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91岁郑涵惠先生和83岁张雪丹先生合作《黄河颂》</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画乐融通 审美天成</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一一我与雪丹六十六载师友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郑涵惠/文</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被文化部新华出版社冠以”东方之子”美誉的张雪丹,中国美协会员,是闻名我省内外的花鸟画家。他是我的学生,我是他的老师。相识 66 年来,雪丹几乎没有中断对我的尊敬、看望、帮助、关怀。我近 40年的教学生涯中,学生联系很多,但他是交往最持久最深厚的一位,也是我们通家最真诚最亲近的朋友。</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郑涵惠、张雪丹、郑楷、李家政、牛泾民、赵剑武等老师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师生结缘青少时</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1958 年下学期,我从新城区 10 初中(后来市 30 中)调到自强路 29 中。担任 61级甲班主任和语文老师。雪丹原名张凤昆,就是我班学生。那时我 24 岁,已为人妻母。学生喜欢年轻的老师,热情活泼,容易接近。我</b><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8px;">讲课多热情奔放,嗓音清亮,语言比较流利,受学生喜欢。</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我们班的教室和我的到宿舍隔了一个长方形小院子,是学生下课、放学活动场地。我在教室斜对面有一个不足 9 平方米左右的小宿舍,住校。周末回家,几乎整天和学生在一起。雪丹天生一副非常的好嗓子,声音雄厚宽阔,显出来很好的音乐天赋。我很爱唱歌,我在房间里面备课中总会不自控的唱歌。我班学生说:“老师,张凤昆每天在教室那个窗户里边望着你,听你唱歌呢。他可爱唱歌了”。我开始关注他了。课余他就到我房间来找我说话。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瘦瘦的高高的,非常腼腆亲切。声音洪亮悦耳。他说:”老师,我天天听你唱歌,我也爱唱歌。我还爱画画”,立刻掏出来他画的一张水彩牡丹,这是他第一幅正式的画作。我记得特别清楚:深浅自然的一朵粉红色大牡丹,黄色花心,虽显幼稚却有模有样,我立刻贴在我的墙壁上增加了小屋的温馨。</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郑涵惠、张雪丹、郑楷三先生赏画</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少年梦想一生寻</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绘画是雪丹儿时梦想,他终生寻觅追求,坎坷艰辛,从未停息。他又视唱歌为精神伴侣、心灵寄托,一生在唱,画乐融通,得益于他极高的审美天赋,二者并行不悖,相得益彰,丰富着他的艺术灵感和生活。</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我一直关注他的绘画之路,少小初画(29 中肖老师启蒙)、青年学画、孜孜求学(西安美院特艺美术系,陕西教育学院汉语文学专业),投拜名师(受教受熏陶于陈瑶生、叶访樵、王雪涛、赵望云、石鲁等大师),四处写生(洛阳、菏泽、银川等),中年旅画,变画(长居海南,观赏吸收南岭特色),老年精画、入画(传统与现代,内陆与岭南,开阔与柔纤,山川与水天......)终成大器,形成他独有充满张力和灵动的大写意风格,享誉画坛,名重中外。他每有新得,就会送一幅作品给我。我儿女出国留学时就带着他赠的《秋荷》和方胜学弟赠的《红梅》等礼物。我虽不懂书画,但看得多了,也会逐渐有所感觉感悟。可以感受他艺术造诣不断提升。我很关注有关雪丹花鸟画品的评价评论,几次专门询问行家如钟明善、傅嘉仪、翟荣强(他二人师兄弟)、郑楷、郑培熙等书画名家的看法,都得到对雪丹画品很高评价与人品的衷心佩赞。我也看了不少国内著名画家或画坛评论家对雪丹评介和推崇。认为李彬先生对雪丹的人品画品画风作了全面深刻精到的解读分析。提升了我对雪丹作品的理解:</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雪丹的花鸟画创作无为明朗而真切。画面有一种晚翠的诗情和幽莽的风景,接近于传统审美和现代意识的雅和逸,表达了散淡平和的画家与浮世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而退入内心的孤独体验,...雪丹是一位平和随意的中国美协会员,从事中国花鸟画创作几十年,与世无争、与人无争、不事张扬、默默耕耘。落花无言,人淡如菊,雪丹的画不热烈,不刺激,不怪诞,淡淡的表达了一种忧郁而隽永的人生况味和情怀述识。