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化自我、经验性自我批判,观察性自我与精神分析的本我、自我、超我的差异

晏子

<p class="ql-block">8种自我认知方法,助你了解真实自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人生旅途中,我们不断探索和追寻,努力寻找那个最真实、最完整的自我。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才能战胜内心的困惑与恐惧,进而战胜外在的挑战与困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我认识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8种自我认知的方法模型,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工具,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p> <p class="ql-block">①:马斯洛需求:洞察人性需求,规划人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过了解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②:达克效应:认知偏差,评价自己,靠近智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认识自己的认知偏差,客观评价自己,向智者学习,不断提升自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③:成长破圈:认识自我,突破圈层,提升自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过认识自我,突破舒适区,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④:人生画布模型:把自己当做公司经营</p><p class="ql-block">将自己的人生当作一家公司来经营,全面规划和管理自己的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⑤:胜任力冰山模型:自我价值认识,能力提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过了解胜任力冰山模型,认识自己的潜在能力和价值,提升自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⑥: 职业三叶草:找到完美职业。</p><p class="ql-block">通过职业三叶草模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实现职业目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⑦:人生控制图:减少焦虑,控制人生,扩大影响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过人生控制图,减少焦虑,更好地控制自己的人生,扩大影响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⑧:NLP逻辑层次:层层规划,自我发展,人际关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过NLP逻辑层次,层层规划自己的发展路径,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改善人际关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8种方法模型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工具,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提升和成效。</p> <p class="ql-block">自我概念(Self-Concept),即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它包括一个人通过经验、反省和他人的反馈,逐步加深对自身的了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我概念是一个有机的认知机构,由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观等组成,贯穿整个经验和行动,并把个体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定习惯、能力、思想、观点等组织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我概念的解释,存在两种观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自我概念是一个把个性统一成连贯综合系统的有机过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自我概念是知觉的客体。自我概念的作用包括自我引导作用、自我解释作用、自我期望作用和自我成败归因作用。</p> <p class="ql-block">理论研究:关于自我概念的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自我尊重上,即集中在自我尊重的因果和自我尊重同人格与行为等方面的关系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自我概念的其他一些方面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其中最为明显的是:自我表现的动力学,以及在自然主义的和实验的情境中的印象控制;特定的同一性的发展及其结果,包括性、种族群体、行为异常和年龄特征等;历史和社会结构对自我概念形成的影响,包括战争、经济萧条、文化变迁和组织的复杂性等;自我概念对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①:不同群体自我概念的发展及特点研究Marsh (1989) 用自己编制的三个SDQ量表对数千名学生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7~9 年级学生的自我概念开始下降,9~11 年级开始回升,呈U型曲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②:自我概念的性别差异Dusek 和 Flaberty (1981) 研究发现,男孩子在男子气概、成就、领导者等方面有较高水平的自我概念,而在社会性等方面的水平较低,学业自我概念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女生的语文自我概念高于男生,而男生的数学自我概念高于女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③:社会教化对自我概念发展的影响在社会教化方面,很多心理学研究者认为,自我概念的发展深受社会教化的影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发现生活中重要的他人,如父母、教师、同伴对自我概念形成的影响很大。一个人自我概念的形成既来自于自己过去的经验的总结,也来自于他人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父母的影响尤为深刻。</p> <p class="ql-block">在前苏联社会心理学中,人们把自我概念区分为四种类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①:现实的我,指个人对现在的我的看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②:理想的我,指个人认为自己应当成为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③:动力的我,指个人努力成为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④:幻想的我,指如果可能的话个人希望成为的人。