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动人心魄的风景园林故事。从新中国西湖第一代管理与建设者余森文,到随后的施奠东、陈文锦、胡理琛、林福昌、刘延捷、张延惠,七位资深风景园林人,他们分别从开创奠基、生态修复、文化建设、城湖格局保护、景区规划设计、太子湾造园、西湖管理七个方面,展现20世纪西湖一系列重大蜕变与背后鲜为人知的经历,向我们诉说西湖之所以转变的秘密,向我们展示抢救和保护西湖的重要成就与宝贵经验。</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以来,西湖从山残湖塞、文物凋零、景色破败,到今天湖光山色、文化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成为中国风景园林的代表、人类共有的世界遗产地,这段历史经历了怎样的转变?经历了哪些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让我们一起"听他们讲那西湖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专题展览里,老一辈的风景园林人现身说法,第一次把他们的传奇经历、所思所想,通过视频、声音、图文与实物,在一个展览里呈现。展览力图以这种方式,让2024年的我们感受到独特的历史感与人情味。</p> <p class="ql-block"> 今年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年会主题是“百姓园林 共享风景”,旨在深入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营造人民群众喜爱的风景园林。</p> <p class="ql-block"> 西湖的变化和成长,贯穿着民族审美、开放共享、文化与自然融合、城市与景区共生的精神,是政府力量、专业人员、普通百姓共同建设维护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西湖的保护与建设,是一场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兼程和传承接力。西湖的成长正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杭州实践,也是践行“百姓园林 共享风景”的生动经验。</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也是要传承这种精神,共同呵护人类共有的世界遗产,共同营造百姓共享的风景园林,共同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谱写美丽中国的风景园林篇章。</p> <p class="ql-block"> 【开创篇——余森文】</p><p class="ql-block"> “古代园林是为少数人服务的,而新中国成立以后,要为大多数人服务,游览空间要大,是社会主义的新园林、大园林。”西湖有幸,遇见了余森文和以他为代表的第一代建设者。</p> <p class="ql-block"> 【开创篇——余森文】</p><p class="ql-block"> 余森文先生是杭州西湖现代风景园林的奠基人、我国社会主义园林的开拓者。饮水不忘据井人。我们应该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还原他的历史贡献和定位。</p><p class="ql-block"> 余森文先生自1949年杭州解放之日起,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蒙冤,这17年间他在党的领导下,呕心沥血治理西湖、建设西湖,旧社会留下的湖水淤浅、古迹破败、一片荒山秃岭、处处菜地鱼塘议场的凄惨西湖,经过治理再现了秀丽风姿。而且他还运用游学西欧所学知识、特别是英国自然式园林手法,与中国传统园林手法相融合,突破了中国古典园林情趣的束缚,指导从未出过国门的孙筱祥先生和其他工程师,在20世纪50年代一穷二白的状态下,将仅有3亩地的古典园林一花港观鱼扩建成300亩地的现代化大园林、以及柳浪间莺、植物园、花圃等一批可与世界级园林媲美的大园林。并运用自然式园林手法,如自然式植物配置、湖岸堆填中大部分采用自然入水、川小溪流替代公园围墙等,将人工园林、两堤三岛与西湖自然山水融为一体。余老这些努力,开拓了一条我国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大园林的崭新道路。这是何等的气愧!何等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余老还亲自去北京林学院挑选了十余名优秀学生,为西湖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国内领先的园林科技队伍,为西湖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p> <p class="ql-block"> 【开创篇——余森文】</p><p class="ql-block"> 余森文 (1904-1992),出生于广东梅县,早年就读于金陵大学农林科,之后留学英国,在伦敦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参与过学术研究,并考察欧洲的园林景致。新中国成立后长时间主管杭州风景园林工作。曾任杭州市首任建设局长(包含园林建设)、首任园林局长、首任植物园园长,省建工厅副厅长、杭州市副市长、省建委顾问、杭州市政协副主席,1983年首届中国园林学会副理事长、首任浙江省园林学会理事长。2021年《余森文园林论文集》出版发行。</p> <p class="ql-block"> 【开创篇】</p><p class="ql-block"> “我们共产党人一定要把西湖建成‘东方日内瓦’,建成山清水秀、世界闻名的西湖。”西湖没有走传统的古典园林的老路,也没有照搬复制西方的公园模式,而是融汇古今中外,走出了属于西湖的一条大道,远远超过当时设想的愿景。</p> <p class="ql-block"> 【开创篇】</p><p class="ql-block"> 1949——1966杭州风景园林大事记</p> <p class="ql-block"> 【开创篇】</p><p class="ql-block"> 保护西湖的红线——十二部法案</p> <p class="ql-block"> 【开创篇】</p><p class="ql-block"> 为西湖奠基——社会主义大园林</p> <p class="ql-block"> 【开创篇】</p><p class="ql-block"> 溪流替代围墙 植物围合空间</p><p class="ql-block"> 古典中国园林,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隔断多为围墙、建筑等,从杭州花港观鱼公园开始,这格局被打破了,用溪流替代围墙,园内用植物为主围合园林空间,就像欧洲自然式园林,和园外的大地景观融合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开创篇】</p><p class="ql-block"> 适合大众活动的大草坪、大空间是必需的,花港观鱼雪松草坪达一万多平方米,至今仍是西湖边数一数二的大草坪。</p> <p class="ql-block"> 【开创篇】</p><p class="ql-block"> 杭州园林工作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坚持自然山水园林的原则,跟大自然交融在一起,草坪、种树都很自然的,高低错落。大乔木、乔木、灌木、草花,讲究自然层次。</p> <p class="ql-block"> 【开创篇】</p><p class="ql-block"> 余森文十分重视园林植物的配置艺术,并加以理论化。为西湖景区规划完全不同的四季景致,在满觉陇种有"三秋桂子”传承的桂树,在灵隐景区种“佛家之宝”七叶树,在苏堤上种“诗意”又适水的柳树。桂花正是余森文为杭州推荐的市花。他种得最多的树是香樟,后来,樟树被杭州市民票选为杭州市树。</p> <p class="ql-block"> 【开创篇】</p><p class="ql-block"> 花港观鱼——社会主义大园林的代表性作品!花港观鱼公园从3亩到300亩。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中国园林中,花港观鱼是当之无愧的经典作品。