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b>龙华寺,</b>位于上海市徐汇区龙华街道,是上海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古刹。龙华寺是三国时期孙权为其母所建,距今已有1700多年,然而有文献记载可考的历史是龙华寺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北宋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龙华寺更名为“空相寺”,如今尚有赐“空相寺”额、今寺碑残石留存。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恢复了原名“龙华寺”。明万历二年(1574)赐名“大兴国万寿慈华禅寺”,寺名仍沿用龙华寺。</h5> <h5>“龙华寺”入口处的石象雕像和“金龙”。</h5> <h5><b>龙华寺的山门,</b>为清式六柱五楼五门歇山顶花岗岩牌楼形式。正中间隶书“<b>龙华</b>”二字,苍劲有力,为书法家单孝天所书。两字上面有颗放大的金印“<b>钦赐神堂龙华讲寺之宝印</b>”,这是龙华三宝之一的皇赐金印,其实那是一方玉制的印,因为是皇帝赐的所以叫金印。</h5><h5> 边上有“<b>江南古刹</b>”“<b>人间兜率</b>”的匾额,字体清新飘逸,为书法家汤其根所写。因为龙华寺是江南最古老的寺院之一所以叫“江南古刹”。而当年佛祖指定弥勒为佛的接班人,去兜率天修行,龙华寺是弥勒的道场人间修行的地方,故称“人间兜率”。龙华寺占地达2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219平方米,沿中轴线长194米,依次排列着弥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方丈室和藏经楼等六进殿堂。</h5> <h5>山门的背面。有“<b>同圆种智</b>”匾。“种智”即“一切种智”,说的是佛的智慧,能了知一切种种之法。“同圆种智”意思为,凡到龙华寺来亲近佛法的人,将来都能圆满种智,“齐成佛道”。</h5> <h5>这里是点香、烧香之处,一股股青烟淡淡升腾,颇有仙境之感。</h5> <h5>龙华寺不同其他寺院,第一进殿是<b>弥勒殿</b>,为单檐歇山式,一对石狮蹲在殿门两侧,用于辟邪,以示尊严。左雄右雌,雄狮脚踏一只球,表示一同环宇;雌狮脚踩小狮子,表示子孙延绵,狮子底座为须弥座,这两只狮子叫“三王狮”,须弥座上有雕刻百花之王牡丹、百鸟之王凤凰、再加百兽之王狮子,所以叫三王狮,有三王狮的寺庙规格都是最高的。</h5> <h5>弥勒殿檐悬挂的是佛教领袖、杰出书法家--赵朴初所书“<b>龙华寺</b>”匾额,正面墙上有“九狮”砖雕,暗含“救世”的意思。进入弥勒殿,迎面是笑容满面、袒胸露腹的弥勒的化身——布袋和尚。</h5> <h5>弥勒殿后有启功所书的“<b>法相庄严</b>”匾。弥勒佛背后是一尊阿弥陀佛,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左手持金莲台,右手做接引印,指引人们往生极乐世界。</h5> <h5>弥勒殿旁的银杏树。</h5> <h5>弥勒殿前的石狮。</h5> <h5>西南角有一扇圆门,这里就是“<b>塔影苑</b>”,到了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会把塔的影子投射到这里,由此而得名。这里面的澄碧亭里安放着一块宋朝时寺院的界碑,也是龙华寺建于宋朝的实证。</h5> <h5>最近几天,龙华寺内造型各异的银杏落叶堆引来许多网友围观打卡。乖巧可爱的“银杏招财小猫”栩栩如生。</h5> <h5>具有艺术气质的“龙华寺扫地僧”创作的“银杏招财猫”。</h5> <h5>一到秋冬季节银杏树叶就变黄,落下来非常好看,摆出银杏落叶的工作人员说:“寺院里有七八棵银杏树,做几个造型让大家看着高兴,这也成了寺里面的一个景观。”</h5> <h5>三圣宝殿前也有一只“银杏招财猫”。</h5> <h5>龙华寺和上海许多寺庙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座“宠物友好”寺庙,游客可以携带宠物一起进入寺庙祈福。不仅如此,龙华寺内流浪猫众多,现场也有不少人在这里撸猫喂食,用镜头记录这些“小可爱”。