他偏爱民间风俗和自然物华,且注重从现实生活和自然界汲取。竟秀的松竹,凌寒的雪梅,鸣翠的鹂鸟,郁勃的花草都在一个个整体的诗情画意中带着猎猎的张力、扑入人们的视野。大块的泼洒中显示着扎实写生造型的控制力;恣意的挥写中有着严谨细致的工笔;在水墨的浸染中洋溢着西洋色彩的光辉;笔墨的话语却包含着中国文人的心气和灵性。充满劲气的用笔,层迭温润的浸染,似形非形的点划使他的画作大气中蕴含着湿漉漉,朦胧胧,空灵曼妙,变化莫测的神韵,夹带着花香、视、听、嗅、触的通感,弥漫着诗情,跳动着乐符,构成了充满文化性灵的温润之质,获得一种极具个性的审美及静观的价值。有这样的意境,需要很高的艺术修养,也需要披阅人生的经历。”我知道雪丹对待传统笔墨的研习是刻苦的。“他从中汲取了很多有益于自身艺术语言发展的髓。师古不泥,用丰厚的积淀和注重个性的张扬妙悟用笔,泼墨,运水三法,渐渐地自然形成了自己深厚古朴,透明华滋,具有时代意识的独特画风。花鸟、虫鱼、怪石、松竹,在他的笔下有一种神出古异,淡不可收,如日之升如气之秋的内在生命神韵”(李彬)</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我不懂绘画。却也观赏过不少前辈和当今画家的佳品。不会用行语表达,但有一定的艺术感知。我定的艺术感知。我对照着评家的文字和雪丹的赠画。观赏着他的《岭南风韵》、《荷风细雨》、《自在啼》、《终南春晓》等作品,感受到</b><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他笔墨构成中有了自己的美学符号与追求。大量用清水,积水,积墨、水冲墨,墨冲水,浓浓淡淡、干干湿湿,极富有韵味和变化,并以灵动秀逸的线条将繁杂的意象世界简练于笔墨之中,笔法细腻潇洒,墨色含蓄深沉,格调雄秀兼备,使画面既保持了自然物华的生动活力,又具有强烈的艺术质感,颇有真气,真意,真情,真趣,真魂的大家之法”(李彬)</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雪丹是低调的,画品反映着他的人品,诚恳质朴,温文尔雅,随和散淡,沉浸在他的洗心斋里孜孜不倦的思着画着,却时时不忘关心他日趋老迈的老师。毫不夸耀,七次参加国家级大型画展,曾代表西安市政府到日本访问展览,应中共中央办公厅邀约给北戴河宾馆、毛主席纪念堂 绘出大型画品,他的多重头衔如 国家高级美术师,省艺术馆 艺委会委员,陕西美术院秘书长,省花鸟研究会艺术顾问, 西安外事学院客座教授等职务和荣誉,从没有亲口告诉过我们。而是我从画册中看到的。我为他高兴。我们全家又感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此笔时我很有愧意。</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张雪丹老师近照</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画乐融通美天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雪丹66年对我和畅兄始终执弟子礼,谦恭、关心,对我父母尊敬,对我儿女亲切温爱。四时八节必定送礼探望,平时有空或抽暇也来叙谈。与畅兄对烟对酌相视而笑。心灵互通。与我常是唱着他终身喜欢的《黄河颂》、毛主席诗词《昆仑》、《岳飞.满江红》,都是我在初中给选并指导他唱的参加学校比赛歌曲(我业余指导,音乐马老师专业性指导),也是最适合他嗓音的的经典名曲。前年他来看望我们,又要唱歌。我“弹”(指法不正规)着钢琴《黄河颂》,他的开口一句“我站在高山之巅…”。那冲天磁性很强的高音“高山”引起我的歌兴,也情不自禁的陪唱起来尚感觉声音还相和,虽然我的琴,我们的歌唱都是没受过正规训练的白嗓子、小儿科水准,但那又如何?我们三人沉浸在一种和谐温暖情愫之中,老衰的畅兄也露出欣慰的微笑。</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郑涵惠先生青年时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多维情意互感恩</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我和雪丹相互都有一种感恩之心:我觉得他唱歌天分高,有发展前途,曾带他去陕西歌舞剧团,通过作曲家航海请专业声乐人士听他唱歌,都认为他音质很好,乐感灵敏,很有潜力成为专业声乐人才。但当年“陕歌”不招学员。勉励他继续读书。爱护嗓子,多唱多练。该给他进行了具体指导,虽然没有办成,但雪丹认为我对他是真心栽培,使他认识了专业歌唱演员,才能多次求教得益不小,一直心存感激。而雪丹又于我儿有恩:我儿子畅达现在68岁了,一直对雪丹十分敬重亲密。称为张叔。只要回西安,就会打电话邀请“张叔”来家吃饭(或饭店),和他父亲与张叔一起喝酒叙话。因为他从小感谢雪丹“送奶之恩”:1959年时国家的物资已经很紧缺。儿子两岁多,牛奶不多,炼乳难买,常常几天半斤牛奶也买不到,饭食也没多少营养,我们都很焦急。29中所在地童家巷,工农结合部,有个别农民偷偷把自己養的羊拉在街上挤奶现卖,奶头上包一小块纱布算是消毒过滤。为时不多,碰上了算是运气。我每次碰上就买上(人多限购)两瓶羊奶,如获至宝。下午放学我就会把雪丹叫到我房里说:你快把这</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奶送到我家去。