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洞 足迹 与民歌 【陕西风情(之四)】

忆青

<p class="ql-block"> 题记</p><p class="ql-block"> 窑洞、民歌,在延安,它是黄土地典型的民俗风情;在中国,它是恢弘的画卷与史诗。</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在延安十三年,土窑洞的灯火映红了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清早,旭日初照,暖意融融。旅游车在充满深情而欢快的陕北民歌中,由宝塔山下的延河桥畔,行进到延安城西北3公里的杨家岭。这是一条大致呈东西走向的山沟。毛主席与党中央当年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导游径直地把人们引导到毛主席当年曾经住过的窑洞旧址。这是一座三孔石窑,依山而凿。洞门用块石砌成半弧形,装饰着木制格扇。窑洞进深约6米,宽4米,两洞之间,有一洞相通,类似北方的套房。洞壁上,凿有储藏室,导游戏称为“老式冰箱”。洞内陈列着毛主席当年使用过的办公用品与简朴卧具。就是在这个窑洞中,毛主席领导着中国的抗日战争,领导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和延安整风运动,挥笔写下对中国革命产生巨大影响的宏篇力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窑洞院外对面坡下,毗邻着一栋三层苏式风格砖木结构小楼,它是中共中央办公厅旧址。在楼的西侧一层,有一间大会议室。室内摆着木制长条凳,十分简陋。在这里,毛主席作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演讲。</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初中时我就已经熟知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诞生在这座窑洞里。在文化大革命是非混淆的岁月,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艰苦磨练的日子里,在三尺讲台受到“读书无用”猛烈冲击的时期,在整个文艺百花园凋零的寒冷冬季,是毛主席这篇文章的光辉思想,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把握方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靠近西南大门,是中央礼堂。著名的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就在这里召开。会议确立了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央礼堂前,有一个经销音乐VCD的摊位。我选了三盘《陕北民歌》,请司机师傅放一下。《三十里铺》、《兰花花》、《叫一声哥哥你快回来》、《赶牲灵》,一首首民歌歌词淳朴、憨实,旋律高亢、优美,唱出了劳动生活中青年男女火辣辣的爱慕感情。让人进一步感受到老区人民的质朴。歌声中,旅游车驶向王家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家坪毛主席居住的土窑洞前,我见到了当年毛主席与其爱子毛岸英谈话的遗址。领袖对子女的谆谆教导与严格要求,使我激动不已,热泪涌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彭德怀王家坪旧居展室里有一首毛主席写的五言绝句:</p><p class="ql-block"> 山高路远坑深,</p><p class="ql-block"> 大军纵横驰奔。</p><p class="ql-block"> 谁敢横刀立马?</p><p class="ql-block"> 唯我彭大将军。</p><p class="ql-block">诗歌盛赞了打仗凯旋归来的彭德怀同志,其中一句“山高路远坑深”,精辟而形象地表现了陕北高原的地理风貌,艰苦环境,对比一路所见,真是恰如其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置身于毛主席与老一辈革命家曾居住过的窑洞,置身于党中央在延安时期旧址,我心潮澎湃,从心底深处生出万般感慨:不到延安,你就很难体会到中国革命的艰辛;到了延安,你就能更真切地感受到毛主席的伟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游人集聚在一排平房前,那里有几个卖土特产的摊贩。金灿灿的小米,一捧捧的深红个大皮薄瓤厚核小的狗头枣,一袋袋的高原糜子,送到人们争相伸过来的手里。当年,毛主席与延安的军民,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就是靠着南泥湾的小米、糜子,坚持顽强的斗争,率领全国人民浴血奋战。将这些土特产带回去,留给自己或送给亲朋的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礼物,它是一种优良传统的播撒,它是到过延安的自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车子启动了,人们纷纷探出车窗外。一位头系白羊肚毛巾、腰系红腰带的中年男子,红扑扑的脸膛象秋天涨满的红高粱,上穿白衬衫,下着浅淡蓝裤子,手舞腰鼓棒,在车前一侧欢快地扭起陕北大秧歌,一边扭,一边唱,节奏欢快的腰鼓咚咚作响。导游说,他叫刘爱国,当地农民,46岁。每天,他都义务为前来这里参观的人表演陕北秧歌。据说,他曾被邀请参加过香港回归的庆典活动。</p><p class="ql-block"> “东方哪个红,</p><p class="ql-block"> 太阳哪个升,</p><p class="ql-block"> 中国出了一个毛泽东。”……</p><p class="ql-block"> 鼓点儿铿锵,音域高亢,舞步欢快,笑意融融。他一直把车上的人送到王家坪旧址大门外。那舞姿,那歌声,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个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窑洞、民歌,在延安,它是黄土地典型的民俗风情;在中国,它是恢弘的画卷与史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按游记顺序排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杨家岭毛泽东旧居</p> <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办公厅旧址</p> <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p> <p class="ql-block">王家坪革命遗址</p> <p class="ql-block">旧居卧室</p> <p class="ql-block">图中左下角石桌石凳是当年毛主席与毛岸英亲切谈话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陕北民歌演唱</p> <p class="ql-block">陕北腰鼓</p> <p class="ql-block">陕西特产苹果</p> <p class="ql-block">陕西高原小米</p> <p class="ql-block">陕西狗头枣</p> <p class="ql-block">陕西diang diang面</p> <p class="ql-block">图片源自自拍与百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