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似水流年。轰轰烈烈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已然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回首往事,无数知识青年用青春和汗水书写了不可磨灭的壮丽篇章。五十多年的风雨兼程,也唤起了我们对过往岁月的无限感慨与深刻记忆。</p><p class="ql-block"> 那是1968年的一个冬天,我和同学们一起,背起行囊,加入了知识青年下放的行列。11月1日这一天,我们集中在人民广场准备出发。这天,寒风料峭,人们都穿着冬衣。广场上人山人海,没有鞭炮声、锣鼓声、欢笑声,只有人们的互相道别声,有家长和知青互道珍重的话语声。我坐上车后,望着体弱多病的老妈,眼里不禁潸然泪下。啊,再见了爸爸妈妈,广阔天地我来了!</p> <p class="ql-block"> 离开城市和父母,<span style="font-size:18px;">独自步入社会,我</span>们来到了景德镇市三龙公社杨家大队插队落户。我们这些来自各个学校以及社会上的青年,成了最亲密的兄弟姐妹。现在已经过去五十多个春秋。透过历史的尘烟,回望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不禁令人思绪纷飞,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人生三种情谊最珍贵,最真诚,最永恒,这就是:一起同过窗,一起下过乡,一起扛过枪。这是一生弥足珍贵的同学情,知青情,战友情。</p><p class="ql-block"> 正是因为50多年前,我们一起“下过乡”,我们杨家大队的知青战友们,才有了这份弥足珍贵的知青情,才让我们这些本没有血缘的人,成为了兄弟姐妹;也正是知青这份最真挚的感情,却伴随着我们从少年,青年,一直到老年。</p> <p class="ql-block">这是1968年刚来到三龙公社杨家大队的部分男知青</p> <p class="ql-block">这是1968年刚来到三龙公社杨家大队的部分女知青</p> <h3> 我们不会忘记:曾经的杨家大队,和曾经关心照顾过我们知青的杨家老乡们。
杨家就是我们的娘家,是我们最深的乡愁,也是我们永远割舍不下的情结,我们走出校门后的人生之旅,就是从这里启航!
是他们,以其宽厚仁爱的情怀接纳了我们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们;
是他们,对我们这群当时还是年幼无知的孩子们在成长道路上的关心和爱护;
是他们,给我们生活上的体贴和关照,让我们远离父母在这里有了家的感觉;
是他们,带着我们到田间,去地头,攀山坳,穿树林,教给我们的农活和生活;
我们知青与杨家老乡们当年亲如一家的情景,尤如一幅幅情染的画卷,永存我们脑海之中!<br></h3> <p class="ql-block">这是1970年11月1日,杨家大队领导、带队干部同部分出席全市知青学习毛泽东思想先进个人大会的知青代表合影(我在前排左起第二人)</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不会忘记:我们这群永远的知青战友们。</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盘溪口养殖场开始,近百号来自各个学校的知青就形成了一个团结的整体,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由于情况的变化,我们又分配到了各个生产队。</p><p class="ql-block"> 从我们走进知青的那一天起,我们就:</p><p class="ql-block"> 同在一个锅里吃饭;</p><p class="ql-block"> 同在一个屋檐下睡觉休息;</p><p class="ql-block"> 同在一个小天地促膝叙谈。</p><p class="ql-block"> 干炒辣椒放点盐,饭依然那么香;</p><p class="ql-block"> 捞点泥鳅烧成汤,成了佳肴美餐;</p><p class="ql-block"> 偶尔吃点病猪肉,也象过年一般……</p><p class="ql-block"> 那一刻,让我们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 我们用欢声笑语,洗去每一天的疲劳; </p><p class="ql-block"> 我们用相互体贴,来遮掩对家人的思念。</p><p class="ql-block"> 我们同呆在一个知青小屋里嬉闹、玩耍、攀谈;</p><p class="ql-block"> 辛劳总是和欢笑相伴、汗水总是和开心同在⋯⋯</p><p class="ql-block"> 在以后的若干年内,我们从杨家陆续走向四面八方。现在许多年过去,有的是一分别再也没有见过面,也有很多人今天是第一次相逢,相拥,相聚,相欢。</p><p class="ql-block"> 这正是:</p><p class="ql-block"> 岁月如梭,</p><p class="ql-block"> 我们走过了半个多世纪;</p><p class="ql-block"> 岁月匆匆,</p><p class="ql-block"> 我们趟过了五十多个春秋。</p><p class="ql-block"> 岁月蹉跎,</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知青彼岸走向各自不同的港湾;</p><p class="ql-block"> 岁月沧桑,</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少男少女走向银发斑斑的老年群体⋯⋯</p><p class="ql-block"> 我们不会忘记:当年我们知青的带路人。