它本是历史上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 【开创篇】</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前夕,公园由于年久失修,仅剩下一池、一碑和三亩荒芜的园地,水中无鱼、岸上无花,花港观鱼已徒有虚名。由余森文先生主持,以孙筱祥先生为主创,1952年开始规划设计的花港观鱼公园,开创了中国风景园林的一代新风,是对西湖十景的当代表现,也是西湖园林的创新实践。</p> <p class="ql-block"> 【开创篇】</p><p class="ql-block"> 花港观鱼的核心景点——牡丹园,全园面积约1万平方米,纵横交错的鹅卵石小路把全园分割成18个小区。丘阜隆起,最高处建重檐八角攒尖顶的牡丹亭,形成全园焦点。东南侧坡有一平台,平台上有用黑白卵石仿梅树姿态铺砌而成的图案,平台旁植古梅一株,取宋代诗人林和靖《山园小梅》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现代大儒马一浮题笔称之为“梅影坡”。牡丹亭下岩石山吸收借鉴了日本用大块山石造园的艺术、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的岩石园与高山植物园、德国自然生态园的精华,将土山、太湖石、植物有机融合形成的全新的专类园,与中国古代的假山和英国的岩石园都不同,同时又富含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神韵。</p> <p class="ql-block"> 【开创篇】</p><p class="ql-block"> 花港观鱼公园北面的雪松大草坪面积为13500平方米,东西两端都是雪松群,东部空间以高耸的天竺桂、沙朴和较低的紫薇、紫荆为主,与里西湖分隔。大草坪空间夏、秋、冬三季以雪松为主景,西面配植一片樱花,并栽植海桐丛作为低层的灌木,春季樱花开时有如红云朵朵,浮现于苍翠的树丛之间,成为该空间美丽的春色。</p> <p class="ql-block"> 【开创篇】</p><p class="ql-block"> 花港观鱼公园的红鱼池以海棠为主调,红鱼池配置近50种园林植物,池边混合栽植色彩绚丽的花木和水湿生花卉。花开时,倒影迷离,映水生色;花落时,落英缤纷,游鱼嘬花。</p> <p class="ql-block"> 【开创篇】</p><p class="ql-block"> 中国首个城市植物园——杭州植物园</p> <p class="ql-block"> 【开创篇】</p><p class="ql-block"> 杭州市树樟树香樟是常绿阔叶大乔木,高大壮观,树于苍劲,枝叶茂盛,树冠浓郁,绿化覆盖面积大,且适应性强,病虫害少,是杭州的乡士树种之一,也是杭州自然气候条件下的代表树种之一。它的寿命长,在杭州的种植历史悠久,法相寺1000多年的唐樟及吴山800多年的宋樟已久负盛名。</p> <p class="ql-block"> 【开创篇】</p><p class="ql-block"> 杭州市树樟树香樟是常绿阔叶大乔木,高大壮观,树于苍劲,枝叶茂盛,树冠浓郁,绿化覆盖面积大,且适应性强,病虫害少,是杭州的乡士树种之一,也是杭州自然气候条件下的代表树种之一。它的寿命长,在杭州的种植历史悠久,法相寺1000多年的唐樟及吴山800多年的宋樟已久负盛名。</p> <p class="ql-block"> 【生态篇——施奠东】</p><p class="ql-block"> “西湖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在“生态篇”中,原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局长施奠东在视频中说,从1800年以后,西湖几乎有150年没有很好治理,1949年的时候,湖淤塞了,山光秃秃的,所以叫山光湖塞。新中国成立后,杭州开启生态修复、重整湖山。</p> <p class="ql-block"> 【生态篇——施奠东】</p><p class="ql-block"> 从山光湖塞到湖光山色,西湖: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p><p class="ql-block"> 杭州风景园林工作者在全国率先开启生态修复之路。</p><p class="ql-block">生态修复是一盘大棋,一代代园林工作者们传承接力,延续西湖的历史文脉,以时间换空间,以专业精神规划构建生态体系。</p><p class="ql-block">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以法护林,短短十年,西湖周边已经郁郁葱葱;坚持不懈、疏浚清淤,荒地填土变身花港观鱼、柳浪闻莺、曲院风荷等经典园林;引钱塘江水入西湖,西湖水质变为波光粼粼。</p><p class="ql-block"> 从山光湖塞到湖光山色,解放初期超前的生态修复理念,为我们当代奠定了基础,西湖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被绿色环绕的杭州人,生态意识也逐渐觉醒。</p> <p class="ql-block"> 【生态篇——施奠东】</p><p class="ql-block"> 1939年出生于上海市崇明岛,1961年毕业于北京林学院(今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高级工程师。《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风景园林学科主编,曾任建设部风景名胜专家顾问,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原局长、总工程师,获世界风景园林联盟亚太杰出人物奖,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终身成就奖。主编《西湖志》、《西湖风景园林》、《西湖文献丛书》、《西湖园林植物景观艺术》及撰著《世界名园胜境》丛书八卷,曾主持编制《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等。</p> <p class="ql-block"> 【生态篇】</p><p class="ql-block"> 西湖从满目疮痍到绿意盎然</p> <p class="ql-block"> 【生态篇】</p><p class="ql-block"> 西湖从满目疮痍到绿意盎然</p> <p class="ql-block"> 【生态篇】</p><p class="ql-block"> 西冷桥的旧貌</p> <p class="ql-block"> 【生态篇】</p><p class="ql-block"> 西冷桥的今生</p> <p class="ql-block"> 【生态篇】</p><p class="ql-block">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白堤</p> <p class="ql-block"> 【生态篇】</p><p class="ql-block"> 今日的白堤</p> <p class="ql-block"> 【生态篇】</p><p class="ql-block"> 生态修复,植树造林,到2049年 杭州将有100万株百年古树!</p> <p class="ql-block"> 【生态篇】</p><p class="ql-block"> 园林专家坚持传承西湖历史文脉,逐步规划构建西湖植物景观体系!</p> <p class="ql-block"> 【生态篇】</p><p class="ql-block"> 怎样是西湖的好树,新中国成立之初 杭州选树的三大原则:</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西湖的建设者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西湖群山以及景区周边种树。余森文在他的论文集中说,选树的三大原则是乡土性、经济实用性以及审美性,只有三者统一,才是西湖的好树。他还专门写了一本植树手册,事无巨细到可以直接当做园林一线工人的种树指南。</p> <p class="ql-block"> 【生态篇】</p><p class="ql-block"> 生态修复,疏浚引水,50年代挖出的淤泥相当于70条苏堤,钱塘江活水引入 ,西湖水每33天换一次!</p> <p class="ql-block"> 【生态篇】</p><p class="ql-block"> 刚刚下水的“西湖1号”挖泥船,在白堤岸边测试!图片来源:《余森文论文集》</p> <p class="ql-block"> 【生态篇】</p><p class="ql-block"> “西湖4号”挖泥船在施工中!