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今天介绍一下蒙古族文学艺术创作中的马元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在蒙古族传统的赞词、祝颂词中,对马的形象比喻和描述的深刻感人,维妙维肖。在赛马活动中,对获得冠军的马,必须给以赞颂,当这匹快马飞驰至终点时,人们要给马披挂彩带、哈达,洒注鲜奶,高声赞颂,赞词十分优美生动,如:“它那飘飘欲舞的长鬃,好像闪闪发光的金伞随风旋转;它那炯炯发光的两刚眼睛,好像一对金鱼在水中游玩;它那宽阔无比的胸膛,奸像滴满了甘露的宝壶;它那精神抖擞的两只耳朵,好像山顶上盛开的莲花瓣;它那震动大地的响亮回声,好像动听的海螺发出的吼声;它那宽敞而舒适的鼻孔,好像巧人编织的盘肠;它那潇洒而秀气的尾巴,好像色调醒日的彩绸;它那坚硬的四只圆蹄,好像风掣电闪的风火轮,它身上集中了八宝的形态,这神奇的骏马呀,真是举世无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在蒙古族某些口头创作中,骏马形象占有重要地位.它们不仅具有人性,而且还兼有某种神性.用A·哈托的话来说,就是具有一种“非凡的神力”或“神奇的魔力”.正因为如此,这类骏马形象早就引起国内外有关学者的重视.然而,还有一类骏马形象,迄今尚未引起足够注意,即“潜于水、行于陆、飞于天”的骏马形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在一些民歌、民间故事和英雄史诗中,马的美好、马的情感、马的忠域,被叙说的淋漓尽致,如内蒙古地区普遍传唱的《蒙古马之歌》唱道:“护着负伤的主人,绝不让敌人靠近;望着牺牲的主人,两眼泪雨倾盆。仁慈的蒙古马哟,英雄的蒙战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这一首脍炙人口的民间叙事诗,在蒙古族人民中流传久远,妇孺皆知。是说成吉思汗的坐骑下的两匹小骏马在成长过程中悲欢离合的故事。实际它是人们对马的一种感情的寄托。在蒙古族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大量的蕴含着马的形象,而且都是美好的、象征吉祥的骏马的描述或主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马在蒙古族的小说、散文中,更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不少作品直接以马为题如《枣骝马的故事》、《小白马的故事)、《神马》等许多当代蒙古族作家,以马的主题和马的形象写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剧作家超克图纳仁的话剧《巴拉敖拉之歌》,第一幕就有吉尔格拉要将自己心爱的白马送给巴特尔的描写,一匹白马贯穿全剧始终。在神话故事里也有很多马的故事。蒙古人认为他们饲养的马具有非凡的起源,说它“起源于风”,于是他们创造出了“在彩云下边奔腾,在树梢上边飞驰,一个月跑完一年路程,一天跑完一个月路程,一刻跑完一天路程,一眨眼工夫跑完一程”的飞马形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蒙古人一向把马看作是自己的朋友。马不仅在蒙古民间故事中是主人的得力助手,而且也是蒙古民歌的主人公。当人们在民歌里表达对儿女的怀念,表达对情人的恋情时,总是把它同自己的骏马联系在一起。例如在蒙古民间广泛流行的民歌《枣红马》中唱道:足力矫健的枣红马哟/奋蹄奔跑快如疾风/天生丽质的伊格玛姑娘哟/就像梦幻一样出现在我眼前。这难道不就是因为一对对恋人靠马的足力才能倾吐爱情的缘故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古籍文献中大量记载蒙古马古籍文献依内容可分为古代叙事诗、英雄史诗与民间文学、马政、赛马赞颂词、诗歌、马奶子赞颂、马经、相马、养马、驯马、疗马鉴等。据内蒙古农业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旭荣花介绍,蒙古马古籍文献最早以叙事诗、英雄史诗等民间口传形式出现,代表作为民间叙事诗《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阐释了草原上人与马的感情,寓言讽喻、广传民间。英雄史诗《江格尔》中描绘最多的是蒙古马的形象、战马的人格化,表现出了蒙古族对马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观念,带有蒙古民族深深的历史烙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从我国现藏有古籍文献看,清朝中期到民国中期比较集中。主要以手抄本和木刻版、铅印版为主。清末蒙古族赛马活动那达慕活跃起来,著有《锡林郭勒马赞》《快马赞》《冠军马赞》等赞颂快马的文献。 民国时期诗歌、祝词形式出现的文献较多。《双马行》赞马诗有7种版本。《风马香祭》(禄马旗)就有14种类手抄本。《成吉思汗之骒马献祭祝词》《骏马名号赞》《马王经》《马奶子祭献词》《马奶子诵》《儿马祝词》等文化类文献增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蒙古马现代文献出版量较多,文献分类主要有文学、诗歌、经济、艺术、军事、历史等。早期多为赞颂蒙古马在解放战争中所起的作用,有《军营中的马》《英勇的蒙古骑兵》《战马》等文学作品和一些战马歌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当然,还有一些地区特色的蒙古族马文化文献。如以克什克腾旗百岔铁蹄马为主题的《克什克腾马文化》;鄂尔多斯的《成吉思汗的白神马》;描写乌珠穆沁白马的《乌珠穆沁马文化》;苏尼特右旗马文化著作《塔穆奇快冀》;描写呼伦贝尔地区三河马品种的著作《三河马》;描写锡林郭勒马为代表的《正镶白旗骏马》;描写正蓝旗查干淖尔快马的《浑善达神驹》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当代文学中的马形象“在近70年当中,蒙古族作家创作的关于马的诗歌、散文、小说特别多。从数量上来看已经超越了古代文学。”内蒙古大学蒙古学教授丁玉龙说。以小说为例,丁玉龙和他的学生们对1978到2015年间内蒙古蒙古文9大文学刊物(花的原野、潮洛蒙、呼伦贝尔、哲里木文艺、西拉木伦、锡林郭勒、澈勒格尔塔拉、陶如格萨日娜、阿拉坦甘德尔)当中的动物题材小说数据进行了统计,发现以马为题材的作品最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改革开放以来,马的形象逐渐演化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几代作家、诗人都不约而同地对马进行了赞颂。如阿尔泰《马》、勒·敖斯尔《牧马人之歌》、莫·嘎日玛《蒙古马》、色·乌力吉巴图《美丽的蒙古马》、齐·莫日根《马的故乡》、勒·敖斯尔《成吉思汗的马群》、普·超克图纳仁《马之光》、仁·斯琴朝克图《匈奴的棕色马群》、满全《蒙古人和马及其草原》等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作品以怀念为主题,缅怀马背岁月。上个世纪的作品有阿·敖德斯尔《可爱的马》(1988)、高·却拉布杰《细腰白马》(1985)、赛音朝嘎《孤独的黄马》、色·巴特尔《黑色枣骝马的传说》(1993)、格日勒图《云棕马》(1989)等。近十几年来,又涌现出了一批好作品。如那·伊利古森《父亲和他的老黄马》、斯琴毕力格《三匹漂亮的枣骝马》、哈·呼木吉乐《江格尔的枣红马》、吉格登旺吉拉《云青马与风枣红》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马,有时是成长故事的见证物,有时象征着民族历史、民族命运和民族精神;它蕴含着诸多文化历史元素,也承载着草原人民的深厚情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在悠悠的漫长岁月里,马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符号,草原赋予了它神性,也给予了它人性,它生动地活在了学者与诗人的笔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热情颂扬。</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