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中南部自驾游(二)三座世遗修道院篇

向往的生活

<p class="ql-block">  本次自驾游的第三日一早,我们离开了里斯本。这一天是本次行程中最忙碌的一天,我们先要从里斯本向北开一百多公里,参观三座均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中世纪修道院,然后再向东南方向开二百多公里,抵达历史名城埃武拉后入住酒店,全天路程就有四百多公里。</p> <p class="ql-block">  首先我们来到了阿尔科巴萨隐修院(Monastery of Alcoba),该修道院建于公元12世纪(1153年)阿方索一世统治时期,建筑风格统一,建筑材料考究,建筑技巧卓越,是欧洲西多会修道院中最重要且保存最完好的一座,也是西多会的象征。由于其艺术与历史价值,已于198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整座修道院的平面图和模型,我们的参观从编号为14的主入口开始。</p> <p class="ql-block">  ↓D.迪尼斯回廊,据说是葡萄牙最大的中世纪回廊(又名“沉默回廊”),建于 D. Dinis 统治时期(大概是 1308-1311 年间),后来在D. 曼努埃尔一世 (1495-1521年间) 统治期间又增加了上层。这里是修道院的中心,僧侣们的日常生活都围绕这里进行。周围是中世纪的附属建筑,包括礼拜室、食堂、僧侣室、宿舍、议事厅和厨房等。</p> <p class="ql-block">  ↓喷泉屋,位于食堂的对面,雕刻精美,在冬日阳光的照射下格外的美!</p> <p class="ql-block">  ↓食堂,内部由三个拱形中殿组成,分为两排四柱,整体和谐且空间统一,令人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  位于西边的是一个优雅的读者讲坛(下左照片),通过一个小楼梯即可进入,据介绍当年会由一位僧侣负责每日用餐期间的神圣阅读。</p> <p class="ql-block">  ↓厨房,位于餐厅和僧侣室之间,其历史克追溯至1752年(之前的被毁于17世纪修建阿方索六世回廊时)。中央有一个大烟囱,墙面和顶棚均被瓷砖覆盖。</p> <p class="ql-block">  ↓厨房内配置了各种用于洗涤和排水的池子,据介绍这里还有一个水箱,水箱里装着来自莱瓦达(Levada)的自来水。整个厨房因其宏伟的外观和精湛的水力学技术而令人惊奇。</p> <p class="ql-block">  ↓僧侣室,应该是僧侣们学习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僧侣的宿舍位于二层,这张是房间的中部,从一个楼梯走上来。</p> <p class="ql-block">  ↓僧侣的宿舍,这张是走到房间的一端拍摄的,也不知道当初他们是否还要再分隔成更小的隔间来就寝?</p> <p class="ql-block">  ↓通往D.迪尼斯回廊上层的一个小楼梯,大概因为这个回廊的上层是后来加建的,所以并没有一个大楼梯通到上层。</p> <p class="ql-block">  ↓D.迪尼斯回廊的上层</p> <p class="ql-block">  在回廊的上层有一个楼梯通往喷泉屋的屋顶,这里安置着一个日晷,指针已经缺失了。</p> <p class="ql-block">  ↓回廊檐口处的排水口用不同的动物图案加以装饰,形象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由平台俯瞰庭院和回廊,可见整个回廊呈拱形,有圆拱和弹头,拱顶并未遵循常规的对称结构。</p> <p class="ql-block">  ↓章节室/分会所,应该是修士们开会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章节屋内沿墙面摆放着一些圣人的雕像,雕刻得还是非常生动逼真的,保存得也比较完好,但不知何故身上有很多横向的分割缝。</p> <p class="ql-block">  最后,我们来到了这座修道院的教堂,它于1252年落成,长100米,是该国最大的哥特式宗教空间。它的平面呈拉丁十字形状,由主殿和耳堂组成。</p> <p class="ql-block">  ↓主祭坛,后殿由九个梯形平面的辐射小教堂组成。</p> <p class="ql-block">  左右两个耳堂内目前设有D.Pedro和D.Inês de Castro的坟墓。两座坟墓均以哥特式小房子作装饰,包含了很多具有象征意义的元素以及新约中的场景,非常精美。