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掉到洞房里——喜上加喜

秋水伊人

<p class="ql-block">歇后语小故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喜,即喜庆。人有喜怒哀乐,凡遇到称心如意、愉快高兴的事皆称喜。俗话说“月到中秋分外明,人遇喜事精神爽”。宋代以来,民间流传一首《四喜》诗:“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语言直白,通俗易懂,确实都是喜事。但民间所指的最大喜事莫过于男婚女嫁,也就是洞房花烛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有人揣摩汉字,将笔画拆开来,说“喜”字是男士和女士站在一条平行线上,一个是你,一个是我,两个人张着大口,开心地大笑。但文字学家有另外的说法:喜字中的两个大口,并非代表人的嘴巴,而是汉字演变到楷书后的形态。“喜”字的初文是一架大鼓,上一个口是鼓身,下一个口是鼓座。还有的在鼓的周围画的虚点,表示声音的震动。为什么以鼓为喜呢?因为在古代,凡有喜庆之事必击鼓,以示庆贺。由此可见,解释虽然不同,但对“喜”的内涵却有共同之处。人们在高兴的时候,其兴奋的状态是一样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双“喜”临门。将两个“喜”字的笔划左右连接,看似一个字,即“双喜”(囍)。虽然字典里没有这个字,但人人都认识,因为在婚礼上和结婚的新房中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一个中国式的喜庆符号,男女婚嫁是“双喜”,贺喜者和被贺者也是双喜,俗称“同喜”。也可用在其他方面。红纸黑字,喜气洋洋,或者在双喜之外加以装饰,附以花卉和喜鹊等,更是增加一番情趣,衬托出喜庆的气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婚姻是人生大事,也是喜事。“宴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邶风·谷风》)这句话虽然出自一个弃妇的哀怨,反而更衬托出新婚之喜。古人重礼,《礼记·冠义》说:“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也就是说,在于端正仪容、表情严肃、说话和顺。这一切都要从“冠礼”起,因为举行过冠礼,就是成人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礼记·昏义》说:“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所谓“以事宗庙,以继后世”,也就是对于宗族的繁衍和延续,不能断了香火。结婚的“婚”字,最初没有“女”旁,而“昏”原作“昬”,是唐代为避李世民之讳而改为“昏”。昏者,晚上也,昏礼为晚上举行的礼仪。古代为什么结婚要在晚上呢?《说文解字》:“婚,妇家也。礼,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从女、昏,昏亦声。”孔颖达疏:“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名焉。必以昏者,取其阴来阳往之义。日人后二刻半为昏,以定称之。”又,《礼记·郊特牲》:“昏礼不用乐,幽阴之义也。乐,阳气也。昏礼不贺,人之序也。”又,《曾子问》:“嫁女之家三夜不熄烛,思相离也。娶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现在,这些礼制早已改变,不但在白日迎娶,而且钟鼓鞭炮乐之,酒席宴之,热闹非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么,歇后语:“蜘蛛掉到洞房里——喜上加喜”是怎么回事,蜘蛛怎么与喜联系上了呢?原来蜘蛛古称“蟢子”。民间所谓“乾鹊噪而行人至,蜘蛛集而百事喜”,喜鹊和蜘蛛就都成了一种兆喜的动物了。喜鹊兆喜的民俗比较多见,什么喜上眉梢,喜在眼前等等,而嬉子(蜘蛛)在民俗中不多见,能见到的是一根丝上吊着一个蜘蛛的图饰,叫喜从天降。所以因此衍生出歇后语:蜘蛛掉到洞房里——喜上加喜。</span></p> <p class="ql-block">喜从天降(民间剪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