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记忆│消失的行当之货郎担

江夜雨

八九十年代的鲁西南,商品经济和交通极不发达,特别是距离县城和乡镇较远的偏僻农村,农民购买生活生产用品极不方便。好在那时候有许多游商长期活跃在乡村,诸如货郎、赊刀人、卖小家禽的、卖缸盆碗盘的。他们的生意遍及四邻八里,总是定期或不定期地出现在某个村庄,带来新鲜的商品,为农民们提供了方便,带来了外界的信息,很受欢迎。 货郎担这种流动性的经商习俗,是中国乡村特有的传承,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山西娘子关、平定一带的货郎担堪称这方面的代表。山西的商业贸易兴起较早。春秋时期,山西商人的足迹便已涉及长江流域。明清时期,山西晋中一带是中国商业的中心,全国各地都有山西商人开设的店铺。娘子关、平定的货郎担,最早出现在汉代,到了唐代时已初具规模。货郎到处奔走推销,自然需要吆喝唤买以招徕顾客,但高声吆喝毕竟吃力又损伤嗓子,于是人们在实践中创造了拨浪鼓。 拨浪鼓的构造很特别,下面是一根半尺长的小木棍作摇柄,上面双面小羊皮鼓,鼓框上拴着一个线锤,用手一摇,鼓声便响了起来。每当货郎担进村,总是先摇一阵拨浪鼓以通知和招徕顾客。那些长期从事买卖的货郎,摇鼓技术娴熟,非常注意鼓点,细细听来,有着和谐鲜明的节奏,如“咚!咚!不隆咚!不隆不隆不隆咚!”当地群众依据其节奏附会出了饶有趣味的歌谣:“请!请!请姑娘。请出姑娘再商量。” 阳春三月,风轻日暖,塘鹅在清碧的池塘里慵懒地划着水,黑狗和黄狗们摆脱了冬的气息,在田野里成群结队地奔跑追逐,姑娘们换上了花衣裳,在窗前忙不迭地绣着鸳鸯。这时节,天气渐暖,手脚也灵活起来,地里的活计儿还不太忙,正是纳鞋底、绣花的好时光。<div><br>  “咚!咚!不隆咚!不隆不隆不隆咚!”闷闷的拨浪鼓声响了起来,新春的第一个货郎担不期而至,村子里的大姑娘、老太太、小媳妇和孩子们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就知道是货郎上门了,便会三三两两相约着前去挑选自己喜欢的物品。再看看货郎的担子则更是有趣。一根扁担,每头各挑着一个像食盒一样的木箱子。箱内安有多层小柜,装有几层抽屉,最上面一层装有玻璃,里面用木板分隔成许多小格,盛着各色商品,好象一个百货商店,从针头线脑、松紧带、头绳、发卡、花布边、牙膏牙刷、镜子梳子雪花膏痒痒挠等生活用品,到麻糖、糖豆、江米棍、江米团、麦牙糖等零食,再到气茄子、弹弓子、塑料枪等玩具,可谓琳琅满目,应有尽有!</div> 货郎担子很快便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第一批主顾们往往是孩子们,他们犹如脱缰的野马,从大街小巷里各色的门楼里奔跑出来,熙熙攘攘地围拢在货郎的担子或推车四周,充满好奇地指点着那些玻璃球、气茄子。货郎的眼睛便紧盯着一双双不安分的小手,唯恐丢了货品。打量研究一番后,便有小孩子挤出人群,跑回家中,不大会功夫便扬着手里的分币或是纸币复又奔了回来,在一众小孩子羡慕的目光中,从货郎的里手接过几个江米团或是玻璃球或是一棒麦芽糖!货郎担有时会有博彩性质的“针射轮盘”。一个轮盘从圆心至圆周被分成大大小小扇形空格,里面用红笔写着小赌注,无非就是气茄子一个,江米团两个,麦芽糖一棒。轮盘立着架在框子里,对面是一个可以发射钢针的机括,用手搓动轮盘转动起来,扣动机括,钢针射出,击中某个区域,就赢取某个东西。小孩子们最爱这个小游戏,从家里拿上一分钱二分钱,玩得不亦乐乎,赢了则兴高采烈,输了则一声叹息,意犹未尽! 对于货郎而言,招徕孩子们最多只是聚拢人气,正所谓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边,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才是他们的大主顾。爱美的她们需要的胭脂、水粉、雪花膏、发卡、花布几乎全部来自于这些游乡串户的货郎。孩子们在周边或吃或玩的时候,姑娘媳妇们开始了挑选。货郎小心翼翼地打开货担的下层抽屉,鲜亮的花布,别致的发卡、头花,精美的松紧带、丝巾、手绢,喷香的雪花膏展现出来。姑娘和媳妇们叽叽喳喳的拿起来比划着,有古灵精怪的媳妇拧开花膏的盖子,用指甲挑上一点,顺水往旁边姑娘脸上一抹,便惹得惊叫一片。有姑娘扭扭捏捏地试戴一下丝巾,旁边女伴就起哄:“哎哟,真好看,明天就相亲去吧!最好找个小二黑!”便又是一阵笑闹。这种场景常常会持续一两个小时,待得姑娘媳妇都挑选到自己钟意的东西,从小手绢里取出钱来付了账,货郎才不紧不慢地收拾好担子或车子。摇起拨浪鼓,“咚!咚!不隆咚!不隆不隆不隆咚!”,赶往下一个村子,继续自己的生意。 货郎走乡串户,精明嘴巧,善慰人心,讨人喜欢,惹心情事还是难免的!古代就有卖油郎点花魁的故事。隔壁王楼村周老大的二女子桂香,时年方十八,长得花容月貌,绣得一手好花,干得一手好庄稼活,可谓心灵手巧,十里八村里都是个人尖子。众邻居都议论哪家有福气才能娶得这样的媳妇儿。那桂香心气儿颇高,介绍了几个不错的小伙子都没入她的眼。不巧的是,那年麦收后,村子了来了个叫杜西山的山西货郎,个儿高高的,长手大脚,一双大眼睛顾盼生晖,见了人又亲热,叔婶大娘姐妹子叫得一股劲儿。卖起东西来也大方得紧,足三送一,颇受欢迎!更巧的是,由于天色晚了,这杜西山就在周老大家的牲口棚里住下了,庄稼人的待客之礼就是管饭,这桂香就被安排去送饭,一来二去,两个年轻人就对上了眼!这杜西山特地在村子里盘桓了几天,多半是为了桂香,期间托人向周老大提了媒,周老大自是不许,直接拒绝了可怜杜西山在门口跪了两个时辰,还挨了周老大一顿老拳!无奈,只能含恨而去,从此杳无音讯!这桂香自小性子烈些,平时里也多有主见,杜西山走后,她心生郁闷,一病不起了,隔了两三个月,竟然香销玉殒,一命归西了!邻人痛呼,好个痴情的女子!如今,王楼正南的河滩上,立着一座孤坟,老人们说是那桂香的坟,去世时还不满19岁。 “咚!咚!不隆咚!不隆不隆不隆咚!”的拨浪鼓声随着时代的脚步逐步消駬,那些时光的美好记忆也渐渐模糊,但终究留在我们内心深处,在某个寂静的夜晚,偶尔泛起,五味杂陈。<div><br>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也许,内心是永恒的,记忆是永恒的!</div><div><br></div><div><br></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江夜雨</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