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升高的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加木

<p class="ql-block">血糖升高的是什么原因引起的?</p><p class="ql-block">《黄帝内经》岐伯曰:“热气淳盛,下陷肌肤”。中医称糖尿病为消渴,临床分为上、中、下三消,上消属肺燥、中消属胃热、下消属肾虚。临床见到的病人通常不会细分的很清楚,比如上消肺燥,通常不可能单纯只见到肺燥,常可见肺燥欲饮、胃热欲食、肾虚多尿三者同病。</p><p class="ql-block">黄帝曰:人之善病消瘅者,何以候之?</p><p class="ql-block">少俞答曰: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p><p class="ql-block">黄帝曰。何以知五脏之柔弱也?</p><p class="ql-block">少俞答曰:夫柔弱者,必有刚强。刚强多怒,柔者易伤也。</p><p class="ql-block">黄帝曰:何以候柔弱之与刚强?</p><p class="ql-block">少俞答曰:此人皮肤薄而目坚固以深者。长冲直扬,其心刚。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 血气逆留;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p><p class="ql-block">消瘅者,瘅热而消渴、消瘦也。邪气脏腑篇曰:五脏之脉微小为消瘅。盖五脏主藏精者也。五脏皆柔弱,则津液竭,而善病消瘅矣。夫形体者五脏之外合也,薄皮肤而肌肉弱,则五脏皆柔弱矣。夫柔弱者必有刚强,谓形质弱而性气刚也。故此人薄皮肤而目坚固以深者,其气有长冲直扬之势,其心刚,刚则多怒,怒则气 上逆,而血积于胸中;气逆留,则充塞于肌肉;血蓄积,则脉道不行。血气留积,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 此言其人暴刚而肌肉弱者也。盖肌肉弱,则五脏皆柔;暴刚则多怒而气上逆矣。</p><p class="ql-block">朱永年曰:按、本 经有五脏之消瘅;有肌肉之消瘅。五脏之消瘅,津液内消而消渴也;肌肉之消瘅,肌肉外消而消瘦也。 盖因于内者,必及于外。因于外者,必及于内。形体五脏,外内之相合也。</p><p class="ql-block">高士宗曰:按、平脉篇云, 肾气微,少精血。奔气促迫,上入胸膈。盖精血少则逆气反上奔,故曰柔弱者必有刚强。谓五脏之精质柔弱,而气反刚强。是柔者愈弱,而刚者愈强,刚柔之不和也。</p><p class="ql-block">中医说胃气,有两种含义。一是胃摄入水谷,消化吸收饮食所化为水谷精微,即食物化为人体可以使用的营养物质。这个胃,指肠胃,而不是单纯的胃,还得包括小肠,“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一是胃作为一个器官的消化吸收功能,包括胃蠕动的能力,分泌胃液的能力,胰腺分泌消化酶的能力等。</p><p class="ql-block">现代研究发现,食物的生化反应是在小肠进行的,证明了小肠有出化物的功能。小肠具有其特殊的组织结构学特点,如小肠平滑肌的各种形式的运动,可以完成对食糜的研磨、混合、搅拌等机械性消化,小肠腺分泌的小肠液能够与小肠内的胆汁、胰液一起完成对食糜的化学性消化,小肠粘膜分泌内分散有许多内分泌细胞,可分泌多种消化道激素,如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抑胃肽和胃动素等,它们对胃肠运动和分泌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因为小肠具有运动、分泌、消化及吸收等方面的生理功能,所以食物的消化主要在小肠进行。我们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大部分都是通过小肠吸收的,所以小肠对于我们身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我们需要保护好我们的小肠。