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山西大同长城旅游一号线(二十八)

心仪

<p class="ql-block">古城大同,美丽大同,富裕大同,幸福大同,天下大同。走遍大同,健步健康,弘扬大同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初心不改,自认有责!</p> 2024.12.15 <p class="ql-block">大同长城文化‌是中国长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文化价值。大同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经多个朝代的修筑和扩建,形成了今天所见的多朝长城遗迹。大同自古以来就是南方农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分割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p> 参考网图前往 <p class="ql-block">大同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随后在秦、汉、北魏、隋、金、明、清等朝代都有修筑和扩建。现存的主要为明代长城,分布在天镇县、阳高县、新荣区、左云县、浑源县、灵丘县、广灵县等7个县区。2009年公布的长城资源调查数据显示,大同市境内明代长城总长343.149千米‌。</p> <p class="ql-block">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大同长城不仅是军事防御的重要设施,还在文化和历史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大同区域的历史几乎与长城的修造史相伴相随,长城的修筑不仅防御了外敌,还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同长城博物馆通过多媒体、声光电等现代手段,全方位展示长城的地理地形、历史人文、军事战略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了长城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p><p class="ql-block">旅游价值:</p><p class="ql-block">大同长城的旅游价值也非常高。游客可以近距离接触长城,感受其苍凉古朴的历史沧桑。许多景点如天镇县新平堡的玉皇阁镇边楼、阳高县长城乡的墩台、新荣区的方山长城和得胜堡等,都是大同长城的精美华章。游客可以徒步探索这些古迹,体验独特的边塞风光和历史文化底蕴‌。</p> 长城一号旅游线 <p class="ql-block">大同旅游一号线‌,即‌长城一号旅游公路‌的大同段,是山西省打造的全域旅游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公路总里程为1246公里,包括主线和支线连接线两个部分。主线全长554公里,分为北线和东线两部分:北线263公里,东线291公里‌。</p> <p class="ql-block">大同旅游一号线途经天镇县、阳高县、新荣区、左云县、云州区、广灵县、灵丘县等多个县区。沿线串联了多个景区和景点,包括天镇县的李二口、新平堡,阳高县的守口堡、镇边堡,新荣区的得胜堡、宁鲁堡、方山永固陵,左云县的月华池、摩天岭风景区,云州区的火山地质公园、桑干河,广灵县的甸顶山、星火党史教育展览馆,灵丘县的平型关、灵源寺、白马寺等‌。</p><p class="ql-block">12.15,我与孩子一起,驱车前往几个景点,观察、欣赏与品尝,历史文化遗迹给我们带来的文化大餐,因为季节白天时间段与身体客观原因,只能行进得胜堡、镇边堡、守口堡等几个长城关口,大家看看,有什么感受?</p> 新荣区 得胜堡 <p class="ql-block">大同得胜堡‌,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堡子湾乡,是明代重要的军事防御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得胜堡始建于明代,最初名为绥虏堡,后改为得胜堡,寓意“旗开得胜”。</p> <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得胜堡位于大同市北45公里处,地处饮马河畔,是内蒙古通往山西的咽喉要地。它不仅是明代“九边重镇”之一,也是明长城大同镇的重要关隘,自古以来就是联结晋北与内蒙古的主要通道‌。得胜堡由得胜堡、镇羌堡、四城堡三个城堡及其北面的长城与得胜口关组成严密的防御体系‌。</p> <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和文化意义:得胜堡的建筑风格独特,外墙下砌石头、上为砖包,周长三里四分、高三丈八尺。堡内设有18个敌台和多个铜炮,墙四角筑有角楼和钟楼‌2。得胜堡内还建有玉皇阁、神武阁、菩萨阁等建筑,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军事防御功能,还体现了当时的文化和宗教活动‌。此外,得胜堡在明代还是蒙汉进行物资交流和买卖交易的主要场所,成为边贸的重要据点‌。</p> <p class="ql-block">现状和保护措施:得胜堡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又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尽管部分建筑已不复存在,但现存的历史建筑如古堡墙、玉皇阁等仍保留着明清时期的风格和特色。得胜堡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遗迹,也是研究明代军事防御体系和边疆贸易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红色文化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得胜堡是明长城大同镇重要关隘。