</p><p class="ql-block"> ↓主祭坛左侧耳堂是D.Inês de Castro的坟墓</p> <p class="ql-block">  ↓主祭坛右侧耳堂是D.Pedro的坟墓</p> <p class="ql-block">  ↓俯瞰两座坟墓(摘自维基百科的图片),伊内斯•德•卡斯特罗(D.Inês de Castro)的卧姿雕像戴着王冠,而实际上在其被谋杀时,佩德罗一世还未登基,可见这段关系确实很不一般。</p> <p class="ql-block">  ↓右耳堂里的一幅祭坛画《圣伯纳德之死》,是17世纪末采用陶器工艺所制成的,比较特别。</p> <p class="ql-block">  ↓皇家万神殿,这个第一个葡萄牙的新哥特式作品。</p> <p class="ql-block">  主祭坛后殿由一个走道,连接着新圣器收藏室,但不知何故此时未开门(貌似是临时关闭了)。</p> <p class="ql-block">  我们只好透过门上的锁眼“窥探”了一下,这个视角还挺特别的,哈哈!</p> <p class="ql-block">  ↓国王大厅</p> <p class="ql-block">  ↓D.迪尼斯回廊/沉默回廊所围绕的庭院,种着几棵橘子树。</p> <p class="ql-block">  中午时分,我们就在阿尔科巴萨小镇(没错,这座修道院就是以所在的小镇命名的)上找了一家餐馆,餐馆不大,菜品味道不错,最最有趣的是其店内装饰,无论是灯具还是盛放食物的容器,都与餐勺、叉子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p> <p class="ql-block">  午饭后,我们来到了巴塔利亚修道院(Monastery of Batalha),该修道院是为了纪念1385年葡萄牙王国在阿尔茹巴罗塔战役中战胜卡斯蒂利亚王国(曾是西班牙历史上的一个王国)而建立的,葡萄牙以少胜多,人们认为是得到了神的帮助,修建此修道院以表感谢。这座修道院建了两个多世纪,规模宏大,建筑细节非常精美,是葡萄牙晚期华丽哥特式建筑最优秀、最原始的典范之一,也是曼努埃尔风格的发源地,故于1983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这座修道院也是我在出发前做攻略时最想来看看的一个(3个修道院中),它的图片在官网上看就非常漂亮,而在这样一个风和日丽、云淡风轻的午后实地亲临,更感觉是美得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从停车场一路走来,停不下来地按动快门。</p> <p class="ql-block">  ↓修道院的主入口,立面的雕塑群宏大、复杂而精美,堪称葡萄牙艺术史上独一无二的。耶稣的十二使徒分列大门两侧的牛腿上,在使徒的上方应该都是基督教世界中的各类人物了(我就看不懂了),最后整个门楣的上方是以圣母加冕的场景而告终。</p> <p class="ql-block">  ↓整座修道院的平面图和模型,包括一座教堂、两个附属的回廊和两个皇家万神殿,即创始人礼拜堂和不完美礼拜堂。</p> <p class="ql-block">  从正门进入教堂,立刻会被这威严和宏伟的场景所震撼。这座宏伟的建筑超过80 米长、22 米宽、32.5 米高,分为三个中殿。</p> <p class="ql-block">  ↓主祭坛比较现代,由五个多边形教堂组成,中间一个比侧面的四个更高、更深。圣坛的高度为两层,采光间隙充满了彩色玻璃,最古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6 世纪初。</p> <p class="ql-block">  ↓教堂入口大门右侧是创始人礼拜堂,建于1433年左右,它是葡萄牙首次出现的专门用于皇家的万神殿。</p> <p class="ql-block">  它的平面呈四边形,中心转变为八边形,覆盖着复杂的星空拱顶,成为真正的华盖,国王D.João I 和王后D.Filipa de Lencastre埋葬在一个宏伟的墓箱中。</p> <p class="ql-block">  教堂周边的墙上则是一些葡萄牙王室成员的坟墓,包括那位著名的航海家、基督骑士团团长的恩里克王子(D. Henrique)。</p> <p class="ql-block">  ↓皇家回廊</p> <p class="ql-block">  ↓章屋,是一个边长19米的巨大四边形空间,上面覆盖着令人印象深刻、大胆的八角星拱顶,没有任何中央支撑。这里是继教堂之后,多明我会修道士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依附地,他们聚集在这里聆听和思考所统治的修道规则的各个章节,并讨论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p> <p class="ql-block">  ↓鉴于章屋的宏伟和庄严氛围,1921年4月9日,葡萄牙国家将两具一战无名士兵的遗骸转移到这里,以纪念在战斗中阵亡的士兵。在纪念灯旁边,“祖国之火”永远燃烧着。