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p> <p class="ql-block"> 洪水镇中学前身是洪水七年制学校,始建于1970年1月,(1968年全体师生从忽儿村扛椽扩建,1970年完工)由洪水完小扩建而成,首任七年制学校校长来永宁。任课教师,李新月,辛耀武,李一,杨成有,冯巨文,李森茂,朱培进,史修德、霍来书等,事务长张福金。校址在现洪水镇政府大院所在位置,坐西向东,面临洪水槐安大街,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原有校舍3排共35间,砖根土墙灰瓦土木结构。一至七年级包括幼儿班共8个单式教学班,教职员工约15人,在校人数约380人。上灶生全部自寻住所,生活自理。1978年,初中改为三年,随改名洪水八年制学校。1982年至1984年由郝水秀任校长,学校增为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人数约400人,教职工21人。1984年,由史国宏接任校长。初中部分任课教师有史国宏,霍来书,李吉祥,雷国宏,邓明生,李瑞芳,韩秀明,李世光,孙超锋9人。1985年关应中新任洪水小学校长,从此中小学正式分割管理,但两所学校仍同处一址,师生同用一灶。中学更名为“洪水初级中学校”。1985年,学校有三位教师外出进修,三位调离,师资严重不足。不久有师范毕业的赵爱龙、史长久、史太军、张向东、韩焕兰、刘菊芬等年轻教师充实进来。中学共有3个教学班,11名教师,在校初中学生人数150人,虽条件艰苦,设施简陋,但教学工作有条不紊,正常开展。</p> <p class="ql-block"> 1986年,中学校址迁址至洪水村顶,正式更名洪水镇中学,新建红砖青瓦砖木结构校舍57间,包括教室、宿舍、食堂等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镇中学由史国宏继续任校长,霍来书任教导主任。1986年9月,从初一开始设为双轨制,共四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数约180人。教职工13人。至1996年,教职员工人数发展到35人,6个教学班,学生人数上升到约300人。涌现出曹国强、赵爱龙、史长久、史太军、郝子荣、等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1996年秋,由洪水联合校长石虎唐兼任洪水镇中学校长,曹国强任副校长,面对升学率低,教学质量低迷徘徊的局面,学校开始了大刀阔斧教学改革,创新思路,更新教育理念,校长、副校长带头入班上课,示范引领,制定工作目标,整顿纪律作风,转变教学风气,提高课堂效率。通过整顿,学校迅速扭转颓势,1997年中考成绩进入全县前列方阵,其中副校长曹国强所代化学获全县第一名,洪水镇中学声名鹊起,在校学生人数急剧上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爱国教育</span></p> <p class="ql-block"> 1997年9月,洪水镇中学由曹国强担任校长,张效青任副校长,常应堂任教导主任。在洪水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教育局直接领导下,新一届校领导把改善办学条件作为头等大事,亲自策划和协助镇党委、镇政府举全镇人民群众之力(全镇按人口集资),对洪水镇中学进行集资扩建,新建钢筋混凝土三层教学大楼一幢,增加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增添校舍60间和其他配套设施,学校占地面积达到7000平方米,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为洪水镇中学快速发展注入了后劲,奠定了基础。1999年学校新建教师二层双面家属楼8套。解决了教师住宿紧张问题,到2005年又新建三层单元楼一幢12套,彻底解决教师住宿困难。教学管理把“德育”放在首位,校外开辟红色德育教育基地,校内设红色讲坐。开展勤工俭学,发动师生捡砖块硬化道路,铺设操场,美化校园,优化育人环境,实施人性化管理。常规教学由校长引领示范,亲自代主课。实施激励机制,讲成绩,抓效益,树典范,求质量。全体师生戮力同心,形成了优良的教风学风。教学质量稳步提升。1998年秋,学校实行三轨制,1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人数迅速上升至540人。1999年9月省市领导来校视察,对本校扎实的教学工作和“普九”成绩给予充分肯定,顺利通过国家“普九”验收。为了巩固普九成果,在新教学楼设立实验室、图书室、仪器室、音乐室,教研室、会议室,文体器材室,规范档案管理,填补二类器材,配备了微机教室,全校安装水暖设备。2000年,顺利通过国家“普实”验收。教学质量一年一个新台阶。2001年学校扩展成四轨制。2004年六门中考科目,仅53班就有五门科目均名列全县前六名。化学教师魏庆红,物理教师韩焕兰,政治教师关玉清,数学教师张志平,英语教师冯玮,班主任关国锋等六人同时获县劳模。韩焕兰老师先后获长治市骨干教师和长治市“电教能手”。数学教师李红平连续三年统考均获全县第一名,先后获县教学能手、县模范教师,“市级名师"称号。曹国强校长先后获“市骨干教师”、“市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市先进工作者”。