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西南边境行(50)两度国门

识途老马

<p class="ql-block">12月16日(星期一),晴,25/11℃,西南风一级。从遮放镇经畹町镇到瑞丽市,到了畹町和瑞丽的两个国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早7:45,离开宝园酒店。紧隔壁是遮放镇中心小学,学生已开始入校。</p> <p class="ql-block">骑有一公里,又遇路边的“树抱佛”。</p> <p class="ql-block">出镇后,进入G320国道。</p> <p class="ql-block">这不是初升的太阳,而是未落的月亮。</p> <p class="ql-block">骑行了20多公里后,到了岔路口。本应直接去瑞丽市,我则转弯先去畹町口岸,然后再去瑞丽。</p> <p class="ql-block">离开了芒市地界,进入了瑞丽市界。</p> <p class="ql-block">进入了畹町镇的管辖。</p> <p class="ql-block">爬坡来到了“黑山门垭口”,前方将是10公里的长下坡。</p> <p class="ql-block">回望,路牌显示是7公里的下坡,说明我刚爬完了7公里的上坡。</p> <p class="ql-block">垭口处,有一“黑山门抗战遗址”。</p> <p class="ql-block">黑山门战斗简介</p><p class="ql-block">黑山门系滇西国门内第一道天然屏障。1944年末,日军兵败芒市后,集中残敌2000余人在黑山口,回龙山一带构筑工事,负隅顽抗。中国远征军兵分多路逼近敌人,自1945年1月1日至18日,肃清外围残敌,19日21时对黑山门守敌发起总攻,万炮齐发,黑山门顿成火海,炮火过后我军战士突入敌阵与日军短兵撕杀,次日上午10时敌不支向畹町溃退,我军乘胜追击,收复国门畹町。</p> <p class="ql-block">进入畹町,仍是下坡。</p> <p class="ql-block">景点指示牌。</p> <p class="ql-block">路过“抗战老兵村”。</p> <p class="ql-block">来到了“畹町口岸”。</p> <p class="ql-block">国门的路对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畹町出入境边防检查站”。</p> <p class="ql-block">畹町国门前打卡。</p> <p class="ql-block">国门右侧有“边关美--国门文化长廊”。</p> <p class="ql-block">然后,来到了“皖町边关文化园”。</p> <p class="ql-block">畹町镇,隶属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明代、清代时期,畹町镇境域属芒市安抚司。1999年1月,撤销畹町市,并入瑞丽市,设立瑞丽市畹町经济开发区(副县级)。</p> <p class="ql-block">畹町边关文化园大门右侧,有一“滇缅公路第一公里(中国段)”的立石。</p> <p class="ql-block">滇缅公路简介</p><p class="ql-block">滇缅公路,即中国云南到缅甸的公路,长1146公里(其中中国云南段959.4公里,缅甸段186.6公里)。公路东起昆明,经畹町出境,直通缅甸腊成。</p><p class="ql-block">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了防范和打破日军的封锁,在国民政府的应允和支持下,云南省举全省力于1937年12月至1938年8月,仅九个月时间修通了滇缅公路,被誉为"人类筑路史上的奇迹”。</p><p class="ql-block">1938年10月,香港、广州、海口相继沦陷,我国沿海全部落入日军之手,从这一刻起滇缅公路事实上成为了抗战的唯一输血管。为保障抗日前线物资需要和滇缅公路畅通,3200多名南洋华侨机工响应祖国召唤回国服务,在滇缅公路上抢运军需,十万远征军赴缅协同英军作战,付出重大民族牺牲。</p><p class="ql-block">1942年5月远征失败,日军沿滇缅公路长驱直入。1942年5月5日为阻敌东犯,中国军队炸毁了滇缅公路咽喉怒江天堑一惠通桥,怒江以西沦陷,中日形成对峙局面。</p><p class="ql-block">1944年5月,中国军队发起滇西反攻。经过腾冲围歼战、松山攻坚战、龙陵争夺战、芒遮畹追歼战,于1945年1月20日光复畹町,滇西抗战胜利结束。</p><p class="ql-block">滇缅公路的底色是血色的。滇缅公路是一条为抗战需要而修筑的路;滇缅公路是条滇西人民以血肉之躯筑成的路;滇缅公路是一条抗击日本法西斯的铁血通途。