</p><p class="ql-block"> 图片来源:《余森文论文集》</p> <p class="ql-block"> 【生态篇】</p><p class="ql-block"> 西湖污水截流工程——杭州1978年开建污水截流工程,1981年建成。截污管线总长17千米,截掉区内126个单位3万多人口原先每日排入湖的 4000 吨污水。</p><p class="ql-block"> 钱塘江引水——西湖水质逐步改善。1986年9月底,钱塘江引水工程竣工,一天可以有30万吨钱塘江水进入西湖,这样西湖水质就逐步改善,从混浊的劣五类变为现在清净的三类。</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以后,对西湖的治理,环湖截流、污染源的治理,再加上钱塘江的引水,西湖水可以实现每33天换一次,逐步解决了水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 【文化篇——陈文锦】</p><p class="ql-block"> 在改革的浪潮下,1983年杭州的园林、文物两大部门合并成立园林文物局,这一石破天惊式的改革,开启了修复西湖人文景观、提升文化内涵,直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光辉历程。</p> <p class="ql-block"> 【文化篇——陈文锦】</p><p class="ql-block"> 在“文化篇”中,曾担任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副局长、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的陈文锦,讲述了岳飞、章太炎、苏东坡等西湖名人纪念馆如何建设,茶叶、丝绸、瓷器、中药四大博物馆为何落户杭州,雷峰塔为什么要原址重建,前几批世界遗产申报为何没有西湖,西湖申遗的难题如何破局等西湖文化复兴的动人故事。</p> <p class="ql-block"> 【文化篇——陈文锦】</p><p class="ql-block"> 1944年出生于杭州,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曾任《浙江日报》《光明日报》记者、编辑,1983年起担任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1993年起担任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2004年退休。曾担任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委员会专家组组长、浙江省博物馆学会会长等。</p> <p class="ql-block"> 【文化篇】</p><p class="ql-block"> 从中国人的审美典范走向世界的文化遗产。在改革的浪潮下,1983年以来杭州的园林、文物两大部门合并,打破了园林养护建设、文物保护弘扬相互脱节的局面,这一石破天惊式的改革,开启了修复西湖人文景观、提升文化内涵,直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光辉历程。</p> <p class="ql-block"> 【文化篇】</p><p class="ql-block"> 八八台风后,十多万杭州人,自发扶树,一场公民绿色意识的大觉醒!</p> <p class="ql-block"> 【文化篇】</p><p class="ql-block">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丁云川收藏的清宣统年间摄影师拍摄的西湖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 【文化篇】</p><p class="ql-block">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丁云川收藏的清宣统年间摄影师拍摄的西湖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 【文化篇】</p><p class="ql-block">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丁云川收藏的20世纪50年代西湖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 【文化篇】</p><p class="ql-block">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丁云川收藏的20世纪50年代西湖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 【文化篇】</p><p class="ql-block">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丁云川收藏的20世纪60年代西湖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 【文化篇】</p><p class="ql-block">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丁云川收藏的20世纪60年代西湖风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 【文化篇】</p><p class="ql-block"> 四大博物馆落户杭州,难得争取的大项目。1984年,当时国家旅游局的韩克华局长决定将建立丝绸、茶叶、瓷器、中药四个国家级博物馆纳入旅游局的工作计划。具体地点在苏州、杭州两地比较。说到茶叶、瓷器,不论是历史,还是产业,杭州都是领先的,胡庆余堂在江浙沪的名气也远大于其它中药老字号。经过省市两级主要领导的不断努力,最后丝绸博物馆也一并落户杭州。</p> <p class="ql-block"> 【文化篇】</p><p class="ql-block"> 中国丝绸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文化篇】</p><p class="ql-block"> 南宋官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文化篇】</p><p class="ql-block"> 中国茶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文化篇】</p><p class="ql-block"> 西湖名人众多,但之前纪念场所比较少,景点的文化内涵不足。园文局成立后,1983年底完成了岳飞纪念馆项目。在得到社会各界认同之后,又陆续推出了虎跑李叔同纪念馆、花港马一浮纪念馆、六和塔古塔陈列馆、吴山名人纪念馆等文化设施。1988年,章太炎纪念馆、苏东坡纪念馆陆续建成开放。</p> <p class="ql-block"> 【文化篇】</p><p class="ql-block"> 岳飞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文化篇】</p><p class="ql-block"> 李叔同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文化篇】</p><p class="ql-block"> 章太炎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文化篇】</p><p class="ql-block"> 龚自珍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文化篇】</p><p class="ql-block"> 于谦祠</p> <p class="ql-block"> 【文化篇】</p><p class="ql-block"> 张苍水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文化篇】</p><p class="ql-block"> 陆游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城湖篇——胡理琛】</p><p class="ql-block"> 自南宋以来,西湖与杭州城一直保持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关系。这个城从来不抢西湖山水的风光。