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希勒根的青春岁月 一一险 情

大海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险 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哈希勒根冰垯坂,施工与生活的艰辛远超人们的想象。随着施工的深入展开,各种险情接踵而至。</p><p class="ql-block"> 哈希勒根隧道的施工尤为艰难,围岩地质结构复杂,冰夹石使得掘进后冰与空气接触产生热融,塌方频发,最多时一天内竟有百余次大小塌方。尽管采取了半幅台阶式施工以及快速支撑、适时被复(浇灌混凝土)等措施,但塌方依然难以避免,轻则伤人,重则致命。有时,刚刚冒着生命危险支撑好,转眼间就被新的塌方摧毁,一切努力付诸东流。</p><p class="ql-block"> 隧道施工的生死考验。1977年7月,支队李庆双副政委视察一号隧道施工现场,当时团首长都上工地了,政治处就安排组织股宁效存干事陪同。支队首长在赵启福营长和郭清云连长、匡忠敏指导员的陪同下,进入隧道不久,突然发生塌方,瞬间就把整个洞子都封住了,洞内顿时陷入黑暗。宁干事本能地往洞内跑了几步,头部就撞到了装碴机的斗子上。景三季教导员闻讯赶来,迅速组织人力和机械抢险,很快扒出一个可以弯腰通过的口子。赵营长大声说道:“让首长先走!”宁干事扶着首长迅速撤离,得以脱险。11连新兵何顺理调入4机连后,成了小翻斗车操作手。一次,他在隧道内刚运输完混凝土拌合料,听到异响,迅速刹车,才逃过一劫。他说:“如果反应稍慢,我就成了一堆烂泥!”</p><p class="ql-block"> 雪崩的恐怖之夜。1977年5月中旬的一个夜晚,凌晨2点左右,值班人员报告雪崩堵塞了隧道口,上夜班的官兵及机械设备被困。景三季教导员和副团长景来田立即前往现场处置。经过紧张救援,险情得以控制。然而,返回营部的路上,他们遭遇多次雪崩。景副团长果断决定三人分开行动,以防被雪浪一块冲走。通讯员张存龄探路成功后,三人终于安全返回营部,但两位首长全身湿透,换了衣服后就再没有了睡意,围坐在小火炉旁,一直等到部队吹响起床号。</p><p class="ql-block"> 隧道内的悲壮时刻。1977年7月18日,隧道围岩侧部塌方,导致10连3排9班冀思华副班长当场牺牲,年仅25岁。他是山东成武人,身材高大,力大无穷,是连队的干活能手。父亲是火车司机,三代单传。他探亲回家时,老奶奶每天为他煮鸡蛋,看着他吃完才让他出门。结婚仅3天,他就返回了部队。老奶奶得知孙子牺牲的消息后,悲痛欲绝,哭瞎了双眼。 </p><p class="ql-block"> 1978年6月初,营里调12连一个排配合11连隧道施工。7月15日,四川仁寿新兵何吉书首次进隧道作业,不幸遇塌方牺牲,年仅20岁。</p><p class="ql-block"> 英雄献身哈希勒根。1978年4月9日,星期天。刚吃完午饭,正犯困时,听到通信班里传来大声说话的声音。我走出帐篷,见王医生在收拾药箱,老兵聂少敏帮忙递东西。王医生说:“一营有台推土机在翻山便道上推雪,发生了雪崩,推土机连人被冲了下来。听说指挥推土机的是姚虎成,营首长正安排部队去挖雪救人,我马上到现场。”由于积雪量太大,100多名官兵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努力,才找到姚虎成同志。两名推土机手被摔昏过去,其中一名副班长接受了王守直医生的急救脱险。然而,姚虎成同志却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8岁。</p><p class="ql-block"> 路基施工的危险重重。路基施工现场被积雪覆盖,铲除积雪后,下面是坚硬的冰层或岩石。镐头和钢钎只能砸出白点,唯一的办法是用炸药。爆破时,药量难以掌控,飞石方向和距离也无法预测。杨德明回忆说:“起初大家觉得好玩,直到有人受伤,才意识到危险。”一次,防雪走廊路基施工时,一块飞石砸进帐篷,一名隧道施工战士正在午休时当场殉职。另一块飞石差点击中营部通讯班张存龄,将他的帽子打飞,帐篷被砸出一个大洞。</p><p class="ql-block"> 偶遇雪崩逃过一劫。1977年6月初,天气晴朗。大约中午3点,我从隧道口的物资堆放地回营部。当快走到便道的回头弯(现防雪走廊中部)时,听到山体传来轰鸣声。抬头望去,阳光下的雪坡上,仿佛有一股风吹起雪花飘动。意识到可能是雪崩,立即转身往回跑。但雪崩很快,我只能迅速转身沿便道狂奔。最终,我在11连伙房水箱处停下,大口喘气。回头望去,积雪已覆盖了回头弯处几十米的道路,数百立方米的积雪堆积在山沟里。</p><p class="ql-block"> 体验暴风雪。一次去大坪台物资股领耗材,我用麻袋装好,扛在肩上步行回营。路过工程股时,韩忠信股长让我给测绘班捎带两支棒式玻璃温度计。走到3机连驻地时,开始下雪。到了便道变坡点,暴风雪骤然袭来,雪片打在脸上生疼,不由自主地蹲下身,用袋子护住脸。稍停,就站起来,半闭着眼睛,侧身一步步挪动。突然,前方出现一堆雪,阻碍了去路,我就匍匐前进,将麻袋向前推,爬一步,再推一步。不知过了多久,风雪渐小,我看到了营部的帐篷,赶紧站起来,选择积雪较薄的地面绕行,终于回到营部。检查物资时,发现损坏了几个灯泡和一支温度计。</p><p class="ql-block"> 与狗熊的较量。1连进驻后,发现伙房的猪肉、羊肉多次被野兽叼走。经过几次斗智斗勇,狗熊依然来去自如。后来,连队精心布置,动用近两个班的兵力埋伏、围堵、狙击,使用冲锋枪、步枪、手枪,终于打死了一只重达几百斤的大狗熊。狙击过程中,还逃走一大一小两只。事后,营首长要求宋书记在晚饭前清查人数,鉴于我常去大坪台必经狗熊出没区域,特告诫在晚饭前归营。</p> <p class="ql-block">随着施工的全面展开和时间的推移,哈希勒根北坡的雪崩就愈发频繁。雪崩的速度和时间很快,但它给人带来的震撼却是长久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