看它,在阳光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h5> <h5>一切生命都有灵性,大量的流浪猫在寺庙生存,更能体现龙华寺是个福泽宝地。正因如此,才把猫咪的元素应用在银杏叶堆的造型上。</h5> <h5>“<b>银杏金龙</b>”大概长9米,先是将龙的主体形状摆出来,接着是龙头、龙爪、龙尾,“有的摆得大,有的摆得小,不协调就再接着修整。”一开始,是先从龙尾摆起,但摆好后觉得鱼尾的形状不好看,后来改成了火炬形。</h5> <h5>“银杏金龙”在三圣宝殿与侧殿观音殿的转角处,引许多游客驻足。网友评价龙华寺的工作人员是一群具有艺术气质的“龙华寺扫地僧”。</h5> <h5>“三圣宝殿”前另一只“银杏招财猫”。</h5> <h5>寺院里银杏树下,放置很大的“银杏叶”道具,供游客拍照,着的是用心良苦啊!</h5> <h5>院子角落里,小“山坡”上,小黄狗狗在晒太阳。</h5> <h5>还有白狗狗。</h5> <h5>还有几只小鹿(雕塑)。</h5> <h5>出了弥勒殿右手边是<b>钟楼</b>,供奉“<b>大愿地藏王</b>”,里面有幽冥三圣,当中是地藏王,左胁侍道明,右胁侍闵公。“钟楼”三重飞檐,内悬青龙铜钟,钟声悠扬。底层悬“大愿地藏王”匾。</h5><h5> 地藏王菩萨为什么供奉在大钟下呢?因为地藏王菩萨尊佛祖释迦牟尼,释迦寂灭后由未来的弥勒佛未降世这一段时间内,婆娑世界(人类世界)众生有谁来负责呢?释迦佛把这一重担交给地藏王菩萨,令其改邪归正,离苦得乐。地藏王菩萨向佛祖发了重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故佛教称地藏王菩萨为大愿菩萨,幽冥教主。大钟是他的法器,所谓钟声响,烦恼尽,离地狱,出火坑此即大众的法力作用。</h5> <h5>“<b>钟楼</b>”,明化十三年(1477年)重建,为三层歇山顶建筑,楼外檐下悬挂“大愿地藏王”匾;楼内悬挂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铸造的高约2米,对径约1.3米,重3000公斤的青龙铜钟。</h5><h5> 旧时,“<b>龙华晚钟</b>”“凤楼远眺”“黄浦秋涛”“石梁夜月”“海天旭日”“野渡兼葭”“江皋霁雪”“吴淞烟雨”合称“沪城八景”。</h5><h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迎新春,撞龙华晚钟成了沪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撞钟之法有颇多,有紧18,慢18,不紧不慢又18,重复一遍,计108响;又有紧缓各18,先后三通,计108响。</h5> <h5>“<b>鼓楼</b>”,建于1515年,与钟楼一样为三檐式歇山顶。楼前有<b>护法枷蓝</b>匾,楼内有直径1.6米大鼓置于楼上。鼓有报时、号令、报警、激励作用。明代的龙华寺鼓楼曾供奉天妃妈祖。妈祖是海上女神。这与上海临江有关。人们出航前朝拜妈祖,祈求安全。现在,鼓楼供的是关羽,其左胁关平,右胁周仓。</h5> <h5>鼓楼与钟楼位于弥勒殿的两侧。</h5> <h5>步出弥勒殿,第二进为“<b>天王殿</b>”,庭院中有高7米余香炉,上有“龙华禅寺”四字,说明龙华寺以前曾为禅宗寺院。</h5> <h5>弥勒殿后面是<b>天王殿</b>,天王殿正中供奉着天冠弥勒,也就是弥勒佛的法身像,旁边是四大天王,弥勒佛背后是韦陀,面对着大雄宝殿。</h5> <h5>“天王殿”匾额由书坛泰斗沙孟海所书。两旁的对联是“<b>过去现在未来会心一念即是,天上地下人间幻化三千非真</b>”。</h5> <h5>旁边甬道,风景优美。</h5> <h5><b>第三进为“大雄宝殿”</b>,在天王殿后面,重檐歇山式建筑,宽敞高大,光绪元年(1875年)重建。重檐歇山顶的正脊两边分别书有“灵鹫庄严”和“正法久住”。两旁的对联是“如是妙相庄严主伴齐彰灵山会俨然未散,本来佛身清净圣凡一体菩提道当下圆成”。</h5> <h5>“<b>大雄宝殿</b>”匾额是书法家、孙中山秘书田桓先生所题写;“<b>龙华十方</b>”匾是著名书法家唐云所书。“龙华十方”意思是龙华寺欢迎十方香客,具体是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泛指整个世界,也表示十方世界都有佛。</h5> <h5>“大雄宝殿”背面匾额“<b>继证大雄</b>”。