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br></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此次欧洲自由行,历经英国伦敦、德国柏林、西班牙巴塞罗那、法国巴黎。所到之处,街拍了数百张照片,用镜头定格了百象瞬间,记录了西方街头百态,不同于那些精致的精修图片,都市素人街拍呈现的美是自然而真实的,看似毫不费力,却处处充满了惊喜。</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一一 题 记</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欧洲二十天四个国家五个城市的地铁,巴士里,我看见手不释卷已然成为一景。不但坐着的乘客都手捧大大小小的书本报刊读得津津有味,站着的乘客也一个个练成了“不倒神功”,看那神情,都是旁若无人,列车的开开停停和乘客的进进出出仿佛被隔绝在千里之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我随着人潮涌入都市早高峰地铁,环顾四周,目之所及,总会看到手持书本报纸凝神静思的人仿佛自成境界。这样一幅城市景致,不啻为一个微妙的象征:流动万变的当代社会,总还有一个角落属于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于繁华纷扰的欧洲都市之中,阅读如同一股清流,构筑起一道别样的景致。在街头的书店里,咖啡馆的静谧角落,乃至人来人往的地铁巴士上,所到之处,皆能觅见男女老少沉浸于书海、心神宁静聚精会神的阅读场景。时光在此似乎变得悠长,每一册书籍,皆化作一个温馨的故事,共同织就都市最为耀眼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天在柏林,我们游玩了一天,有些疲惫,晚上十点多乘地铁返回驻地,车厢里坐满了人。然而没过一会儿,我和妻子就感觉浑身不自在起来。环顾四周,除了我俩其余乘客几乎人手一本书报,心无旁骛,个个看得入迷。眼前这道亮丽的场景,让我异常亢奋,在十分疲惫的时候打起百分精神来赞美这座城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欧洲旅行,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个国家的读书气氛格外浓郁。这里说的读书,是真正意义上的“读纸书”。行走伦敦等地,发现不仅图书馆里人山人海,人们专心致志地阅读、选书,而且在公园、公交车、地铁等公共场所,也总能见到聚精会神沉浸书海的人们,他们那么沉醉,那么心无旁骛地静心阅读,让人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无论在飞机上,还是在伦敦破旧的地铁里,抑或在穿越英吉利海峡地下隧道的“欧洲之星”高速列车上,英国人随时随地在阅读,“书籍简直成了英国的货币”。尽管手机网络等已经进入人们的阅读生活,但对英国人来说,他们更喜欢手捧一本纸质书籍阅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天一大早,在柏林的公交车站上,我看到一位女孩正坐在公交车站牌下的长凳上一边等人一边读书。早上刚刚下过小雪,气温很低,她拿书的双手已经冻得通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的确,读书已经深入到市民的骨髓,书籍早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日不可或缺。政府大力鼓励民众阅读,各城市所有社区,都有许多大大小小藏出丰富的图书馆。一座座图书馆仿佛一座座文明灯塔,吸引着人们前来借阅,丰富读者的文化知识储备,照亮民众奋力前行的人生之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行欧洲四国,我用镜头捕捉今天这个时代中阅读的力量,特别是一本小小的书籍如何能够将乘客彻底吸引其中,哪怕我们身处拥挤、混乱、气味糟糕、甚至充斥各种噪音的车厢中,他们总还能被一本书保护,短暂地与这个嘈杂的世界告别片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国古人讲“读书三上法”,马上、枕上、厕上的时间都可以利用。这也是上述阅读场景的真实写照,英国某媒体早先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通勤、马桶上、睡前等场景已经成为市民的“第二书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城市生活图景的延伸,在纸张还是屏幕上阅读成为个性化选择,折射出当今人们阅读选择和生活方式的多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国际阅读学会指出,阅读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数字时代,似乎也是碎片化的时代,是追求便携还是享受把一本书拿在手里摩挲的触感、萦于心怀的墨香,是一屏一屏“见缝插针”还是专注于快节奏生活里的“慢”,或许见仁见智,但我认为书作为一种精神联结和意义传承,魅力始终未减,直至永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