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过客。这是我第五次来西湖,我从年轻走到中年,西湖却是越来越充满了生机和活力。</p> <p class="ql-block">西湖十景之“<span style="font-size:18px;">雷峰夕照</span>”。雷峰塔地处西湖风景区南岸夕照山之上,是吴越国王钱俶为供奉佛螺髻发舍利、祈求国泰民安而建,始建于北宋(977年),历代屡加重修。最近的一次倒掉是1924年9月25号下午1:40分,记录下这一时间的是正好在塔对面的净慈寺喝茶的胡兰成。<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张照片是</span>一位日本记者拍摄于1923年,历史上雷峰塔最后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现存建筑以原雷峰塔为原型设计,重建于2002年</p> <p class="ql-block">雷峰塔的对面是净慈寺,始建于五代后周,因为寺内钟声洪亮,以声音意境入选了“西湖十景”</p> <p class="ql-block">乾隆书写的诗碑:“净慈掩映对南屏,断续蒲守入夜声;却惊姑苏城外泊,寒山听得正三更。”</p> <p class="ql-block">净慈寺的出名来自四个方面,一是南宋杨万里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接天菏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二是西湖十景的“南屏晚钟”;三是徐小凤同名歌曲的流行;四是是济公和尚在这里的古井运木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走上苏堤便遇见苏轼博物馆,看见了天下第三行书的《寒食帖》石刻,苏轼写每一个字时候的情绪波动,完全融入了笔墨之中</p> <p class="ql-block">苏轼两次在杭州担任地方官,前后共5年。修井疏河浚湖筑堤,造福杭城百姓</p> <p class="ql-block">苏轼巨椽挥洒提点湖山,留下众多文化史迹。他把杭州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西湖成为他的心灵归宿。</p> <p class="ql-block">“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一只西湖猫发现了一只黑色的小松鼠,小松鼠在猫转身的瞬间,欻的一下就到了树梢</p> <p class="ql-block">西湖还是垂钓者的天堂,烟波浩渺,扬竿西湖亦是人间乐事</p> <p class="ql-block">黄尾、白条和鲤鱼</p> <p class="ql-block">在苏堤春晓的位置拍到了一抹残阳,这样的余晖有一种决绝的美,让人心动也心痛</p> <p class="ql-block">水墨鸳鸯</p> <p class="ql-block">想起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p> <p class="ql-block">…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一天一直都是阴天,忽然就在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浓云出现了裂缝,那光芒刺穿阴霾,壮美而不屈</p> <p class="ql-block">苏轼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大自然的魅力从古至今打动了一代一代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