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除了本地赛事以外,二刷的只有厦马,广马本可以三刷但被我爽约,既有年底的杂事缠身也有其魅力不足以让我任性。上马和国马是跑者的朝圣,难中。儿子北京上学四年,但国马一次也不让我中签。今年秋季他去上海读研,而且,上马今年被列为世界大满贯候选赛事,跑一个好一点的成绩便于明年退休后报名,也想报去年的一箭之仇,所以就有了二刷上马的想法,并且幸运地如愿中签,没想到的是将PB提高了近5分钟。</p> <p class="ql-block">11月29日启程,提前两天去魔都,先去领物,再到浦东看看儿子。不是赛前一天领物,人不多,可以更充分地试参赛服,更悠闲地逛体博会。在各个入口仍然要穿过用隔离栅栏隔离出的来回折返通路,十来米的距离硬是走出百余米的路程。与我同时领物的一位女士,试参赛服的时候我们互相看看是否合适,听口音是北方口音,与她一起的大概是她妈妈,让我想起去年我带着妈妈去天津跑马的场面。今年我也欲带她去上海,但妈妈说身体一年不如一年,今年更走不动了,你一个人去吧。</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从浦东搬到终点附近徐家汇的酒店。原本提前预订了酒店,头一天晚上无事翻看携程,发现这个酒店与之前预订的酒店相比,去地铁站更方便,比赛当天去起点用时更短,距离终点万体馆北2号门(B区出口)更近,且有房、价格与平时差不多没涨价,老牌四星级,比前预订的低200多大洋。于是果断下单不可取消的订单,取消之前的订单,感觉赚了一大笔钱似的。睡个午觉,逛了逛附近的上海电影博物馆,和儿子共进晚餐,约定了第二天他在赛道等我的地点(龙华寺附近)。</p> <p class="ql-block">毕竟是四星级,虽说设施有点陈旧,但很舒适、安静,让人踏实。9点过躺下,闹钟设在4:50,4点半醒来,4:40起床,5点半出酒店。魔都地铁很发达,徐家汇地铁站超级大,3条线交汇,19个出口,从酒店门口的2号口到1号线站台步行10多分钟。6点到达南京东路地铁站,从站口到B区检录口几分钟路程。与锐哥在B区检录口前相遇。一切井然有序地进行。</p> <p class="ql-block">锐哥问我准备怎么跑,我说尽力跑吧。线路已经熟悉,为适应竞速轮椅选手比去年略有调整。上马赛道窄、弯道多,又是一枪起跑,期初拥挤跑不开,配速520左右。刚出去不久大约5、6公里的样子,有些便意,难道要重演去年的剧本?想去厕所又怕耽搁时间,犹豫着。忍不住15.5公里(印象中是17公里的样子,但佳明显示是15K多,以佳明记录为准吧)处迅速去卸下包袱。包袱卸下一身轻松,马上补上一支SIS,几分钟后又反超趁我卸包袱时超我的3:45兔子。</p> <p class="ql-block">几个折返之后从南浦大桥下进入滨江路绿道,赛程过半,半马计时点显示1小时50分多。扣除枪响至起点2、3分钟,估计半马用时1小时47、8分的样子,按照一般后半程慢于前半程的惯例,跑进340又悬了。而就在这个位置,耐克的大标语“就冲着后21K来的”醒目地鼓舞着跑者。上马是NIKE的主战场,到处可见它绿色的身影和打鸡血的推文。</p> <p class="ql-block">25公里补给点有SIS,前几天某赛事俩男女薅了大半包的能量胶的照片在各大网络爆出,因此赛前官方发通告一人只能拿一条。果然,补给点每个桌子一个志愿者,手拿一条递给你,而不是像以往放在桌子上任你拿。26公里多从龙腾大桥下来可以看见对面赛道折返回来的了,人还很少,女的更少见,还有非洲朋友,估计是第三、四集团。突然看见一个长头发、戴眼镜、似曾熟悉的身影从右前方飞速地跑来,右边和后面有3、4个男运动员跟着,是黄雪梅,云南姑娘,跑得最快的女程序猿,目前的大众一姐。想大吼一声“老乡加油”,但没喊出来。最终黄雪梅成绩2'38'27‘’,名列中国籍女子第7名,好棒,前6名都是现役或前专业选手。27公里之后感觉我的左膝关节十字韧带和左腹股沟韧带有些紧,稍微放慢一点调整一下,同时嚼了颗盐丸,接着又吃了一条刚刚拿到的SIS。</p> <p class="ql-block">又爬了两座桥,31公里多折返。去年上马我就是在这一段特别难受。今天还好,左膝关节和腹股沟的紧绷不适几乎没有了。路旁有很多跑团或市民自发的私补点,品种众多,但我没有留恋,一心还是想着要“尽力跑”。过了遇见黄一姐的地方就是37公里,然后进入丰谷路,再折返再次进入龙腾大道,从桥下左拐进入龙恒东路,39公里,右转宛平南路。跟儿子约好的地点快到了,他有没有到呢?