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最难忘的旅程】天下第一砖塔——文峰塔

东篱听雨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昵 称:东篱听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美篇号:20551795</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前日,一位同事提起他的家乡有一座文峰塔,言辞间满是自豪,引得我心生向往。一番搜索后,方知此塔又名建昌塔,位于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文峰街道建昌社区,是当地的标志性建筑。文峰塔始建于清康熙十年(1671年),占地217.8平方米,高84.93米,为山西现存最高的砖塔,被誉为“天下第一塔”,是中国古代文峰塔中的杰出之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周末闲暇,我与妻子驱车前往。导航指引下,仅五十分钟便抵达目的地。正值隆冬清晨,塔周鲜有游客。在“汾阳王府”的门房前,偶遇一位老者,自言姓郭,乃郭子仪后人。他说:“王府尚未对外开放,文峰塔因倾斜需维护,四周已围起护栏。”妻子听闻后略显失望:“唉,白跑一趟。”我却笑道:“近有近的妙处,远有远的韵味,不妨当作下次探访的预热吧。”此言一出,妻子顿时眉开眼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老者建议:“你们可以绕着护栏慢慢走一圈,多角度欣赏塔的风采。”正如苏轼所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绕至塔的最近处,细细观察塔身,数点塔层。文峰塔为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砖塔,第一层南面设有石券圆拱门,内塑观音像。从第二层起,依次塑有鼠、牛、虎等十二生肖像,故有“生肖塔”之称。文峰塔设计独特,结构奇巧,建造精美,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和标志性。塔身修长俊秀,翼角高挑,檐铎宝顶精铸,琉璃华彩熠然。全塔由塔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外廓呈平面八角形,内廓为四边形。塔层之间以砖雕椽、飞檐、斗拱相连,层层相隔,相互呼应。塔内采用“双层套筒式”结构,中心为塔室,外围塔壁间夹以踏道,逐层盘旋而上,直至十三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曾游历过许多砖塔,有的七层,有的九层,但像这样十三层、高达85米的砖塔,实属罕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据史料记载,文峰塔的建造与一位名叫朱之俊的汾阳籍进士密切相关。朱之俊在清顺治年间曾任国子监司业,深信风水之说,认为汾阳县东西高而东南低,不利于文脉,遂提议建塔以补救。《汾阳县志》有一段文字:“汾西山耸直,而异地无文峰塔以应之,实为缺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每一座古建筑背后,往往伴随着一段神秘的民间传说。相传文水县贤村一带,有一道土沟,外形酷似一条龙,当地人称之为“土龙沟”。皇帝闻讯,担心土龙升天,遂在土龙沟南端建塔,名为“镇龙塔”。此塔高耸入云,塔顶直插云霄,扰得天际不宁,惹怒了天神。玉帝派遣张天师下凡处置。张天师降临时,瞄准“镇龙塔”,挥鞭一击,将其打成三截。塔尖向西飞出约30里,落在汾阳碱场村(今汾阳建昌社区);塔身留在上贤村;塔底座则震落于汾阳冀村。因此,上贤村和冀村的塔均无塔尖,唯有文峰塔保留完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文峰塔不仅是为了让当地文风昌盛、人才辈出而依据风水理论建造的,更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产物,见证了汾阳几百年的历史变迁。姓郭的老者告诉我:“文峰塔在历史上也曾经历波折。民国十二年(1923年),汾阳发生了一场六级地震,塔身出现裂缝,塔刹及十二、十三层的塔体半壁坍塌。幸而在1998年5月至2000年12月,汾阳市政府对文峰塔进行了全面修缮,使其重现昔日辉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漫步在文峰塔下,每一次回望都留下深刻的记忆。在这座古老而庄重的建筑中,我仿佛感受到了历史的脉搏,以及人们对文化和传承的敬畏之心。此次游历,让我对这座崭新而古老城市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