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冬奏泉曲  泣露挽鹤姿——沉痛悼念著名手风琴演奏家宋毓建先生

荆竹

<p class="ql-block">仲冬奏泉曲 泣露挽鹤姿</p><p class="ql-block">——沉痛悼念著名手风琴演奏家宋毓建先生</p><p class="ql-block">姜杰老师于2024年12月17日上午11:17分在《WAA世界手风琴联盟(中国)》发布。</p><p class="ql-block">@所有人</p><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同仁、朋友们:</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深切哀悼世界手风琴联盟主席团成员、原解放军军乐团演出队手风琴演奏家、作家宋毓建战友因病离世,离开了我们。</p><p class="ql-block">宋毓建战友,他的一生是与手风琴紧密相连的。在解放军军乐团的日子里,他以其艺术才华,赢得了领导和战友的赞许。</p><p class="ql-block">他的演奏风格独特而富有感染力,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p><p class="ql-block">同时,宋毓建战友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他用文字记录下了对音乐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思考,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手风琴艺术的魅力。</p><p class="ql-block">作为世界手风琴联盟主席团成员,宋毓建战友一直致力于推动手风琴艺术的普及。</p><p class="ql-block">在此,我们向宋毓建战友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深切的哀悼。</p><p class="ql-block">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他的音乐将永远在我们心中回响。</p><p class="ql-block">愿宋毓建战友在天堂安息,愿他的手风琴艺术永载史册。</p><p class="ql-block">世界手风琴联盟(WAA)敬挽</p><p class="ql-block">2024.12.17.北京 </p> <p class="ql-block">宋毓建 北京人 1957年出生,中国(国际)键盘手风琴联盟主席团成员,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手风琴演奏员,中国音协手风琴学会首届会员,现为作家、编剧,中广协电视剧编委员会首届会员。 </p><p class="ql-block">代表作品:</p><p class="ql-block">悬念小说集《勾魂拐》</p><p class="ql-block">(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p><p class="ql-block">长篇小说《黑亮的茄子》</p><p class="ql-block">(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p><p class="ql-block">二十五集电视剧《张小五的春天》</p><p class="ql-block">(中央一套 2010)</p><p class="ql-block">三十集电视剧《一生只爱你》</p><p class="ql-block">(中央八套 2012)</p><p class="ql-block">获奖纪录:</p><p class="ql-block">三十集电视剧《生活永远沸腾》获国家广电总局“优秀电视剧剧本奖”(2013)</p> <p class="ql-block">宋毓建老师与姜杰老师等在演奏。</p> <p class="ql-block">宋毓建老师与陈忠老师在演奏。</p> <p class="ql-block">宋毓建老师与女儿宋安妮在演奏《斯拉夫女人的告别》。</p> <p class="ql-block">宋毓建老师的女儿宋安妮说:</p><p class="ql-block">各位亲人朋友们,我爸爸在与病魔艰苦战斗了十八个月后,于12月16日晚上,平静安详地去往没有病痛的世界了。</p><p class="ql-block">爸爸一直都是个非常乐观的人,也一直无私地带给世界欢笑和美好。为了不在大家心中留下他病容憔悴的印象,我们一直没有告诉各位他生了重病的事情。希望大家印象里的宋老师永远都是快乐、健康、热爱生活的样子。</p><p class="ql-block">他最不喜欢悲伤压抑的氛围,喜欢充满欢笑和音乐的世界,因此我们就不邀请大家来为他进行肃穆哀伤的送别了。大家都那么爱他,难免悲伤落泪,想必这是他最不希望看到的景象。