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界波涌浪激,多元并争。而北京大学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舞台,更是气象万千。当时,在蔡元培先生“兼容并蓄”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北大网罗众家,荟萃精英,使得一大批学博功深的名流纷纷执教北大,被誉为“一钱(钱玄同)、二周(周树人、周作人)、三沈(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五马(马裕藻、马衡、马鉴、马准、马廉)的诸位教授,就是北大黄金岁月的经典组合。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五马”系一家人,他们是鄞州邱隘盛垫村马海曙的五个儿子。</p> <p class="ql-block"> “百千鸿儒遍天下”,一门“五马”在人文学术领域各领风骚,这在北大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几千年中国知识分子家族史中也属罕见。</p><p class="ql-block"> 马氏五兄弟对中国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与北京大学渊源尤为深厚。马裕藻曾任北大国文系主任,马鉴曾任燕京大学国文系主任,马准曾在北大教授文字学和目录学,于民俗学也颇有造诣。马衡、马裕藻和马廉更是与北大图书馆结有不解之缘。马衡于1923至1929年任北大图书馆古物美术部主任,1929年至1931年任馆长;马廉的不登大雅文库所藏5300多册小说戏曲于1937年入藏于北大图书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