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个人的环球航海》

左岸

<p class="ql-block">  翟墨,航海家、艺术家。曾旅居法国、新西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从事西方美术史和太平洋、非洲土著艺术的研究。</p><p class="ql-block"> 2007年1月6日,从中国日照启航,沿黄海、东海、南海出境,途径雅加达、马达加斯加、好望角、巴拿马、穿越莫桑比克海峡、加勒比海等海域,横跨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于2009年8月16日抵达终点日照。总航程35000海里,圆满完成中国人首次单人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壮举。</p><p class="ql-block"> 帆船是世界上最自由最省钱的交通工具。在陆地上,去一个国家必须办理复杂的签证手续,而在海洋里,这些手续都与你无关。地球表面有70%以上被海洋覆盖,只要你有一艘船,就可以沿着这蓝色有水的星球,去你想去的任何地方!</p><p class="ql-block"> 船长12.35米,船宽3.852米,排水量7.818吨,桅杆高度17.86米,我驾驶这艘日照号,实现了环游世界的梦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00—2001年,我驾驶帆船,遍访南太平洋诸岛国。在那里,我听过世界上最美妙的土著音乐,接触过最纯粹的土著艺术。在没有被现代文明污染的地方,人与人之间是那样纯真和美好,快乐也是那样简单和持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07年7月,我在印度洋遇上风暴,生死关头硬闯美军重要基地,荷枪实弹的大兵们将我抓获关押。当得知我是一名孤身航海者后,大兵们的态度奇迹般变得友好,不但让我离开,还帮我修好风暴中损坏的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08年11月,南非开普敦码头,我与身上涂满油彩的修船工人们在一起。航海这些年,我经过一个个港口,结识一群又一群朋友。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而快乐来自于世界各地收获的友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杨澜曾对我的航海梦给予支持。可在为航海四处找投资拉赞助最困难的时候,我却拒绝了来自阳光卫视的赞助…环球航海归来后,我接受《杨澜访谈录》专访,以此感谢她对我的帮助。</p> <p class="ql-block">  在夏威夷巧遇孙中山孙女孙穗芳。离开夏威夷之前,孙女士得知我要停靠台湾一站,特意给马英九写了两封信让我捎去。可我在关岛附近遇上台风,没能去成台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与夏威夷州州长Mrs.Linda.Lingle在一起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媒体报道我时,喜欢称我为“中国的鲁滨逊”。其实我觉得鲁滨逊的故事是“求生”,而我的故事是“追梦” 。我不是单纯的冒险,而是用帆船作为交通工具,去往世界各地,研究土著艺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梵高与更高之间故事:当年梵高的作品已经非常有名,吸引了“富二代”更高的关注。更高是银行家的公子,也是非常出色的艺术家,他的财富和品味让他在法国上流阶层风光无限,也成为著名的花花公子。</p><p class="ql-block"> 梵高则是一介穷画家,1888年2月,梵高来到普罗旺斯阿尔,走进了艺术史上提到的梵高的“阿尔时代”,10月,更高过来与梵高同住。彼时梵高结识了小镇上唯一的一名女妓女,正享受着这位美人崇敬的目光。更高这位贵公子却来搅局,活生生从梵高手里挖了墙脚。</p><p class="ql-block"> 梵高没办法与这位好友,同时也是自己艺术的资助人决斗来挽回颜面,于是挥刀割下自己的耳朵,送给妓女作“礼物”。这是一份憋屈的礼物,也是一次疯狂的发泄,从此梵高的情绪就没有再平复过,直到他疯狂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挪威老船长告诉我,在公海,一艘船就是一个漂浮的领土,如果你不乐意,可以拒绝其他国家的人到船上搜查。在陆地上,去一个国家必须办理复杂的签证手续,而在海洋里,这些繁复的手续都与你无关。帆船是目前世界上最自由最省钱的交通工具,它依靠的动力主要是风,只要掌握了大海洋流的规律,去任何地方都会变得简单。</p><p class="ql-block"> 我一直相信,人必须有那么点激情才能做和别人不一样的事。</p><p class="ql-block"> 我感觉我能驾着这船去世界任何地方。自由是我梦寐以求的,这是没有签证的自由,所以更加完美。现在有多少国家和地区对中国是面签的呢?哪怕我们弹丸之地的香港也不是这样的,也就给大陆来的游客一个星期的时间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我的人生中,有三次启航没齿难忘:第一次是新西兰,作别挪威船长之后,我独自驾着那艘小船开始自己的“处女航”;第三次是在日照,2007年1月6日,在朋友们的注视下,我开始长达两年半的环球航行;而第二次就是现在,2003年3月18日10时40分,我开始自己的“中国海疆万里行”征程。</p><p class="ql-block"> “ 中国海疆万里行”用了55昼夜航完了3000多海里,成为我4年后单人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壮举的一次练兵。</p><p class="ql-block"> 漂浮在海面上之后,我钻进帆船狭小的船舱,开始盘算这30天的行程。行程是由我所带食物决定的。这30天里我不打算靠岸了。环顾四周,4个装满了纯净水的塑料大桶和两箱矿泉水,十几条刚刚从超市买来的条形面包(当日过期),20多个鱼罐头,5大瓶可乐和两箱牛奶,以及一些咖啡和几瓶白酒;此外,我还有秘密武器—一堆洋葱。