</p> <p class="ql-block">畹町边关文化园大门左侧,有一“史迪威公路起点(中国段)”的立石。</p> <p class="ql-block">史迪威公路简介</p><p class="ql-block">史迪威公路是1944年中国驻印军和美国盟军反攻缅北时边打边修而筑成的,以印度雷多(又译为利多来多)为起点,1942年5月滇缅公路中断后,为了打破中国被封锁的局面,史迪威将军提出从印度修筑公路至缅甸密支那,并接通滇缅公路,全长700英里。</p><p class="ql-block">1944年初,中国驻印军和美国盟军向盘踞缅北的日军发起反攻,于1944年10月攻占缅北重镇密支那。期间,两国工兵从印度北部小镇雷多沿着进攻路线穿过胡康河谷、欣贝洋等,修筑了雷多到密支那的公路。进入密支那后,公路分为南北两线,一路经密支那通过中国猴桥进入腾冲到龙陵;一路从密支那经缅甸八莫、南坎至中国畹町。两线最终均与滇缅公路相接。</p><p class="ql-block">因公路起点在雷多,被称为雷多公路;又因公路是中国工兵和美国工兵共同修筑的,又被称为华美路;又因这条路直接连接中印两国又被称为中印公路。1945年1月28日,中美两国盟军在畹町桥头举行庆祝中印公路通车典礼,蒋介石在重庆发表"中印公路通车之意义"的讲活,为表彰史迪威将军在中印缅抗战中的功绩,蒋提议将此路命名为史迪威公路。这条路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因为修这条路时,中美两国工兵为了相互鼓励,筑路过程中打出了"修通这条路,打到东京去!"的口号。所以这条路又叫"到东京之路"。</p> <p class="ql-block">“畹町边关文化园”有13个展馆,因还要赶到瑞丽,只走马观花的参观了远征军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参观“中国远征军滇缅抗战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滇缅抗战时期,中国远征军使用的救护车。</p> <p class="ql-block">林肯大陆名牌豪华车型( LINCON CONTINENTAI )。</p><p class="ql-block">当人们想到世界豪华车时,首先想到的多半是凯迪拉克车或林肯车。美国著名汽车企业福特旗下的一款豪华车,创立于1917年,其品牌名称以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的名孚命名。杰出的性能、高雅的造型和无与伦比的舒适一直被白宫选为总统专车。</p> <p class="ql-block">1942年2月12日,中国远征军10万大军从畹町桥出国,赴缅对日作战。</p> <p class="ql-block">畹町抗战遗址名录。</p> <p class="ql-block">滇缅抗战时期,英军使用的 BSA (三枪牌)摩托车。</p> <p class="ql-block">滇缅抗战时期,中印公路(后称史迪威公路)及中印输油管道的总指挥皮克将军指挥用车。</p> <p class="ql-block">滇缅抗战时期,美国盟军特种部队装备的威力斯吉普。</p> <p class="ql-block">滇缅抗战时期,美国飞虎队司令官陈纳德将军的指挥用车。</p> <p class="ql-block">铁血远征</p><p class="ql-block">为了保卫抗日的生命线,十万远征军矢志报国,跨过畹町桥,异域浴血战;凄苦野人山谱写最为悲壮的一页,军旗猎猎,河山重光铁血荡日寇。</p> <p class="ql-block">滇缅抗战时期,李根源先生为抗战,奔走于滇西﹣昆明﹣重庆之间所使用的交通车。</p> <p class="ql-block">滇缅抗战时期,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军总司令(候补)黄杰将军的指挥用车</p> <p class="ql-block">美军吉普。</p> <p class="ql-block">以史为鉴,奋发图强。</p> <p class="ql-block">等待回家的老兵</p><p class="ql-block">1942年2月﹣1945年3月间,中国十万远征军赴缅对日作战,共有位七万六千将士伤亡,有数万远征军官兵长眠于缅甸。由于当时的情况下不能及时把牺牲的官兵运回中国。杜聿明将军说,"我们一定把你们接回家,让抗战英雄回到祖国。"当时所有阵亡将士埋葬时头面向祖国的方向,岁月的沧桑,一句承诺等待了七十余载。</p><p class="ql-block">在社会各界发起老兵回家的义举,寻找中国远征军将士遗,干邦亚石斛庄园创始人,生态专家杨洪斌先生,为了让老兵的遗骸不在缅甸火化,保存好 DNA 方便寻找亲人,让等待回家的老兵,民族脊梁的雄有尊严的魂归故里,主动设计制作捐献给收敛寓栖于异国他乡的远征军遗骸的红木遗骸盒三百七十个。