</p><p class="ql-block"> 他们就是我们知青的带队干部。在杨家大队,有包括叶银、胡文彩、曾璞、吴炳怡在内的一大批领导干部。是他们:</p><p class="ql-block"> 视知青为儿女,将我们作为父辈对子女的爱,犹如天降甘霖,沛然而莫之能御;</p><p class="ql-block"> 视知青为学生,将我们作为师长对学子的爱,努力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p><p class="ql-block"> 视知青为战友,将我们作为战友之间的爱,与知青同甘共苦,引领我们经历难得的人生励练。</p> <p class="ql-block">当年村里的情景</p> <h3>这是1968年刚下放在盘溪口养殖场的部分男知青合影(1)</h3> <h3>这是1968年刚下放在盘溪口养殖场的部分男知青合影(2)</h3>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和一起下放在麦元里的钟良荣、陈建林合影</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不会忘记:我们曾经有过“知青”这个共同的称呼。2018年10月6日,是我们知青岁月的50周年,也是我们作为“知青”共同的50岁!</p><p class="ql-block"> 正是因为“知青”这个称呼,让我们得到了巨大的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 “知青”,一个特殊年代的名字,深藏在我们的人生中;</p><p class="ql-block"> “知青”,一个难以忘却的名字,烙刻在我们的心底里;</p><p class="ql-block"> “知青”,一个充满激情的名字,映照在我们的脑海中</p><p class="ql-block"> “知青”,一个记录史册的名字,沉淀在我们的记忆里。</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谈到他知青生涯时说:“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p><p class="ql-block"> 有位知青中的知名人士这样说,知青下放,让我们这一批知青读懂了“生活”这部大书,读懂了“中国农村”这部大书,读懂了“实际”这部大书。这些“书”上虽然没有字,却比有字的书要深刻得多,对人的教育作用要大得多。</p><p class="ql-block"> 面对晩辈,我们非常自豪,非常骄傲,就是因为我们当过知青!</p><p class="ql-block"> 知青岁月,让我们得到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 知青岁月,让我们接受了人生最有意义的锻造,</p><p class="ql-block"> 知青岁月,让我们留下了步履扎实的深深足迹。</p><p class="ql-block"> 我们把最美好的一段时光留在了那里;</p><p class="ql-block"> 我们把青春的芳华和理想献给了那里,</p><p class="ql-block"> 我们把少时的抱负和奋进定格在那里;</p><p class="ql-block"> 但我们认为:值得!</p> <p class="ql-block">这是知识青年劳动时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杨家大队,现在的杨家村已面貌一新①</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杨家大队,现在的杨家村已面貌一新②</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麦元生产队,现在的麦元里村也旧貌变新颜①</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麦元生产队,现在的麦元里村也旧貌变新颜②</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麦元生产队,现在的麦元里村也旧貌变新颜③</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麦元生产队,现在的麦元里村也旧貌变新颜④</p> <p class="ql-block">2018年,我们下放麦元里的五位知青重返村里①</p> <p class="ql-block">2018年,我们下放麦元里的五位知青重返村里②</p> <p class="ql-block">2018年,我们下放麦元里的五位知青重返村里③</p> <p class="ql-block">2018年,我们下放麦元里的五位知青重返村里④</p> <p class="ql-block"> 2018年10月6日,注定是我们杨家大队知青最难忘、最喜庆、最陶醉的大喜日子!</p><p class="ql-block"> 庆和楼朝阳厅,也注定是证明我们50年知青战友情得以相拥的最留恋、最激动、最忘返的纪念地!</p> <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 上午10点</span><span style="font-size:1.00em;">。五十年的翘首期盼,终于迎来了杨家大队知青们的大团圆。战友们来了,从景德镇来了,从本省外地来了,从外省各地来了!