</p> <p class="ql-block"> 【城湖篇——胡理琛】</p><p class="ql-block"> 在“城湖篇”中,原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胡理琛讲述了望湖宾馆限高、环湖动迁、植物园与浙江大学选址之争等影响西湖城湖关系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人口大幅增长,旅游人数猛增,西湖边建高楼、建游乐场、开发房地产的声音开始出现。</p><p class="ql-block"> 为了避免对西湖山水格局和景观风貌的破坏,风景园林专家争相呼吁,杭州也通过制定各种管理制度和规划,努力保护城湖之间协调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 【城湖篇——胡理琛】</p><p class="ql-block"> 1938年生,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曾任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兼总规划师、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风景环境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浙江省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浙江省风景名胜区协会会长。</p> <p class="ql-block"> 【城湖篇】</p><p class="ql-block"> 西湖山水与城市的和谐共存</p><p class="ql-block"> 西湖以秀丽著称,尺度合宜。山峦海拔很多都低于300米,但层次丰富。湖面不大,仅5.6平方公里,纵深不过3公里,而且变化曲折,林泉优美,变化有致,有非常高的美学价值。</p><p class="ql-block"> 西湖山与水的空间尺度给人以舒适亲切的感受,既宜于游览又便于观赏,具有天生自然的精致与细腻;依傍于湖山之侧的城市,与湖山形成了唇齿相依的亲密关系。自南宋以来,西湖与杭州城一直保持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关系。</p><p class="ql-block"> 从上世纪 80年代开始,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人口大幅增长,旅游人数猛增,西湖边建高楼、建游乐场、开发房地产的声音开始出现。如何消除城湖历史关系的不和谐影响。风景园林专家争相呼吁,杭州也通过制定各种管理制度和规划,努力保护城湖之间协调的过渡关系。</p> <p class="ql-block"> 【城湖篇】</p><p class="ql-block"> 怎么理解西湖与文化的关系,怎么向游客和大众准确地传播西湖。</p><p class="ql-block"> 陈文锦现在对西湖的理解,是两句话:“一种植根于自然山水之上的文化;一方附丽于文化之下的自然山水。”这样理解才比较全面,也更符合文化景观的应有之义。所以一定要有保护自然山水的观念,像严格保护文物古迹那样来严格保护自然山水,保护环境原貌。</p> <p class="ql-block"> 【城湖篇】</p><p class="ql-block"> 雷峰塔为什么要原址重建,原址重建,才有了现在的雷峰塔。</p><p class="ql-block"> 20世纪90年代以后,修复雷峰塔提上议事日程,当时对于如何建争议十分热烈,包括按照什么风格建、建在什么位置、建多大等。后来经过可行性研究会议,修复雷峰塔先是进行遗址考古发掘,搞清楚了原塔和整个区域原来的建筑状况。</p> <p class="ql-block"> 【城湖篇】</p><p class="ql-block"> 雷峰塔为什么要原址重建,原址重建,才有了现在的雷峰塔。</p><p class="ql-block"> 对雷峰塔建设方案招投标,经过严格的评审,最后决定采用清华大学的方案,在原址重建,将保护棚和新塔合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城湖篇】</p><p class="ql-block"> 开了一个先例、一条新路。</p><p class="ql-block"> 雷峰塔是开创了全国第一个遗址保护跟新建筑结合起来的案例。既满足社会的期待和游览需要,又是文物保护的一大创新。不把遗址保护变成一种枯燥的、乏味的、为保护而保护的工作,而是跟观赏、游乐、审美结合。如果不是建在原址上,肯定来看的人要大大减少,那价值肯定要降低,后面很多其他地方都这么做,包括杭州德寿宫。</p> <p class="ql-block"> 【城湖篇】</p><p class="ql-block"> 在西湖申遗过程中,难度最大的是定位和价值提炼的问题,要回答西湖是什么,为什么能够申遗。陈文锦写了《发现西湖-论西湖的世界遗产价值》一书,对西湖的本质属性作出理性的解读。</p><p class="ql-block"> 在世界文化遗产的坐标上,西湖独特性和唯一性在于:它是中国一个具有坐标意义的文化景观,寄托着中国人代代相传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意绪,是一千多年来中华民族审美领域中的经典性范例。它的影响甚至包括了广大的东亚文化圈。</p> <p class="ql-block"> 【城湖篇】</p><p class="ql-block"> 文化景观的杰出典范。2011年,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西湖是文化景观的一个杰出典范,它极为清晰地展现了中国景观的美学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园林设计影响深远。"</p> <p class="ql-block"> 【城湖篇】</p><p class="ql-block"> 清佚名西湖十景绢本册页——湖山春社</p> <p class="ql-block"> 【城湖篇】</p><p class="ql-block"> 清佚名西湖十景绢本册页——湖心平眺</p> <p class="ql-block"> 【城湖篇】</p><p class="ql-block"> 清佚名西湖十景绢本册页——玉带晴虹</p> <p class="ql-block"> 【城湖篇】</p><p class="ql-block"> 清佚名西湖十景绢本册页——宝石来风</p> <p class="ql-block"> 【城湖篇】</p><p class="ql-block"> 西湖三面环山,一面临城,没有闭塞之感,如果沿湖建起摩天大楼,就把西湖封死了。如果高层建筑压湖山,湖山就显得相对渺小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杭州刮起了在西湖边建高层之风,余森文奔走呼告,与全国有关专家一道坚决抵制。</p> <p class="ql-block"> 【城湖篇】</p><p class="ql-block"> 从16层改为8层,望湖宾馆建高层的故事。1982年,有关部门要在湖滨建高层望湖宾馆,邀请了国内最高级别建筑设计师设计。设计师尽力通过设计手法将建筑体量分散,出了一个五塔形的16层方案,但因为过高,仍然没有得到我国顶级专家陈占祥、陈植、郑孝燮、余森文、周干峙等组成的评审会通过,最后压到了现在的8层。</p> <p class="ql-block"> 【城湖篇】</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望湖宾馆</p> <p class="ql-block"> 【城湖篇】</p><p class="ql-block"> 环湖动迁,让人们看见西湖西湖变大了。环湖动迁对西湖影响深远。1984年开始,就启动环湖动迁。如断桥望湖楼旁边原来是杭州市铁路局的房子。北山街镜湖厅那个地方,是省级机关幼儿园。圣塘路六公园一带是省高院、省检察院,以及一些省级机关宿舍等。在省市领导重视,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环湖路以内,要求居民、单位只出不进。部队、机关、居民,在这阶段,都搬出去了。</p> <p class="ql-block"> 【城湖篇】</p><p class="ql-block"> 环湖动迁,让人们看见西湖西湖变大了。环湖动迁对西湖影响深远。1984年开始,就启动环湖动迁。这近百公顷的土地都逐渐开辟成公园绿地。以前游客到了湖边,看不见湖,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就能看到湖了。