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闲谈

迎红

<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办公室墙壁上用透明胶带贴着一幅字,上书“风物长宜放眼量”七个大字。这是我在五年前因岗位调整,更换办公室时手书的,当时只不过想着要自勉,用了毛主席的金句来鞭策自己,不想一贴就是五年。如今白色的宣纸已经泛黄,警句却还常记心头。</p> <p class="ql-block">  算来我前前后后习字的时间已经不短了,但中途辍笔的次数也不少,因此我自认为不是个好学生。记得一位书法前辈跟我说过,如果每次写字总对自己不满意,那就说明本身在进步,意为“眼高手低”,眼界总是先人一步的,反之,则代表着裹足不前甚至是退步。这五年来,我天天看着这几个字,初时觉得这里不好,那里也差强人意,时间长了,竟觉得整体马马虎虎,越来越顺眼,又想起前辈的话,才知道自己是明显退步了。</p><p class="ql-block"> 虽然我不是个好学生,但习字将近十年,对写字“小白”来说,多少也有点粗浅的经验和“心得”,现如今凡事讲究个总结,想到辍笔经年,总要用文字作个小结,一则为自己梳理梳理学习的思路,二是想以此来承前启后,争取能继续进步。</p> <p class="ql-block">  总结起来,我认为习书有三要。</p><p class="ql-block"> 一是要“师父领进门”。书法要“入门”,得要引路人。这个引路人主要是指帮你寻找方向的老师。我刚开始写字的时候,全凭一腔子热情,再加一股子执着的性子。随便寻了外公以前习字的一本字帖(帖名已不记得),在学生用的米字格纸上依样画葫芦地乱描,一个字可以重复写上几百遍。不久,我这样的练习方法被一位前辈大哥看到了,他马上发现了我的不妥之处,没过几天,下班后他带着我来到了时任区书协主席的蓝兴龙老师处。蓝老师的工作室设在市中心,三言两语之间,蓝老师就已经明白我的问题出在哪儿,他拿出一本回宫格教程《颜勤礼碑》,打开一页,一笔一划地向我传授了颜体的笔法要意,并在一张毛边纸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颜”字,然后将字帖送给我,嘱我回去多写多练。此次的“教学”虽然前后仅花了短短的半个小时时间,但让我终身受益匪浅,蓝老师的指导让我眼界大开,从此时起,我才知道什么叫做“写字”,前后折腾了一个多月,这才算真正入了书法这扇大门。</p> <p class="ql-block">  二是修行要靠自身。“无他,但手熟尔”,任何事物的成功都需要基础的堆砌,对于一个书法新手来说,我认为首先是技能的掌握,而技能的掌握则离不开千百次、甚至千万次的练习,强调的是肌肉记忆,唯有将技能掌握到炉火纯青、游刃有余的地步,才能登堂入室,尝试进入艺术的殿堂。</p><p class="ql-block"> 而坚持练习是非常考验人的一件事,首先得有时间。对于这点,我始终信奉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除非特殊情况,一般来说,总说自己太忙没有时间的都是为自己找理由。我曾见过一位部门“一把手”,工作非常繁忙,但他每天早上六点准时来到办公室,就在这上班前的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见缝插针地临帖练习,一年四季雷打不动。我还曾与一位女书友交流过,她的孩子刚上小学,自己又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差不多每天睁开眼就是连轴转,但她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书法作品就在省级书法大赛中入展,成绩瞩目。而她的临帖则是在深夜进行,她说每天在孩子睡下后就是自己的时间,每天的习字时间前后不少于三小时,让人感佩不已。因此,是否有无时间只是客观因素,最主要的在于自己有没有恒心与毅力。</p> <p class="ql-block">  三是要“取法乎上得其中”。指的是书法立意要高,习字要了解书法的本源。随意选取自认为“好看”的字贴来临习当然可以提高练习的兴致,但很可能会绕了远路,浪费了功夫,写出来的东西缺少根基。</p><p class="ql-block"> 我刚开始在蓝老师的指导下从颜体入门,当时总觉得这种字体不好看,笔划粗壮、不灵动,甚至觉得呆滞。但是坚持了个把月后,越写越有感觉,深深地喜爱上它雄浑、朴拙又富于变化的风格。在习字的过程中,我还认真了解了颜真卿的生平,看到了他坎坷跌宕而又光辉灿烂的一生,由衷地敬仰他高贵的道德品质。我临习《颜勤礼碑》大约有三个多月的时间,之后在蓝老师的引导下,开始临写王羲之的《兰亭序》,从楷书转到行书,再到智永的《集字圣教序》和赵孟頫的《前后赤壁赋》。</p><p class="ql-block">习字有多少益处?我的体会一可以修身养性。写字需要慢慢写,即使是行草也需要时间来涵养,欲速则不达;二可以增广知识。通过反复临习古代经典范文,可以厚植文化底蕴;三可以结交益友。共同的兴趣爱好让相互间不认识的人汇聚在一起,交流学习,产生思想碰撞,有助于个人的能力提升。</p> <p class="ql-block">  闲谈于此,高楼上见日已西斜,时近岁末,天寒风渐,心中忽如万马踏过。不由感叹人生短短数十载,天地乃大,只得一瓢饮,而“风物长宜放眼量”,人生又是无限的,可以笔书,可以纵论,横竖撇捺,尽显铮铮风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