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湖湘大地,文脉深远,千百年来,留下了许多蕴含着深厚哲理、脍炙人口的楹联,因其增辉的书院殿堂宫室、楼台亭榭,都是有名的人文地标和山水秘境。</p><p class="ql-block"> 2024 年 12 月 9 日--12 月 13 日,有幸跟随玉龙县教体局教师发展中心华琴副主任率领的考察团,前往湖南长沙市、双峰县开展观摩学习,领略一番“湘学”文化之渊源,感受湖湘文化之博大精深。</p> 曾国藩故居 <p class="ql-block"> 机缘巧合,有幸走进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一个享有“国藩故里,湘军摇篮,女杰之乡”美誉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历史文化名镇</span>。这里不仅是湖湘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还诞生了许多著名人物,如外交大臣曾纪泽、数学家曾纪鸿等。</p><p class="ql-block"> 曾国藩故居位于荷叶镇富托村,风格典雅古朴、布局严谨。包括半月塘、八本堂、求阙斋、归朴斋、艺芳馆、思云馆等建筑。富厚堂(即八本堂)不仅是曾国藩的生活和工作的场所,还收藏了大量的文物和历史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研究价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曾国藩作为近代中国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为人、理念、家风、治学,何以堪称中国古代家教范本,深深影响几代中国人?</p><p class="ql-block"> 曾国藩出身很普通,天资中等,家里世世代代种田,没有做大官的,也没有做生意发大财的,他无人可依,只能靠自己。他的身体也不是很强壮,20多岁就得了肺病,到了中年以后,又得了心血管方面的疾病。考了七次才考中秀才,可曾国藩却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从这几方面来看,曾国藩哪方面都不是天才,那他的成功靠什么?靠的正是自强不息。</p><p class="ql-block"> “正如梁启超所说,曾文正者……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在唐浩明看来,这五个方面,深刻体现了曾国藩自强不息的精神,即:虚怀若谷,不自满;行为勤奋,不懒惰;刚毅正直,不懦弱;心智坚定,不动摇;真诚待人,推心置腹。</p><p class="ql-block"> 百余年来,曾氏后裔有成就者多达200余人,活跃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商业等各个领域。</p> <p class="ql-block"> 曾国藩家教理论的核心思想为:以八本为经,以八宝为纬,以四字要诀(勤俭孝友)三致祥三不信穿插其中,经纬连贯,脉络相通,形成的一套治家的完整可师的理论体系。对当今社会几乎每个家庭所面对的教育困惑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p><p class="ql-block"> 八本即: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p><p class="ql-block"> 八宝即:书、蔬、鱼、猪、早、扫、考、宝;</p><p class="ql-block"> 三致祥即: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p><p class="ql-block"> 三不信:不信僧巫,不信地仙,不信医药;</p><p class="ql-block"> 四字诀:勤俭孝友(勤劳俭朴持家,孝敬父母长辈,友好兄弟姐妹,团结左右邻居)。</p> <p class="ql-block"> 一直传下来的家训,正是富厚堂内的“八本”家训。</p><p class="ql-block"> 前厅的“八本堂”三个大字是曾国藩亲笔所写,下方是曾纪泽用隶书写的他父亲的“八本”家训。</p><p class="ql-block"> 曾国藩在给子孙的书信中就提到:“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通过读书来明白道理,做一个人格健全的君子。简单朴实的话语中,蕴藏着曾国藩治家的大智慧。</p><p class="ql-block"> 于我自己而言,比较推崇这几个点:</p><p class="ql-block"> 一、“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妄语”即虚妄不实的话、谎言。不合身份的、不适应场合的、不能稳妥处理利害关系的话都可看作“妄语”。所以,说话要适切,要入情入理。</p><p class="ql-block"> 二、“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不晏起”即早起,一家人都早早起来,勤勤恳恳地工作、学习,呈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气象。这是良好家风最外显的表现方式。</p><p class="ql-block"> 三、“作官以不要钱为本”。“居官四败曰:昏惰任下者败,傲狠妄为者败,贪鄙无忌者败,反复多诈者败”。清廉作官,这是持盈保泰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 富厚堂公记书楼会客厅为“无慢室”,是曾纪泽为纪念父亲而设。“无慢”出自《论语·尧曰》“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一语。这段话的大意是:常人之情恭敬“众大”而怠慢“寡小”,君子则不以“寡、小”而慢之,即君子安泰而不骄慢的情操、品德。