所谓大雄,是佛之德号;佛有巨力降伏四魔《烦恼魔、阴魔(生种种苦恼)、死魔、自在天魔(能害人之善事)》。继证,就是继承验证。</h5> <h5>第四进为<b>“三圣宝殿”,</b>供奉的“西方三圣“是阿弥托佛和其左胁侍观音菩萨,右胁侍大势至菩萨。下方悬挂的是“<b>大慈悲父</b>”金字匾额。</h5> <h5>两旁的对联是宋朝永明延寿大师《四料简》其中的两句: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h5> <h5>三圣殿内,悬挂着中国佛教协会第一任会长圆瑛法师书写的“<b>莲风远被</b>”匾额及明旸法师所书“<b>清凉地</b>”匾额。</h5><h5> “莲花远被”,说明净土宗所举一家之风必将远盖四面八方。“清凉地”指四方净土,没有污垢,三个字点出了净土信仰。</h5> <h5>“三圣宝殿”前的银杏树,叶子在阳光下金灿灿的一片。</h5> <h5>“三圣宝殿”砖窗,蛟龙祥云砖雕。</h5> <h5>另一侧为“凤凰”砖雕。树影在黄墙上留下斑驳影子,也很美。</h5> <h5>但是,如果在银杏叶的点缀下,那就更富有禅意了。</h5> <h5>三圣宝殿的背面,悬“<b>大慈大悲</b>”匾额,为赵朴初先生所题。</h5> <h5>三圣宝殿的北面,阳光穿透银杏叶,发出“星芒”。</h5> <h5>殿正中供奉的是<b>千手千眼观音菩萨</b>,也称千手观音,或称千眼千臂观世音。他是密教六观音之一,其他五观音是圣观音、马头观音、十一面观音、准提观音、如意轮观音。</h5><h5> 千手千眼观音菩萨高有5米,确有千手千眼,即每面有250只手,每只手中有一眼。250只手中有18只大手,两侧各9只,其中有两只大手向上合掌,有两只大手向下合掌,其余14只大手,两侧各7只,向各方伸去。东南西北四面,合计共有千手千眼,形象而生动地体现了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精神。</h5><h5> 这座观音金碧辉煌,雕刻精致,从雕刻艺术而言,也是绝妙的佛教艺术精品。</h5> <h5>三圣殿的西侧有上书“<b>花雨福田</b>”的侧殿,主供“五百罗汉”的<b>罗汉堂</b>。</h5> <h5>三圣殿的西侧另一个侧殿“<b>普门寺现</b>”,为主供“千手观音”的观音殿。堂内有观音菩萨的三十二化身像、千手观音和代表天神、人类和鬼怪的大功德天、波斯匿王、八部鬼众。</h5><h5> “普门寺现”,谓佛菩萨神通自在,示现种种身,开无量法门,使众生得证圆通。</h5> <h5>铁鼎后面的二层楼为“<b>客堂</b>”。</h5> <h5>寺庙里的银杏最美。</h5> <h5>三圣殿的后面是<b>藏经楼</b>,龙华三宝就在里面,鎏金的毗卢遮那佛、万历的金印、乾隆的《龙藏》。里面还供奉着明旸大和尚的舍利。藏经楼屋顶为歇山重檐小青筒板瓦双坡, 有花格正垂脊及兽饰, 其主要装饰装修为隔断、格子门窗、耍头、檐口花枋等。</h5> <h5>松与竹。</h5> <h5>鸡爪槭叶子红了。</h5> <h5>一簇小竹子。</h5> <h5>在三圣殿和方丈楼东面有一座牡丹园,牡丹有百年的历史,是咸丰年间从杭州东林寺鲁智深墓附近移植过来的。</h5> <h5>这是北部的盆景园。</h5> <h5>古松树下为“请香处”,没有人收钱,用手机扫二维码后付20元,自己动手请走三炷香。</h5> <h5>请了香,双手恭恭敬敬地握住,沿“龙华塔”栏圈顺时针方向走三圈。然后到山门里面点着,四面八方作拜,最后放到焚香炉里。</h5> <h5>龙华寺山门南面的<b>龙华塔</b>为佛塔,建于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为七层八角形之木塔,高约四十一公尺。塔之内部为砖心,砖心内部又有方形小室,外部为木造走廊,其结构与形式为宋代建筑样式。</h5><h5> 由于塔为八边形,而塔心之方室则为四边形,其方向每层调换四十五度,因而各层塔面之位置亦随之变换,使壁体与重量分布较为平均;而外观又参差错落,面面俱到。</h5><h5> 自二层起,高度和面积均逐层收缩,因而塔身显得稳固修长。同时塔之砖栱额枋及鸳鸯交叉手栱等之设计,亦为宋代建筑之特征。</h5><h5> 塔外每层均有平座、勾栏、飞檐翘角,塔檐伸展深远,塔栏与平座之下均有斗拱层层烘托,使整个宝塔的造型珍珑秀丽,十分美观。</h5><h5> 各层屋檐下悬有铜铃,七层八角共56只铃,微风吹来,叮当作响,清脆悦耳。</h5> <h5>“<b>龙华塔</b>”龙华塔是东吳赤乌十年(公元247年),孙权为报母恩建造了这个报恩塔。