知青们陆陆续续来到这里,来到报到处,就如同阔别多年而回到了娘家!</span><br><span style="font-size:1.00em;"> 这一天等得太久,等得太累,等得太苦。“相见时难别亦难”,</span><span style="font-size:1.00em;">今天</span><span style="font-size:1.00em;">见面,让知青战友们沉淀了50年的激情一下子爆发出来⋯⋯ </span></h3><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span><span style="font-size:1.00em;"> 相聚一一五十年漫长企盼;</span></h3><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span><span style="font-size:1.00em;"> 相拥一一梦牵魂绕的心愿;</span><br><span style="font-size:1.00em;"> 相视一一寻找少时的记忆;</span><br><span style="font-size:1.00em;"> 相抱一一难以抑制的激情!</span></h3><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span><span style="font-size:1.00em;"> 一声“老知青”的称呼,唤起了昨天所有的记忆;</span><br><span style="font-size:1.00em;"> 一句“你好吗”的问候,拉近了岁月分开的距离。</span><br><span style="font-size:1.00em;"> 兄弟见面,手握住不放,这可是50年的等待啊!</span><br><span style="font-size:1.00em;"> 姐妹拥抱,紧紧搂着,这可是从闺蜜到老友的历史跨越啊!</span><br><span style="font-size:1.00em;"> 私聊密语,谈得多欢,半个世纪过去,一肚子的话憋的慌啊!</span></h3><h3>
</h3> <h3> “再聚首”联欢会在群主戴冬梅大姐的致词中开始了。冬梅大姐的致词是那样深情流露,一段“至尊、至纯、至善的知青情”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人。</h3> <h3>在沈金娥的主持下,知青战友们纷纷上台展示自己的多才多艺</h3> <h3> 冯上延的一段现代京剧《这些兵,急人难》,让人们重温了红色经典。<br></h3> <h3> 钟良荣铿锵有力的《一二三四歌》,仿佛把大家带进了那个激情四射的年轻时代。<br></h3> <h3> 刘毛毛浑厚扎实的演唱《打靶归来》,表现出了“谁说女子不如男”的飒爽英姿。<br></h3> <h3> 余招莲演唱的《我的快乐就是想你》,表达了我们分别50年的心情:“昨日的浪漫,难忘的记忆,一点一滴烙印在心里”。<br></h3> <h3> 罗木根演唱的《梨花颂》,道出了“长恨一曲千古思”的深情韵味。<br></h3> <h3> 陈建林演唱的《淡定人生路》表达了我们共同的心声:“早已经不再年轻,习惯了从容淡定”。<br></h3> <h3> 戴冬梅演唱的黄梅戏《女驸马》选段和表演的舞蹈《离别草原》,展示了大姐的多才多艺。<br></h3> <h3> 沈金娥的诗朗诵《忆知青岁月》,把我们带回到那个蹉跎岁月的难忘记忆。<br></h3> <h3> 陈春苟的《恰恰舞》,证明了男人同样可以婆娑多姿;最后,一首大合唱《团结就是力量》,荡起了全体知青战友心中的涟漪,也把整个联谊会推向了高潮⋯⋯<br></h3> <h3> 大家沉浸在欢声笑语之中,沉浸在轻歌曼舞之中,也沉浸在对昔日知青生活的回忆之中⋯⋯<br></h3> <p class="ql-block"> 50年前我们盘溪口的相聚,酿造了一坛陈年美酒;</p><p class="ql-block"> 50年后我们的重逢,共同来开启久盼的佳酿,为珍贵的知青情谊干杯!</p><p class="ql-block"> 酒宴开始啦!这是重逢的喜宴,这是欢乐的庆宴,也是我们“知青”50岁的寿宴。这里,没有隆隆的鞭炮声,也没有乐队的奏乐声,但却有着大家发至内心的道贺声,有着知青之间真诚的碰杯声,大家举酹推盏,千杯不醉,为难得的50年重聚干杯!为珍贵的知青情谊干杯!</p><p class="ql-block"> 这是因为,知青情谊像一首诗,意境隽永而耐人寻味;知青情谊像一首歌,高亢激越而激动人心;知青情谊像一壶酒,醇香四溢而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欢乐的庆宴终会散席,喜庆的帷幕终会落下,但知青战友们的友情总是难分难舍!</p> <h3> 50年过去了,我们知青们的这份情难舍难分。知青是梦,相互牵掛;知青是魂,嵌入心田;知青是金,沉沉甸甸;知青是缘,一世相随;知青是路,越走越宽!<br></h3> <h3> 我们已经老了,但当我们知青聚集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感觉:我们还年轻!当年惜别,今又重逢,希望知青战友们以今日为起点,冀望此类活动常态化。知青间的交流,交心,交往,关顾,关心,关爱——永远在群里,永远在心中!
我们约定:60周年再相聚;甲子周期再相拥!
我们拉勾:不见不散,一个人都不能掉队!
<br></h3> <p class="ql-block">50年来,我们知青有过几次聚会①</p> <p class="ql-block">50年来,我们知青有过几次聚会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