学校连续三年获市先进单位。2001年至2005年,学校一直以四轨制办学,13个教学班,学生人数达730人。初三4个班每班人数达68人以上。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洪水镇中学昂首阔步迈向二十一世纪。</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单元宿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红色基地</span></p> <p class="ql-block"> 2005年9月至2010年8月,有王树锋,王国华先后担任洪水镇中学校长,魏庆红,李贵平担任副校长,房旭清任教导主任,由四轨制改为三轨制,9个教学班,学生人数停留在360人左右,教职工35人。为了改善师生教学生活条件,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08年在校园的西侧和南侧先后新建了学生宿舍楼和教学实验楼,优化了居住环境和办学条件。2009年,师生全住进敞亮舒适的新楼。2009年秋,增加青年特岗教师申惠文,韩孟,申卫霞,冯艳,孟艳慧,郑建文,王端等,充实了教师队伍,学校注入新鲜血液,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p> <p class="ql-block">学生公寓</p> <p class="ql-block"> 2010年9月,王晓红担任洪水镇中学校长,魏庆红、李俊明、李贵平续任副校长,房旭清任教导主任。学校实行三轨制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数达380人。灶生人数190人。随着国力昌盛,经济繁荣,国家对基础教育及师生校舍安全越来越重视,2010年投入巨资加固了教学大楼,新建二层餐厅楼,配备了现代化新式餐桌灶具,为学生启动搭配营养餐。常规教学的改革,成为学校工作重头戏。校长亲自制定教改方案,深入课堂,扎实推进,采取多项举措。优化课堂结构,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引人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倡利用网络多媒体进行教学。增加教师培训交流机会,走出去,引进来。积极开设第二课堂,重视育人多元化,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大力倡导师生自制教具,激发兴趣。发挥教具在课堂教学中直观、形象、生动,易懂的作用,课堂效果显著。自制教具助力课堂教学一度成为新亮点,教具大赛频频获奖。地理教师李世光制作的教具、模具、雕塑30多件,先后获得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县教育局多次奖励。数学教师冯燕,英语教师申卫霞分别获市、县摸范教师。2012年和2013年,张鹏飞同学连续两次获全国应用物理知识大赛二、三等奖,物理任课老师两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为校争光。在学校领导和师生共同努力下,教学综合质量大幅提升。 2010年到2014年,洪水镇中学获得“武乡县第二届,第三届中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团体三等奖";“武乡县第九届自制教具优胜奖" ;2010“武乡县首届课本剧情景剧集体三等奖";2012“全国第十三届中小学电脑制作优秀组织奖”,王小红校长获得县“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p> <p class="ql-block">第二课堂</p> <p class="ql-block"> 2013年5月,魏庆红同志从本校提升为洪水镇中学校长,李俊明,李贵平继任副校长,房旭清继任教导主任。双轨制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数250人,上灶生130人,教职工36人。学校确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乡村教育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为办学理念,校园环境继续加以改善,高标准硬化操场3000平方米,更新兰球架,增设高低杠,吊环,爬梯、乒乓球台等大型体育设施设备,完善更新图书、仪器、实验、微机、体育等室内设备,实现图书阅览管理网络化,实验仪器管理电子化,教师备课学习人人配电脑,学生上课班班多媒体,真正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服务于教学。继续改善条件,优化环境,修缮测所,粉刷围墙,安装太阳能热水器,装修了洗漱饮水间,更新学生睡床,照明,翻新栏杆,整个校园焕然一新。为师生营造了舒适温馨的工作生活学习环境。教学管理以人为本,制定和落实新的课改方案,凝聚教师团结协作精神。深化课堂改革,推进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多元化教学模式,制定“五看”课堂评价标准。