</p> <p class="ql-block"> 【城湖篇】</p><p class="ql-block"> 如果浙大建在植物园这里西湖就不是现在这样子了。</p><p class="ql-block"> 杭州植物园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第一个属于城市园林系统的植物园。开始时选址与浙大选址有了冲突。当时这个区块有3000多亩平地,浙大想在这个地方建新校区,余森文坚决不同意。1953年,谭震林、江华、余森文和浙大校长刘丹四人一起到现场踏勘。谭震林当场拍板,玉泉地块建设植物园,并保留青芝坞以北30米为绿化带。</p> <p class="ql-block"> 【城湖篇】</p><p class="ql-block"> 如果浙大建在植物园这里西湖就不是现在这样子了。</p><p class="ql-block"> 当时大家都没有意识到植物园的重要性的时候,余森文已经意识到植物园对一个城市、对西湖增色的重要性。如果今天浙江大学是建在植物园这个位置,西湖就不是现在这样子,西湖也就不可能成为世界遗产。20世纪50年代初,当时的管理者就已经具备了这般远见卓识。</p> <p class="ql-block"> 【城湖篇】</p><p class="ql-block"> 杭州植物园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第一个属于城市园林系统的植物园。这是今日的植物园。</p> <p class="ql-block"> 【造园篇——刘延捷】</p><p class="ql-block"> 在国内纷纷大建主题乐园、游乐场的时代,西湖边却出现了一个太子湾公园,曾荣获“国家优秀设计奖”,被评为春天最美公园。</p> <p class="ql-block"> 【造园篇——刘延捷】</p><p class="ql-block"> “在西湖随便造什么公园,都要非常慎重,都要对西湖负责,对历史负责,对杭州老百姓负责。”在“造园篇”中,太子湾公园主创设计师兼造园师刘延捷讲述鲜为人知的“激情造园”故事,带领我们看懂太子湾园林之美。</p><p class="ql-block"> 太子湾公园不仅遵循了西湖“秀”“雅”“静”的秉性,也继承和发扬了西湖建设以来的社会主义大园林传统。它以独特的空间布局和简约的植物配置,造就一个富有山野情趣和田园风韵的写意山水园,符合了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向往自由、摆脱束缚的思想和审美追求。</p> <p class="ql-block"> 【造园篇——刘延捷】</p><p class="ql-block">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园林专家。曾考入四川美术学院学习造型艺术与绘画,毕业于云南大学生物系生态地植物专业。在杭州西湖从事园林艺术和园林设计工作四十余年。太子湾公园的主创设计师兼造园师。</p> <p class="ql-block"> 【造园篇】</p><p class="ql-block"> 太子湾公园:承前启后 再创经典。在国内纷纷大建主题乐园、游乐场的时代,西湖边却出现了一个太子湾公园,曾荣获“国家优秀设计奖”,被评为春天最美公园,成为中国当代园林的经典。在中国山水园林的母本-——西湖边如何造园?造园师忆往思今,讲述鲜为人知的“激情造园”故事。</p> <p class="ql-block"> 【造园篇】</p><p class="ql-block"> 太子湾是如何造园的,太子湾差点成了游乐场。太子湾历史上是西湖的一角,几次西湖疏浚把淤泥填到了此处,后来变成了半沼泽地。土地极度松软龟裂,植物稀少,很是荒凉。1987年开始,有些商家就来打太子湾这片地的主意。想仿造上海的锦江乐园,在西湖边搞游乐场。由于各方的反对,后来游乐场改址了(最终未建),避免了对西湖景区的破坏。园文系统和园林科技人员就想赶紧把这片地用起来,避免变成商业场所。1988年夏天开始建园,1989年国庆前开园,一年多就建好了。</p> <p class="ql-block"> 【造园篇】</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太子湾公园</p> <p class="ql-block"> 【造园篇】</p><p class="ql-block"> 设计图里的太子湾!</p><p class="ql-block"> 造园前,造园师在现场一圈一圈地转,反复推敲,回家亲手画了第一张太子湾公园规划设计图,又在山边的工棚亲手塑造直观模型,在大纸上画好各个角度的景观山水画,把工人们召集起来讲解应该如何造景,如何建桥筑路,如何挖池堆丘和改造地形……地形地貌造好以后,还要经过多次下雨沉降,地形才能初步稳定,并且需要持续维护,避免人为破坏。</p> <p class="ql-block"> 【造园篇】</p><p class="ql-block"> 设计图里的太子湾!</p><p class="ql-block"> 造园前,造园师在现场一圈一圈地转,反复推敲,回家亲手画了第一张太子湾公园规划设计图,又在山边的工棚亲手塑造直观模型,在大纸上画好各个角度的景观山水画,把工人们召集起来讲解应该如何造景,如何建桥筑路,如何挖池堆丘和改造地形……地形地貌造好以后,还要经过多次下雨沉降,地形才能初步稳定,并且需要持续维护,避免人为破坏。</p> <p class="ql-block"> 【造园篇】</p><p class="ql-block"> 看懂太子湾园林之美!</p><p class="ql-block"> 太子湾全园大空间关系为三足鼎立,中部主河湾江湖汇流湾为公园主帅,是贯通钱塘江和西湖的大动脉。东部望山坪为北南纵向深入的大空间。西部逍遥坡是东西横向展开的大空间。三者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养心池和玉鹭池是望山坪和逍遥坡的副景,它们的连线是遥远的对角线。</p> <p class="ql-block"> 【造园篇】</p><p class="ql-block"> 太子湾全园大空间关系为三足鼎立,中部主河湾江湖汇流湾为公园主帅,是贯通钱塘江和西湖的大动脉。东部望山坪为北南纵向深入的大空间。西部逍遥坡是东西横向展开的大空间。三者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p> <p class="ql-block"> 【造园篇】</p><p class="ql-block"> 看懂太子湾园林之美!</p><p class="ql-block"> 太子湾公园的主要建筑定位是七星拱月。中部偏西南的天缘阁是月,其他是东部最北端的迎宾亭、西部最北端的放怀亭等“七星”。它们的体量很小,方位和朝向故意不面向西湖,而是向后转面向九曜山。</p> <p class="ql-block"> 【造园篇】</p><p class="ql-block"> 看懂太子湾园林之美!</p><p class="ql-block"> 太子湾公园的钱塘江引水主景区!</p> <p class="ql-block"> 【造园篇】</p><p class="ql-block"> 太子湾公园的植物配置不同于其他公园,以多开少合、简而益简,不求多,不求全,不挤占大草坪和开阔大空间为特色。全园植物甘当山水草坪的配角,以大乔木和亚乔木为主,树下基本不种灌木。</p> <p class="ql-block"> 【造园篇】</p><p class="ql-block"> 太子湾公园以植物造景,这是深秋的无患子和乐昌含笑。</p> <p class="ql-block"> 【造园篇】</p><p class="ql-block"> 太子弯公园随处可见大弯大曲的S形园路,全部水岸线和林缘线也呈S形,都是追求夸张浪漫艺术效果之作。</p> <p class="ql-block"> 【造园篇】</p><p class="ql-block"> 太子湾公园江河汇流湾,南枕九曜山,北迎西子湖,春光无限。</p> <p class="ql-block"> 【造园篇】</p><p class="ql-block"> 激情造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参加工作的人,受当年时代精神之感召,无论做人做事,功利意识都比较淡薄。刘延捷和另一位太子湾造园师顾松林,天天以园为家,日日摸爬滚打在工地上,"鸡叫出门鬼叫进门”,甚至忘记吃喝忘记家庭。造园施工细节都亲自放样,亲临示范督导,虽说苦不堪言,却也乐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 【造园篇】</p><p class="ql-block"> 刘延捷主张“激情造园”:不投入激情的话,你做不出太子湾公园。