</p><p class="ql-block"> 因而,无慢室之门形为八方,寓意欢迎八方来客;而且其门槛也是较低,表示不管身份高低贵贱,来到曾府都是客。这也符合曾国藩祖父曾星冈“亲邻睦友”的治家要求。</p> <p class="ql-block"> 归朴斋,又称“朴记”书楼,建筑面积400余平方米,曾收藏曾纪泽的藏书10万卷,包括曾纪泽出使英、法时采购的大量西方国家政治、教育、医学、农学等外文书籍,是这里的一大特色。</p><p class="ql-block"> 曾纪泽是晚清著名爱国外交家,在与沙俄签订《伊犁条约》时,一身正气,据理力争,争回了我国领土伊犁的主权,这是近代中国外交史上绝无仅有的事件。</p><p class="ql-block"> 我恰好在今年八月份畅游新疆伊犁河谷那拉提草原,对曾纪泽和左宗棠感佩之至,故特别留意并记录下来。要不是曾纪泽的据理力争,爱国将领左宗棠抬棺出征,从沙皇俄国嘴里抢回来伊犁河谷,我们今天要欣赏那么旖旎的风光,还得费心办理护照。</p> <p class="ql-block"> 艺芳馆,又称“芳记”书楼,建筑面积也是400余平方米,曾收藏有次子曾纪鸿夫妇的藏书10万卷,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医、卜、星、相以及书法作品与各种名帖。曾纪鸿是近代著名数学家,数学著作是其藏书的一大特色。</p> 岳麓书院 <p class="ql-block"> 书院创办于北宋,历经千年,得益于历代著名山长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作为湖湘文化发源地,书院培养众多学者与人才,传承并发展湖湘文化。</p><p class="ql-block"> 游人让岳麓书院喧闹,教员学子却在书院目不窥园、坐不窥堂,学子们足可在闹中取静之所学习精进。</p><p class="ql-block"> 曾几何时,这里的学生学费全免,食宿全包,每个月还有银两补贴,相当于拿着工资读书。</p><p class="ql-block"> 每个月只有两天上课,其他时候都在自学。但是,每月的考核实行末位淘汰制,学业不合格的直接驱逐出书院。</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办学思路,在中国历史上实属罕见,相比今天的大学,它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学制”。只有丰厚的物质保障,外加严苛的考核制度。</p><p class="ql-block"> 我们今天的一系列教育问题,包括厌学症,学生家长与学校、老师之间日益激烈且难以调和的矛盾,越来越严峻的学生精神问题……</p><p class="ql-block"> 或许,清朝时期的先贤就给出了答案啊!</p> <p class="ql-block"> 上联: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p><p class="ql-block"> 下联: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p><p class="ql-block"> 这幅对联由旷敏本撰写,悬挂在岳麓书院讲堂两侧。对联共66字,是岳麓书院36副对联中最长的一副。对联内容涉及个人修养、道德判断、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等多个方面,体现了岳麓书院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教育理念。</p><p class="ql-block"> 陈仁仁在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感叹: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 此三句何其难也!其间充满着自我与他人,个人与集体,道德与事功,认知与自觉,乃至底线思维与文明进步等等,种种内在深度的冲突与张力,需要细加体会、裁度、修养与践行。</p> <p class="ql-block"> “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此对联由虞愚撰写,道出了岳麓书院千百年来在培育人才和学术研究方面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湖湘学对近现代中国学术的巨大影响。</p> <p class="ql-block"> 一代大儒,理学家张栻曾主持岳麓书院的教事,张栻主事期间,相当规模的一批学术精英都在书院汇集,这也标志着以岳麓书院为中心的湖湘学派的成熟。</p><p class="ql-block"> 南宋乾道三年,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朱熹前来拜访湖湘学派代表张栻,在此“坐而论道”数月。后来,岳麓书院曾邀请胡适、季羡林等大师在此讲学授业,他们都无一例外,自称不配坐那两把椅子。</p> <p class="ql-block"> 此次出行访学,所见所闻所感,由此及彼,想起日常工作及生活中层出不穷的困惑,久久萦绕在脑际,挥之不去。</p><p class="ql-block"> 不久的将来,我打算再次带孩子前往,遍览湖南特色古镇及博物院,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主动在栉风沐雨中踔厉奋发。</p><p class="ql-block"> 追古思今,“内卷”、“躺平”这些新词听来都叫人心疼。时代的嬗变,对我们赋予了更高的要求,个人如何自处,相较以往确实艰难许多。躺平是无用的,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努力也是生活,不努力也是生活。有事情做、有目标,总归是有个奔头。</p> <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立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