龙华塔现存的塔基塔身是唐宋年代所造。1984年9月,政府对龙华古塔进行了修缮。</h5> <h5>“龙华塔”之塔尖。上海现有古塔16处。从历史之悠久,规模之宏大,名声之显达,审美价值之珍贵来看,龙华古塔不愧为沪城宝塔之冠,龙华之一绝。</h5> <h5>龙华寺残留一对石狮子与一座石牌坊,位于龙华寺原山门的南侧,距离新山门约百米,建造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重修龙华寺时所筑。</h5> <h5>“龙华塔”的西南,有一株香樟树,枝繁叶茂。</h5> <h5>“龙华塔”的西南,有一水池,有点像放生池,池中有许多乌龟和草鸭、野鸭和白鹅。</h5> <h5>乌龟排着队,晒太阳。</h5> 鸭子。 大白鹅,身上的羽毛白的晶莹闪亮。 <h5>站在石上,水中出现了倒影。</h5> <h5>鹅、龟同框。</h5> <h5>在“龙华民俗传承馆”前,挂着“苏州民丰锅厂”制作的“<b>南无吉祥王菩萨</b>”“锁片”。</h5> <h5>品尝龙华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素面。只需15元一碗,清甜可口,汤和浇头都鲜美无比。浇头据说是用了18种素菜烧成。“先吃面后付费”,排队拿到面先吃,吃完后,扫一下桌上的二维码付费,将餐具放到回收处。</h5> <h5>龙华历史悠久,曾是江南著名古镇之一。各类志书及历史文献中关于龙华地名来历,均谓“因龙华寺塔得名。”但是,关于龙华寺和龙华塔的创设年代至今没有权威说法。</h5><h5> 下面,让我们边欣赏美景,边了解龙华寺的历史。</h5> <h5>据《弥勒下生经》《法苑珠林》等记载,“龙华”一词为佛家语,典出:弥勒早年在兜率天内院修行,经五十六亿七千万年降生人世,坐于华林园龙华树下为佛。树因“华枝如龙头”,故称“龙华树”。</h5> <h5>据清康熙年间《龙华志》记载:景佑五年(1038年),宋太史叶清臣撰《沪渎龙华寺记》称:“后汉吴赤乌五年,有神僧自康居国来,卓锡于此,吴主权命致佛牙舍利,为建塔、寺,赐额龙华寺以居。”故有传说龙华寺是三国时期孙权为其母所建,距今已有1700多年。 </h5> <h5>又据宋绍熙四年(1193年)《云间志》“空相寺 , 在龙华。张仁泰请于钱忠懿王始建。旧号龙华寺 , 治平元年改今额。西北隅有白莲教院。”以上是现今所见记载“龙华”地名最早之文献。</h5><div><br></div> <h5>北宋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龙华寺更名为“空相寺”,如今尚有赐“空相寺”额、今寺碑残石留存。空相寺于宋、元交替之际毁于兵灾,</h5><div>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恢复了原名“龙华寺”。</div> <h5>在明代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时,寺院曾因倭寇侵扰上海而化为颓瓴残甓。后于嘉靖四十一年至四十五年间(1562-1566年)对于寺内各殿宇进行了陆续的重建。</h5> <h5>明万历二年(1574)赐名“大兴国万寿慈华禅寺”,寺名仍沿用龙华寺。其后又多次毁于战火,经历代重修,今寺为清光绪年间重建,依照宋代伽蓝七堂制。</h5> <h5>1953年由上海市佛教协会复制各殿佛像,重修各殿宇,新建藏经楼等。寺西之桃园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辟为血华公园,后改名为龙华公园,今为龙华烈士陵园的一部分。1959年,龙华寺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12月7日,重新公布并勒石立碑。2006年5月25日,龙华塔作为宋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h5> <h5> 2024年12月,上海龙华寺内造型各异的银杏落叶堆引来许多网友围观打卡。12月12日14时许,有记者来到龙华寺,看到乖巧可爱的“银杏小猫”栩栩如生,“银杏金龙”躺卧在树下。不少来龙华寺的游客都举高手机,俯拍地上用银杏叶、小石子摆出的猫猫狗狗的全貌。本文照片摄于2024.12.14.</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