</p> <p class="ql-block">古董车战车名车收藏馆。</p> <p class="ql-block">滇缅抗战时期</p><p class="ql-block">中缅印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的指挥用车一一美普车,被史迪威将军称为"战场之神",并评价"像狗一样对人忠诚,像骡子一样吃苦耐劳,像羚羊一样快速敏捷。'</p><p class="ql-block">这部史迪威将军的指挥车,是云南动拱翡翠有限公司杨自文先生1997年,在缅甸腊戍,得到缅甸华人商会会长尤总的鼎力支持,从腊戌省呆姆(缅甸对军区司令官的称呼)手中收到。</p> <p class="ql-block">长江750摩托车</p><p class="ql-block">长江750忠实地保留了宝马R71的几乎全部特征。在中国,三轮摩托车的最大出路,除了是公安机关外,竟然是外国的怀旧玩家。西方市场或日本市场,对长江750一直渴求。在日本,长江750的售价是在一百万日元以上。在欧洲市场,长江750重新注册品牌,并命名为 BlackStar 黑星。很多因商务驻华的法国人,在回国时都会买一台长江750。前苏联的M72和中国的长江750三轮摩托车,继承的制造产品横跨超过半个世纪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世界上只有中国仍在生产这种摩托车的活化石。粗犷的线条、对置双缸、水滴形油箱、横置弹簧坐垫、平直的车把、独特的发动机排气声浪,它的古典造型吸引着一批忠实的国内外爱好者。长江750在欧美市场上叫" Black Star ",是怀旧玩家的宠物。</p> <p class="ql-block">滇缅抗战时期</p><p class="ql-block">美英驻印盟军使用的兰灵自行车。</p> <p class="ql-block">序</p><p class="ql-block">用照片讲述历史是一种直接而具有"亲历感"的叙述。历史的瞬间或某一个特定的"现场"被凝固在发黄的老照片里,历史在这些形象直观的画面里渐渐的"复活",而文字仿佛一个叙述者忠实地阐释照片。这种文字与照片所构成的双重叙事,或许更能唤醒已经被隐藏在时间深处的记忆,真实地讲述或再现一段本不该忘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每一次面对这些残破与泛黄的旧照片你都会感到一种遥远的震撼。其实这段历史并没有真正地成为过去,从日本列岛不时传来的右翼势力的狂妄喧嚣和日本当局的公然挑衅歪曲历史的态度中,你已经发现他们正用美丽的谎企图去改写或覆盖这段仍散发着血腥的历史。</p><p class="ql-block">一个忘却历史忘却过去的民族将是一个短视的缺乏重量的民族。</p> <p class="ql-block">1944年5月,国民政府重组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军、第20集团军),强渡怒江,向盘踞滇西的日寇发起全面反攻。同时,中国驻印军在史迪威将军的指挥下从印度反攻缅北。中国远征军经腾冲攻坚战、松山攻歼战、龙陵争夺战及芒市,遮(放)追歼战,与1944年12月27日,远征军第11集团军等部向日军妄图固守的滇西最后防线﹣﹣畹町发动总攻。攻克回龙山,激战黑山门,于1945年1月20日光复国门畹町,取得了滇西抗战的最后胜利。1945年1月27日,远征军第11集团军第二军与一路收复密支那、八莫、南坎、木姐而来的远征军驻印军新一军及英美盟军在缅甸芒友(又称105码)胜利会师。同时,边打边修的中印(史迪威)公路南线接通滇缅公路。1945年2月从印度加尔各答沿着中印(史迪威)公路铺设的全长3200多公里的中印输油管道也修通畹町直达昆明、沾益。滇缅抗战以盟军的最后胜利宣告结束。</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p><p class="ql-block">滇西抗战是我国八年抗战史上规模大,影响较深的一次战役。战争从最初的失败到最终的胜利,经历了一个异常艰难曲折的过程。在这场事关国家安危和民族存亡的战争中,中国远征军、美国盟军、爱国华侨和滇西各民族人民团结一心,英勇奋斗,用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歌颂。他们的牺牲精神和光辉业绩,赢得了包括各党派团体、各社会阶层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爱戴和尊敬。从战争结束到现在60多年间,尽管经历世事风云和沧桑蜕变,但人们这种诚挚的感情却始终如一。回顾历史,昭示未来。广大抗日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浇铸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成为今天致力于振兴中华、促进人类和平的伟大力量。