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居沪数年,周末爱闲逛。除风景名胜、历史建筑、名人故居、公园、博物馆、教堂寺院外,尤爱探访高校老校园。“新冠”肆虐前沪上各高校是可自由出入游览参观的,2014年至2020年间,我先后去了复旦、上交、同济、华东师大、同济、上戏、上音、上理工、上师大等高校的老校区。这些学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建筑风格独特而富有个性、校园美伦美奂。为飨之同好,现将当时所拍照片整理发表于此,由于水平所限,不能完美展现其风貌,尚希鉴谅。</p> <p class="ql-block">复旦大学邯郸路校区大门。</p> <p class="ql-block">迎门广场上矗立着毛泽东主席塑像。</p> <p class="ql-block">2005年落成的当时中国最高的教学楼 —— 复旦大学光华楼,高达142米,地上共有30层。它的特点是不仅高,而且还是一座双子楼,西楼以文史哲等文科专业为主,东楼以数理化等理科学院为主。</p> <p class="ql-block">相辉堂,为纪念创始人马相伯和老校长李登辉而命名之。</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先生塑像。</p> <p class="ql-block">《驴背诗思》,复旦园著名雕塑,是雕塑大师袁晓岑先生的得意之作。<span style="font-size:18px;">今年9月被台风“贝碧嘉”吹倒,</span>不知现在恢复了否。</p> <p class="ql-block">1920年的复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校门建于1935年,红墙碧瓦,气势恢宏,展现了交大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特色。它不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交通大学最主要的标志之一。</p> <p class="ql-block">历史遗物,“南洋公学”石碑。</p> <p class="ql-block">老图书馆,现为校史馆。</p> <p class="ql-block">体育馆。</p> <p class="ql-block">留住交大的青葱岁月 。</p> <p class="ql-block">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p> <p class="ql-block">执信西斋。</p> <p class="ql-block">华东师范大学普陀区中山北路校区(校址为原大夏大学)。</p> <p class="ql-block">群贤堂,1930年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思群堂,为纪念学校创始人兼校长王伯群而命名,是学校重要会议以及重大活动的主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p> <p class="ql-block">足球场上。</p> <p class="ql-block">校园内有一处“三好坞”,风景不错。每至深秋,枫香树红叶似火,甚美。</p> <p class="ql-block">留学生。</p> <p class="ql-block">上海戏剧学院华山路校区。</p> <p class="ql-block">熊佛西楼。</p> <p class="ql-block">一楼右手第一间是“余秋雨大师工作室”。</p> <p class="ql-block">海报栏。</p> <p class="ql-block">小剧场里,表演专业的学生在排练。</p> <p class="ql-block">校园的草坪上,同学生们在互相交流。</p> <p class="ql-block">上海理工大学杨浦区军工路校区。校址原为1906年创办的沪江大学。目前,沪江大学旧址保留了30多幢具有西方教堂风格的历史建筑,这些建筑多为清水红砖砌筑、两坡红瓦屋面,风格统一,成为上海理工大学一道靓丽的景观。这些历史建筑不仅展示了沪江大学的历史风貌,也为现代校园增添了独特的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大礼堂,哥特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德国文化交流中心。</p> <p class="ql-block">格致堂,1922年4月竣工。</p> <p class="ql-block">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前身是1879年创办的圣约翰大学,校址位于今万航渡。始建于19世纪末,校园内分布着27栋圣约翰大学近代建筑,建筑群格局完整,具有较高的文物保护价值。圣约翰大学近代建筑空间格局以围合院落和开敞绿化相结合,并充分利用沿苏州河的地形和自然景观;教学、办公和学生宿舍楼按早期西方校园建筑类型建造,但都结合了传统中国式屋顶。反映出当时的一些办学思想。圣约翰大学历年建设的主要建筑有交谊室、怀施堂、罗氏图书馆、思颜堂、六三楼等。怀施堂是27栋圣约翰大学建筑中,历史最悠久的。1951年,为纪念著名校友邹韬奋,这一建筑改名为韬奋楼。圣约翰大学近代建筑承载了百年近代高等教育和七十余年新中国法学教育的历史记忆,已经成为上海市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p> <p class="ql-block">24号楼曾是圣约翰大学校长卜舫济的故居。卜舫济作为校长,主持圣约翰大学事务长达53年(1888年—1941年),对学校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尽管卜舫济在此短暂居住,但这座建筑仍然保留了他的历史印记。</p> <p class="ql-block">1903年2月,孙中山先生曾在此演讲。</p> <p class="ql-block">圣约翰大学纪念坊。1929年,曹家渡绅民为纪念圣约翰大学建校 50 周年在怀施堂正前方立纪念坊。纪念坊四根石柱前后均琢有两副对联,并有横额,精巧别致,古色古香。1955年初纪念坊被拆除,1992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韬奋楼(原怀思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