中医对小肠也是十分重视的,倪海厦先生特别强调要强化小肠,灸关元穴。</p><p class="ql-block">通常人体消瘦,是精肉失去营养的表现。意味着脾胃消化吸收能力的衰退乃至衰败,糖尿病身体变得消瘦,是中消的表现;也可能是肾不固精,营养泄漏,血枯肉铄,下消的结果。</p><p class="ql-block">肺气虚则毛槁,即毛发枯槁,津液灼伤,失去润泽,变白,渴欲饮水,是上消的表现。也就是说,毛发已经缺乏营养,胃气丧失。这里的胃气不是胃的功能,而是指精,即从饮食而来的营养,水谷所化的精微物质。精亏血虚无法养护肌肉、毛发的表现。也是一个人生命已经衰败的景象。 消瘦,根本是肌肉失去营养,肌肉细胞衰亡的表现。一方面可能意味着脾胃消化吸收能力与肾的固藏能力的整体衰退乃至衰败,这应该是糖尿病的晚期,或者平素体质弱的人患者的表现。另一方也可能是胃的“消”的功能强,而脾“化”的能力弱,或者脾胃能力强而肾的固藏能力不足,都可能出现多食物而体瘦。</p><p class="ql-block">肌肉细胞缺乏营养,身体的自我调节发出信息,胃功能正常,胃就会增加“消”的量,但是脾“化”的能力不足,布达的能力不足,胃“消”的物质,脾“化”不了,也输送不到肌肉细胞,细胞还是得不到营养物质,就会衰亡,糖尿病的白虎加人参汤证,这应该是糖尿病的早期,或者平素体质强壮的人患者的表现。</p><p class="ql-block">下消属肾虚,阳气不足,肾不能够化精为气,血里面的糖,营养物质,不能够输送的肌肉细胞里面,或者不能够转化为肌肉细胞需要营养物质,而尿里面的糖就过剩,就会表现为尿糖;喝的水多,阳气又不足,膀胱的固摄能力不足,就会有尿频尿多的表现。</p><p class="ql-block">中医讲“百病生于气”,“久病必虚”、“久病必瘀”、“久病及肾”、“久病入络”。慢性病最终的结局,表现在气与血上必定是双亏的,致使脏腑功能失调,毛发,皮肤,经脉,肌肉,筋骨失去濡养;从生理学的角度看,是相应的人体器官组织的细胞得不到应有营养而衰亡,器官组织原有的功能就会减弱,直至完全丧失。一些糖尿病患者虽然控制住血糖了,指标显示很理想,但是由于血糖处于相对正常水平,反而满足不了人体的病态机能的需求,人体器官组织细胞的营养确出现了更严重缺失了,相应的人体器官组织的细胞一衰亡,并发症也就出现了。</p><p class="ql-block">看北京电视台养生堂节目,专家推出的一个认为是血糖控制地好的样板病人,现场讲话,有气无力,从中医角度去看,是非常明显的虚证。</p><p class="ql-block">这个证型的糖尿病不是能量过剩,而是细胞的营养不足。这个类型的糖尿病应该称为消血,其机理应该是气虚血虚。血的量少了,气的量少了,满足不了人体细胞对能量、物质的需要。血的量不足时,为了优先保障重要器官组织细胞所需要的营养量的要求,就只有提高单位血的能量密度,也就是增加血里面的糖分含量,如果还是不能满足,就会不得已消耗脂肪、肌肉的细胞,丢卒保车,人就会变瘦。</p><p class="ql-block">郁则热。遇郁则热发,得疏则热退。糖尿病的病因是“郁”。</p><p class="ql-block">糖尿病的发病传变与伤寒类似。前期,平素身体健壮的平人、常人,病邪盛,同时人体的气血津液也盛,发病体现为三消,到了后期都是阴阳俱衰,气血俱虚,进入到厥阴的状态。平素身体虚弱的人,则由于虚的程度不同,糖尿病出现消的程度会有不同,千差万别;气血虚,虚极的人患糖尿病可能没有三消的表现,一开始就是厥阴的状态。</p><p class="ql-block">血糖、血压增加其实是人体自我调节的一种方式。血糖、血压为什么高?实际上就是人体机能有阻滞的地方存在,有病位存在,《黄帝内经》:“正气存内,邪气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的机体是高度复杂自动化、智能化的自适应控制系统,可以看作是一个能根据环境变化智能调节自身特性的反馈控制系统,因为有水饮、湿热、痰湿、淤血等阻滞,雍疾,或有泄漏,宣疾,就有病位存在,导致相关器官组织对气、血、津、液的需求,也即细胞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就得不到足够量的供应,人体就会启动应急机制自动提高供应物质的单位强度,高血糖、高血压就会出现了,只有这样才能够供养末端的病态需求,这是物理。