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涵香老师,我感觉自己的心打开了,不再去过多的关注别人的评判,让自己少一些顾虑,少一些纠结,多一些开心和自信。我要慢慢地克服社交恐惧。今天晚上的复盘发的时候还是有些顾虑的,但我还是发了,我克服了我的那些顾虑,就是增加了战胜自己的勇气。我今天参加海选了,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p><p class="ql-block"> 这段话,来自第19期工作坊学员,一个有社交恐惧症的妈妈昨天晚上九点多发给我的信息。</p><p class="ql-block"> 从照片里,从她的文字里,从她自信的笑容里,我看到,她变了,她真的变了。</p> <p class="ql-block"> 社交恐惧症。</p><p class="ql-block"> 也叫社交恐怖症,又称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是一种焦虑性障碍,其特征是当处在公共场所或与人打交道时出现显著而持久的害怕,怕被别人注视或否定的评价,担心在他人面前出丑或遭遇尴尬,因而尽力回避。</p><p class="ql-block"> 多起病于青少年期,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主要表现为对社交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p> <p class="ql-block"> 看看她刚刚进入工作坊学习时候的文字就知道了。</p><p class="ql-block"> 11月15号:</p><p class="ql-block"> “涵香老师,第一节课学习的三层楼看世界,是不是有文字或图片啊?您有空的话可不可以给发一下啊?那晚脑子恍恍惚惚的,眼睛也看不清,就没有太大印象。看群里她们的分享大体了解了一点。希望今晚能够克服内心的恐惧,把心放开,好好跟您学习。”</p><p class="ql-block"> 可以看到,因为恐惧,情绪脑起主导作用,学习脑就关闭了。</p><p class="ql-block"> 虽然是第一堂课,而且,还不是单纯的理论课,更多的是体验,她都不能静下心来学习。</p><p class="ql-block"> 她的这种恐惧,跟我没有关系,跟课程没有关系,而是跟她的创伤有关。</p><p class="ql-block"> 爸爸太早地离开,她担起了爸爸的重担,照顾妈妈,照顾弟弟妹妹们。</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2月3号:</p><p class="ql-block"> “涵香老师,可不可以晚上上课时允许我临时先不参与小组讨论啊?我感觉我心里还是恐惧的,脑袋里是空白的,没什么可以说的,有点尴尬。一个原因应该是一直以来自身的性格原因,不善言谈。还有年龄大了记忆力有些退化,记不大住东西,需要记住的话得反复加强记忆才能记住。这么多年,我就很不喜欢交际,喜欢独处。我现在要求自己每天写日记,这样还能增强记忆。”</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创伤后应激反应的表现。明明是一个成年人了,学员分小组讨论时,她却因为恐惧紧张而不知道说什么了,因此,她跑来征求我的意见:可不可以不参与讨论?</p><p class="ql-block"> 可想而知,这样的一个妈妈,在自己的家庭里,会有怎样的一个能量流动。</p><p class="ql-block"> 事实上,当能量被卡住的时候,爱是流动不起来的。</p><p class="ql-block"> 我回复她:“可以,也可以留下来听听别人的分享。”</p> <p class="ql-block"> 12月9日:</p><p class="ql-block"> “涵香老师,我的复盘写的有没有跑偏啊?有的话麻烦您给指点一下,我会虚心接受的。我现在就像一个迷路的孩子,找不到方向。我感觉我的头脑很强大,很固执,心里想改变,但大脑又支配着我,感觉心里像有两个小孩在打架,很乱。”</p><p class="ql-block"> 在学员群里,我看到了她的文字:</p><p class="ql-block"> “昨天晚上,学习了认识自我。涵香老师带领我们做了几个练习。通过练习,我发现现实生活中我把自己给弄丢了,失去了自我,过多的去考虑别人的感受,爱别人胜过爱自己,就连家里的小宠物也不例外。”</p><p class="ql-block"> 在做练习的时候,站在抽离的我位置,去看向乖的我、虚的我的时候,我的心很痛,眼泪往下流,那是带着盔甲的我,看似坚强,笑容满面,却又时而浑身带刺,时刻防御着怕被别人伤害,我知道那不是真实的我。再去站在真实的我位置上,感觉心里踏实了,这就是真实的我,不需要伪装的我。站在未来的我位置,我感觉有一股力量推着我,让我勇敢的去做一个未来喜悦、有智慧、有力量、勇敢、善良有爱的我。”