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绘画:卧龙山人</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170091</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漫话</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成语 成语</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漫画</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励志</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与</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警示</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题记:“凿壁偷光”的出处为东晋葛洪所著的《西京杂记》。其原文记载为:“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来人们由此提炼出成语“凿壁偷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而,匡衡勤奋好学,一路仕途顺遂,直至官拜丞相,可最后却因腐败而被革职,实在令人叹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匡衡出生于西汉时期,家境贫苦,但自幼好学。因家中贫穷,他白天需劳作,只有晚上能读书,可又买不起蜡烛,天黑后就无法看书。后来,匡衡发现邻居家每晚都有灯光,于是悄悄在与邻居家共用的墙上凿了个小孔,借透过来的微弱光线苦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匡衡不仅通过“凿壁偷光”的方式解决了夜晚读书的照明问题,还为了读到更多的书,去给当地藏书很多的大户人家“文不识”当长工,干活不要工钱,只求能阅读主人家的书籍。就这样,匡衡凭借着刻苦学习的精神,博览群书,最终成为了西汉时期的大学问家。“凿壁偷光”这一成语也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人。</p> <p class="ql-block"><b>匡衡官至丞相,因腐败被革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1. 太常掌故:匡衡参加射策考试,因答卷与朝廷主张不合,仅考中丙科,最初被任命为此职。太常掌故是太常寺中的一个官职,主要负责掌管一些礼仪、文化等方面的事务,但属于官僚队伍底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 平原郡文学卒史:后来匡衡改任平原郡的文学卒史,掌管当地的学校和典章故事等。这仍然是一个地方上的官职,级别不算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 议曹使:汉元帝即位后,初元二年(前48年),匡衡被征辟为议曹使。这是一个参与议论、提供建议的官职,能够参与到一些朝廷事务的讨论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 郎中:之后匡衡又被汉元帝任命为郎中,这是一个宫廷内的官职,地位有所提升,能够更接近皇帝,参与一些宫廷事务的处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 博士、给事中:匡衡曾被擢拔为博士、给事中。博士在汉代是一种学官,主要负责学术研究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工作;给事中则是一种加官,能够在皇帝身边参与朝政的讨论和决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6. 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因多次上疏为国家大事建言献策,且以儒家经典处理政务,匡衡被升迁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光禄大夫是一种高级官员的称号,具有较高的地位和荣誉;太子少傅则是辅导太子的官职,与皇室关系密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7. 光禄勋、御史大夫:建昭二年(前37年),匡衡被擢拔为光禄勋、御史大夫,位列三公。光禄勋主要负责宫廷的保卫和管理工作;御史大夫则是监察官员,负责监督和弹劾其他官员的行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8. 丞相、乐安侯:建昭三年(前36年),当朝丞相韦玄成去世,匡衡接替其位,成为丞相,并且被加封为食邑六百户的乐安侯,位极人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然而,匡衡为官多年留下一些把柄。建始三年(前30年),他因侵占土地被司隶校尉王骏等人上疏弹劾,最终被汉成帝免职并迁回原籍。</p> <p class="ql-block"><b>匡衡的一生对后人有以下启示:</b></p><p class="ql-block"><b> 1. 勤奋好学的重要性:</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克服困难坚持学习:匡衡出身贫寒,却能在艰苦的环境下,想尽办法创造学习条件,如凿壁偷光,利用邻居的灯光读书。这启示人们无论面临怎样的困境,都不应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即使物质条件匮乏,也可以通过努力和创新来克服困难,坚持学习。在当今社会,人们拥有更好的学习条件,更应珍惜机会,努力提升自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知识改变命运:匡衡通过勤奋学习,最终成为西汉时期的著名学者和政治家,实现了人生的逆袭。这证明了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帮助人们突破出身和环境的限制,走向成功。因此,人们应当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技能。</p><p class="ql-block"><b>2. 没有保持正直的品德:</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初心变了:匡衡早年以正直不阿的品质闻名,曾主张节俭、勤政,反对奢侈和腐败。但随着官职的提升和权力的增大,他逐渐迷失自我,走上了贪污腐败的道路,最终身败名裂。这提醒人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忘初心,不被权力和金钱所腐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言行不一:匡衡曾以儒家经典处理政务,为国家的发展建言献策,但他的行为却与儒家所倡导的品德相悖。这警示人们不仅要有正确的言论和理念,更要将其付诸实践,做到言行一致。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p><p class="ql-block"><b>3. 没有正确对待名利与权力:</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被名利冲昏头脑:匡衡在成为丞相、被封侯后,开始贪图名利,非法侵占土地。这告诉人们名利和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就会给自己带来灾难。在面对名利和权力时,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骄不躁,不贪图虚荣,以正确的方式追求和使用它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懂得知足和感恩:匡衡在取得一定成就后,没有珍惜来之不易的地位和荣誉,反而滥用权力,最终失去了一切。人们应该明白,成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他人的帮助共同实现的,要懂得知足和感恩,珍惜所拥有的一切,不断努力回报社会。</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24yuf9" target="_blank">一饭千金 之悟,——学成语 讲故事 涨知识</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8bfcabc" target="_blank">中华成语故事,——挂羊头卖狗肉</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