正想着,10点22分,电话来了,“妈妈,我到了,龙华公园门口,路的左边。”“好的,我大约几分钟后到达”。儿子的电话既让我要加快脚步,又让我不要太快,太快怕观众多看不清他的准确位置遗憾错过,一边跑一边寻找着他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40公里计时点到了,计时牌3小时28分多,应该可以PB了,但是还没见到儿子。就像2020年成马和今年江油马闺蜜在路边等我一样,寻找着寻找着,期待着期待着,一下子突然看见熟悉的人出现在赛道旁,那种激动不知用什么词语来表达。儿子在学摄影,新买的微单刚好派上用场(下图后面两张是他抢拍的)。稍作停留便离他而去。PB稳了,也不用猛冲,带着胜利者的喜悦轻快地跑进徐家汇体育公园,终点拱门上时间3'37'30。耶!</p> <p class="ql-block">没有像往常冲过终点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立马躺平,不知是本身就没有用尽全力还是PB的喜悦冲淡了疲惫,不觉得怎么累,双腿也不沉重,顺着指示路线从体育场外走进体育场内,偶遇国内非专业男一号贾俄仁加,许多跑友与其合照,我也蹭一个,场内绕半圈领完赛物资,又出场外,拉伸,排队领一包姜汤喝着,赞助商的其他活动扫一眼不想参加了,奖牌不用刻字了,绕过游泳馆到存包区取包,接着走回酒店,才11:35。去年在体育场内场外休息了好一阵子才回到酒店,12点半了吧。</p> <p class="ql-block">PB的喜悦也冲昏了我的头脑,退房的时候衣服也没收完,最重要的身份证还放在衣服包包里,在去机场的地铁上才发现,幸好航班时间充裕,赶忙再回酒店取。</p> <p class="ql-block">赛后盘点PB的原因有几点:1、11月份年休假3周,训练的量和质得到保证。2、近几个月每月一次30+长距离训练、爬坡训练,和每周至少一次的重复跑或间歇跑,量变引起质变,积累效果显现。3、提前两天到上海,多一天适应陌生的环境,正确地选择合适的酒店,让身体赛前得到比较充分的休息。佳明数据(除13-15公里漂移以外,其他都比较准确)和官方分段成绩显示,前几公里受集中出发人群拥挤速度提不起来,39、40公里寻找儿子影响速度,其他时候无论单公里还是每5公里配速都比较均衡,在5分配左右一点,后半程的三座桥往返上坡没有影响速度。</p> <p class="ql-block">关于今年的上马似乎槽点有些多:如报名时网络的瘫痪、分区的不合理、一枪起跑(不含竞速轮椅)、3.8万人的规模健康跑占据了1.5万人、破三人数仅仅1400余人,能否减少一些弯弯拐拐的折返利于选手提速、满屏水印的官网照片和昂贵的原图购买价格(30元/张).....这些与世界大满贯候选赛事似乎有些不接轨等等。我个人觉得总体是好的,选手得到了优厚的服务,赛事氛围非常热烈,观众和组委会设置的“音乐加油站”很鼓舞跑者。哪有完美无缺的组织者,哪有完美无缺的赛事。我参加的大赛事不多,更没有跑过世界六大,但是看过的报道和跑者的记录也不少。六大中也只有柏林马被称作最快赛道,没有见到国外马大肆报道破三人数,国内什么都要卷,连马拉松赛事破三人数也卷上天了,要知道参赛者绝大多数还是普通跑者。波马是最典型的坡度坡大,今年巴黎奥运会马拉松赛道的坡也难住了众多高手。至于照片,这几年随着国内赛事的升温,照片的价格也在逐年上涨,记得我17年我刚刚可以跑马的时候国内两个主要赛事摄影平台某动和某素的无水印高清原图下载价格是10元/张起步,后来是12、15,今年6月份某素还是16,某动18,11月份某素就涨到了18,某动涨到了25,上马官网价格30(与某素合作,某素的其他赛事仍然是上半年的18)。一场赛事摄影师工作也很辛苦,背着笨重的设备一个点蹲守几个小时,有的转战几个点,每次我都会下载几张答谢。但是这个涨价速度的确是太快了,幅度也是太大了,贵就少下几张吧,不知道国外赛事照片价格是多少。</p> <p class="ql-block">但我要吐槽的是姗姗来迟的证书。起初以为成绩公示满10天即可,结果赛后11天后方可查询分段成绩,又翘首企盼4天后方可申请证书。不知是与国际接轨还是谨慎?还是前面精英选手成绩有争议?总之不可思议难以其解。</p> <p class="ql-block">如果有机会我还愿意再跑上马,希望办得越来越好,下一次不以追求成绩为目的,主要是通过跑更好地体验魔都的历史与现代的城市变迁、享受当地各种跑团和市民自发组织的各种私补品、享受各大赞助商赛后的各种服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