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宗汉,1949年生,天津市宁河县人。现为中国残疾人美术家联谊会会长、清华美院山水画高研班导师、广东省南北方水墨艺术研究院院长、山东省中国画学会顾问、山东画院高级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台湾故宫书画院终身荣誉院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兼职教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宗汉不是一个保守主义者,也不是一个僵化的唯传统论者。他以宽阔的襟怀、前瞻的目光吸纳一切于自己创作有益的东西,用以丰富、充实自己的作品,使之血肉丰满、神完气足、鲜活生动、浑然完整。我们看到,他笔下的山水意象,在经过提炼、凝聚、简约、归纳、概括后,又融入了素描关系和水彩画的空间处理手法,山水形体因此厚重浑然、结构分明、层迭有序,其中不乏写实要素的轮廓处理、黑白灰的整体关系,以及转折变化、色彩运用等,使作品呈现讴歌现实、关注情感,抒写自然之美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整体结构的虚实、明暗、黑白、浓淡、动静的关系处理中,除了点、线、墨、色的运用与皴、擦、积、染的表现之外,刘宗汉在长期的观察与实践中,创造性的总结了一套“植被皴”技法,丰富并充实了山水创作的语言表现,使作品更为生动、更具张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长期的实践中,刘宗汉发现传统笔墨经验的简单归纳,确实是前人的智慧结晶与经验总结,让后人受用不尽,但它不能涵盖大千世界的丰富性,是它面临的挑战。而且,事实表明有许多现象是“非经验”性的,唯有创新才能体现出自然生命的鲜活性与生动性。刘宗汉正是在这里向传统经验挑战,也向自我挑战的。而他呕心沥血、处心积虑的结晶便是他发现并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水墨语言——“植被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为一种以短线密集并交织的技法形态,它们在貌似杂乱无章的状态中,展示了自然山水的繁茂与郁勃的生动景象;在从属于画面结构、形式、章法以及层次的处理中,“植被皴”以特殊的表现形态和生动性,乃至无序性与抽象性,丰富了山水意象的表现性。而且,植被皴的运用更为直观地表现了画家对自然界的独特感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宗汉的作品因而漾溢着前所未有的生活激情,弥漫着清新的气息,凸显着现代人的自然观与生态观;他的作品最突出的特征是告别了古典的陈腐与苍白、凄清与冷漠,而代之以新中国画特有的时代精神和人文关注;特别是在关注现实、关注人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中,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和个性化的形式、语言表现方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宗汉的作品,因而体现出源于久远文化精神的文脉,他笔下的山水漾溢着诗意的自然之气;他作品结构宏大,气势浑然,体现为一种蔚为壮观的现代山水画图景,以及大气雄伟风格的成熟;在依然是山高水长的绘画表现中,画家基本以全景的方式,把最动人心魄之处,摄入画面,在删繁就简、主观把握、情感注入、手法处理中,去造就一种恢宏壮观的大境界,一扫山水画传统的“一角”、“半边”与萧疏、荒寒的残山剩水之境;这是刘宗汉作品最为突出的品质,他用作品奏响了时代精神的“强音”,为古老的中国画转型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也因此收获了成熟的艺术硕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外部的审美形态与内部的结构元素的两相结合中,刘宗汉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山水画文本。它们平实、朴素,自然、动人,在传达现代审美气息中营造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在特定审美形态的传达中,展示了他的胸怀、理想与追求,特别是他原创性的笔墨语言——“植被皴”,使他的作品更具活力、含意无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备注:美篇题材选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