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放水和以旧换新,只会加大贫富差距,应很难解决就业和提升经济

飞扬卡特

近期政策连连,24号之后,金融领域降低首付,包括降准;<br>股市和楼市有明显的波动,十月份楼市数据明显优于去年,但到11月份却又下滑,同比下滑6.9%。<br>十月份的消费同比突起4.8,但到十一月份又继续回落到3.0,从数据看提升非常脆弱;<br>出口的同比增速是5.8%,进口下降了4.7%,从数据看进口下降明显,说明内需非常疲软。<br>整体来讲,经济依然走弱,反映出一种刺激效应的减退,从经济面分析,已经无关经济;<br>但随着进口下降,贸易逆差将进一步扩大,迄今为止贸易顺差是8800亿。<br>这也是中国经济尚有信心的基石,但我们也要做好迎接黑天鹅事件的准备。<br>因为政府的债务急剧增加,而且是以接近12%速度增加,说明化债已经开始了。<br>2008年放水4万亿,相当于2007年GDP的16%,放到2025年就是20万亿了。<br>所以,这次的货币宽松与大放水,或许是更大的风险累积。<br>因为货币宽松与6万亿大放水都是增加了钱,而这些钱怎么花,用在哪些地方就成了关键。<br>从以往经验看,货币宽松之后,能够得到这些钱的优先是国企,而个人与私营企业由于种种限制,实际上很难拿到钱;<br>用以旧换新的方式发钱,我觉得只会拉大贫富差距,而对于消费提升不大。<br>从目前状况看,企业贷款和居民贷款同比去年有接近50%的下滑。<br>虽然相比十月份贷款少量增加,但债务的数量并没有降下来,GDP增速更是滑落到临界点。<br>说明消费当前几乎大半是靠着政府的大幅支出,来维持数字不下滑。<br>国际市场风云变幻,借低债还高债,还能坚持多久呢?<br>我们都知道,以借新债还旧债的方式来维持,是需要经济向好,不再有新的大幅支出,才有实现的可能。<br>解决需求不足,一般有两条路:<br>一是居民原本就有钱,只是缺乏对未来的预期,信心不足;<br>只凭一个居民存款增加是没有说服力的,另外中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流动性停滞说明了问题。<br>二是积极的帮助居民化债,大幅缩减管理开支。<br>那些债务严重的一批人,已经难以维持,甚至上了失信名单;<br>再加上大量低收入群体和灵活就业人员;<br>他们是需求端需要激活的最关键一环,却被长期忽视了。<br>目前的状况是老百姓疯狂存钱,一部分企业和个人玩命还债,流动性危机困扰着我们。<br>而要从根本上解决的方法之一是大幅缩减管理开支,从自身下刀子,这比直升机撒钱还要难;<br>银行利息只是一降再降,还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宽松货币,向市场注入流动性;<br>同时以旧换新,刺激消费。<br>逻辑很直白,降息、放水,让钱流动起来,企业借钱便宜,就愿意投资、扩大再生产;<br>于是,就业机会多了,老百姓有工作、就有钱消费了,经济就能活跃起来。<br>但这需要钱自上而下流动起来,我们有这样顺畅的流动结构吗?<br>当居民收入追不上财富增长时,消费将下降。<br>民营经济解决了85%的就业,但民营经济在资源分配中占比越来越低,而这种不平等穿透到整个第一次分配过程。<br>从涌入中国资本的数据看,近几年是以两位数下滑,这也是我们的问题之一。<br>还有就是,假如印了10万亿,中间截留8万亿,有多少能够渗透到下面呢?<br>底层得不到改善,而底层又是绝大多数人群,消费如何提振?<br>假如债务的雪球越滚越大,经济增长长期徘徊在低位,印钱并不能解决问题,怎么办?<br>政府借钱搞基建效率趋弱。<br>按理说搞基建的逻辑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带动钢铁水泥等相关行业的发展。<br>逻辑看起来很好,但每每到了实操环节,就出现了许多魔幻的事情;<br>比如休闲广场无人休闲,科技新区杂草丛生等现象。<br>即使施行零基预算,但在短期内很难见到效果。<br>而我们面临国内国外的诸多不确定性,还有时间吗?<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