洋葱可是海上万能的食品,营养最丰富,保鲜期长,口味最好的时令蔬菜。我曾经靠着三十几个洋葱,在海上漂流了28天。</p><p class="ql-block"> 从大连出发,到看到三亚热带的椰林树影,我在海上已经漂泊了五十多天,比原计划整整增加了二十天。</p><p class="ql-block"> 因为“非典”肆掠,而南方,包括香港在内,恰恰是重灾区,原打算在三亚为我举办的一场隆重的庆祝活动也不得不取消。当我靠岸登陆时,除了医护检查人员外,就是三五个好友,码头上靜悄悄,没有闪光灯,没有鲜花,没有簇拥的人群,也没有媒体记者蜂涌而上的采访。第二天看报纸,大部分版面都被“非典”占据,没有任何一家媒体报道关于我的新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06年4月,日本买船。山上残留着积雪,海风凛冽,我带着理想,逆风前行。</p><p class="ql-block"> 北海道船主名叫汤谷武,一个50出头的汉子,皱纹在脸上写出“刚毅”两个字。多年的近海航行,磨练出他果断质朴的个性,也有着航海人的爽朗和热情。北海道的风浪出奇的大,汤谷得知我们要驾船去中国,投来赞赏的目光:“你们会成为中国的骄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少阡盯着我看,听我说的每一句话。这个年轻的姑娘脸上有一种坚定的神色,给人感觉她无论做什么事都可能成功。这也许是记者与生俱来的天性,如果不执著,不知会有多少个采访胎死腹中。</p><p class="ql-block"> 听我抱怨一通后,她开始说话了:“老墨,你现在置身香港,处在一个经济社会里。这个社会每个人都匆匆忙忙,从亿万富翁到平头百姓,都在为生活奔波着。现在,一个人为着理想,一个与写字楼、打卡上下班、年薪和分红没有任何关系的理想,驾着船来到这里,停泊在一群已经被生活折磨到无趣的职业让身边,你觉得会有怎样的示范意义?”她露出笑容,“如果你不做这件事情,我们也许永远不会意识到,原来可以有怎样一种生活方式,而且就是身边的人在将它实现。所以你的坚持是有意义的,至少让我们看到改变生活轨迹的可能性存在!”</p><p class="ql-block"> 五月底的一天,我本打算煮一碗方便面打发午餐,只听见甲板上“咚”地一声响,一条银亮的叫不出名的大鱼正在甲板上扑腾,身上带着伤,血殷殷地渗出来。我朝海里一看,一条鲨鱼正在一团鱼群里猎食,正和另一条大鱼周旋、扑杀,估计这条鱼是鲨鱼咬住以后,不小心又逃脱的。我当下动了恻隐之心,先把它放进一个大塑料箱—这箱子之前是用来储存蔬菜的—灌上水,等船开过一段后,我把它放回了大海。也许等待它的依旧是弱肉强食的命运,但作为人类,我觉得施以援手也算是给自己做了一点功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如果刚才命丧那条“幽灵船”,我会后悔吗?不,即便生命即刻停止,我也不会有什么遗憾,因为,我早已将生命的意义,分解在每一分钟。</p><p class="ql-block"> 风浪里浸泡过的男人总会比别人多一分刚强,因为他同时浸泡在恐惧和孤独之中。如果一个人对自己心灵深处的恐惧和孤独都不再惧怕,那么他还会怕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1488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奉国王之命寻找通往印度的水上通道。他们经非洲,寻找去亚洲的线路,经过无名岬角的时候,风暴把船队打的七零八落,很多人害怕了,迪亚士却力排众议,坚决要求穿过这道岬角。他终于越过这个岬角,迪亚士就把这个岬角起名风暴角。他们在石崖上刻下葡萄牙国王约翰二世的名字,以及葡萄牙盾形文徽,十字架等,纪念这一发现。</p><p class="ql-block"> 这次航行没能抵达印度,但发现了非洲南端的岬角,它可以作为一个航标,让风暴中迷失方向的人找回自己的路。回国后,葡萄牙国王亲自为它命名“好望角”,意思是绕过此角就能带来美好的希望。</p><p class="ql-block"> 12年后,当迪亚士再次经过这里,向印度进发时,他被好望角的风浪永远留在了这里的海底。又过了十年,他在同胞达伽玛沿着他的航线,终于到达印度,满载而归,由此打开了欧洲通往印度和东方的新航线,也开始了欧洲列强对亚洲、非洲的奴役和掠夺。</p> <p class="ql-block">  1502年5月21日,葡萄牙航海家在去印度的路上发现了圣赫勒拉岛。因为在天主教的宗教日历中,5月21日是圣赫勒拉日,他们就将这个岛称为圣赫勒拉岛。当时岛上没有土著居民,葡萄牙也没有往那殖民。</p><p class="ql-block"> 荷兰曾于1645—1751之间占领这个岛,但也没有殖民。165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占据该岛,并开始在那里殖民、驻军。</p><p class="ql-block"> 1673年,荷兰试图重新占领该岛,但没有成功。此时岛上半数居民是从非洲绑架来的奴隶。苏伊士运河开通前,圣赫勒拉岛是大西洋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船舶停靠基地。</p><p class="ql-block"> 此后100年间,奴隶们在这里度过了血泪人生。1792年开始,岛上不再增加新奴隶,取而代之的是中国劳工。但直到1836年,所有奴隶才重获自由。</p><p class="ql-block"> 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遭遇了滑铁卢之败,第二次退位后被流放到大西洋南部的圣赫勒拉岛。拿破仑一行被安置在东印度公司员工的朗伍德别墅内,活动范围被限制在别墅四周12公里内。拿破仑被放逐于此6年多,1821年5月5日病死该岛。</p><p class="ql-block"> 世界上的两大运河—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p><p class="ql-block"> 也许在茫茫人海上,在与自然最接近而人稀少的地方,人际关系反而最纯粹,例如西藏,例如海洋,可能都是这样,不像人口密度大的城市,办公室、邻居之间,看上去很近,心与心相隔十万八千里,而且心都上着锁,很难沟通,互不信任。</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