</p> <p class="ql-block">中国远征军部分老照片展示</p> <p class="ql-block">中國遠征軍及盟軍領军人物</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永记的美国将军:约瑟夫.史迪威</p><p class="ql-block">抗日名将:卫立煌</p> <p class="ql-block">中國遠征軍及盟軍領军人物</p><p class="ql-block">抗日名将:孙立人</p><p class="ql-block">抗日名将:罗卓英</p> <p class="ql-block">中國遠征軍及盟軍領军人物</p><p class="ql-block">抗日名将:杜聿明</p><p class="ql-block">抗日名将:黄杰</p> <p class="ql-block">中國遠征軍及盟軍領军人物</p><p class="ql-block">抗日名将:戴安澜</p><p class="ql-block">抗日名将:陈明仁</p> <p class="ql-block">中國遠征軍及盟軍領军人物</p><p class="ql-block">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的飞虎将军:陈纳德</p><p class="ql-block">陈纳德,原名克莱尔.李·谢诺尔特,1893年9月3日出生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小农场主家庭。中学毕业后入克里佛航空学校攻读,并取得优异成绩。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陈纳德进入印第安纳州.本杰明·哈里逊堡的军官学校受训。</p><p class="ql-block">3个月后,成为预备役中尉转入陆军通信兵航空处。</p><p class="ql-block">1918年秋,陈纳德到长岛米契尔机场担任第46战斗机队的副官,他利用工作之余学习飞行,克服了许多困难和阻力,</p><p class="ql-block">终于掌握了飞行技术,并且在1920年得到飞行员职位,从而转入正式飞行,与蓝天结下了不解之缘。1923年,陈纳德调到夏威夷珍珠港担任第19驱逐机中队中队长。1930年,陈纳德被保送到佛吉尼亚州兰黎空军战术学校学习。毕业后在亚拉巴马州马克斯韦尔基地的航空兵战术学校任战斗机的战术教官。</p><p class="ql-block">1935年,他编著出版了《防御性追击的作用》一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p><p class="ql-block">1937年5月29日,陈纳德踏上了中国的土地。6月3日,蒋介石、宋美龄接见了他。</p> <p class="ql-block">因要赶路去瑞丽,还有几个博物馆没有参观。</p> <p class="ql-block">而后,来到了“畹町界碑公园”</p><p class="ql-block">中缅联合勘界纪实</p><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2月16日缅甸率先承认。1950年6月8日,两国正式建交,并互派大使。中缅两国有20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1954年6月28日至29日,周总理访问缅甸,双方发表共同声明,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商讨决定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边界问题。1956年中缅边民联欢大会的成功举行,为顺利解决中缅边界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p><p class="ql-block">1960年1月28日,中缅两国政府签订了《中缅友好互不侵犯条约和中缅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协定第一条规定,缔约双方同意立即成立由双方同等人数的代表组成联合委员会,并且责成该委员会根据本协定的规定,商讨解决本协定第二条所列的有关中缅边境的各项具体问题,进行勘察边界和竖立界桩的工作。起草中缅边界条约。中缅联合勘界委员会组成后,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经过六轮友好磋商,确定了中缅边界走向。1960年7月12日,中缅边界联合委员会勘界队双方队长第一次会议在畹町召开。会议明确了勘察队和各小组的任务,确定了上界路线和商定组织中缅双方协同工作等各项事宜。