</p> <p class="ql-block">  ↓喷泉屋</p> <p class="ql-block">  ↓不完美礼拜堂,位于大教堂主祭坛的后方。该礼拜堂于1434年左右开始建造,但由于1437年当时倡议建造该礼拜堂的国王去世,次年负责建设工作的建筑师也去世了,使得该礼拜堂的竣工变得不可能,最终成为一座无顶盖的不完美礼拜堂。</p> <p class="ql-block">  ↓倡议修建该礼拜堂的杜阿尔特 (D. Duarte) 国王及其王后的坟墓。</p> <p class="ql-block">  ↓这个装置的含义——“坐下来反思当代性”</p> <p class="ql-block">  最后,我们来到了托马尔的克赖斯特女修道院(Convent of Christ in Tomar),也称“托马尔的基督会院”。在即将抵达时我们就看到了修道院渡槽,据介绍它是一座宏伟的水利工程,全长约6公里,共有180个拱门。修道院的蓄水池足以满足修士们的日常所需,但不足以耕种修道院周围的土地。当西班牙的腓力二世(1527-1598年)成为葡萄牙国王时(1580年起兼任葡萄牙国王腓力一世),他主持建造了这条渡槽,为修道院和塞特蒙特斯周围的土地提供充足的水源。</p> <p class="ql-block">  ↓修道院入口,相较于前两座修道院,托马尔基督修道院的外观绝对是超级简朴的,但实际上它的规模最大(占地五公顷),内部别有洞天,也是非常值得一游的。我们很庆幸,没有因为天色已稍晚而放弃它。</p> <p class="ql-block">  ↓整座修道院的平面图和模型,平面图仅仅是可参观的部分,模型的最右侧是位于山丘上的托马尔城堡。</p> <p class="ql-block">  托马尔的基督会院始建于12世纪,最初为圣殿骑士团的大本营,象征着骑士团的征服历程。14世纪圣殿骑士团解散后,这个葡萄牙的分支机构转为天主教会,支持葡萄牙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整个建筑群的建设经历了七个世纪,涵盖了葡萄牙历史上最重要的时刻,因此它也综合了罗马式、哥特式、曼纽式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是葡萄牙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建筑之一,于198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p><p class="ql-block"> 由于我们抵达时已是下午4点,修道院于5:30关门(屋顶区域不到5点就要关闭),所以,我们也只能走马观花看看有别于其它两座修道院的重点部分。</p> <p class="ql-block">  ↓修道院内最特别的一处是夏洛拉——城堡内骑士团的私人演讲厅,于1190年竣工,是中世纪欧洲罕见且具有象征意义的圆形大厅之一,它的模型是耶路撒冷圣墓教堂的古基督教大教堂,将罗马式风格与十字军运动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  这种类型的建筑规划是围绕一个中心空间展开的,在圣殿圆形大厅中,该中心空间具有八角棱柱或鼓的形状,在回廊的立面上则展开成十六个面。</p> <p class="ql-block">  ↓文艺复兴风格的主回廊,是四个大型回廊群的一部分,庭院内有一座优雅的喷泉,水源来自修道院渡槽。</p> <p class="ql-block">  ↓曼奴埃尔中殿的内部和外部(如屋顶、尖顶、扶壁、窗户等)都装饰有丰富的象征性、纹章性和神圣的雕塑装饰,在夕阳的映照下格外美丽。</p> <p class="ql-block">  ↓曼奴埃尔圣器收藏室的窗户——著名的“章节之窗”, 这扇窗户装饰着一个丰富的象征性宇宙,其中存在航海主题——木材、索具、浮标等,骑士团的徽章——纹章十字、浑天仪、王国的纹章,以及象征性的图形,特别是精神骑士的神秘感和基督骑士团在发现事业中的使命。</p> <p class="ql-block">  ↓宿舍走廊,两旁是一间间的宿舍。</p> <p class="ql-block">  ↓食堂</p> <p class="ql-block">  ↓厨房</p> <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月亮已经悄悄地爬上了天空,我们这一日的世界文化遗产打卡之旅也到此结束了。</p> <p class="ql-block">  离开了托马尔的基督会院,我们先是向南后向东一路狂奔赶往历史名城埃武拉,没想到200多公里的道路全部是编号NX的省道,而且有很长一段还是在黑黢黢的林间穿行,搞得我们精神高度紧张,一路不敢停歇休息,最终总算在晚上8点前抵达。有关埃武拉的游记敬请期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