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带我逛深圳~~之甘坑

用脚步丈量城市的凌子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深圳的人口主要由广府人、客家人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新移民组成。</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广府人由早期中原移民与古南越族人交融形成,主要分布在深圳的西部、西北部和南部,讲粤语;客家人则是在清朝康熙、乾隆至嘉庆年间陆续从珠江三角洲地区迁入,主要分布在深圳的东部、东北部,讲客家话;而新移民主要来自全国各地,其中广东省内移民最多,其次是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讲普通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4年12月14日,小宝带我逛的甘坑是深圳市区的一个客家小镇,座落在龙岗区吉华街道。甘坑四面环山,山涧泉眼遍布,泉水甘甜,因客家人常把山涧叫坑,坑和沥连用,有“坑坑沥沥”一词,故谓之甘坑。它起源于明清时期,350多年前,甘坑村的始祖--梅州客家人谢文明、卓美发来到甘坑,在这里繁衍生息。抗战时期,甘坑是抗日的堡垒村,曾救助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在此养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何谓客家?客家一词源于清初广东粤西人对惠、潮、嘉移民的称呼。客家研究宗师罗香林先生创立了客家“五次迁徙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一次肇始于两晋时期的“五胡乱华”。中原汉人为避战乱,南迁到江淮,前锋已到达赣、闽、粤。西晋灭亡后,西晋的皇室和北方黄河流域的居民往安定的南方迁徙,史称“衣冠南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二次发生在唐朝。安史之乱、黄巢农民起义,波及大半个唐朝,北方的汉人又纷纷南下,赣南、闽西、粤东北成为了这一次迁徙的迁入地,主要迁入地为赣闽粤三角区,客家民系初步形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三次发生在靖康之难。1127年,北宋都城开封被金兵攻占,南宋高宗南渡,在临安建立南宋王朝,中原汉人再度南迁,第二次迁徙在赣闽粤三角区的客家人再次南迁,进入兴梅地区,有些抵达河源、惠州等地,少量迁徙海外。迁徙过程中客家方言、民居、饮食及文化艺术逐步形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四次迁徙的原因则有两个:一是满清入主中原,中原汉人向粤北、粤中、粤西甚至广西、湖南、四川迁徙;二是康熙年间的“海禁”和“迁界”,此后又复界,但原居民复归者不及1/10,于是政府招募了大量粤闽赣客家人入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翻开深圳甚至大湾区客家人的族谱,80%以上都是康熙“迁海”、“复界”后从梅州迁徙而来,包括甘坑的张氏、谢氏。据统计,改革开放前,深圳、香港地区的客家人占总人口的60%以上。他们是客家第四次大迁徙的产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五次迁徙的原因也有两个:一是鸦片战争中方失败后,允许西方殖民者在中国任意招募华工,加剧了人口流动;二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以客家人为基本队伍,辗转征战10余年,战乱使得客家人开始了又一次大规模的迁徙,分别迁到海南、广西、还有不少飘洋过海去了海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1854至1867这十三年间,广东大地曾爆发过广府人与客家人之间的大械斗,伤亡超百万人,最终结果,大部分客家人被分散安置,还有不少客家人或被卖、或被逃,流亡于海外,这也是一段尘封的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至今客家人分布在全世界五大洲、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所以有句话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甘坑的建筑</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甘坑客家民居类型以排屋和“炮楼拖屋”为特点。排屋既有粤东客家单间通廊式的民居传统,又有广府“斗廊房”民居的元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炮楼拖屋”是客家建筑继土楼、围龙屋、四角楼之后的第四种建筑形态,充分体现了滨海客家文化的特色,创造性发展起来的特殊形式客家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炮楼又叫碉楼,墙体用三合土夯筑,坚固厚实,高耸于村围的左右或中间,居高临下,主要功能 是防御匪盗。盗匪攻打时,村民可躲入其中,平时呢则兼做族人私塾。清末民国时期,原住民与客家人杂居地还常发生“土客械斗”,炮楼就是客家人的防御工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甘坑的经济</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甘坑地处丘陵山区,土地贫瘠,是一个典型的贫穷落后村庄,一贯以单一农业和编织凉帽为主要收入来源,因此甘坑也有凉帽村的美称。1990年,甘坑引进港商投资的秀峰工业城起步,此后开启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甘坑以“文化+旅游+城镇化”战略项目,被列为深圳市“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十大新地标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甘坑的美食</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甘坑食物,独树一帜,以清淡滋补养生闻名。其盐焗鸡、酿豆腐都是传统客家菜的代表菜,还有小吃砵仔糕在甘坑到处可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趟游玩,全程由小宝带路:告诉我如何转乘地铁,地铁上他拿着手机看地图、出站他拿着带路导航,来回车上他关注行程我打盹,到了站就推醒我说“到了”,真是省心、贴心!</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我说“给小宝一个手机,他可以带你逛遍整个深圳!”</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