小孩现在没有牛奶吃”。雪丹毫不迟疑又非常高兴接住说“好的,我送去”。第一次我给他写了地址。我忘了是他家里还是隔壁有一个破旧自行车。15岁的孩子就翻过东闸口天桥一路飞车把牛奶送到我家。他记得好几次看见我父亲坐在过厅台子上接待他。送了好几次(现在看来很不应该应受处分,当时饥不择食事出无奈。)我儿子一直认为这救命之恩不敢忘。几十年如一日,经常问候,成了通家之好。雪丹是我们两人的兄弟,是儿女、后代的“张叔、张爷”。两年来雪丹知我高龄、空巢、独居,他更加关心我。每次外出云南海南等地必给我打招呼,回来第一个给我通报他已经回来,要来看我。我不断地分享着他学生或者笔会采风得到的最鲜水果。有时候他很忙有活动,就匆匆倒三次公共汽车到我家来,来不及上楼,电话先行,让我家阿姨或我楼底下跟他匆匆会见,一看我状态很好,立马挥别急着赶去参加聚会、活动了。我对他的情形也很关心,他的爱妻凤英我喜欢了几十年,一直缅怀难忘。他儿子张斌的书法成就我很赞赏。知道他们一家三代在他的洗心斋里边过着安静艺境的温馨生活。</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方胜、郑涵惠、郑楷和张雪丹等四位先生在一起(左起)</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三杰光临老沃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今年五月中旬,多年没见的郑楷、方胜、雪丹(雪丹常来)相邀来家看望我,当今陕西书画篆三杰光临我家,简直是蓬荜生辉!雪丹与我关系前文述过。郑楷、方胜和我相交于上世纪 80 年代年后期,都近 40年了。方胜旅居北京多年,30 多年没有见过面,已是成就非凡的书画家,篆刻艺术更是名声大噪。郑楷潜心书画,书画篆并进享誉艺坛,也有十年不曾相聚。老友久违重逢,非常高兴,他们三位年序接近。我们互通近年情况。</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我看他们从青壮相遇,(雪丹少年)而今已是八十翁,精神抖擞,卓尔风雅。他们觉我由中年青丝已是苍苍白发九十妪,思维尚晰,身体硬朗。都感叹复欣喜。倾心交谈,又都题赠了他们精美的最新作品集。郑楷是河北郑,故他称我为宗姐,方胜大哥方强教授是我师院同学、好朋友,我视他为学弟。他还是我省民革机关工作同事。友情度都很深。毫不见外客气,茶叙难尽,共进午餐。仍是我家传统的:碗茶瓜子加咖啡,自制小宴臊子烩。宾主尽欢道别。</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我有幸有这么多新老朋友,学生、朋友,郑氏济济后代,儿女高频次回来看望,故身有所靠,心有所安,妥妥的社会支撑和温度,我就在生我養我的地方~我的西安城继续我的温馨生活吧!</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郑涵惠先生近照</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作者简历:</i></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5px;">郑涵慧,女,1934 年,西安市长安区人,汉族,民革党员。陕西社院研究员(退休),西安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曾担任陕西省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委员,陕西传统文化研究院理事长,院长等。长期从事中国教育史、关中思想文化、中国统战理论研究和教学。编写、出版论著 40 余万字。名字收入全国妇联《古今中外妇女名人词典》《陕西政协名人录》等</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艺术简历:</i></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15px;">张雪丹,一九四二年生,祖籍河北省清河县人,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特艺专业和陕西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系。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高级美术师、陕西省艺术馆艺委会委员、陕西美术院秘书长,陕西省花鸟研究会艺术顾问、陕西国际书画艺术交流协会副会长、西北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和西安外语学院客座教授。</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i><span class="ql-cursor"></span>张雪丹作品欣赏:</i></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李家政 牛泾民/编辑</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