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户外武林总坛~大光明顶

键之缘

<p class="ql-block">  大光明顶·搁船尖,坐落在杭徽交界处昱岭关,距离杭州144公里,距黄山市区(屯溪)92公里。与浙西大峡谷、大明山为邻居。</p><p class="ql-block"> 覆船山,原名羽山(俗称南山),是会稽山的源头,有伏羲、女娲的天然石像,天开神坛6甲48景,流传“三十六把金椅子,三十六个金罗汉”千年宝藏之谜,整座山恰似一个天然的覆钵式白塔,是江南唐密及维摩诘佛的道场,与九华山佛教正好是“显、密”合和,与黄山对应,龙飞凤舞,是歙县及徽州文化的发祥地,是历代徽州文人修身养性、避暑休闲的最佳宝地,更是中国太极拳的发祥地,程灵洗、汪华、方腊的习武、起兵秘境。总面积为600平方公里,根据其地理位置和特色划分为:邦源洞(石门九不锁)、皂汰古村,云心寺、金銮殿·汪王庙、千亩高山草甸等。</p><p class="ql-block"> 东边大明山七尖,西边清凉峰,南边淳安九龙山,北边天目山,覆船山(主峰搁船尖)正处中间,江南密宗五方佛,大日如来的道场,故名:大光明顶</p><p class="ql-block"> 富硒宝地,有数百颗地球活化石之称并有治癌特效的“红豆杉树王”,有誉为长生不老的“红枣皮即山茱萸”,有仙道食粮“黄精”,朱元璋的“皇印烧饼”,有着最早的方便面·福泉纱面等。搁船尖的顶谷大方茶、山核桃、贡菊花更有起源地之说。"七夕"庙会盛况空前,许愿最为灵验,仙姑庙(雅称情人庙,原名:云心寺),每年都会吸引全国各地数万人慕名而来,祈求幸福平安。</p><p class="ql-block">★二大世界级遗址:最神秘的高山喀斯特地貌,浙西明教总舵遗址·光明顶。</p><p class="ql-block">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古徽州黑、白二山,龙飞凤舞;登了黑多山(黟山即黄山),必游白多山(白际·搁船尖·天心奇境)。</p> <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14日清晨,乐享驴途户外群12位对大光明顶仰慕已久的驴友结伴同游大光明顶.搁船尖。大家迎着初升的太阳向着目标前进。</p> <p class="ql-block">  上午九点一刻左右,大家就赶到了搁船尖.户外武林总坛。</p><p class="ql-block"> 大光明顶.搁船尖,地处北纬30°神秘地带,歙州、杭州、睦州三地交界处昱岭关,传说:石门九不锁,天门夜不关“,葛玄修炼于此。是道教的第36福地!当地人称:邦源洞。</p><p class="ql-block"> 南北朝傅大士 因自悟”歙“字,改傅弘为傅翕,传承维摩诘菩萨,而创立维摩禅,为后来的理学建立了最早的雏形。 </p><p class="ql-block"> 据考证是《倚天屠龙记》历史故事原型发生地,是明教光明顶总舵的遗址,登顶搁船尖过程中可以欣赏到峰岩滴翠、流泉飞瀑的风景,适合户外徒步和露营。</p><p class="ql-block"> 昆仑派、峨嵋派、华山派、崆峒派、武当派、少林派等六大门派的名牌依序而立。</p><p class="ql-block"> 大明朱元璋在此休养与练兵,被仙姑娘娘点化找到打开"十门九锁"宝藏的万能钥匙,题写"十门九不锁,天门夜不关"千古之谜传与后世。</p> <p class="ql-block">  大家背起行囊就向着大山前进、前进、前进!</p> <p class="ql-block">  路边的菜叶上结满了厚厚的白霜,冬的感觉迎面扑来</p> <p class="ql-block">  离开总坛前行两三百米就是紫薇洞天</p> <p class="ql-block">  出了紫薇洞天眼前豁然开朗,远山美景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第一关</p> <p class="ql-block">  十门九不锁是指十道连续的自然岩壁,好似屹立千年的石门群,道道气势非凡,可谓海内一绝。石门之上,巧石林立,如人似物,惟妙惟肖,其中女娲与伏羲、如来、观音等十大头像更是鬼斧神工,令人惊叹。其中第三道门民间传说:上山进香看是锁住的,诚心进香后回头就开了。 沿途有众多飞岩瀑布,常年水势不减,四季可见。其中著名的瀑布有:福泉飞瀑、太古音瀑布、启明瀑、双叠瀑、天泪瀑布等。 这里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是天然的大氧吧,更富含生命元素"硒",是自然补"硒"养生的宝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前面是第一道天门~朝阳门</p> <p class="ql-block">  第一道天门里的瀑布从高处奔流而下,气势恢宏,水声震天,潭水清澈见底</p> <p class="ql-block">  陡峭的栈道建在几乎垂直于地面的峭壁上,仅容一人通过,个别水泥桩已经破损、摇摇欲坠地,游人需要小心翼翼地贴近石壁缓缓攀登</p> <p class="ql-block">  洞中乾坤特异</p> <p class="ql-block">  鹰头崖</p> <p class="ql-block">  V字门</p> <p class="ql-block">  雄鹰在天空上上下盘旋,寻觅目标</p> <p class="ql-block">  前面就是皂汰村了</p> <p class="ql-block">  绣球石</p> <p class="ql-block">  上山路从这处荒废的房屋檐下穿行而过</p> <p class="ql-block">  皂汰村是一个潘氏聚居的村落,其先祖在明代从歙县大阜村迁到搁船尖壮观的万佛朝宗岩石群下落户建村,传说中的仙人头静静凝视村落,让人心里感觉特别安详,村里最盛时期有1000余人口,是一个千烟之村;由于村落处于有自然灾害隐患的山体上,政府前后花了10多年时间,才将全村人口逐渐迁移到离县城不远的安全地带重新建村,这里则成了一个无人村。