没有激情,没有吃苦耐劳和亲力亲为,就没有别具一格的创意,就出不了优秀的设计作品。希望后起之秀和年轻的生力军们肩负起各自的使命,身体力行,继往开来,为西湖留下上品和精品。</p> <p class="ql-block"> 【造园篇】</p><p class="ql-block"> 太子湾公园为何能成为当代园林精品。太子湾公园,不仅遵循了西湖“秀”“雅”“静”的秉性,也继承和发扬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西湖的社会主义大园林传统。以独特的空间布局和简约的植物配置,造就一个富有山野情趣和田园风韵的写意山水园。</p> <p class="ql-block"> 【造园篇】</p><p class="ql-block"> 太子湾公园的成功就在于,既反映了这一门园林学科的普世艺术价值,又反映了当时我们整个国家风景园林艺术追求的目标,符合了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向往自由、摆脱束缚的思想。在艺术风格上,它是自然的,在思想上,它反映的是开放的时代精神。在艺术细节上,它精益求精。既具有时代性,又满足了大家的审美需求。</p> <p class="ql-block"> 【规划篇——林福昌】</p><p class="ql-block"> 城市和景区建设好不好,规划是关键。在“规划篇”里,原杭州园林设计院院长林福昌讲述了西湖景区规划的历程和精彩故事。</p> <p class="ql-block"> 【规划篇——林福昌】</p><p class="ql-block">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确定建设自然式大公园,到20世纪80年代组织编制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再不断完善到新世纪最终国务院批复,经历数十年的努力,这种传承和坚守极为不易。</p><p class="ql-block"> 其中开创的一系列规划原则和精神,包括保持和发展西湖特色,以普遍绿化为基础,历史文化为内涵,自然与人文结合,“只拆不建”“只出不进”,有碍风景名胜的建筑物应坚决拆除,建筑与景区环境相协调,不能破坏西湖山水空间格局等,一直影响到今天,尽可能地守护了这片湖山的神韵。</p> <p class="ql-block"> 【规划篇——林福昌】</p><p class="ql-block"> 林福昌,毕业于北京林学院绿化系,1963年分配到杭州市园林管理局工作。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81年起担任园林管理局规划设计室(处)副主任,杭州园林设计院副院长,院长。主要承担杭州西湖景区规划管控工作,曾编制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等。</p> <p class="ql-block"> 【规划篇】</p><p class="ql-block"> 西湖规划:半个多世纪的传承与守护!</p><p class="ql-block"> 景区建设,规划先行。西湖景区规划,从新中国建立初期确定建设自然式大公园,到上个世纪80年代组织编制总体规划,再不断完善,到新世纪最终国务院批复,经历数十年的努力,蕴含着一代又一代风景园林规划工作者的心血,这种传承和坚守极为不易。</p> <p class="ql-block"> 【规划篇】</p><p class="ql-block"> 西湖规划:半个多世纪的传承与守护!</p><p class="ql-block"> 其中开创的一系列规划原则和精神,包括以普遍绿化为基础,历史文化为内涵,自然与人文结合,“只拆不建”“只出不进”,建筑与景区环境相协调,不能破坏西湖山水空间格局等,一直影响到今天,尽可能地守护了这片湖山的神韵。</p> <p class="ql-block"> 【规划篇】</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提出建设自然式大公园。杭州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最早对城市和西湖景区进行规划的地方之一。1952年6月,杭州市人民政府拟定《西湖风景区建设计划大纲》,提出西湖景区的范围与建设目标:要充分利用西湖及其周围的自然山水条件,建成大规模的自然式国家公园。1953年8月,杭州市在苏联专家指导下,编制了《杭州市初步规划示意图》,规划以西湖为中心,拟建一个“环湖大公园”。</p> <p class="ql-block"> 【规划篇】</p><p class="ql-block">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p><p class="ql-block"> 杭州市革命委员会 </p><p class="ql-block"> 1981年10月</p> <p class="ql-block"> 【规划篇】</p><p class="ql-block">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书</p><p class="ql-block"> 杭州市园林文物局编印 </p><p class="ql-block"> 1989年8月</p> <p class="ql-block"> 【规划篇】</p><p class="ql-block"> 杭州西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p><p class="ql-block"> 总体规划说明(送审稿)</p><p class="ql-block"> 基础资料(送审稿)、图集(送审稿)</p><p class="ql-block"> 2002年10月</p> <p class="ql-block"> 【规划篇】</p><p class="ql-block"> 西湖规划深受城市性质的影响,西湖属于城市型风景名胜区,其规划受制于城市性质。</p><p class="ql-block"> 在1953年“以风景休疗养为主”城市性质的定位下,随后在西湖景区兴建了20多座休养所和疗养院。</p><p class="ql-block"> 1956年11月,又有苏联规划专家来杭指导,建议仍要一定数量的工业,并绘制了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示意图,随之风景区内出现了大批工业企业。</p><p class="ql-block"> 1958年杭州城市建设规划又确定杭州为以重工业为基础的综合性工业城市,随之西湖景区内出现了大批工厂。“文化大革命”时期,杭州城市规划工作遭到空前浩劫,城市布局被搞乱,风景点和文物古迹被侵占和破坏。1978年开始编制《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西湖规划和建设逐渐走上正轨。</p> <p class="ql-block"> 【规划篇】</p><p class="ql-block"> 1954年,杭州市提出了西湖景区的总体规划三原则。这些规划精神一直影响到今天:</p><p class="ql-block"> 1、继承和发扬中国园林艺术的精华,博采中西园林艺术之长,享有西湖独特的风格。</p><p class="ql-block"> 2、整理提升历史文化遗产,建成具有高度文化艺术的风景区。</p><p class="ql-block"> 3、充分利用优美的山水自然条件,以植物造景为主。</p> <p class="ql-block"> 【规划篇】</p><p class="ql-block"> 只出不进,只拆不建!</p><p class="ql-block"> “文革”后杭州和西湖景区的规划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1978年,浙江省建设厅、杭州市建委联合组织“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含杭州市园林绿化规划)编制,1981年上报、1983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在杭州城市发展史上意义深远。</p> <p class="ql-block"> 【规划篇】</p><p class="ql-block"> 只出不进,只拆不建!</p><p class="ql-block"> 1987年《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初步成果完成,后来被评价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完整、全面和深入的一次西湖风景区规划”。