产生了许多工农革命歌曲。</p><p class="ql-block"> 最能体现无产阶级气慨的《国际歌》、《新青年》、《赤潮曲》,也在刊物上被发表。体现工人革命运动的《五卅运动》、《五色国旗当中飘》、《最后胜利定是我们的》等歌曲也唱响一时。</p><p class="ql-block"> 一九二六年,我国最早的一本革命歌曲集《革命歌声》面世,其中汇编了十五首优秀的革命歌曲。除前面提到的,另有《少年先锋队歌》、《国民革命歌》、《马赛曲》、《前进歌》、《反帝国主义歌》、《二七纪念歌》、《工农兵联合歌》等。 </p><p class="ql-block"> 这一时期,新型的音乐社团得到发展,除了已有传统琴会、曲社、戏曲科班如"天均社"外,陆续又成立了"大同乐会"、"上海国乐研究会"、"今虞琴社"等社团,产生了昆曲琴琶名家吳畹卿、七弦琴名家王露、杨时百、沈肇洲,瑟琶名家汪煜庭,二胡名家周少梅。</p><p class="ql-block"> 而这时期,最为著名的应属华彦均。华精通各种乐器,尤以二胡、琶琶为最。 一九二七年他双目失明,又沦落街头成流浪艺人,人称"瞎子阿炳"。他传谱和演奏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琴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等,堪称我国近现代民族音乐的瑰宝。</p><p class="ql-block"> 书中提到的瞎子阿炳,和他传世的六首琵琶二胡曲。有关他的身世,是这样写的:"瞎子阿炳,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生于一八九三年,卒于一九五0年,死时五十八岁。</p><p class="ql-block"> 阿炳本是无锡雷尊殿当家道士华清和的独生儿子,因害怕道士公开娶妻,会遭人轻视,故阿炳一生下来,便被其父隐瞒,说是别人过继给他的。华清和也好音乐,中国乐器,样样奏得不差,尤以琵琶最精。阿炳从童年起,就从父学习音乐技术,一段时间后,也和父亲一样,几乎样样乐器都会,而且都奏得相当的好。</p><p class="ql-block"> 他起先随父也做道士,因为同时又去参加了吹鼓手集团,到街头为人家婚丧喜庆演奏,被别的道士认为有失他们的面子,把他排挤出了殿 。这样,阿炳真成了一位纯粹地流浪 吹鼓手、艺人,时时去广场市集立出场子,当众演奏。</p><p class="ql-block"> 他原来并不瞎,在三十五岁那年,因患目疾,没能及时得到治疗,竟变成了两眼全瞎。从此以后,人家便叫他瞎子阿炳,他原来的名字,反渐渐被人忘记了。</p><p class="ql-block"> 有人就把阿炳当叫化子看侍,其实,他截然不同于一般的叫花子,从来沒随便收取过人家施舍的大钱。他纯粹靠演唱来维持生活,人家叫他唱,听他奏,不论给不给报酬,给多给少,他从不计较,也不道谢,总是很高 兴地奏唱。</p><p class="ql-block"> 那时在无锡城里,若能看见一位两眼全瞎,戴着一副白玻璃眼镜,胸前背上挂着琵琶胡琴等乐器,手里拿着三片竹片,累累赘赘,在街头上行走的,那一定便是阿炳。但要知道,就是这样一个人,不但会独奏所有这些乐器,他还能唱,能自拉自弹自唱。尤其是善于创作歌词,即兴演唱。当时,他唱了许多不利于当局(日伪军)的新闻,一再受到警告,他也全不理会。</p><p class="ql-block"> 他的器乐演奏,更能受到群众的欢迎。在街头,他和孩子们欢乐的接触,情景动人。许多孩子也多乐于帮他,替他捧场。</p><p class="ql-block"> 后来, 因曾受到统治者和上层社会的侮辱与打击,在临近解放前那两年,他停止了演奏,他感觉前途黑暗,很痛苦,所以立誓从此不再演奏了。</p><p class="ql-block"> 直到无锡解放了,在新的环境中,他的心情就变得愉快了,在人民政府的帮助和劝说下,他答应重新操起琴来,但说荒疏久了,给他三天练习再正式演奏。于是,阿炳又出现在了街头,为大家一曲接一曲,演奏了上述的那六首曲子。</p><p class="ql-block"> 关于他所奏的这六首曲调,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存有钢丝录音,可惜龙船一曲,略有损坏,已带有很多躁音。阿炳自己说,因荒疏太久了,奏得太坏,自己听听不 大顺耳,所以答应,等温习一个时期,到一九五0年寒假中再去录一次音。</p><p class="ql-block"> 岂料,一九五0年十二月阿炳突然吐血病故了。所以,我们今天听到的阿炳曲调,就只有这六首了。而他的照片,则始终没能得到。可惜了。"</p><p class="ql-block"> 阿炳的身世,他留传下来二胡独奏曲《二泉印月》,深深地打动了这男子的心,同病相怜啊,从此,他视二胡为心中至高无尚的乐器,发誓要一边拉着它,一边也尽快给自己的感情续上弦,他要找回爱情的第二春。</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