这个被政府遗弃的村庄至今已是20余年,但这个“天上人间”似的美丽村落,在村民的抗争下,终是没有被夷为平地,静静地迎接着每一个进入搁船尖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  水缸里结了一层厚厚的冰</p> <p class="ql-block">  擎天柱</p> <p class="ql-block">  路边的石塝中砌出一个供人歇脚避雨的地方,很是人性化</p> <p class="ql-block">  又经过一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落</p> <p class="ql-block">可以看到远方的搁船尖了,山上白皑皑的似是覆盖了厚厚的白雪</p> <p class="ql-block">  山核桃林里有零星的民居散落期间,但多已废弃</p> <p class="ql-block">  福泉山~搁船尖下海拔最高的村落之一,村口有座七仙女庙。</p><p class="ql-block"> 清乾隆帝对搁船尖赐名"福泉名山",原福泉庵更名为七仙女庙(雅称情人庙),是天下有情人祈福的最佳圣地。传承至今的"七夕"民俗庙会,善男信女希冀红线缠腰,赤绳系足,眷属终成,连理永结,纷纷前往许愿还愿,最为灵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村后水池边的一株小草上结满了晶莹剔透的冰溜子,阳光照射下熠熠发光</p> <p class="ql-block">  海拔上到千米左右,林间出现了星星点点的残雪,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树叶上、树木下残雪越来越厚</p> <p class="ql-block">  松针被晶莹透亮的冰凌裹得严严实实,犹如穿上雪白衣裙的仙子在风中摇曳点头,似是在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p> <p class="ql-block">  杜鹃树叶夹着残雪转变而成的小冰块,像是镶上了一个个亮晶晶的珍珠露出傲人的贵气</p> <p class="ql-block">  临近山脊,小树枝上的雾凇薄薄的平展而开,似一把把小纸扇,迎风招摇</p> <p class="ql-block">  主峰搁船尖海拔1461米。相传,远古时期洪水滔天,玉帝宝舫以此峰泊船,故名。</p><p class="ql-block"> 高山草甸</p><p class="ql-block"> 位于搁船尖、雨伞尖顶部。在海拔1500多米的高山之巅,有着广袤千亩的草甸,这是大自然赋予江南独特的自然奇观。搁船尖~雨伞尖山脊宽缓,山体保持了燕山运动宽缓的背斜式天然特征。环视四周一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塞外风情,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莅临此地,并有洪武在此得天马神助的故事传诸于史,更使其多了几分厚重和神秘。徜徉高山草甸,极尽南国草原情韵、真是不来搁船尖,神仙也叫怨!</p> <p class="ql-block">  雾凇,其实也是霜的一种,是由冰晶在温度低于冰点以下的物体上形成的白色不透明粒状结构沉积物。其形成过程是:当过冷水雾(温度低于零度)碰撞到同样低于冻结温度的物体时,便会形成雾凇。雾凇可分为两种,晶状雾凇是过冷却雾滴在温度低于0℃的物体迎风面撞冻而形成的,呈半透明毛玻璃状,密度比较大,形成时风速较大;粒状雾凇是由于冰面与水面的饱和水汽压差,使得过冷却雾滴蒸发,雾凇凝华增长而形成的,呈乳白色松脆粒状起伏,密度比较小,形成时风速不大。过冷却水比较充足一般形成晶状雾凇,过冷却水比较少一般形成粒状雾凇。雾凇非冰非雪,而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凝华的水蒸气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雾凇形成需要气温很低,而且水汽又很充分,同时能具备这两个形成雾凇的极重要而又相互矛盾的自然条件更是难得。“雾凇”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代宋·吕忱(公元420年—479年)所编的《字林》里,其解释为:“寒气结冰如珠见日光乃消,齐鲁谓之雾凇。”这是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雾凇”一词。</p> <p class="ql-block">  老顽童也嗨皮一下</p> <p class="ql-block">  从连接小阜舍的山脊线折向福泉山的那段山路,走的人比较少,稍稍有点荒,个别路段要在水竹林或灌木丛中钻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再到福泉山后,改去往浩川下山。上了这个坡就全是下坡了</p> <p class="ql-block">  坡顶俯瞰福泉山,依山而建的村子错落有致,和山下看到是完全不同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  下山的坡体比较陡峭,好在山路是之字形的,而且路况不错,毫不影响大家下山的速度</p> <p class="ql-block">  从福泉山到浩川只用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下午五点就走完了全部行程。</p> <p class="ql-block">  十四的圆月早早的爬上了山岗,她却羞答答滴的不敢放出荧光来照亮行人</p> <p class="ql-block">  浩川村因村后有山湾,方言“浩”与“后”近音,川为山湾雅名,得名浩川也是一个潘氏聚居的村落,祖先亦来自本县的大阜村,据说与皂汰村的始祖是兄弟俩,具体建村时间见到的村民都知之不详,全村现有160多户人家、700余人口,目前是周边最大的自然村。据村民介绍,潘氏宗祠早已修缮一新,内部雕梁画栋非常漂亮,可惜管钥匙🔑的不在家,未能一睹容颜;祠堂左侧一栋古民居,柱梁是楠木的而且木雕非常精美,另外,村里还保存了多栋古民居,巷弄基本还是以前的格局,进村门亭和紧依的神庙也是修旧如旧,值得一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