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的“清明上河图”(1)——成都元通镇古韵

道法自然33010108

<p class="ql-block">‌前些日,成都的冬日阴沉细雨,令在北京生活了几十年、刚刚迁居至此的朋友颇感郁闷。然而,最近几个周末的明媚阳光却让人的心情豁然开朗。今日的阳光自清晨至傍晚,几乎万里无云,令川人欣喜不已。望着清晨透明的天空,我临时起意前往元通古镇享受阳光。成都周边的古镇几乎都已游览过,唯有元通未曾涉足。尚未踏入古镇,三江交汇处的一座古塔前,“千年小成都,清明上河图”几个大字便吸引了我的目光。远眺古塔,巍峨挺拔,塔前宽阔清澈的河流在阳光下缓缓流淌。紧邻古塔的石桥古朴典雅,飞翔的白鹤为这座古老的小镇平添了几分灵性。那一刻,我对这个小镇充满了好感和好奇。因水而兴的古镇,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600多年前。文井江、味江和泊河江三江交汇,见证了古镇的繁华。永利桥、罗公馆、黄公馆以及法国当铺等,沿河而建,形成了独特的风景线,展现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小小的古镇,十条街道的名字无不透露出浓厚的文化气息。靠近古塔不远处的皂角街,据当地居民介绍,这里曾有一棵需要五人才能合抱的皂角树,后因故倒地消失,令人惋惜。1600多年前的元通塔,高达八层,气势恢宏,每层悬挂的风铃随风作响,仿佛是古镇的守护者和倾诉者,成为古镇的地标和历史文化象征。麒麟街上的元通天主堂,由法国传教士于1903年在当地信徒的支持下建造,大门采用哥特式风格,主体建筑则为中式木结构,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典范,反映了外来宗教在本土文化中的生存与发展。广东会馆的宏伟建筑在小镇中独树一帜,见证了中华文明的交融与繁衍。古镇在历史的沧桑岁月中,曾拥有六七家典当铺,其中包括法国人的当铺,这无疑赋予了它“清明上河图”的文化底蕴。元通,因水而生,以水为魂,成为了活生生的现代“清明上河图”。惜字宫、龙井水,滋养了千年的元通人;铸铁、竹器、川芎、油花,铸就了川西小成都。经济与文化的中外交融,使小镇的生命力绵延不绝,成为一幅活的“清明上河图”。在当今世界脱钩断链的趋势下,这种生命力的延续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历史给予我们的启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