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呈坎景区,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宝纶路78号,依山面河而建,坐西朝东,面对灵金山,背靠葛山,被誉为“中国风水第一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古建筑之乡”、“中国国宝之乡”、“中国最佳旅游名镇”等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呈坎,原名龙溪,始建于东汉三国时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个集自然八卦和人文八卦相结合的千年古村,是空间形态和意识形态最完美的结合。</p> <p class="ql-block">唐朝末年罗氏始祖文昌公、秋隐公为避黄巢之乱,从江西南昌举家迁此, 盖地仰曰“呈”,洼下曰“坎”。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三街九十九巷、宛如迷宫。自古以来呈坎是一个进的去,便出不来的神秘之地。民间俗语:“登灵山佛佑天下·游呈坎一生无坎”。</p> <p class="ql-block">呈坎景区现今完整保存着东汉三国时期三街九十九巷的古村落肌理,以及唐、宋、元、明、清等历代古建筑、古遗址180多处和部分出土的新石器、青铜器、国家重点文物等。呈坎古村目前有宋代,元代建筑各1幢,明清建筑130多幢,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0处,还有董其昌,林则徐等历代名人题写的牌匾30余块。</p> <p class="ql-block">2001年6月,呈坎村20处古建筑作为“呈坎村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8月20日,呈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A级景区。2013年3月,呈坎村28处古建筑作为“呈坎村古建筑群(扩展项目)”,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现有明清建筑不仅数量大,而且祠堂,民居、更楼、石桥类型多样,仅三层楼民居现仍保存7幢,其精湛的工艺及巧夺天工的石雕,砖雕,木雕把古、大、美、雅的徽派建筑艺术体现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呈坎还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祖居地,是徽州儒家文化圣地。同时随着徽商的兴起,罗氏商贾遍及大江南北,这些官吏、商贾荣归故里,起屋盖楼,建祠造社,呈坎村因此鼎盛一时,构成一个十分特殊的徽州文化村落。</p> <p class="ql-block">呈坎鼎盛于宋、元、明三个朝代;明朝罗氏家族族谱记武载在朝为官者就达110多人。其中知名度较大的人物有宋代吏部尚书罗汝辑,为岳飞冤案主审官;安徽第一部地方志《新安志》作者罗愿;明代制墨大师罗小华,杨州八怪罗聘等等。</p> <p class="ql-block">人杰地灵的呈坎,历史上科甲不断,人文荟萃,文化沉淀极为深厚。苏东坡在《罗氏族谱》题辞中有“文德武功名留简竹,理学真儒后先继续的评说。</p> <p class="ql-block">宋代理学家朱熹赞誉:“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当代国画大师刘海粟曾说:“登黄山,不可不去呈坎”,著名女作家毕淑敏亦赞誉道:“中国最应该去的地方就是呈坎”。</p> 崇思堂 易经馆 八卦八门 天地坛 <p class="ql-block">天地檀位于龙盘山,又名星象台,是历史上著名的天地坛之一,与南京和北京的天地坛齐名。呈坎天地坛呈“天圆地方”的构造,东(木)上西(金)下,象征着生发和财源广进。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四方神兽护佑天坛。</p> 五福桥 <p class="ql-block">五福桥是徽州代表性廊桥,“五福”是指民间对人生的五大追求和祈愿,用在桥上是造桥人对过桥人的祝福,希望此桥能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方便,而且还有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愿望。</p> 百福门 兴仁居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经典的徽派老屋,砖雕门楼,石框石墩。</p> <p class="ql-block">进屋,经典的四水归堂天井、中堂布置、梁柱牛腿,还有体现徽商重文重教儒商本色的经典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p> 永兴湖 <p class="ql-block">水口(又名永兴湖)运用了五行(金、木、水、火、土)相生护水口,龙凤(东西两方的两座山)守水口,狮象把水口,(正南方的两座突起的山峰)这样独具匠心的布局来营造呈坎的水口,这在中国古村落水口布局营造中是绝无仅有的。比如呈坎的水口有形态各异的五座古桥,他们就分别代表五行当中的金木水火土,并严格按照五行相生的理论来营造布局。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四桥循环护佑,使呈坎拥有了极佳的风水。</p> 晒秋广场 跨坎 <p class="ql-block">“跨坎”, 一道门坎,两边还有一对神兽,这在村落当中是绝无仅有的。这对神兽是呈坎独有的守护神,是用来保平安的。据说跨过这道坎,一生无坎。</p> 下屋 <p class="ql-block">呈坎下屋是明代著名制墨家、书画家罗小华(1516-1565)的故居,建于明永乐四年(1405年),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下屋是一座五幢连体三进三楼结构的建筑,南边第一幢门楼砖雕精美,门前建有照壁。最北边一幢在“文革”时期被毁,现仅存四幢。