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探密 宁夏博物馆的文化之旅

三乐翁

<p class="ql-block">在银川这座古老而又现代交织的城市中,宁夏博物馆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静静地诉说着这片土地的过往与辉煌。我们在游览了揽山公园后,又踏上了一场寻根之旅,走进宁夏博物馆,探寻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故事,去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深邃。</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旁边的宁夏人民剧场和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价值1.2亿的奇石滿汉全席</p> <p class="ql-block">宁夏博物馆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人民广场东街,总建筑面积30258平方米,其前身是1959年9月成立的宁夏地质博物馆筹备处,1973年正式更名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2006年11月,总投资2.28亿元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新馆破土动工,2008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宁夏博物馆馆藏文物近4万件,有国家一级文物159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4000余件,其中胡旋舞石刻墓门、鎏金铜牛、力士志文支座等被鉴定确认为国宝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岩画产生于文字未出现之前,是目前发现的人类记录自身历史的最初方式。根据研究调查,宁夏岩画广泛地分布在宁夏境内沿黄河两岸的贺兰山、卫宁北山、香山、西山及灵武二道沟山绵延七百余公里的近百个山谷、峡口与丘陵之中。是曾经驻牧、生活于此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游牧民族凿刻在岩石上的生活痕迹,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是研究史前人类史、文化史、风俗史、宗教史的无可替代的史书。</p> <p class="ql-block">步入博物馆的那一刻,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文明交融的远古时代。馆内布局错落有致,光影交错间,一件件珍贵的文物静静陈列,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从古老的岩画到精美的瓷器,从雄浑的西夏王陵到丝绸之路的繁华,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信息,引领着观者一步步深入宁夏乃至西北地区的文化腹地。</p> <p class="ql-block">漫步于博物馆,我们仿佛能听到远古的驼铃声声,看到商旅们沿着丝绸之路缓缓行进,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共同孕育了宁夏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多元与包容…</p> <p class="ql-block">汉代彩绘陶楼被定为国宝级文物,主要原因在于其在建筑史、美术史以及艺术学研究方面的极高价值。</p> <p class="ql-block">铸钱模</p> <p class="ql-block">须弥山石窟</p> <p class="ql-block">大唐契苾夫人墓志:青石质,长60.5厘米,宽60.7厘米,厚12.6厘米,青铜峡市邵岗唐墓出土。志文楷书,竖向镌刻,字体俊秀,共23行。530字。文中所言“契苾与浑”为铁勒姓,契苾族乃铁勒的一支,祖辈在今新疆焉者以北傍天山游牧。该墓志的发现,为研究唐时期少数民族铁勒九部之一的契苾部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胡旋舞石刻墓门是1985年在盐池苏步井乡一座唐代墓葬中发掘出土的,这在唐代墓葬中尚属首次发现。出土时它是成套的两扇紧闭的石门,单扇石门呈长方形,长88厘米,宽42.5厘米,厚5.4厘米,上下有圆柱状榫,两扇门面闭合处各有一孔,出土时用铁锁锁扣。定为国宝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特别令我们震撼的是西夏文物展区,那些神秘的西夏文字、精美的壁画以及独特的佛教造像,无不展示着西夏王国曾经的繁荣与辉煌。西夏,这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神秘王朝,通过这些珍贵的文物,得以在世人面前重现其独特的文化风貌和民族精神。</p> <p class="ql-block">“狩猎纹金方奇”被鉴定为国宝级文物‌‌。该文物是一件长方形金版,长18厘米、宽14厘米、厚1厘米,重842.1克。其背面刻有铭文,描述了其制作原因和工艺:黄金是非常有灵性的东西,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它都不会改变,所以找了良工巧匠精心刻画构造,制作了这件珍贵之物(方奇)。这件文物展示了西夏工艺的精湛,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具体用处仍在研究)。</p> <p class="ql-block">1960年3月4日,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又称西夏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灵武窑窑址位于宁夏灵武县城东35公里处。始烧于西夏中期,直至明代。灵武窑瓷器深受宋朝制瓷业的影响。所产瓷器种类繁多。该窑址的发掘证实了西夏王朝有着较为发达的制瓷业,并为我国制瓷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是我国古代西北地区瓷器的重要产区。</p> <p class="ql-block">西夏鎏金铜牛,青铜质,长1.2米、宽0.38米、高0.45米,重188公斤。牛身横卧,两眼圆睁,头顶两角,角度优美,体态健壮,造型生动,形象逼真,连中间脊背也隐约可见。这只铜牛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从铸造工艺上也表现出当时西夏青铜制造的高超水平。该文物是国宝级文物,也是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泾何宋墓砖雕</p> <p class="ql-block">西夏彩绘泥塑佛头:这件文物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被鉴定为国宝级文物。西夏彩绘泥塑佛头流下了穿越千年的眼泪,据说是因为高温下眼珠内的黑色釉料,犹如泪痕,增添了其神秘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西夏王陵</p> <p class="ql-block">石雕力士志文支座:是博物馆镇馆之宝。该文物为西夏时期文物。“人像碑座”用来承驮石碑,在西夏陵共出土了14件,仅此一件被定为国宝级文物,因为碑面左上角上阴刻有三行西夏文字,从左到右大意为:“小虫旷负、志文之座、瞻行通雕写流行”,碑的后面还题刻有一行六个汉字:“砌垒匠高世昌”。两种文字出现在同一件文物上,说明西夏时期西夏文字与汉字均为流行使用的文字。</p> <p class="ql-block">红军长征在宁夏以及抗战及解放战争时期,<span style="font-size:18px;">宁夏这片热土同样见证了无数英雄儿女的英勇抗争。他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凯歌。这些历史画面,我们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无私奉献。</span></p> <p class="ql-block">此次宁夏博物馆之行,不仅是一次视觉与心灵的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洗礼。在这里,我们深刻体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真谛,也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宁夏博物馆,作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正以它独有的方式,讲述着这片古老土地上的不朽传奇,激发着每一个到访者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憧憬。</p> <p class="ql-block">羊皮伐子</p> <p class="ql-block">走出博物馆,银川的夕阳温柔地洒在脸庞,心中满载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敬仰。宁夏博物馆,一段难忘的文化之旅,将永远镌刻在我们的记忆深处……</p> <p class="ql-block">时间:2024年8月30日</p><p class="ql-block">景点:银川市宁夏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摄影及后期:三乐翁</p><p class="ql-block">文:三乐翁及网摘</p><p class="ql-block">配乐:我的家在宁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