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井和他工友的故事

枣香河

<p class="ql-block"> 老井和他工友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十五、尾 声</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山路十八弯,弯弯都有好景点,这里的山梁排对排,山里的故事一串串,哎!伊尔呀伊哎——,这里山路十八弯,黄金故事说不完,哎!伊尔呀伊哎——,故事说不完……</p><p class="ql-block"> 每当老井听到歌星李琼唱的《山路十八弯》这首民歌,他就会想起小秦岭。多少年了,老井始终对矿山怀着一种解不开的情缘。小秦岭也有十八道弯,每道弯都有它独特的故事。他忘不掉那些走秦岭的故事,在汛期雨季山洪毁坏公路过后,在严寒冬季大雪封山之中,山上山下交通阻隔,在矿山工作过的黄金人不知走过多少回。</p><p class="ql-block"> 四十多里的山道,上山要走五、六个小时,下山也要走上四、五个小时,老井每走一次就有一次不同的感受。他喜欢边走边看,小秦岭的风景如画,高山,峡谷,飞流,瀑布,峻岭,苍松,翠柏。山色四季分明,景色变化无穷。</p><p class="ql-block"> 春天,当山下田野里的油菜花开了,山梁上的灌木丛中的花骨朵才含苞待放。到了五月份,满沟坡的野花:黄色的,银白色的,粉红色的,火红的花。象云,像霞,芬芳四溢飘香。</p><p class="ql-block"> 夏季来临,山花谢了,小秦岭又穿上了绿色浓装,山梁上满目葱茏,林涛阵阵,释放出充足的氧气,凉风徐徐吹来,工作之余,徜徉在大山的怀抱里,神清气爽,犹如来到了一个绝佳的避暑胜地。</p><p class="ql-block"> 在深秋十月份,满山满坡的树叶红了,红叶像跳动着火焰,把小秦岭装点的繁花似锦。</p><p class="ql-block"> 冬季,下雪了,白雪覆盖下的小秦岭穿上了素洁的银装,分外妖娆……</p><p class="ql-block"> 老井边走秦岭边欣赏着一路的美景。</p><p class="ql-block"> 第一道弯:金洞岔选矿厂厂房,又名小布达拉宫,像凤凰岭金矿的一道屏障,矗立在山口高耸入云的半山腰上。这个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巍峨建筑,是小秦岭第一代黄金人工作过的地方,如今已成为河南省第一块黄金诞生地遗址。</p><p class="ql-block"> 转过选矿厂之后,来到汉山景区。汉山有着优美的神话传说,大石佛,三皇洞,历史年代久远,高山悬崖边生长着四百多年的将军树,临风挺拔,威武苍劲,刘秀封山等神话故事在当地民间广为流传。</p><p class="ql-block"> 拐过第三道山梁,来到了火石崖,火石崖是林场的一个林站,驻扎着林场的护林工人,管理者整个枣香峪的国有林区,据说是因为陡峭的山崖像两块刀削斧劈的火石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过了火石崖转过一座山头,来到了一个较为开阔的地方,路旁有三株高大的核桃树,树下的山道旁,河水清清,小鱼小虾在清澈见底的水中游水嬉戏。这里,很久以前住过两户人家,解放后,政府为了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将其迁往山外。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为了维护小秦岭黄金开采秩序,武警黄金部队在这里设置了一个5号检查站,专门检查过往上下山的车辆。 </p><p class="ql-block"> 过了5号站,拐过一座山梁,来到白杨沟,白杨沟因杨树多而得名。建国初期,河南省地质队在小秦岭普查金矿资源曾经在此处驻扎过,地质队员大老梁在大雪封山前撤退时,为保护地质资料在此坠崖牺牲。又往前走二里路,来到了红土岭,高高的山梁上裸露着大片的红土,红土梁上建有高大的砖混厂房,厂房内大型设备索道转轮静静地躺卧在里边,两条黑色巨蟒一样的钢绳一头通往山上金洞岔矿区,另一头通往山下的选矿厂。这里原是凤凰岭金矿的一个索道转运站,从山上矿区开采出来的矿石经钢索道索运下来在此转站。</p><p class="ql-block"> 据说这条索道是全亚洲跨度最大的一条钢索道,钢索道的设计与架设,倾注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知识分子的心血,索道投产剪彩时,国家科技部和冶金部的领导都来了,山沟里锣鼓喧天,彩旗飘扬,好不热闹。遗憾的是在上个世纪,我国的索道技术还存在着一些缺陷,钢索道在山高沟深的小秦岭里运行了一段时间,后因经常掉矿斗子,造成运输成本过高而搁置报废。</p><p class="ql-block"> 拐过一道山峰,左侧是一道狭窄的山门,勉强通过一辆卡车,进去后是老四范沟林场的一个伐木站,这里峡谷窄长,山壁陡峭,需仰头才能看到头顶上的一线蓝天。</p><p class="ql-block"> 沿路往前行又经过一道山峰,来到了国家小秦岭森林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林木茂密遮天蔽日,稀有树种,珍禽异兽野生动物达几十种之多,河南省最高峰老鸭岔垴就在这里,峰顶上有千年杜鹃树,每年五月,鲜花盛开,香飘四野。</p><p class="ql-block"> 过了自然保护区,再往里走左拐通往凤凰岭矿金洞岔矿区,右行进入长安岔。</p><p class="ql-block"> 金洞岔矿区,是河南省生产黄金的第一矿区,也是填补中原黄金空白历史的第一个出矿地点,建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当时从全国各地抽调来的黄金人,在深山老林安营扎寨,劈山开路,遇水修桥,风餐露宿,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奋斗,于1975年产出第一批矿石,炼出第一炉黄金。40多年过去了,凤凰岭金矿生产黄金70多万两。一代又一代的黄金人扎根深山,胸怀祖国,艰苦奋斗,为祖国的黄金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载入光辉的史册。</p><p class="ql-block"> 老井记得,1998年汛期那场洪灾,把采矿区域的道路毁坏,为了早日通车,老井和工友们冒着烈日在通往金洞岔的路口处整修道路,没有机器设备,全凭着铁扒子一下一下扒,铁簸箕一簸箕一簸箕端,饿了,啃一口凉馒头,渴了,喝一口山泉水。在疏通一条较大的涵洞时,人们排成两队,分别站在涵洞的两边从涵洞中掏堵死的砂石,涵洞口一点一点扩大,低矮的涵洞里,老井和另几位工友弯着腰往外递砂石簸箕,就在涵洞疏通的一刹</p><p class="ql-block">那间,他们几个差一点被洪水堵在涵洞里。</p><p class="ql-block"> 在雪后清扫山道时,工友们站在齐腰深的雪路上,一铁锹一铁锹的铲雪,一簸箕一簸箕的往路旁捯雪。山风把他们的脸冻红了,手指头冻僵了,没有一个人喊苦叫累……</p><p class="ql-block"> 历经九曲十八弯之后,才真正走进小秦岭的腹地,进入到黄金生产的主矿区。那些一代又一代黄金人的故事正在不断地上演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