</p><p class="ql-block">但我们知道大家一定都想送送宋老师。我们计划之后等我妈妈缓过来一些(妈妈因为一直没日没夜地照顾爸爸,十分辛苦,需要好好休息一阵),再举办追思会,到时候邀请大家参加,希望大家都穿得漂漂亮亮、五颜六色的,咱们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带上鲜花,带上乐器,带上和宋老师在一起的快乐回忆,用欢声笑语回忆他,哪怕哭泣也是温暖的相聚,留下一些新的美好回忆吧!</p><p class="ql-block">尽管最终还是这样令人心痛的结局,但即使是在抗击病魔的最痛苦的日子里中,我们一家人的时光也是幸福的。也要特别感谢在这些日子里帮助了我们的众位亲朋好友,我们心中万分感谢,不知从何说起,再次感谢!</p><p class="ql-block">请大家千万别太悲伤了,尤其各位叔叔阿姨们,请大家一定保重身体呀!</p><p class="ql-block">妈妈说宋毓建是世界上最好的丈夫,我说我爸爸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我们最爱你了,永远思念你!</p><p class="ql-block">宋安妮简介:(艺名zeta)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Sony/ATV 签约作曲家。主要作品:英文歌曲《Chasing Light》(作词 作曲 演唱);中文歌曲《愿风指引你的道路》(作词 作曲 演唱)等。</p><p class="ql-block">下图为宋毓建老师与女儿宋安妮演奏视频截图。</p> <p class="ql-block">《马刀舞》略述</p><p class="ql-block">宋毓建</p><p class="ql-block">在“老三样”的三首曲当中,《马刀舞》无疑最为知名,不仅在业内,在整个音乐界,无论专业演奏家还是普通音乐爱好者,可谓无人不晓。</p><p class="ql-block">此曲源自前苏联一部名叫《加雅涅》的芭蕾舞剧。作曲家是阿拉姆·伊里奇·哈恰图良(1903—1978)。该剧创作于1939年,于1942年上演。故事为“阶级斗争”题材,描述了以年轻姑娘加雅涅为代表的集体农庄成员如何俘获并最终粉碎了阶级敌人企图破坏社会主义建社的阴谋。该剧上演后反响平平,但音乐却倍受青睐,好评如潮。</p><p class="ql-block">因为音乐太好,让人难以割舍,该剧于15年后,也就是1957年再次被搬上舞台。考虑到之前的“阶级斗争”题材已不适合彼时形势,创作者们决定重新写故事。其时,东西方对峙,“冷战”正酣,于是新一版的《加雅涅》的故事题材便由“阶级斗争”变为“谍战”,故事内容由主人公加雅涅等抓获“阶级敌人”改为抓获潜入集体农庄内部的外国间谍。</p><p class="ql-block">23年后,也就是1980年,有关方面决定再次重排该剧。彼时彼刻,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一如之前,题材又一次成为问题,“谍战”故事显然过时,同样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于是这部剧又一次被改头换面,题材变为“民族风情”。尽管创作者们绞尽脑汁煞费苦心,上演后观众仍不买账,但音乐却又一次受到追捧,尤其是这首《马刀舞》,曲终人散,仍余音不绝,可谓绕梁三日,让人念念不忘……</p><p class="ql-block">关于哈恰图良创作这首曲的来龙去脉,本人曾读到这样的故事——1942年某月某日,芭蕾舞剧《加雅涅》开演在即,导演忽然拜访哈恰图良,称要加一场戏,地点情节一番如是说,要哈恰图良赶写一首曲。在哈恰图良看来,这完全是拍脑袋决定,很是不快,但还是答应下来,一挥而就完成创作。交稿前他在谱纸空挡处写了一段话,大意为:时间紧张,来不及仔细斟酌,我自己觉得不怎么样,你们看看,能用就用,不能用拉倒……</p><p class="ql-block">有这样一种说法,之所以芭蕾舞剧《加雅涅》能在几十年后两次重生,仅仅是因为这首《马刀舞》。</p><p class="ql-block">谈及这首曲,有一点值得一提,即创作手法,此曲采用了复节奏与无调性等现代主义音乐创作手法,大量变化音且多为小二度,即便是专业演奏家,想要准确视唱乐谱也并非易事,而对普通音乐爱好者而言,除了个别乐句,基本哼不出调,连北都找不着。然而正是这样一首曲高和寡的小众作品,自打当年诞生,便一跑走红,征服了世界,牢牢屹立于世界经典名曲之林,其地位至今不可撼动。(转自《朝纲手风琴》公号2018年1月4日)</p> <p class="ql-block">“拉会容易拉好难”</p><p class="ql-block">——《羽毛圆舞曲》之我见</p><p class="ql-block">宋毓建</p><p class="ql-block">正如前文所说,《羽毛圆舞曲》于1957年发表,是“老三样”中最为年轻的一员。同时也是三首曲中唯一一首专门为手风琴谱写的乐曲。作者为前苏联手风琴家鲍里斯·吉洪诺夫。相比《霍拉舞曲》和《马刀舞》声闻遐迩的知名度,《羽毛圆舞曲》的知名度不高,若不是手风琴圈内之人,知之者甚少,但在圈内,无论业余爱好者还是专业演奏家,无不如数家珍耳熟能详。