其建筑体量大、雕刻精美,栌斗、月梁、驼峰、雀替等明代特征明显,是建筑群内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后院四周皆是三层楼阁,气势逼人,空间高耸。木材以杉木为主,不易变形,材质易加工。窗扇的木雕简明而淡雅,无过度修饰,楼层高耸使光线的照射更加幽远,空间在延伸。</p> 典当行 <p class="ql-block">老当铺,和各地的当铺一样,柜台很高。当铺老板看不到下面典当的人,只看物不看人,同时也避免熟人相见。另外,当铺高高在上,让典当者低声下气,不敢讨价还价。</p> 燕翼堂 <p class="ql-block">燕翼堂位于天灯巷1号,明代民宅,是两进三间三层楼。大门门罩砖雕,形制古朴,门墙壁内连侧墙的异形丁头拱与园栌斗都在徽州极为罕见。</p> <p class="ql-block">燕翼堂的一大看点,是它的自动灭火设置,曾得到世界消防组织嘉勉,获“世界古代消防奖”。其自动灭火原理,原来建造时在楼层木板上铺了一层厚厚的干细沙,细沙上面再铺上一层方砖。如果家中出现火患,火热势必向上蔓延,木板会先被烧掉。此时,干细沙会落下进行灭火,随后小方砖也会落下进一步灭火。</p> 鍾英街 <p class="ql-block">钟英街,呈坎的主街。钟英是钟灵毓秀、英才辈出的意思。路面由花岗条石铺筑,因住的都是官宦和富商人家 , 所以又称官街 , 比其他街巷要宽,两侧多是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p> 石柱厅 <p class="ql-block">石柱厅,为明代富商建造,门楼为宽大的木牌枋结构。据传,住宅中间两根木柱原是石柱,后风水先生看了,说民房不宜用石柱,就更换为木柱。因此整幢建筑,其实一根石柱也没有,但仍称“石柱厅”。</p> 罗纯夫宰 <p class="ql-block">罗纯夫宅,钟英街17号,建于清雍正1730年,为三进三间两楼两天井结构,系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陆军少将罗纯夫故居。</p> <p class="ql-block">值得一看的是,厅中间摆放了一把约在清朝末年从德国进口的“理发椅 ”,这里曾是村里百年前第一家洋理发店,里面还挂着当年理发的照片。</p> 鍾英楼 <p class="ql-block">钟英楼,也称过街楼,建于明万历十一年 (1582年) 。原是户部侍郎罗应鹤府内报时专用,后为村内打更、报时。</p> <p class="ql-block">环秀桥,在钟英街东端,为两墩三孔石桥,架于潨川河之上,始建于元大德七年 (1303年),是罗环秀之妻程氏捐资修建。</p> 珍木堂 罗东舒祠 <p class="ql-block">罗东舒祠是呈坎村最大的艺术瑰宝,祠堂规模宏大、营造精细,其建筑融“古、雅、美、伟”于一体,是徽州古建筑的典范之作,被誉为“江南第一名祠”。 屏门的上方悬挂着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题书的“彝伦攸叙”金字横匾,字径约1米见方,遒劲有力。</p> <p class="ql-block">罗东舒祠,有“江南第一祠”之称,国保文物,“内有五绝”。 位于村东北角,始建于明嘉靖十九年(1539年) ,为前21世祖罗洁宗所建。后因遇事中辍,七十年后由前22世祖罗应鹤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09年)续建。共四进四院,占地面积3300平米。工程总耗银4500万两,前后历经近十年时间建成。此祠是罗氏后人,为纪念罗东舒而建。规模宏大,营造精细,其建筑融“古雅、美、伟”于一体。</p> <p class="ql-block">罗东舒,宋末元初著名学者、诗人、思想家。他才学广博,具有安邦治国的能力,元帝忽必烈多次下旨召他去做官,但他坚辞不出;学陶渊明以处士身份隐居终身。陶渊明的谥号为“靖节”, 罗东舒就自谥“贞靖”。 故此祠全称为“贞靖罗东舒先生祠”。</p> <p class="ql-block">进仪门后有一大院,中间为石板甬道;北侧有一棵400余年的金桂古树。</p> <p class="ql-block">中间屏门上方悬挂“ 彝伦攸叙 ”牌匾,被誉为“天下第一匾”。长6.5 米,宽为2.5米,也就是说,匾上每个字一笔就接近2米,实属民间罕见。</p> <p class="ql-block">堂中四根硕大立柱,采用十分珍贵的金丝楠木,估价12亿,为祠内第三绝。</p> 宝纶阁 <p class="ql-block">宝纶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名“贞静罗东舒先生祠”。古祠占地五亩余,气势宏伟威武。第一进为仪门,第二进为大厅,堂上匾额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所书。大厅高大的板门照壁后又是一个天井,其后第三间才是宝纶阁。宝纶阁是整个祠堂的精华部分,相传主持续建此祠的罗应鹤,是明万历年间深得明神宗宠信的官员,他在这里供奉圣旨与收藏御赐珍品,“宝纶阁”因此得名。后来整座祠堂被约定俗成地称为“宝纶阁”。</p> <p class="ql-block">宝纶阁由三个三开间构成,加上两头的楼梯间,共十一开间,吴士鸿手书的“宝纶阁”匾额高挂楼檐。天井与楼宇间由黟县青石板栏杆相隔,石栏板上饰有花草,几何图案浮雕,三道台阶扶栏的望柱头上均饰以浮雕石狮。台阶上十根面向内凹成弧形的石柱屹立前沿,几十根圆柱拱立其后,架起纵横交错的月梁。圆穹形的屋面和飞扬的檐角,梁柱之间的盘斗云朵雕,镂空的梁头替木和童柱、荷花托木雕,令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横梁上彩绘图案优美、色彩绚丽,虽历四百余年,至今仍鲜艳夺目,历久不凋。</p> <p class="ql-block">呈坎景区不仅是一个旅游胜地,还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景区内有大量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展示了徽州古建筑的精湛工艺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