</p><p class="ql-block">1960年11月至1961年8月,中缅双方派出勘察队,正式进行边界勘察工作。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勘察队员过着军事化,野战式的野营生活,完成了中缅两国2000多公里边界勘察测绘和树立边界桩工作,共竖立界桩402颗。</p><p class="ql-block">1961年10月13日,两国政府签订《中缅边界条约议定书和中缅边界条约详细附图》,至此,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得到全面解决。</p> <p class="ql-block">界碑的中国一面和缅甸的一面。</p> <p class="ql-block">畹町界碑公园雕塑的正面与背面。</p> <p class="ql-block">骑行到离瑞丽市区还有9公里处(瑞丽市芒令村),有一个“独树成林”的景点,是国家2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景区主景为一棵大榕树,苍髯虬枝,"气根垂地上百根,树形奇特,姿势多变此景蔚为壮观,为众多影视家所青睐《边寨烽火》《舞乐传奇》《西游记》等几十部影视片都在这里拍摄过外景。它紧靠"320"国道伸开的秀臂似在迎接远方的来客,故瑞丽人称其为迎客榕。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来到独树成林,别忘了与这株500多岁的老寿星合个影,沾点福气、仙气。这就叫"好大一颗树,绿色的祝福”。</p> <p class="ql-block">合影沾福气。</p> <p class="ql-block">景区还有一奇观--横着长的树。</p> <p class="ql-block">瑞丽也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p> <p class="ql-block">进入市区,安排好住宿。</p><p class="ql-block">时值15:40,时间尚早,卸下行装,前往国门。</p> <p class="ql-block">跨越“姐告大桥”。</p> <p class="ql-block">前方就是瑞丽口岸,这是G320国道的最后一个里程碑3615号。</p><p class="ql-block">网上介绍:320国道,又称“沪瑞线”,起点为上海市,途经上海、浙江、江西、湖南、贵州、云南6个省份,终点为云南省瑞丽市姐告口岸,全程3695千米。</p> <p class="ql-block">来到了“瑞丽口岸大国门”</p><p class="ql-block">瑞丽口岸大国门是320国道终点,出境与史迪威公路交汇,沿公路向北500米可达缅甸木姐市中心,沿道路西行可到达缅印边界。</p><p class="ql-block">瑞丽口岸大国门是中外边境游客的网红打卡地。大国门主体建筑位于81号界桩中心以西17.458米处,建筑物距离国界线最近处为14.96米。总占地面积4734.36平方米(含停车场及周围绿化用地),建筑物占地面积629.28平方米,建筑面积1688.27平方米。通道中间分设进出口共2个机动车道,两侧分设出口、进口各6个共12个进出境人员通道。主要功能为公务、商务、旅游人员和车辆的出入境。国门于2005年3月28日动工,2006年6月2日投入使用。</p> <p class="ql-block">瑞丽口岸,也称“姐告口岸”。</p><p class="ql-block">姐告,系傣语译音,意为"旧城"。史载元末明初,瑞丽地方部落首领麓川思南王从姐兰迁都广贺罕时,曾在这里建过都城,故名姐告。</p><p class="ql-block">姐告与瑞丽市隔江相望,东、南、北三面与缅甸最大的边境口岸木姐市毗邻。姐告区面积1.92平方公里,边境线长4.18公里,设有10座界碑,4条出入境通道(大国门通道、中缅街通道、货检通道、滨江通道),是中国瑞丽在瑞丽江东岸的唯一领土。</p> <p class="ql-block">来到瑞丽大国门左侧的“中缅街通道”。通道门前,车辆拥堵。满载货物的缅甸的汽车和摩托车,排队等候回国。</p> <p class="ql-block">特别是重载货物的摩托车排着长长的队(有4、50辆)。每个摩托车都载着大大的编织袋,满载而归。不堪负重的摩托车难以站稳,只能用一根木棍顶着。</p><p class="ql-block">编织袋外,还有不少的包装盒,这是拆开便于携带,回去后再装盒售卖。</p> <p class="ql-block">旁边的集市。</p> <p class="ql-block">附近还有“边民互市交易市场”。</p> <p class="ql-block">今天从遮放经畹町到瑞丽,骑行了60多公里,在瑞丽游玩了20余公里,计骑行了85.81公里(总2689.26公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