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说写意山水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主要分枝之一,人们喜欢真山真水,更喜欢通过画山水画来与山水对话,通过山水画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思考,通过山水画来寄托思想,寄托希望。画画的喜欢山水画,不会画画的也喜欢欣赏山水画,山水画己不是一个画种那么简单了,是画画的和人们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欣赏山水画可以说一个人一样,一个人一个见解,就是画画的也没有统一的认识,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钟情的山水,钟情的思想,钟情的样式。有个笑话发生在我自身,前几年和几个朋友一块参观中国美术馆,看八大,吴昌硕,齐白石等遗作展览。其中见到了齐白石的山水画,我那朋友看后大声小气的说“这画的是啥玩意儿!就是个名,我看你比他画的强多了!”我压低声音说“我也没完全看懂,但他的画挂到这里是有道理的,若是我的画拿来,别说挂了,门卫都进不来!”欣赏山水画不仅仅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简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的山水画发展到今天,经过世世代代人的努力思考和创新,但都是形式在改变,根本艺术原则是永远不能改变的。中国的山水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外师造化是要求人们不可闭门造车,要投入到大自然中去,用心去看山看水,感受山水在大自然中的风雨阴晴变化,感受山与山,树与树,水与水的复杂关系。中得心源是通过认知,通过自已的表现形式,画出经过思考的,有个性的,心中的山水,绝不是大自然中山水的再现。心中的山水与自然中的山水,在形状上几乎没有半点关联,但在心神上绝对是相通的。你看历代画家都追捧描画庐山瀑布,却没有一个是重样的,没有一个与庐山瀑布有相同之处。但都承认这就是庐山瀑布,这就是中国山水画的神奇之处。因此欣赏山水画,欣赏什么形式的中国画都一样,一定不能局限在象与不象上,要看神,看气象。好的画在似与不似之间,才能取得形神兼备的好效果,这才叫好作品。还是在中国美术馆里,有个不太大的雕像,一个长髯飘飘的老者,瘦瘦的,高高的,拄着一个长长的拐杖,几乎捅到了天上,这就是齐白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欣赏山水画要脱离实际山水的原型,画山水画也要突破原型,不能有啥就画啥,也不能看见啥就画啥,要有取有啥,有重有轻,有远有近,用眼前的景画出心中的山水,所以说写生也是创作。张际才先生的很多作品都是在写生中完成的,先生深悟山水之情,深得写生之要,深情画心中的山水,深刻表达了自己的山水之情,快乐了自己,又吸引来很多的从学者和欣赏者。我十分欣赏先生的山水画,认同先生的创作理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好的山水画从理念开始创作,理念不对绝对画不出好的山水画。欣赏山水画也要从理念开始,通过画来洞察作者的哲学思想,若与作者不在一个频道上,是欣赏不了山水画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山就是树,树也是山,画树也是画山,所以画山水画一定要先画好树。张际才先生把山与树的关系理解的很深很透,他以树入画,象画山一样画树,用树的变化来表现出山与山之间变化。你看他的画,似乎没有画山,欣赏他的画时,人如在树中,更如在山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极普通的一个小山村,在先生的笔下却有了不一样的感觉。几座房子相叠,如几山相叠,在渺渺的树丛中,如山岩一般,村在树中,树在山中,一溪清水在山脚下,通向更遥远的地方,不大的天空,却也不感堵塞,觉得很空灵,与山齐高,与天齐遥。看他的画滿纸烟云,心在画中,身在山上,心情爽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学画时,老师都教学生,落笔要大胆,可胆子一到了笔端就不前不后了。我看过张际才先生画画,很少有这么大胆的,几近于瞎画,可画完之后,效果就让人眼前一亮。你看这幅画,就是两组树,充分的表现出了乱而不乱,齐而不齐,有浓有淡,有黑有白,层次丰富且分明,把意写到了极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张际才先生画云水很有特点,他不细微刻画云水的质感和阴阴层次,顺势而为,水从山上自然流下,云在山间自然留出,不画胜有画,显得更自然,更空灵,更有流动感,更耐寻味。国画的留白是智慧,给欣赏者以无限的遐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山就是树,树也是山。张际才先生把山树融为一体,树在山上,山又在树中,泉水似在山间流出来的,又似在树中流出来的。树没有着意刻画,山也没有更多皴笔,水自然而然,山树石水揉为一体,自然而然,十分舒服,画面十分飽滿,气息灵动。</span></p> <p class="ql-block"> 有传统的笔墨,却没有一点程式化,有西画的元素,却是中国画的表现,中国画的意境。简约,淡雅,干净,利落,豁然开朗,别有洞天,线条流畅自然,或中锋,或侧锋,笔笔可追,无一笔拖泥带水,这是画画的最高境界,最直接的语言,最方便的表达方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滿纸烟雾,无一处单独刻画雾,却处处都是烟气。山水画,画山水,雾气升腾,使山树在朦朦之中,这应该是画画人追求的朦朦胧胧的美吧?古树苍劲,或浓或淡,或远或近,尽在烟雾中。房舍参差,高低错落,在最亮处,不用多加笔划墨,主题立显。没画大山,肯定处在大山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南方的大榕树,一棵树就是森林。张际才先生画出了这种感觉,在先生的画中的这棵树,不但有森林的感觉,更似连绵不绝的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先生的画幅不大,场面也不壮观,景物也平淡无奇,尺幅间足见百里之遥,以小喻大,以近喻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欣赏和学习先生的画,不一定人人都象他那样去画,要学习他的方法,更要明白他的理念,画出自己的画才是目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这是浮皮潦草的说说自己的看法,东一槌子,西一棒子,肯定没说到点子上,虽然是个人的看法,或有抛砖引玉的作用也未可知。欣赏画都是个人所好,不过,我是支持张先生的创作理念,赞同他的用写意手法画画,愿意欣赏先生现代的,写意的,有生活情趣的山水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张际才先生的画温润,恬静,朦胧,简钓中有豪放,独辟蹊径,独具面貌,雅俗共赏。他的画未必是中国现代山水画的大纛,大师,大什么的呀,但肯定是一面耀眼的旗帜。</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22px;">潘永彬2014.12.16于海伦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看到这幅画,使我想到了春天的老榆树,想到了秋天的银杏林。画总要能给读者以联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山树隐映,亦树亦山,山树相连。张先生画树独特,不强调枝干,不强调树形,交叉错落,或勾或写,大块润染,层次分明,或明或暗,远近分明。朦朦胧胧,美感无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红的烂漫,红的耀眼,真是如诗如画,使人兴奋不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静谧的山村,静穆的山林,净净的山溪,甜甜的生活,令人产生向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张际才先生的写意山水画人文元素很多,在田间,在河边,在挢上…,都点人物,在画眼处,动感十足,这是写意山水画的更深层的意,是画的魂,也是作者的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