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兰沟与大兰邱家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曹景廣</p><p class="ql-block">2024.12.17</p> <p class="ql-block">大兰沟与大兰邱家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莱州市朱桥镇有个辖村,名曰“大兰邱家村”,这个村子的位置是在镇驻地朱桥村的东北相隔五华里的地方。地貌环境是半丘陵半平原,也就是东旁曲城米山西麓,西向掖北平原。大兰邱家村,本名就是邱家村,就因近处也有几个名叫邱家的村庄,为了区分,所以在村名字前面附加上了个地标性的付名。现在咱们所讲的这个邱家,就是因其在村子西北方向二百多米远的耩岭地上有一道东北至西南方向的深沟,当地人称叫大兰沟(即大栏沟),故称“大兰邱家村”。大兰邱家村属于中等大的村庄,大约有二百大多近三百户人家,村内姓氏以邱氏、于氏为主题。自古以来这个村的住民都很勤劳,由于靠近朱桥大集,大多户人家都是在五天一个市集日做个小买卖,多少挣几个零花钱使得家庭经济还比较宽绰一些。更可值得一提的是,自古以来不知是从什么时间开始,村民们有一个独特的经营手艺,就是加工烟花鞭炮。每年尤其是到了冬季几乎全村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家,都日夜忙碌做各样花样的鞭炮,有双向二踢脚,大小花鞭,呲花单响,泥锅子及攒天起火等等,品种繁多。每到春节以及红白喜事,四邻八乡的人都来购买进货。这一点也是邱家村村民的一项炙手经济收入。鞭炮加工事业,在解放前私户自己随便做,尽管生产作业处处隐藏着安全的危机,但是人们还是为了生活不惜代价的小心翼翼的坚持生产。解放后合作化时期政府也是为了保护人身安全,发展集体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经营生产。大兰邱家村鞭炮生产品质优良,名誉响彻全中国。那是在一九五九年国庆节时,有省县推荐选拔到天安门广场,参加国庆献礼燃放焰火礼炮。节日过后获得全国评比一等奖。 改革开放以后,上级领导部门因抓社会治安,于是将邱家村的私人或集体爆竹焰火加工企业生产禁停了。农业生产实行单干以后,在村委会的倡导下村民们除了种好自家那点地之外,又挪出部分土地栽植上专供加工酿酒用的高糖分葡萄。几年下来,葡萄种植户经济收入倒也有所增加。但是种植业也是太不容易,深受气候的变化,酿酒业收购价格的涨跌,使得种植户挣赔啼笑不抵。本村青年邱刚在烟台经营一个企业,每次回到老家邱家村,看到乡亲们种植葡萄发展经济这么难,心中不由得忐忑不安,随之滋生出自己怎么能为家乡人们帮把手呐!苦思冥想断然决定,把掌管的企业移交给亲属,自己回乡为乡亲们葡萄业种植操办方略。于是协助村委会主任于兰栋办起来了葡萄榨汁、酿酒村办工厂,解决了葡萄种植户的每年收入不稳定的风险困难。几年下来由于实地苦干,葡萄加工厂的成功,进而办起来了“烟台东岗葡萄酒有限公司”。邱家村村民扩大了葡萄种植面积,户户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而东岗葡萄酒也誉载全国。如今,大兰邱家村也进入了市级先进农业单位。2021年,被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拟确定为山东省2021年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现在让我们说一说大兰邱家村的地标“大兰沟”的民间传说故事。环邱家村由西北接北、东北到东面一直属于丘陵地带。从大兰沟说起,从东北部经大兰沟向西南朱桥方向有着一条弯弯曲曲高低不平的乡间通道。这条道路在曲城一带称作“北大道”,别看道路崎岖坎坷,但是路程遥远,在旧时候(未修公路之前),这是招远县北部向西南方向直到掖县城的民间主道。东起北招杜家村,向西南途径鱼骨山,大诸流,金华山风山口,曲城,罗家岭,大兰沟,朱桥,平里店,直至掖县城。所以一年到头来往行人络绎不断。大兰沟,是由地势高岭向西南平坦地伸延形成的一道深沟。通常来往赶朱桥集的人以及田间干活的人们就利用这背人的沟底应急解手,年久了就把这低洼的自然沟比做家里的厕所栏圈,所以往返的人们就把这个沟称为“大兰(栏)沟”。别看这沟的名称不雅观,但是这里的地理风水确实是遐迩闻名。下面就说上一段民间广泛相传的风水典故。相传很早的时候,大概是满清时期吧。一天,大兰邱家村突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看起来满面污垢饱经风霜的样子,脚上靸拉着双露趾破鞋,慢节奏的蹒跚在大街上,看上去足有花甲之龄。