今由山西大同通往内蒙古呼和浩特的国家级主要干线公路 由此口通过。 得胜口明初始建,同时在关口南建有得胜堡。</p> 阳高县 镇边堡 <p class="ql-block">镇边堡,位于山西省阳高县长城乡镇边堡村,属长城边堡,是明时大同镇边墙五堡之重要关口。明时镇边堡分守长城二十一里,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镇边堡‌位于山西大同市阳高县最西北角落的长城乡,东距阳高县城30公里,南部是草丰林茂的采凉山,西与新荣区元墩村接壤,北距长城0.5公里。镇边堡原名南车坊,是一个自然村落,明朝初年建民堡。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修建“边墙五堡”时,因地处边塞要冲,堡墙被加宽加高,修筑成军堡,并改名镇边堡。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砖包,堡城周长1900米,高连女墙13.66米‌。</p><p class="ql-block">镇边堡呈矩形,东西430米,南北580米,有两座堡门,西门名为“镇边堡”,寓意镇守边关;东门名为“怀远”,寓意怀念远古无战事的安宁时期。东西两堡门均有瓮城。现在的西堡门是在原有堡门的基础上进行复原修建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镇边堡是明代大同镇的重要边塞古堡之一,属于“边墙五堡”之一(其他四堡为镇川堡、宏赐堡、镇鲁堡和镇河堡),五堡距离各为25里。镇边堡在明代军事防御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设有守备官和兵士官军,负责分守长城和边墩‌。</p> <p class="ql-block">镇边堡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也非常丰富。古时堡内有玉皇阁、牌楼、剧场、三十六座寺庙等建筑,商铺、字号林立于主街南北两侧,每逢过节,庙会、古乐、戏耍等活动不断,展现了当时的繁荣景象‌。此外,镇边堡的地理位置和战略防御十分重要,周边有完整的边堡、边墙、烽火台、边路墩、火路墩、哨墩、暗道等体系,是整个大同长城中非常富有特色的部分‌</p> 守口堡 <p class="ql-block">守口堡为明长城大同镇关堡,位于山西省阳高县守口堡村,全长约46公里。有关隘4处,由东至西为正门堡、守口堡、正宏堡、正边堡。各堡间共有墩台138座,正方体,较完整的底宽15米,顶宽7米,高15米,夯层13—20厘米。据史载,为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设立,重修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隆庆六年(1572)砖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守口堡不仅是军事防御的重要工事,还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作用。它是明长城的重要关口和屯兵之所,素有“山断边”和“小八达岭”之称‌。</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守口堡依托其独特的长城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2022年,被打造成为国家3A级景区。阳高县通过举办杏花节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推动了当地的旅游产业发展‌。此外,守口堡还以其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壮丽的自然风光,成为摄影和写生的热门地点‌。</p> <p class="ql-block">大同旅游一号线的建设不仅整合了区域旅游资源,释放了旅游潜力,还推动了乡村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帮助农民增收,带动了乡村经济发展。此外,该公路与高铁、高速公路、国省干线有效衔接,形成了“内外通、城景通、景景通、城乡通”的立体式旅游公路网络,极大地提升了大同市的旅游吸引力和综合交通体系‌。</p> <p class="ql-block">此图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大同长城是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一段重要历史遗迹,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经多个朝代的修建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大同长城不仅是南方农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分割线,还曾是九边重镇之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p><p class="ql-block">大同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直到18世纪,共有10个政权在此兴建长城。现存的主要部分是明代长城,建于嘉靖年间,总长约343.149公里,分布在浑源县、广灵县、灵丘县、天镇县、阳高县、左云县和新荣区等地。这些长城不仅是军事防御的重要设施,还在民族融合中起到了缓冲作用,被誉为“长城的故乡”。</p><p class="ql-block">大同长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它见证了无数历史事件和民族融合的过程,至今仍屹立在山西北部,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游客可以在天镇、阳高、新荣和左云等地探索这段古老的长城,感受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壮丽的自然风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