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长影旧址博物馆

zmzg天涯

<h1>图&nbsp; &nbsp; 文:天涯<br>美篇号:39186845</h1> &nbsp; &nbsp; &nbsp; &nbsp; 因为特别喜欢看电影,就特别想去长春电影制片厂旧址博物馆看看,看看他们当年是如何为我们制造精神食粮的。可以说,我们这一代人,都是看着长影拍摄的电影长大的,像《红孩子》《董存瑞》《平原游击队》《英雄儿女》《创业》等等,都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电影中的画面历历在目,电影中的英雄人物还在我们眼前闪现,就像刚刚走出影院一样...... &nbsp; &nbsp; &nbsp; &nbsp; 长春电影制片厂旧址博物馆,宛如一座珍藏着无数珍贵回忆的时光宝盒,静静地坐落在城市的繁华之中。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见证了中国电影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与辉煌。 &nbsp; &nbsp; &nbsp; &nbsp; 时过境迁,这里已成为历史文化街区,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岁月的痕迹,每一块砖石都诉说着波澜壮阔的故事。街区记录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历程,是中国电影时代精神的见证。漫步在这古色古香的街区,仿佛能听到往昔电影拍摄时的喧嚣,感受到时代的澎湃脉搏。 &nbsp; &nbsp; &nbsp; &nbsp; 来到长影大门口,郭沫若题写的“长春电影制片厂”几个字光彩夺目。这里曾经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的老厂区,是新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厂诞生的地方。大家还一定记得长影电影开头的“影标”——工农兵塑像——工人拿着锤子,手指远方;士兵威武挺拔,紧握钢枪;农民怀抱麦穗,手握镰刀,他们踏着雄壮的节拍,向着辉煌的明天昂首阔步。“影标”体现了工农兵当家做主,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看到这些,满眼都是亲切和感动。 &nbsp; &nbsp; &nbsp; &nbsp; 院内立有高达7米的毛主席挥手的白色塑像。这个高大挺拔、神采奕奕、慈祥和蔼的塑像,由于比例协调、造型逼真,后来成为其他单位竞相模仿的样板。&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来到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央领导亲切关怀的珍贵照片,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都曾到这里视察,那一张张温暖的面容,那一句句鼓励的话语,传递着对电影事业的重视与支持。 <p class="ql-block">  由五人组成的“开拓者”群雕塑像栩栩如生,他们分别是张辛实(1945年10月至1946年4月任东北电影公司总经理)、舒群(1946年4月任东北电影公司总经理,1946年10月至1946年底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厂长)、袁牧之(1946年底至1949年2月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厂长)、吴印咸(1949年2月至1954年12月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厂长)、陈波儿(1940年8月至1949年9月任东北电影制片厂书记),他们坚定的目光和挺拔的身姿,仿佛在诉说着那段艰苦创业的峥嵘岁月,他们怀揣着对电影的热爱与梦想,在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成为共和国电影的奠基人。</p> &nbsp; &nbsp; &nbsp; &nbsp; 展厅内,“满映”(是日本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的简称)的历史篇章缓缓展开,长影是在一家日本电影制片厂的基础上脱胎换骨而产生的。那段特殊时期的电影发展历程呈现在眼前,让我们看到了在艰难环境中电影人的坚持。接着,“共产党接受‘满影’”,让游客感受到了新生的力量与希望,为中国电影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建立东北电影制片厂”的过程充满艰辛与挑战,无数电影人前赴后继,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 <p class="ql-block">  而“长影的成立与拍片活动”则展现了无数电影人的激情与梦想,几十年来,长影拍摄故事片1000多部,译制外国电影3000余部,从《白毛女》到《上甘岭》,从《钢铁战士》到《赵一曼》,从《战火中的青春》到《甲午风云》,从《开国大典》到《金光大道》,从《今夜有暴风雪》到《人到中年》,从《保密局的枪声》到《街上流行红裙子》,从《冰山上的来客》到《铁道卫士》,从《朝阳沟》到《五朵金花》,从《神秘的旅伴》到《虎穴追踪》,从《马兰花开》到《创业》......一部部经典影片在这里诞生,这些优秀影片,为人民放歌,为时代立像,为民族铸魂。这些电影,陪伴50后、60后、70后、甚至80后度过了他们难忘的童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前赴后继,英勇斗争。</p> &nbsp; &nbsp; &nbsp; &nbsp; 随后,参观了混合录影棚、第三摄影棚、第三录音室、第四录音室、制片车间、洗印车间、第五放映室、第十二放映室、长影办公楼等。参观了洗片、接片、配光、磨片、编辑、缩片等专业设备。曾经先进的设备、斑驳的墙壁,都见证了一部部经典影片的诞生。那些曾经忙碌的身影仿佛还在眼前晃动,为了艺术而辛勤耕耘,每一帧画面都记录着他们的努力、付出和对共和国的忠诚。 &nbsp; &nbsp; &nbsp; &nbsp; 院子里的武器陈列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它们静静停放在一边,仿佛在讲述着那些与战争、与历史相关的电影故事。老式卡车、吉普车、火炮、钢炮,都曾出现在我们熟悉的电影中,向游客诉说着曾经的苦难与辉煌。&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长春电影制片厂对新中国影视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它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电影人,创作出了众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它不仅是电影的摇篮,更是时代精神的象征。 &nbsp; &nbsp; &nbsp; &nbsp; 这次参观,让我对中国电影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那些为电影事业默默奉献的前辈们充满了敬意。走出博物馆,在通往大门的长长通道两旁的宣传栏里,展示了他们曾创造的新中国电影的众多第一,如,第一部新闻纪录片《民主东北》,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第一部长故事片《桥》、第一部彩色风光音乐片《刘三姐》、第一部彩色故事片《边寨烽火》、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 &nbsp; &nbsp; &nbsp; &nbsp; 说到译制片,大家一定会想到长影译制的《列宁在十月》《列宁在一九一八》《罗马假日》《看不见的战线》《鲜花盛开的村庄》《战争与和平》《卖花姑娘》《巴黎圣母院》《简爱》《一个护士的故事》《摩登时代》等等......至今仍被观众津津乐道。 <p class="ql-block">  走出厂区大门,回头再看长影旧址,心中满是感慨与留恋,难忘啊,长影给予我们的美好;难忘啊,在长影电影的陪伴中成长......期待着长影能继续书写中国电影的新篇章,创造更多的辉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