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行走云台古道

执着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近日,随户郑州外驴友乘车到云台山景区的云台古道进行了实地溜腿锻练,冬日里的阳光明媚,登高望远放飞心情,不虚此行,收获满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云台古道是一条早已被废弃的古代商道,它北起山西省陵川县南至河南省辉县铁匠庄村,位于5A级景区云台山风景区中,属尚未开发区。那里有风景如画的高山草甸,行走云台草甸,一望无际之间百家岩高170米,隙缝间古松苍翠,古人称“柏岩”。还有“岩下平坦可容百家”之说,全程九公里左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详细的徒步路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辉县市薄壁镇上铁匠庄村北头下车,徒步一路向西,有岔路靠右行。看见部队围墙上行,道左边有以前挖沙留下的大坑,沿坑边路前行到部队围墙。沿部队围墙外继续上行,尽头有铁丝网,向左边有个山谷小桥,小桥左端数米处有个铁丝网大门。小桥旁边的铁丝网被人破坏可以过人。过铁丝网后向右就进入青口古道的石板路了,沿路开始上山。石板路约有3m宽可以行车,坡缓徒步不累。一直盘旋到悬崖的二栈土路上(路较宽也可行车)。在悬崖二栈U形土路上行走到接近U的底部时的左边向上有石板路,路口有红布条标志。沿石板路向上继续前行。到达三岔路口时,向右是之字形上山古道。古道在两悬崖间折返而上,(因徒步中未记录多少拐,权且称之24拐,以后驴友数清后纠正)。24拐在距山顶垭口1/3左右时路较陡。山顶的垭口名曰“夹驴缝”。过垭口后,沿之字形古道继续前行20分钟,就到达了山顶。山顶有座古庙,地图显示为“老爷庙”,里面敬的是关公,应该是年代久远的古驿站所在。山顶较平,夏秋季节,䓍绿花香,被驴友们称之为“高山䓍甸”。沿石板古道继续走,见有一个三岔路口向右走(另一路来自云台山百家岩经一线天、南坡、臭水的),此处修武县林业局立有护林站牌。沿右向石板路继续向山里挺进,过三枪、到兴隆掌,在老董家补充能量和热水后,原路返回200m左右,在破败的石屋前小桥左转。沿石板路上山下山,经小兴隆、外寨、羊圈沟(实际都无人居住)、进口店村到一斗水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云台古道修建于公元908年的宋代,是当时山西通往首都汴梁(今河南开封)最近的一条官道。这条古道不仅是白陉古道的一部分,还是晋豫古商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连接了山西的饮羊河村和河南的铁匠庄村,沿途经过多个驿站,如一斗水村等,这些地名至今仍保留着古道的印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云台古道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它是当时人员和物流的重要通道,促进了山西与中原地区的经济交流。古道路面由青石条铺设,宽约3米,坡陡处有防滑石条坎,路边还保留着等距离的大石块防止路基塌陷。沿途可以欣赏到风景如画的高山草甸和峻峭的太行山风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如今,云台古道虽然已被废弃,但依然保留着历史的痕迹和自然的美景。徒步穿越这条古道,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自然的壮丽,是一次难得的文化和自然体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有年代久远的古驿站,沿途可以看到峻峭的太行山风光,古官道就从云台山的高山草甸穿过,在古官道上,官道宽大约有3米,青石条铺地路面,在坡陡处还有防滑的石条坎,路边还跺有等距离的大石块防止路基塌陷,路边还保留着不知道哪朝哪代的古驿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青口古道保存的基本完好。仔细察看青石铺就的路面,平石和“把石”(立石)交叉铺筑,每铺一块平石,就栽一把石,把石深埋路面,看上去象石条,坡陡地方加密把石。这样不仅防滑,也可以在山洪爆发时分解水流,保护路面石头不被山洪冲起,增加了路面的稳定性。越是陡峭的地方越是紧凑,路面舒缓则相距较远。靠近垭口,道路之字转折,每到弯处,条石把石连续,呈弧形转折,精细工整。古道路边安卧有巨大的、错落有致的、随山势起伏的护栏石,至今依然坚固的安卧在古道边,护卫着古道行人的安全。特别是为保护之字形盘旋官道不被山洪或泥石流冲毁淹没,古人在靠近垭口的石板道之上边,砌起了梯田式的层层弓型石坝,把山上的滚石、泥石流等拦在了层层石坝之上,从而保护了古道历尽数百年的风雨沧桑至今未被山洪冲毁,完好不断。真心叹服古人的勤劳和智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古道者,古来人世跨空移时、运往行来之途;贯朝穿代、纫忧缀乐之线。” ——《古道歇棚记》在中华几千年文明历史的烟尘中,曾经存在一些这样的古道,她们夹杂在古代漫漶的山水之间,充满未知的危险和诗意这些道路所承载的,不只是马背上的货物而已,还有路的这端与那端的文明。沿着古道,张謇曾不畏艰险,出使西域;文成公主为了民族大义,远嫁他乡;成吉思汗一展雄心抱负,远征欧洲大陆……,这些道路不仅仅是表面的崇山峻岭、大漠黄沙、苍茫草原,还有厚重的历史,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b></p> 早出晚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