</p><p class="ql-block"> “当做我是谁,我对面是谁,我要的事,我在做的事,还有它们之间是否有关系时,我写出来,涵香老师指出我要的事是别人的事,不是我的事,我突然醒悟,是啊,那是别人的事,我要做的事是不断的成长我自己,别人的事和老天的事都不管我的事,做好自己就好。自己做好了,别人也就会好的。”</p><p class="ql-block"> “这也让我理解了女儿眼中的妈妈是有怨气的妈妈,是活的很累的妈妈,这样的投射,会影响到她未来的生活。我要改变,我要成长我自己,活出我自己”。</p><p class="ql-block"> 可以看到,虽然她的口头表达能力不行,但是, 她的文字表达能力越来越好了。</p><p class="ql-block"> 透过练习,她开始发现自己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 12月11日晚上的那堂课,她的收获特别大,开始打开了自己的心。</p><p class="ql-block"> 来自于她的文字:</p><p class="ql-block"> 昨天晚上涵香老师“如何爱上自己”一课,是我感触最深,收获满满的一课,这也是我以后必修的一课。</p><p class="ql-block"> 活了半辈子,总觉得是为别人活着,因别人快乐而快乐,因别人愁苦而忧愁。老一辈的思想禁锢着我们,只有对别人好才是正确的,无私的,值得推崇的。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爱自己不是自私,你得好好爱自己,只有好好爱自己,活好自己,才能更好的爱别人。这堂课改变了我以前的认知。爱自己,不仅仅在物质层面,更要升华到精神层面和心灵上,成为爱不求爱。 </p><p class="ql-block"> 通过这堂课,让我更深的了解了,人不仅仅要接纳自己的优点,更要接纳自己的阴暗面,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和缺点,它们都是你身体的一部分,是不可分割的。只有自己完全的接纳自己了,你才能去包容别人身上阴暗的一面,因为你知道那是正常的,允许并接受。善恶是并存的,人之初性本善,但也是人之初性本恶,我们要向善,但不惧恶。</p><p class="ql-block"> 昨晚的换位思考的练习,受益匪浅,以前大脑里只是知道,但从没有去真正的做过,没有完完全全的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过。当我真正的站在他们的角度去体会时,才感受到他们的恐惧与无助,也理解了他们也是在努力的向外抓取,通过否定、指责等等去获取他们的存在感和控制欲,我不再去对抗,我允许并接受他们这个样子。当我这样去想的时候,心里豁然开朗,心中堆积的不满和怨气也随之释放了,感觉浑身轻松了。</p><p class="ql-block"> 以后的日子,多说正能量的话,多做正能量的事,多念正能量的念,使自己能量满满。</p> <p class="ql-block"> 12月13日的求助:</p><p class="ql-block"> “涵香老师,闺女在外地上班,通过短信(她平时不太愿意和我视频,也很少和我发信息)我感觉这段时间她的情绪不太好,不愿跟人交流,和对象处了三年了,双方父母都见面了,但恐惧结婚。她对她的对象也有很多不满。总喜欢抓住过去的事不放,对她小时候我工作忙不太管她一直抱怨。前段时间,因为搬家,把她养的小猫放在她婆婆家里,她婆婆开窗通风,小猫意外跳出窗外摔死了,这对她来说是个很大的打击,她最爱她的小猫了,当时我们都开导她,她情绪也慢慢好些了,但一想起来,就哭,就对她婆婆有怨气。她也是平常一有事就不太开心的那种,应该与高中时的抑郁有关吧。我想把你的微信推荐给她,如果她愿意的话,让她加你微信,给她疏导疏导情绪。”</p><p class="ql-block"> “她曾发给我一个视频是:回避型人格。”</p><p class="ql-block"> 我的回复: “我这里没问题,她愿意吗?你呢?照镜子,孩子都是我们的镜子。把学到的,好好用出来,活出来。”</p><p class="ql-block"> 她的话: “嗯嗯。我现在了解了,也知道该怎么做了。我自从那次您领着我做了换位思考的练习后,就释然了,心里也不对抗了,心中的怨气和怒气也释放了。”</p><p class="ql-block"> 我: “ 去分享,就是让她来求助我最近的路。当然,你也可以引导她。最好是你。”</p> <p class="ql-block"> 后来,她可以参与小组讨论了,她不再害怕发言了,她可以表达自己真实的心声了。</p><p class="ql-block"> 直到昨天晚上,收到她参加海选的照片和文字,我意识到,她真的完成了个人的蜕变和成长,她终于突破了自己的卡点,她变得越来越勇敢,越来越自信了,她已经报名正念冥想学校举办的线上元旦联欢晚会的节目。</p><p class="ql-block"> 她告诉我:“重在参与”。</p><p class="ql-block"> 对于这样的案例,我不能不记录下来,而且,已经征得本人的同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