</p> <p class="ql-block">概念自我化的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 保持自我看法一致性(自我引导作用)个人需要按照保持自我看法一致性的方式行动。自我概念在引导一致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我胜任概念积极的学生,成就动机和学习投入及成绩明显优于自我胜任概念消极的学生。有关品德不良学生的研究也证明,学生有关自己名声与品德状况的自我概念直接与其行为的自律特征有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学生认为自己名声不佳,被别人认为品德不良时,他们也就放松对行为的自我约束,甚至破罐子破摔。很显然,通过保持内在一致性的机制,自我概念实际上起着引导个人行为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在儿童青少年的发展过程中,引导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对于“学会做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2.经验解释系统的作用(自我解释作用)一定的经验对于个人具有怎样的意义,是由个人的自我概念决定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一种经验对于特定个人的意义也是特定的。不同的人可能会获得完全相同的经验,但他们对于这种经验的解释却可能很不同。某次考试,学生A和学生B都考95分。学生A平时认为自己能力一般,对这门功课学习有些困难,对于这次考95分感到欣喜,鼓舞他继续努力争取更好成绩。而学生B平时对这门功课很感兴趣,学习也很有信心,一般都取得好成绩,这次考试却由于粗心只考95分,认为是失败和挫折,感到懊恼、沮丧,决心再努力,决不再考这样的成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公式说的是个人的自我满足水平并不简单决定于他获得多大的成功,还决定于他的抱负水平,以及个人如何解释成功对于个人的意义。自我概念形成不仅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方面,引导儿童一开始就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是一种先定的教育定向。自我概念就像一个过滤器,进入心理世界的每一种知觉都必须通过这一过滤器。知觉通过这一过滤器时,它会被赋予意义,而所赋予的意义则高度决定于个人已经形成的自我概念。</p> <p class="ql-block">3.决定着人们的期望(自我期望作用) 心理学家伯恩斯1982年指出,儿童对于自己的期望是在自我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并与自我概念相一致的,其后继的行为也决定于自我概念的性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我概念积极的学生,他的自我期望值高。当他取得好成绩时就认为这是意料中的事,好成绩正是他所期望的。自我概念消极的学生,当他取得差成绩时,却认为这是意料之中的事,假如偶尔考了个好成绩,却觉得喜出望外。反过来,差的成绩又加强了他消极的自我概念,形成恶性循环。消极的自我概念不仅引发了自我期待的消极,而且也决定了人们只能期待外部社会消极的评价与对待,决定了他们对消极的行为后果有着接受的准备,也决定了他们不愿更加努力学习,决定了学习对于他们不再有应有的吸引力,丧失了信心与兴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我概念引发与其性质相一致或自我支持性的期望,并使人们倾向于运用可以导致这种期望得以实现的方式行为,因而自我概念具有预言自我实现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4.引导成败归因的作用(自我成败归因作用)社会心理学家海德(Fritz Heider, 1896— )(1958)和温纳(Weiner)(1972)提出并建立了一套从个体自身的立场解释自己的行为的归因理论。温纳的自我归因论认为动机并非个人性格,动机只是介于刺激事件与个人处理该事件所表现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而已. 每当个人处理过一桩刺激事件之后,个人将根据自己所体会到的成败经验,并参照自己所了解的一切,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提出六方面的归因解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①:能力范围根据自己的评价,个人应付此项工作是否有足够的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②:努力一个人反省此次工作是否尽了最大努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③:工作难度凭个人经验,对此次工作感到困难还是容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④:运气一个人自认为此次工作成败是否与运气好坏有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⑤:身心状况凭个人感觉工作当时的心情及身体健康状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⑥:别人反应工作当时及以后别人对自己工作表现的态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工作成败的归因取向,将影响个人以后再从事类似工作时动机的高低。一个人具有积极的自我概念,相信自己的努力,将成败归因于自己的努力程度,归因于自己的细心或疏忽,自需承担责任,从主观上找原因,凡事决定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形成积极的制控信念,可以提高人的自我实现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测量问卷:建立在单维阶段理论模型基础上的测量Coopersmith 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总体评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根据这种理解,他编制出自尊测量问卷(Self-Esteem Inventory, SEI)。这是一种单维建构的测量问卷,没有内部结构维度,Coopersmith用SEI的单项成绩来衡量个体的自我概念水平。与此相似的还有Piers Harris的自我概念两量表,Rosenberg编制的自我概念测量问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立在多维阶段理论模型基础上的测量Shavelson (1976)是自我概念多维测量的开辟者。Shavelson等人一个多维的自我概念模型,使自我概念的多维测量成为可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我概念分为三层:</p><p class="ql-block">第一层是一般自我概念,</p><p class="ql-block">第二层分为学业和非学业的自我概念。</p><p class="ql-block">第三层具体将学业自我概念分为具体学科(包括数学、英语、历史、科学等)的自我概念,非学业的自我概念又分为社会自我概念(包括同伴关系、有意义的他人)、情绪自我概念、身体自我概念(包括体能、外表)。