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街上的领馆遗址 ——北海老街记忆(二)

风铃

北海,三面环海。它如同一只健壮的犀牛角冲入北部湾的大海中,具有重要的军事、经济上的战略地位。早在两千多年前,北海便是“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始发港,是我国最早的对外通商口岸之一。 北海北部的外沙岛,以独特的战略地位和便捷的港口枢纽,极大地提高了北海的经济价值,近代成了各国领事馆、商行、教会云集之地。 <p class="ql-block">如今,老街还保留着大量的历史遗迹。</p><p class="ql-block">《印象·1876》系列旧址,是北海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p> 这里的每一处旧址,都像是一本历史书,诉说着北海曾经的百年风雨与历史沧桑。铭刻着北海城市的百年屈辱与记忆。我们在这里漫步,细细地阅读近代北海的历史。 1877年,英国借“马嘉理事件,逼迫讹诈清政府签订了中英烟台不平等条约,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北海被辟为通商口岸,成为西方列强进入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通道。 之后,英国、法国、德国等八国先后进入北海设立领事馆、教堂、洋行、学校等机构,随之10多个国家约30家洋行进驻北海。 各国驻北海领事馆的活动,是为侵略需要而开展业务,包括收集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各方面情报,协调处理相关事务以维护其在北海的本国公民和法人权益,同时通过兴办教堂、学校、医院等形式进行基督教、天主教的传播活动。 西方国家凭借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权利以及关税协定自主权,破坏中国的主权,操纵北海经济命脉,使北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h1><br></h1><h1><b><span class="ql-cursor"></span>北海英国领事馆旧址</b></h1> 北海英国领事馆旧址位于北海一中校园内。<br>它是1877年西方国家在北海设立的第一个领事馆。<br>该楼是一座二层长方形西式建筑,主体建筑保存较完好。如今已是北海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br>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 <h1><br></h1><h1><b><span class="ql-cursor"></span>北海法国领事馆旧址</b></h1> 北海法国领事馆旧址位于北海迎宾馆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 1887年法国在北海设立了领事馆。至1950年,法国在北海设领事馆长达62年,是外国在北海开设时间最长的领事馆。<br> <h1><br></h1><h1><b><span class="ql-cursor"></span>北海德国领事馆旧址</b></h1> 北海德国领事馆,位于北海北部湾中路6号大院内。<br>1886年在北海设立至1908年撤出,历时23年。<br>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 <h1><br></h1><h1><b><span class="ql-cursor"></span>北海德国森宝洋行旧址</b></h1> 德国森宝洋行位于北海解放路19号文化局大院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91年兴建,是德国商人森宝驻北海的商务机构。专办鸦片、煤油等贸易,出口靛蓝、糖、海鲜、陶器等物品,代理招收华工出洋等业务。 它是西方列强在北海设立的最大洋行之一,是唯一保存至今的洋行旧址,是外国在北海设立商行的重要物证。 <h1><br></h1><h1><b><span class="ql-cursor"></span>北海关大楼旧址</b></h1> 北海关大楼旧址位于北海海关大院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于1877年。从开办至1941年,海关大权操纵在洋人手里,全部要职由英、法、德等外国籍人充任。他们包揽港务、船务、邮政和巡卫国境海岸线等工作,为西方列强经济侵略大开方便之门。 从1887年至1936年,海关使进口鸦片合法化,配合殖民主义者将大批华工当作“活商品”输出,所收入的900多万两银关税,全都作为不平等条约赔款。海关成为英帝国主义国家赚取财富的工具,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权益。 <h1><br></h1><h1><b><span class="ql-cursor"></span>北海德国信义会教会楼旧址</b></h1> 位于中山东路213号的旧址,是原德国信义会仅存的一栋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99年,德国传教士巴顾德来此传教。该教会于1922年改成粤南信义会。该会曾先后开办德华学堂、印刷所、创办中文报《东西新闻》,宣传西方宗教,输出西方价值观,进行文化侵略。 教会机构用“软的一手”消除国人的敌意和隔阂,配合着坚船利炮敲开中国的大门,实现对华利益的争夺。 <h1><br></h1><h1><b><span class="ql-cursor"></span>大清邮政北海分局旧址</b></h1> 大清邮政北海分局旧址,位于北海中山东路204号,是目前广西尚存历史最长、建设最早、保存较完整的邮政局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77年英国在北海设立领事馆,同年清政府在北海设立海关。1882年,海关附设“海关寄信局”,办理外国驻北海各使团、领事馆文函和外籍官员、眷属往来信函、包裹等业务。1896年“海关寄信局”改为 “大清邮政北海分局”,先后由英、美籍税务司兼任邮政分局负责人。自1925年才改由中国人任职。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过、看过北海《印象· 1876 》系列的部分旧址,心中不免感慨万分。</p> 近代西方国家用殖民霸权和不平等的关税协定,践踏中国的主权,操纵北海经济命脉,瓦解我们的经济体系和民生格局,使中国人民蒙受了血与火的掠夺和压迫。 这些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掠夺的重要物证,是中国近代史上,北海一步步沦为殖民地的屈辱见证。 北海老街遗留下来的这些老建筑旧址,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我国近代社会史、建筑史、宗教史及对外开放史等领域的珍贵史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旅游观光不可多得的文物景观。 所有的中国人,都需要知晓并铭记这段历史,让世世代代的中国后人,永远珍惜和平与发展带来的胜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