如果服药后,相应的营养成分还是到不了末端,解决不了末端的问题,末端又不断向机体发放指令,我这边不够了,赶快给我送,这个指令始终存在,所以药要不停地用,你高一点儿我就给你压下来,使机体末端或病位,始终处于缺乏的状态。</p><p class="ql-block">单纯的降血糖,是人为地破坏人体原有的自我调节机制,最终会导致重要器官组织细胞因为缺乏营养,缺乏能量与物质而衰亡。糖尿病的消瘦,是脂肪、肌肉细胞的衰亡造成的。心衰,肾衰的根本原因,也是细胞衰亡造成的脏器功能下降。糖尿病足,是局部组织缺血,细胞得不到营养,死亡化脓,更是显而易见的,最直接的明证。血糖控制的再好也难逃并发症,甚至有些血糖控制指标良好的病人比那些指标控制较差的人并发症来的更早,尤其身体机能已经衰退的老年人这种情况更为明显。</p><p class="ql-block">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细胞物质与能量缺乏,并且得不到满足,才应该是糖尿病的根本原因。</p><p class="ql-block">丹溪曰∶“消渴宜养肺降火生血为主。三消者,多属不生津液,宜四物汤为主。”应该是糖尿病治疗的主旨。组方应该以四物汤为基础,临证加减,尤其是发病多年的患者,更是应该以固精,补气、补血、祛滞、化瘀为主,恢复、强化人体自身的生化功能。</p><p class="ql-block">为什么消渴病患(糖尿病)的尿液是甜的?电视剧《医道》中的韩国的神医許浚给出了答案。</p><p class="ql-block">是因为肾虚,宣疾,泄漏,肾不藏精,营养流失,肾不化气,不能上济心肺,营养不足,肌肉消铄,血枯。肾虚和尿液会甜到底有什么关系?进入人口中之食物到了胃部之后,(消化后)全都会变成甜味,如果这些(甜味物质)流到膀胱(应当是肾),而热的气血成为精气,然后进入骨髓;剩下的气血成为油脂,而油脂的精华成为血和肉;再剩下的就会变成尿液。尿液的颜色呈现黄色,是因为它是剩下的血液。如果人体肾虚有寒,从一开始就不能筛选食物,会让谷物(水谷精微)的甜味直接混合在尿液排放出来,因此消渴病患的尿液是甜的。而且病患无法从食物中吸取养分,所以消渴病患会越来越消瘦。</p><p class="ql-block">消渴病患和脚气病患的病因虽然相同,都是因为肾虚,但是症状不同。你知道消渴病和脚气病的差异吗?脚气病也和消渴一样,是因肾虚所引起的疾病。脚气是二三月发病,五六月最盛,七八月消退;消渴是七八月发病,(十一月)十二月最盛,二三月消退。脚气是会凝固(气雍)的疾病,而消渴是会散开的疾病,春夏两季,阳气逐渐上升,会引发凝固(气雍,壅疾也)的疾病而治愈散开(气散,宣疾)的疾病;秋冬两季,阳气消退,引发散开(气散,宣疾)的疾病而治愈凝固(气雍,壅疾也)的疾病。</p><p class="ql-block">消渴有必须要避免的禁忌,是不可以饮酒,避免过度疲劳,以及要禁欲,同时也不能吃咸的东西,也不能吃油腻食物,以及不能吃芳草和石药。</p><p class="ql-block">我的看法,从中医的角度去分析,糖尿病的初期应该是肝郁化火,灼烧津液,肺津不足,六经属于阳明实证,标实本虚,上焦渴,出现了多饮,治疗以人参白虎汤、竹叶石膏汤;进而肝木纵克脾胃,脾胃功能强的人,土齐木化,中焦善饥消谷,出现了多食,治疗以葛根黄芩黄连汤、黄连温胆汤;最后是下焦肾虚不固,营养泄漏,血枯肌铄,宣疾发,出现了多尿,治疗以肾气丸、乌梅丸、柴胡桂枝干姜汤。糖尿病人,能春夏不能秋冬,秋冬季血糖值逐渐偏高,肾虚加重,农历十一、十二月最重。</p><p class="ql-block">周礼冬祭先肾之义理就在这里。祭先肾在于提醒人们注意,宣疾在冬季加重,如何固藏的更好,保养好肾。糖尿病病情轻重与季节相关,也是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具体客观表现,古之人不余欺也!</p><p class="ql-block">发布于 2024-12-16 20:5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