</p><p class="ql-block">谈及难度,同样与《霍拉舞曲》、《马刀舞》相比,《羽毛圆舞曲》貌似低了很多,从谱面上看,全曲大多单音,或旋律进行或和弦分解,刨去几小节大跨度音程跳跃,好像没有什么难度。实则不然,这首曲同样有难度,而在本人看来,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要高于《霍拉舞曲》与《马刀舞》。惟有一点,这首曲的“门槛”相对低一些,学琴两年以上的爱好者,一般都可以拉下来,但也仅仅是“拉下来”,若想拉好却绝非易事,属于典型的“拉会容易拉好难”的一首曲。别的不说,若在网上搜索这三首曲的演奏视频,《霍拉舞曲》、《马刀舞》不一而足层见叠出,但这首《羽毛圆舞曲》却寥寥无几屈指可数。之所以如此,个人认为“不好拉”是原因之一。如何“不好拉”,主要一点,即速度。尽管此曲名曰《羽毛圆舞曲》,说起来应按圆舞曲速度演奏,拉成一首灵动轻盈的优美动听的圆舞曲。但有一点值得深思——纵观世界经典手风琴曲之林,优美动听的圆舞曲多如繁星,何以都没有进入“老三样”,唯有此曲胜出?究其原委,除前文所谈因素外,其速度至为关键——此曲虽冠以“圆舞曲”之名,但却可以拉得很快,就如同《野蜂飞舞》与《无穷动》,快到什么程度没有限制,全由演奏者身手而定。另外,与《霍拉舞曲》、《马刀舞》一样,若想完美演绎此曲,除了速度,激情同样不可或缺,何谓激情,就是让乐曲不止于优美动听,而是赋予其张力、感染力与冲击力……</p><p class="ql-block">诚然,知之非难行之不易,说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要想拉好此曲,绝非一日之功,需要好好历炼(此一说仅针对业余爱好者,专业演奏家及各路大师另当别论)。仅以本人为例,早在13岁时,便练了这首曲,现如今本人已六十开外,尽管当中有一段时间没有拉琴,但前后加起来也练了二十余年,或许生来有些愚笨,总之还没有练好,时至今日,每逢示人,不是洒汤便是掉渣,总有这样那样的缺憾……(转自《朝纲手风琴》公号2028年1月22日)</p> <p class="ql-block">宋毓建老师(右)与姜杰老师(左)、张力萍老师(中)合影。</p> <p class="ql-block">宋毓建老师为琴友改编的曲目。</p> <p class="ql-block">宋毓建老师(右)与赵军生老师合影。</p> <p class="ql-block">往事:宋毓建老师谈进入军乐团</p><p class="ql-block">第一次见到王小平老师是在1979年,距今整整四十年。那年我已经当了八年兵,刚从六十九军二零七师宣传队复员,经由军乐团圆号演奏员张禄海老师推荐,正准备考军乐团。王小平老师是我的初试考官。春节后的一天,在张禄海老师的陪同下,我背着手风琴走进军乐团一号楼一层东侧一间向阳的屋子。当时王老师正在伏案工作,见我来了,起身和我握手。那时王老师四十出头,身材高挑,面容隽秀,军装穿得整整齐齐,形象之完美堪比电影人物。我拉了一首《保卫黄河》。王老师听了点点头,对张禄海老师说感觉不错,就是手有点儿生,问我是否一直在练琴。我回答说复员前我整整一年没拉琴,这台琴一个月前买的,只练了这一个月。王老师又点点头,告诉我军乐团二队现在需要手风琴,还要请队长政委听,让我回去练练,练好了再来复试。两个月后我去复试,曲目是车尔尼553里的一首八度练习曲、《西班牙舞曲》、《羽毛》、《匈牙利狂想曲6号》,考官是我后来所在的二队队长政委。三个月后我又去三试,考官是军乐团团长政委。(这一次除了拉琴,还有视奏、听音等项目,考我的是《运动员进行曲》的作者吴光锐)三次考试顺利通过,我又重新穿上军装二次入伍到了军乐团。毫无疑问,三次考试最重要的是初试,如果王老师否定了我,就没有后面复试三试。对我而言,进入军乐团是我的人生拐点,从一名普通业余爱好者成为专业工作者,如果不进军乐团,作为一名复员大兵,我或者去某工厂当工人,或者去某商店当售货员,那样的话人生轨迹将完全不同。从这一点上说,我真的是非常感谢王小平老师!在此,我衷心祝愿王老师身体健康,幸福快乐!(以上是宋毓建老师2019年写的文章,题目系本发布者所加)</p> <p class="ql-block">这是宋毓建老师编配曲目的手迹!</p> <p class="ql-block">宋毓建老师(左)与朋友聚会。</p> <p class="ql-block">附朋友悼念宋毓建老师诗一首:</p><p class="ql-block">——沉痛悼念宋毓建老师</p><p class="ql-block">惊闻噩耗越平津,</p><p class="ql-block">刹那失魂寒意频。</p><p class="ql-block">从此浮云归海宇,</p><p class="ql-block">一朝鹄鹤别烟尘。</p><p class="ql-block">清音清影遗残梦,</p><p class="ql-block">秋雨秋风痛煞人。</p><p class="ql-block">音赋三千啼血键,</p><p class="ql-block">潸然欲泪祭师身。</p><p class="ql-block">荆竹2024年12月1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