有付出就有收获,洪水镇中学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2019年顺利通过国家均衡验收,中考成绩名列前茅。学校声望再次彰显,教学质量得到社会、家长和大众的充分认可。学校获得长治市平安校园等各类集体奖项和荣誉。</p> <p class="ql-block">歌声荡漾</p> <p class="ql-block"> 2019年9月,温海斌同志任洪水镇中学校长,李俊明、房旭清任副校长,韩孟任教导主任。双轨制6个教学班,教职工40人,在校学生数240人。上灶生约110人。新班子新气象,学校首先优化了领导结构,以“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以“快乐学习、愉快教书、为国育才”为办学宗旨,奋斗有方向,拼搏有动力,学校一步一个脚印,有序向前推进。全体师生在温校长带领下,组建了田径队、篮球队、羽毛球队、乒乓球队、舞蹈队、合唱队等活动小组,成立了广播、摄影、美术、书法、文学社等社团,大大丰富了校园文化。学校创新课堂教学新思路,主推“三环六步”教学法,打造“四要”、“三心”高效课堂,开展同课异构、推门听课、集体备课、综合评课等课改活动。学生以“生活自理、管理自主、学生自觉、身心自由”的“四自”管理加以推动。学校还强化食堂管理,完善制度,战胜了“新冠”疫情,既让学生享受到优质的后勤服务,又让学生吃上了放心营养餐。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充满生机活力的校园文化洒遍了每个角落,也收获了累累硕果。锤炼出一大批优秀教师和莘莘学子,教学质量总体排名位列乡镇前三,四大镇第二。数学教师段彦芳获市级教学能手,田彦锋获“党史学习红色思政课”县优秀奖,李世光、安红英制作的飞机动力原理获市级二等奖,宋玲玲获盟区“教学能手”第一名和县“好课堂”教学能手”。冯燕获县“师德标兵”,张锐获“三晋微课堂”大赛省级三等奖及县模范教师,苑芳中获团县委“中华百年奋斗演讲"教师组第二名等。韩孟、段燕芳同时获先进教育工作者。也涌现出白堉婷、赵酉俞等多名优秀学子,斩获演讲等各类比赛市、县级荣誉。120多名学生园了高中梦。更多的学子踏进了各级各类学校深造。温海斌校长荣获县“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洪水镇中学获武乡县“红旗单位”。</p> <p class="ql-block">领导考察</p> <p class="ql-block">研学之旅</p> <p class="ql-block"> 2022年8月,李海明任洪水镇中学校长,刘爱斌、申慧文、李树红、赵红任副校长。教导主任由申惠文兼任。新一届校领导班子上任后,首先确立了以“育人为本,个性发展”的办学思路,提出勤俭治校、安全办学的治校方略,坚持“制度规范、人性管理、文化引领”的管理方式,力求让每一颗小草都能开花。学校依托“新网师”学习平台,开展新网师共读话动,实现专业阅读和专业写作。课堂教学主推“三导四环节”教学模式,聚焦新课标,提升教学智慧,教学效果有了新的突破。学校继续改善育人环境,平整操场,美化校园,翻新旧楼,打造红色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组建了素描、葫芦丝、篮球、红色研学等兴趣小组,引导学生体验自我,展示个性,懂得合作,实现了文化引领,育人多元化,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李海明校长带领下,洪水镇中学再次扬帆起航,踏上新征程。短暂二年,无论中考、统考,学生综合素养、各项比赛考、统考,学生综合素养、各项比赛成果累累,大大超越了预判,成绩斐然。学校涌现出大批优秀教师,如刘爱斌、冀佩玉、王曼丽、张东玲、安红英、王凯波、王俊力、宋玲玲、孟玉霖,皇甫亚楠、张锐、李路、王平等,他们分别获得先进教育工作者、模范教师、各科教学能手、教学标兵以及各类比赛奖项,李海明同志还获得治校比武优秀校长,学校获得多项集体荣誉。为洪水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p> <p class="ql-block">教学大楼</p> <p class="ql-block">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有北大,有浙大、南开,211,985人才遍洒华夏大地,为祖国繁荣昌盛添砖加瓦。如今的洪水镇中学已拥有高级教师5人,中级教师12人,各类模范、能手、新秀、先进工作者等16人。校园环境整洁优美、设施设备齐全,设有现代化的图书、仪器、实验、音乐、美术、电脑、心理咨询、录播等各种功能室,班班装有多媒体一体机,实现网络、监控全覆盖和明厨亮灶+互联网。优越的办学条件,雄厚的师资力量,蓬勃的敬业精神,积极的教学风气,丰富的校园文化,优雅的育人环境,洪水镇中学的明天更美好!</p> <p class="ql-block">实验大楼</p> <p class="ql-block">教学资源</p> <p class="ql-block">教师精英</p> <p class="ql-block"> 李世光供稿 </p><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1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