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新鸦鹘关遗址

烛光

<p class="ql-block">  12月11日上午,我们抚顺市文保志愿者一行8人,在抚顺文旅爱好者卞合刚老师的带领下,考察完马郡单堡城址后,又来到了新鸦鹘关遗址。新鸦鹘关遗址位于马圈子乡金斗村西南2500米边墙沟沟口台地上。</p><p class="ql-block"> 当您看到新鸦鹘关遗址后,一定会问:为什么叫新鸦鹘关呢?这还要从头说起。</p> 成化四年(1468年),明朝从抚顺开始修筑辽东东段边墙,鸦鹘关始成。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由于女真人不断地反抗,明朝将辽东边墙向内收缩,鸦鹘关退至今金斗峪,为新鸦鹘关。 我们来到马圈子乡金斗村西南约2500米的金斗峪小桥边停了下来。 新鸦鹘关遗址就在小桥的西侧。 鸦鹘关,古关隘名,在今新宾满族自治县苇子峪镇境内。满语"鸦鹘",汉译为"秃老鸹",俗称山老鸹。形容关隘险要如同猛禽山老鸹俯视。关共分3道,今称三道关。头道关在苇子峪镇三道关村南0.5公里;二道关设在两崖对峙的山谷之中;第三道关设在一拔地突起的巨石旁侧。三关之间各距里许,多为土石杂筑。 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七月二十四日,努尔哈赤率军下鸦鹘关,然后进攻清河,鸦鹘关因此为后金占据。明政府见抚顺关、鸦鹘关一线长城先后失守,便调集了10余万人马,号称47万大军,由辽东经略杨镐统领,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分兵四路向后金国都赫图阿拉发起进攻,其中山海关总兵杜松统兵3万,由抚顺关出长城;辽东总兵李如柏统兵3万由新鸦鹘关出长城。从整个战役的情况来看,明王朝军队有10余万,而努尔哈赤的部队仅有6万左右,处于劣势,在重兵压境的危机时刻,努尔哈赤利用明军四路军马不能很快合围的严重弱点,采取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集中八旗主力,第一仗就把刚出抚顺关的杜松部打败,杜松等大将皆战死;接着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后击败了其它两路明军。仅出新鸦鹘关的李如柏部,刚刚到达老鸦鹘关时,得知三路军马大败的消息后,得到杨镐退兵令,又由老鸦鹘关原路撤退,回到新鸦鹘关。萨尔浒大战结束。 这是新鸦鹘关遗址的石碑。是抚县政发〔2010〕6号文件公布的抚顺县第三批县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 <div>  萨尔浒之战,后金军大胜,明军大败。万历末年,明军放弃鸦鹘关之后,总兵李成梁又在旧关西南五十里,重建新关,名新鸦鹘关,并在新鸦鹘关附近重修一条长城,以作为清河堡边防的屏障。熊廷弼《辽左情势危急乞务求战守长策疏》中载:"旧边原有鸦鹘关,离堡(指清河堡)七十里,……今新鸦鹘关距堡止二十里"。由此及有关新边的记载可知,新鸦鹘关址就是我们现在来到的马圈子乡金斗峪附近。</div> 这是石碑背面的保护范围。 这个大土堆就是新鸦鹘关遗址。 <p class="ql-block">  文旅爱好者卞合刚老师和清史专家赵哲老师向我们讲述新鸦鹘关遗址的历史情况。</p> 这些参差不齐、断断续续的石头,就是原来的边墙。 <p class="ql-block">  文旅爱好者卞合刚老师告诉我们,对面的大山和我们现在的位置形成了新鸦鹘关。</p> <p class="ql-block">  抚顺著名自媒体人张世玉老师现场采访清史专家赵哲老师。</p> 我们一行8人,边考察,边探讨,边录像,边摄影,感到很惬意。 离开新鸦鹘关,我们前往桓仁县华来镇瓦尔喀什寨村,考察萨尔浒大战东线主战场遗址。 摄影及编辑:魏连重 网名:烛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