80年代的这些规划明确了西湖风景资源的构成及特点、规划的宗旨和基本原则、总体布局等。</p> <p class="ql-block"> 【规划篇】</p><p class="ql-block"> 总体规划有章可循!</p><p class="ql-block"> 2000年以来,杭州市园林文物与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组织人员,按照新颁布的《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国家标准,在1987年版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重新修编了规划。2005年9月《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2-2020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下达。这是西湖风景名胜区历史上首部正式获得国家批准的总体规划。</p> <p class="ql-block"> 【规划篇】</p><p class="ql-block"> 总体规划有章可循。</p><p class="ql-block"> 规划以完整保存、保护西湖这一风景特点为基本目标,强调其风景脉络的延续,并在规划措施及建设中特别强调这一特色的体现。</p><p class="ql-block"> 这是2002年版《杭州西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规划。</p> <p class="ql-block"> 【规划篇】</p><p class="ql-block"> 西湖特色的规划思想</p><p class="ql-block"> 保持和发展西湖特色。规划既要考虑各个景区的有机组合,格局协调的整体性,又要突出各个景点的历史沿革、植物配置、园林建筑等方面所形成的各自特色。</p><p class="ql-block"> 加强西湖的整体保护。把保护和保持风景资源的真实性、完整性与可持续性作为规划布局的先决条件和基本出发点。</p><p class="ql-block"> 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发挥植物景观的特点和生态效益,并努力提高绿化、美化和净化水平。</p><p class="ql-block"> 城市和风景区要融合成一个整体。形成和谐共美、互依互利的良性共生关系。</p><p class="ql-block"> 充分体现历史的连续性和发展性。既要保持传统,充分反映传统东方文化的艺术特点,又要具有时代特色。</p><p class="ql-block"> 远近结合,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和空间。</p> <p class="ql-block"> 【规划篇——给副总理的信】</p><p class="ql-block"> 1983年,林福昌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先后提出了30余件议案、意见和建议,大多数是关于杭州西湖的保护、建设方面。六届三次人代会召开前夕,杭州许多关心西湖的专家、学者,希望林福昌趁开会之际,反映杭州城市规划建设,特别是西湖风景区的保护建设(含太子湾地区拟建游乐园)的问题。林福昌认真准备材料,写了一封给万里副总理的信,随后通过主席团成员汪月霞同志(故事片“海霞”的原型)在主席台上直接交给万里副总理。不多日,批示已下达杭州市有关部门。由于各方的反对,后来游乐园改址珊瑚沙地区(最终未建),避免了对西湖景区的破坏。</p> <p class="ql-block"> 【规划篇——给副总理的信】</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湖景区的保护和建设,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才有今日的风貌。为了维护规划,制止违规建设,杭州的规划业界和专业人士也曾不懈努力。</p><p class="ql-block"> 六届三次会议上,包括林福昌在内34名浙江省代表,联名提了关于请中央“紧急制止继续破坏西湖风景区,对违法者绳之以党纪国法”的议案。六届五次会议林福昌写了"关于要求中央部门不得任意在西湖风景区兴建宾馆的建议”。他还3次提出涉及恢复雷峰塔的议案,恢复西湖景区景观格局,发展旅游事业。</p> <p class="ql-block"> 【管理篇——张延惠】</p><p class="ql-block"> 西湖“美在自然,贵在人为”。</p><p class="ql-block"> 在“管理篇”中,曾担任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规划处处长、风景名胜区管理办公室主任的张延惠,讲述了西湖建立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坚持守正创新,创造了很多全国第一,全国独一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管理篇——张延惠】</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风景名胜区”的诞生地,1979年4月,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在杭州西湖召开全国自然风景区座谈会,确定了我国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管理的区划名称——“风景名胜区”。1982年,西湖成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3年浙江省人大颁布了全国首部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西湖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条例》。杭州市成立了三委四局联席会议制度,审批西湖风景名胜区建设项目,在全国也是首例。这里还诞生了全国风景名胜领域唯一的公开刊物,1984年创刊的《园林与名胜》(后更名《风景名胜》)。这里产生了“国家风景名胜区徽志”,至今已在24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使用。</p><p class="ql-block"> 西湖还率先开启中外国家公园交流合作,20世纪80、90年代美国国家公园代表团三次到西湖考察交流。1992年,杭州还产生了第一份《国家风景名胜区宣言》(简称《西湖宣言》),这份重要文献表示:“风景名胜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毁损,无法弥补。因此,保护高于一切。任何人为的破坏,都是对国家和民族的犯罪。”</p> <p class="ql-block"> 【管理篇——张延惠】</p><p class="ql-block"> 1941年出生,毕业于南京林学院。曾任浙江省城乡和住房建设厅规划处处长、风景名胜区管理办公室主任,浙江省风景名胜区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荣获国家建设部全国风景名胜区系统先进工作者、“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先进个人”、“国家风景名胜区事业突出贡献奖”、“风景之星”等。</p> <p class="ql-block"> 【管理篇】</p><p class="ql-block"> 西湖美在自然,贵在人为!</p><p class="ql-block"> 西湖一直备受国家领导人重视关心,备受各级政府、各界人士重视关心。50年代初以来开创的社会主义大园林,奠定了西湖作为中国山水园林经典的地位。进入80年代,西湖建立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一直坚持守正创新,走在我国同行的前列。创造了很多全国第一、全国独一。</p> <p class="ql-block"> 【管理篇】</p><p class="ql-block"> 风景名胜区的诞生地!