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走近千佛寺,方知对山有座铁佛寺。从知道铁佛寺到走进铁佛寺,历时五年之久。期间,也曾多方打探,有的听说过没见过,有的没去过不知情,还有的寻觅过无结果。凡此种种,令人扑朔迷离。原来,铁佛寺隐藏于石窑沟深山之中,因寺庙洞藏匿山野、曲径通幽、山高路远、人迹罕至,故鲜为人知,成为一处神秘之地。</p> <p class="ql-block"> 壬寅之年,季春时节。相伴好友,真正踏上秘境寻踪铁佛寺之旅。</p> <p class="ql-block"> 铁佛寺位于交口县石口镇山神峪村石窑沟的大山深处,海拔1638米,距千佛寺约8公里。寺庙坐落于悬崖峭壁下丛林的天然洞穴中,坐西向东,洞深约50多米,宽约20多米,约1000平方米,可容纳1000余人。洞口高约10米,洞内最高约30米。洞里还有许多小洞穴,内供一些小佛像。在洞内约三分之二处顶部还有一层洞穴,整体呈二层状洞穴,人虽无法攀登,但可探视上方洞口,因光线较暗,上洞有多深,只能想象而已。若追溯洞之成因时间,寺庙建于何代,一无史书记载,二无历史考证,只能大致推测而已。</p> <p class="ql-block"> 据史书记载,宋徽宗皇帝时,有一年全国大旱,各地寺院都在做佛事祈雨,天仍未下雨。一日,宋徽宗夜梦一村一寺,醒来随画草图一张,派大臣寻访此村和寺庙。大臣们跋山涉水,最后来到交口石窑沟一带,按图一对照,此村此庙正是宋徽宗梦中所见寺庙——铁佛寺。后来,人们就在铁佛寺做佛事祈雨,全国普降甘霖。此传说究是真是假,我们无法考证,也不得而知,但如今的铁佛寺洞底深部,还有水珠不断渗出。在靠天吃饭的久远年代,每遇大旱之年,山神峪村附近十里八村的乡民,不畏山高路远,山大沟深,纷至沓来,走进铁佛寺敬香祈雨,每求必应。如按此传说推测,宋徽宗在位(1100-1126年)时,铁佛寺就已存在,距今约900余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此行,我们一行四人,早从交口县城出发,驱车到千佛寺,与陈俊生向导会面后,转乘皮卡车,挺进石窑沟。沿着弯弯曲曲、坑坑洼洼的山道,颠簸行进。沿途岔道很多,幸好向导引路。一路颠簸前行中,听着脚下车轮与路石撞击之声,心生敬畏,好在时隔不久,因坡陡路险,转入徒步登山。沿着林间崎岖狭窄的山道上行,一会儿穿梭于丛林中,一会儿跋涉在沟壑边,一会儿踩着绵软枯叶,一会儿垫着坚硬碎石,稍不留神,就有手被荆棘划破,脸被枝条打着,人被枯叶滑倒的危险。无奈只好顺着林间山道艰难跋涉前行,此时,万道霞光直射而下,顿时给陡滑的小路带来些许光照,沉浸于回归大自然的自由行走中,丝毫不觉得跋涉之艰难。</p> <p class="ql-block"> 阳春三月,天虽不算热,人却汗流浃背,当把快乐撒在山路上、树林里、草丛中,还满是一种由衷的开心。据陈向导介绍,这山中景色随季节而变幻出不同的色彩,以闲适的心境领略大自然风光,哪里风景好,就在哪里随便停下来,懒懒地小歇静观一会,与好友闲聊逗乐,随手拍摄最真实、最自然的美景,返璞归真,借此留下瞬间的永恒。一路匆匆而行,目无旁顾地跋涉着,除了感觉劳顿外,更有即将到达铁佛寺的喜悦。路,在脚下延申,渐行渐陡,突然间,在毫无思想准备下,就进入一处密林,抬头仰望,眼前是一座高山密林,远处还隐隐约约能看到一处悬崖石壁,此时,陈向导右手一指说,那就是铁佛寺了。我情不自禁地大喊一声:“铁佛寺,我来了!”</p> <p class="ql-block"> 走近山洞口,透过树林,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庞大的石窟山洞,就像天造地设的一孔大石窑洞,顿感阴森可怕。走进洞里,只见约三间丹塌遗存的石片砖瓦房,有大梁柱3根,门板几块,盖房条木若干,早已成一片废墟,顿生一种凄凉之感。再看洞壁有不少小洞穴,还供奉有一些小佛像,此情此景,让人遥想当年寺庙香火缭绕、香客不断的情景,佛号悠扬,佛光普照。时过境迁,昔日情景虽不在,但遗存遗址尚存。</p> <p class="ql-block"> 由是,我想起了郭雪萍诗人的一首诗句:你带着厚重,从时光中走来,荣辱兴衰,化作岁月的对白。站立成风景,在香火缭绕中膜拜,巍峨殿宇,可是你永恒的天籁?踏着尘埃,寻着你的美好,晨钟暮鼓,风调雨顺,响亮的依然是你醉人的姿态。站在洞口,欣赏着眼前一颗硕大古老的不知名的树,据摄影师陈树青说,这颗树叫色树,象征着吉祥。据说,在这颗树前上一缕香,就可让没有爱的人很快找到爱的归宿,让身体不好的人从此健康平安,让厄运缠身的人否极泰来。可想当年在这颗树前,一定寺庙香火不断,佛号悠扬。这虽说是传说,但也表达了人们的一种美好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作者简介】解德辉,1962年生,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人,2022年于吕梁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综改办)退休。网名“宁静致远”。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吕梁市作家协会会员、吕梁市文化和旅游协会理事、离石区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吕梁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太原市传统文化研究会会员、太原群众文化学会会员、汾州文化研究会会员、《萧乡文学社》作家、国际摄影协会会员、吕梁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吕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武当山文化研究会顾问等。喜欢访古问道,感悟山水人文,秉承“在题材选择上挖掘历史厚度,在红色文化中寻找精神高度,在现实生活中探求艺术鲜活度”,坚持在行走大美吕梁中,传承历史人文。1989年以来,在《学习与研究》(中央)《光明日报》《中国乡镇论坛》《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日报》《前进》《山西工作》《山西农经》《政府法制》《山西法制报》《吕梁文学》《百年红印》(灵石)、《吕梁日报》《吕梁晚报》《文化晋中》《掌上吕梁》《吕梁发布》等报刊、新闻媒体发表各类文章300余篇。出版了《红色吕梁》《印象离石》2本书,被收藏于《吕梁市图书馆》《晋绥兵民博物馆》;《云梦风雅》一书(新华出版社)收录其撰写19篇文章。《吕梁市志》“艺文篇”,收录其撰写的《品读碛口古镇》一文。开办《行走大美吕梁》(个人)微信公众号,已发表460余篇文章。</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