昵称:过客 美篇号:1118672 <div>原创摄影:过客 图文编辑:过客</div>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也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化国际都市。为了圆孙子铭铭的天安门升旗之梦,元旦后我们就踏上了旅途,开启了一段短暂的北京自驾之旅。这也是我们首次在冬季出行,北方的寒冷对于我们一直生活在南方人来说,的确是一次考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虽然这是我第三次来北京,但与第二次进京的时间间隔却是38年之久,京城的变化无疑是巨大的。蓝天白云下,清冷中透着温暖,冬季的北京以独有的皇家气势和时尚的现代风貌迎接着我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圆明园,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历经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四代帝王的营造,有“万园之园”之称。它继承了中国3000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园林的温婉多姿,同时又汲取了欧式园林的精华,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被法国作家雨果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纵火焚烧了圆明园,导致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毁。1900年,八国联军再次侵占北京,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清朝灭亡后,残存的圆明园又遭官僚、军阀、奸商的巧取豪夺后仅存遗迹。建国后,我国开始对圆明园开展保护整修工作,在遗址上建起的这座主题公园——圆明园遗址公园,1988年6月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圆明园遗址公园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遗址总面积约352公顷。西洋楼遗址是圆明园遗址公园中知名度最高的建筑群,占地面积约80亩。</p> 大水法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水法位于西洋楼遗址海晏堂内,是海晏堂十景之一,建于清乾隆十年至二十四年(1745年—1759年)。大水法的残垣断壁是圆明园的象征,是园中的一处重要景观,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水法是园内最为壮观的欧式喷泉景观,由喷泉、水池、雕塑和建筑组成,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据资料记载,大水法的喷泉设计十分精巧,其建筑造形为石龛式,下边有一大型狮子头喷水,形成七层水帘。前下方为椭圆菊花式喷水池,池中心有一只铜梅花鹿,从鹿角喷水八道,两侧有十只铜狗,从口中喷出水柱,直射鹿身,溅起层层浪花,俗称“猎狗逐鹿”,十分壮观。</p> 观水法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水法对面是观水法,是圆明园中相对保存较为完整的建筑之一。它坐南朝北,是清朝皇帝观赏大水法喷泉的地方。观水法正中石台上设宝座,其后是由五件石雕并列而成的大型石屏风,分别雕刻有西洋军旗、甲胄、刀剑、枪炮图案。围屏东西侧各列汉白玉方塔一座,再向外侧还各有一座巴洛克式西洋门。</p> 海晏堂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海晏堂最为人所知的,莫过于那十二座栩栩如生的生肖铜雕,这些铜雕以水报时闻名,曾让无数人为之惊叹。海晏堂是西洋楼各组建筑中最大的宫殿,主建筑正门向西。殿门前台阶下有大型喷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着十二生肖人身兽首铜坐像,按中国古代计时法十二时辰由相应的动物依时喷水,正午时刻,十二只铜兽同时齐喷,俗称“水力钟”。如今,这一贝壳形状的巨大石雕,仍然屹立在乱石之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海晏堂外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截至 2023 年 7 月,圆明园十二兽首中,鼠、牛、虎、兔、马、猴、猪七尊兽首已回归祖国,龙首目前在中国台湾,而其余四尊兽首仍下落不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海晏堂主建筑后面的蓄水楼,是为喷泉提供足够水压而蓄水之用。</p> 方外观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方外观,建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这座欧式小宫殿实际上是一座清真寺,曾是乾隆的爱妃(即容妃,也称香妃)做礼拜的地方,如今也只剩下残留的石块记录着它曾经的摸样。</p> 线法画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线法画,位于西洋楼景区最东端,主景是在方河(线法山东侧矩形河池)东岸修筑七道左右对称的八字状断墙,墙面悬挂西方景物油画,从方河西岸线法山上东眺,形成透视深远的西方街市民居风光,可见利用画面的透视效果来扩大建筑物的空间感与深远感,早在我国清代的皇家园林中已有应用。</p> 黄花阵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花阵位于谐奇趣北侧,是仿照欧洲迷宫而建的花园。黄花阵为南北长方形,四面设门,阵中心为高台圆基八方西式亭,寓意“天圆地方”。方阵镶卍字雕花青砖墙面,也称万花阵。1987年和1989年,先后在原址按原样修复全部阵墙和欧式圆亭。</p> 谐奇趣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谐奇趣建成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是最早建成的一处欧式园林建筑,其建筑风格独特,由谐奇趣楼和楼前后的喷泉群及西北侧的供水楼组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主体建筑平面呈半圆弧形,如今虽然只剩下遗留的石墩、石柱等建筑残迹,但整体的格局还在,依然可以看出当年繁盛时期的壮观景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谐奇趣主楼三层,顶层三间,一二层皆七间,楼前左右九间弧形游廊连着两层八角楼厅,规模庞大,是为皇帝演奏中西乐器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主楼两侧一边是大型海棠式喷水池,池内设有铜羊、铜鸭和西洋翻尾石鱼等组成的喷泉,另一边是一座小型菊花式喷泉池。喷泉的供水楼在谐奇趣西北,称作蓄水楼。1753年(乾隆十八年)葡萄牙使臣巴哲格曾在此观赏水法奇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谐奇趣北喷水池,此喷水池为菊花式,直径4.5米,池深0.33米。鼎盛时池内设有四条铜鱼、四个小喷水塔等组成的三层喷水机关。该喷泉正北就是欧式迷宫黄花阵。圆明园被毁后,此喷水池流散于北京城内,1987年在修复黄花阵阵墙时,该喷水池亦同时复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谐奇趣作为圆明园的代表性建筑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它是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相互交融的典范,也见证了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谐奇趣的文化价值不仅体现在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背景,还在于它对今日之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启示作用。眼前的谐奇趣让我们从中感受到古代皇家园林的富丽堂皇,也领略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p> 茜园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茜园位于圆明园思永斋正南,占地面积6600平方米,仿自瓜州锦春园,虽然占地面积不大,但整个园子小巧玲珑,匠心独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幼儿园就跟着我拿起相机的铭铭,如今已经可以独立拍摄了,小小的卡片机是他的最爱,选景、角度、构图自信而果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茜园在乾隆十七年(1752)就已基本建成,但嘉庆十三年(1808)又对茜园进行过改造与添建,是长春园内移植江南园林比较成功的一处,据说乾隆皇帝非常喜欢这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茜园是圆明园内的一处独特景观,以其优美的环境和别具一格的园中园设计而著称。这里的风景如诗如画,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古典雅致与现代气息的完美融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冬季的圆明园萧瑟中别有一番意境。结冰的湖面反射着蓝天和阳光冷暖色调的融合之美,金色的树叶和芦苇在夕阳映射下更是为园子增添了一抹难得的深秋景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狮子林水域的黑天鹅雕塑记载着圆明园黑天鹅的家族史。黑天鹅原产澳大利亚,是世界著名观赏珍禽。2008年2月,一对黑天鹅偶然飞临圆明园,从此就留在园中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如今圆明园的黑天鹅族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踩着夕阳西下的余晖漫步园中,清冷的光影下,我在一幅幅精美的画卷中流连忘返不忍离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曾经的万园之园,如今的一片废墟,尽管这是我第二次走进圆明园,却依然痛心疾首感慨万千。圆明园的设计融合了中西方艺术,即使是残垣断壁,也能感受到那种超越时空的艺术震撼。眼前的废墟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警示:勿忘国耻,珍惜和平。</p><p class="ql-block">备注:部分文史资料摘编于网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