Shavelson的这一理论模型对Marsh,Song,Hattie等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什么是经验性自我批判。</p><p class="ql-block">‌经验性自我批判‌是指个体或组织在评估自身行为和表现时,过于侧重于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忽视客观事实和科学方法的倾向。这种倾向会导致决策的主观性和偏执性增强,影响个体或组织的发展和进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验性自我批判的表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①:盲目追求个人经验‌:个体或组织在决策过程中,只根据自身的经验和感受来进行判断,忽略了其他客观数据和信息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②:固守旧观念‌:在面临新的情境时,依赖过去的经验和旧有观念,不愿意主动接纳新的思维方式和观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③:缺乏科学方法‌:在行动和决策中,缺乏科学方法的使用,仅凭主观感受和经验作出决策,导致决策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下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④:忽视集体智慧‌:过于依赖个人的智慧和经验,忽视了集体的智慧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造成个人主义和孤立行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⑤:克服经验性自我批判的方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数据和事实导向‌:在决策过程中,注重收集和分析客观数据和事实,基于数据和事实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决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多元思维融合‌:主动寻求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倾听他人的建议,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观点融合到自己的决策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科学方法的运用‌:在个人和组织的行动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如SWOT分析、ABCDE决策法等,以提高决策的可靠性和准确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强化团队合作‌:认识到集体智慧的重要性,加强团队合作,倡导开放和共享的工作氛围,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共同发展‌‌。</p> <p class="ql-block">观察性自我最简单三个步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观察性自我最简单三个步骤‌包括以下内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观察身体反应‌:当有负面情绪时,首先观察自己的肢体动作和身体反应。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身体上,可以帮助你从情绪冲击中抽离出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观察思想‌:尝试去倾听自己脑袋中的“喋喋不休的声音”,即观察自己的思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你听到这些声音时,不要批判或认同这些思想,而是以觉知和爱的态度去观察它们。记住,这些思想只是思想,不代表你本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观察情绪‌:观察自己当前的情绪状态。有时候,人们甚至不知道自己生气了。观察情绪的最简单方法是关注自己的身体反应,比如心跳加速、手心出汗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过这三个步骤,你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思想和情绪,从而提升自我觉察能力。</p> <p class="ql-block">什么是自我,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主要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我也指自己反思后纯正公正的内心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基本解释有:1、强调独立自我主体存在的自觉性,即本我的意识能动性;“自我”(“自”来自;“我”内心深处;来自我内心深处的感受,称:自我感受的表达。自己与自己的心灵的对话感想(自我醒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与现实有关的个性的意识部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通俗来讲,就是自己的个性、喜好、观点。</p> <p class="ql-block">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心理学上由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提出的三个基本概念,构成了个体心理结构的不同层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些概念被用来描述个体内心活动的不同方面和冲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 本我(Id):本我是个体心灵结构的最基本、最原始的部分,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关注于满足基本生理和心理需求的驱动力的来源,包括渴望、饥饿、性欲等。本我是无意识的,不受道德、现实等方面的限制,追求即时满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自我(Ego):自我是个体心灵结构的中心,是一个理智的、现实的部分。自我试图平衡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考虑现实情况和社会规范,以制定适当的行为和决策。自我可以理解为中介者,调解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追求满足需要的同时保持社会适应性。</p> <p class="ql-block">3. 超我(Superego):超我是个体心灵结构的最内层,代表了内化的道德标准和社会规范。超我通过父母和其他权威人物的价值观的内化而形成,它对个体的行为施加道德约束。超我的目标是追求理想的、道德正确的行为,它可以被视为内化的父母和社会的代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三个结构之间的动态关系构成了弗洛伊德心理动力学理论的基础。结构之间的不断冲突和平衡是塑造个体性格和行为的重要因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心理分析中,探讨个体心理结构的相互作用和冲突有助于理解个体行为和情感的根本驱动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