</p><p class="ql-block"> 1979年4月,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在杭州西湖召开全国自然风景区座谈会,此次会议形成《关于加强自然风景区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落实了国务院关于将中国自然风景区作为一项公共资源管理事业正式纳入中央人民政府部门管理的要求。并且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我国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管理的区划名称——“风景名胜区”。</p> <p class="ql-block"> 【管理篇】</p><p class="ql-block"> 第一部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条例</p><p class="ql-block"> 1982年国务院颁发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标志着我国风景名胜区事业的开始,而西湖一直走在这项事业的前列。《西湖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条例》(共8章43条)诞生于1983年,是全国首部风景名胜保护管理方面的地方法规,由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通过颁布。杭州市人民政府成立了三委四局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审批西湖风景名胜区建设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制。这样严格的审批制度,在全国也是首例。</p> <p class="ql-block"> 【管理篇】</p><p class="ql-block"> 1984年创刊《园林与名胜》,1988年更名《风景名胜》,是我国建设部系统中唯一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风景名胜方面的刊物。四十多年来一直为我国风景名胜事业鼓与呼,普及相关的历史、自然、文化、科学、美学、宗教等方面的知识。</p> <p class="ql-block"> 【管理篇】</p><p class="ql-block"> 《风景名胜》受国家建设部城建局委托,负责全国征集国家风景名胜区徽志图案设计稿,要求能体现伟大祖国壮丽河山的自然美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人文美。做到主题鲜明、设计新颖、不落窠臼、构图简洁,典雅又不要太抽象。主题确定后就在杂志上刊登征集启事,并在《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几家全国性报纸上刊登。杂志收到很多稿件,经评议选定了10件,又在10件基础上选了6件,以6件作品为基础,经过多次综合和修改,才确定了现在的中国风景名胜区徽志。1993年经国家建设部公布后,至今已在24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使用。</p> <p class="ql-block"> 【管理篇】</p><p class="ql-block">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徽志</p> <p class="ql-block"> 【管理篇】</p><p class="ql-block"> 杭州西湖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徽志</p> <p class="ql-block"> 【管理篇】</p><p class="ql-block"> 第一份《国家风景名胜区宣言》</p><p class="ql-block"> 1992年11月18日,中国风景园林学会风景名胜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风景环境学术委员会,在杭州通过《国家风景名胜区宣言》 (简称《西湖宣言》)。宣言对国家风景名胜区的正确含义、性质与功能、当前存在的问题、如何合理地保护利用、如何建立管理系统等问题作了科学分析、系统阐述。这是我国风景名胜区发展中的一份重要文献。</p><p class="ql-block"> “风景名胜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毁损,无法弥补。因此,保护高于一切。保护为了今天,更是为了明天,为了千秋万代。任何人为的破坏,都是对国家和民族的犯罪。我们呼吁,各级政府和全体公民,要把保护好国家风景名胜区作为自己的光荣义务和神圣职责。”——《西湖宣言》</p> <p class="ql-block"> 【管理篇】</p><p class="ql-block"> 率先开启中外国家公园交流合作。</p><p class="ql-block"> 根据中美两国政府文化交流执行计划,1981年中国风景园林专家代表团首次访美。之后美国国家公园代表团先后三次到西湖考察交流。第一次,1982年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荷兰(HOLLAND)先生率领代表团,在杭州游览西湖、举行专业座谈会。第二次,1996年5月由美国未来基金会主席,美国国家公园协会董事会董事查尔斯·哈维尔为团长;第三次,1998年5月由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罗伯特·斯坦顿亲率。三次考察后,国家建设部风景名胜区管理办公室与美国内政部国家公园管理局达成了谅解备忘录,就自然文化遗产地的管理与保护建立交流合作关系。《风景名胜》杂志与美国《国家公园》刊物对等交流,可自由转载对方文章,也列入该项备忘录。1994年,国际美学协会主席阿诺德·伯林特应邀访问杭州,受聘为《风景名胜》杂志顾问。他评价"西湖是人工和自然完美结合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管理篇】</p><p class="ql-block">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荷兰(HOLLAND)先生率领代表团一行八人,于1982年9月13-15日在杭州西湖游览。</p> <p class="ql-block"> 【管理篇】</p><p class="ql-block"> 中美朋友携手欢呼“NICE THE PARK”,保护美丽的公园。</p> <p class="ql-block"> 【管理篇】</p><p class="ql-block"> 美国国家公园代表团团长查尔斯·哈维尔与风景名胜杂志社长、主编陈大卫在西湖。</p> <p class="ql-block"> 【管理篇】</p><p class="ql-block"> 美国国家公园代表团成员在杭州西湖</p> <p class="ql-block"> 【管理篇】</p><p class="ql-block"> 美国国家公园代表团成员在杭州</p> <p class="ql-block"> 【管理篇】</p><p class="ql-block"> 阿诺德·伯林特到访杭州</p> <p class="ql-block"> 【管理篇】</p><p class="ql-block"> 以美国木釆基金会主席、美国国家公园协会董事会董事查尔斯·哈维尔为团长的美国国家公园考察团离杭时的送行。</p> <p class="ql-block"> 【管理篇】</p><p class="ql-block"> 以美国木釆基金会主席、美国国家公园协会董事会董事查尔斯·哈维尔为团长的美国国家公园考察团离杭时的送行。</p> <p class="ql-block"> 【听他们讲那西湖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从建国之初的那一辈开始,杭州西湖的风景园林人和他们的事业、精神,从1949年一直延续、接力至今。正是有了他们,才有今天的我们。正是有了当年的西湖,才会有今天的西湖。这一点也正是西湖的本质和核心:人和自然共同创造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 【听他们讲那西湖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我们也希望能够以此次展览,向一代代的西湖保护与建设者致敬,向杭州这座光荣的城市致敬,向伟大的祖国致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