村里的人们看见后都认为是个疯癫的讨饭人,年轻人见了只是瞥一眼就走了,而有些好心的老年人,抱着可怜之心上前打个招呼让他坐坐歇歇。有的老人搭话问他姓甚名谁家住哪里,可来者老人只是摇摇头不言语。到了吃饭的时候,有些好心街坊从自己家里拿出热饭让老人充饥。几天过去,邱家村的老街坊们都看着陌生老人的确是一位忠厚老实的人,家家都主动的一天三顿给他饭吃,有的街坊还指点他夜晚住到那间闲房子去睡觉,可他只是点点头可从没有去住过。每天在大街上转转,可到了夜晚宿住那里村子里的人都也不知道。时间长了他只是满街转悠着有时候守着几个老头寡言寡语坐着,人们也都不把他当做外人看待了。时间就这样一天天的躺过,转眼来到深秋之后,天气寒冷,开始天飘小雪,村里的人们还发现外地老人仍然在街上走动,向人家讨口热饭吃,有的人家拿出件旧棉衣棉鞋给老人穿着保暖。天有不测风云,后来突然寒流来临,夜间降了一场鹅毛大雪,大地铺盖了厚厚的雪被。随着之后村子里的有心之人谁也再没有见到这位外地老人,都意为到别出去了。几天以后又是赶朱桥市集的日子。北边村庄有人踏雪顺路向朱桥方向走去,当行走到大兰沟处,沟底小道积雪太深无法行走,也只好沿着沟崖地边走,突然发现地下一块小窝埵地堰边上,卷缩着一个被雪覆盖着的人,好奇的下去用脚踢了一下,死了!赶集人往前路上遇着了个邱家村的人,便告知了在大兰沟有个冻死的人。邱家村的人回村便招呼了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前往大兰沟查看,结果正是在村子里转悠了大半年的那个外地老人。老人既然已逝,其尸体怎么处理呐?后来经过大家商量合计,嗦心就地埋葬在死的这块小地块里吧,也许有朝一日,它的家人能前来认尸。时间流逝,转眼三年多过去了。一天,邱家村又来了一个年轻人,见人就打听三年前有没有个中等个高的六十多岁老头来过本村?正在聊天的几个上了年纪的人听后相互瞅了瞅,便问年轻人:“他是你的什么人?”“如果对的话,他就是我的父亲。”于是年轻人就把家父出走的过程简短的说了说。来者姓朱,家住曹州府菏泽县朱家村。家父出走时年正六十,老伴病逝,膝下三个儿子。父亲带领三个儿子,除了种着几亩地外,常年加工烟花爆竹卖钱为生。平年收入倒也可以,可前年遇上了黄河泛滥闹水灾,庄稼无收鞭炮萧条,六旬的家父为了不影响孩子们度灾,就没有商量的独自流浪讨饭。三个儿子知道了之后,就在近乡寻找无果,又忙着恢复生产,所以没有向远乡打听寻找。事也凑巧,一年之后开始家中生产来了转机,地里的小麦旺长大丰收,烟花爆竹生产加工供不应求各地都来预订购货。弟兄们忙碌了三年,尽管发财也不能忘了老父亲,所以商量了商量,让女人们在家搭理家务,哥儿三分头外出寻父。三儿朝东北方向寻去,到处访听三年前是否见过一个六旬讨饭老头。路上有好心的人指点:你向东北方向边走边打听吧,听说胶东地区的登州、莱州一带年景好,到哪里去找吧。于是,三儿也就直奔莱州府来了,结果全莱州府走完也没有信息。这一天来到莱州府掖县东境朱桥,欣喜的打听到了一点有希望的消息,指点他你到登州府招远县邱家村去打听打听吧,传说那里曾经有过这样的人来。三儿心中又喜又迷惑,便急忙询问:请您告诉我登州府招远县邱家村在那个地方?对方好心人顺手指去:前边远处哪个村就是邱家村。这里简单的跟大家交待一下,清朝那时候,莱州府最北边的辖县就是掖县,登州府的西边辖县是招远县。在掖县朱桥与招远县曲城相接的这段交界,朱桥村就属掖县属莱州府,而一河之隔的朱桥河东村(现今217省道以东)就属招远县属登州府。邱家村位于朱桥河东村以东,所以说大兰邱家村就属于登州府招远县。于是三儿谢罢好心人,三步并做两步走,迅速来到了邱家村,遍街访听家父的下落。邱家村在大街上聊天的几个老人,进一步告诉三儿,你要找的老人虽然是你父亲,但是此人三年前就已经去世了。三儿听后又失望又悲伤眼泪像断了线珠子哗哗的落了下来。于是,老人们便把三年前陌生人来村的前后过程详细的对三儿说了,然后并带领三儿到大兰沟查看了逝者的坟墓。三儿详细了解到父亲的情况后,心急的要回菏泽与家人共同协商办理父亲的后事,便向邱家村老者言明:待几天后弟兄们回来为家父办理移葬和酬谢恩人们。没有过多少日子,菏泽朱家弟兄三人赶着一辆马车回到了邱家村。朱氏三兄弟首先找到村长及部分老者协商,便按照菏泽的民间风俗,为庆祝家父安稳过世与酬谢邱家村男女老少对家父的恩典,举行了一场盛宴。随后,朱家弟兄又把加工烟花鞭炮的技术传授给年轻人,使之邱家村今后有项进钱的收人。一切事情办妥之后,邱家全村人便帮忙齐动手把逝者老人起葬装棺。于是朱氏弟兄三人再三谢别众亲人们,赶着马车向西南走上了回家的路。事过之后,邱家村有位私塾老先生,深谙周易风水。在大街上聚聊的老人跟前,颇有自悟的自言自语言道:白天邱家村用餐,夜晚大兰沟住宿;鸟宿丛林树,猪(朱)归大栏(兰)圈(沟)。炁足家旺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