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精神属花草》,——齐辛民先生的大写意花鸟,作者:安慧

辛民艺术中心

<p class="ql-block">齐辛民,原名齐新民,1935年生于山东淄博,1963年毕业于山东艺专(现山东艺术学院),书画家、教育家。1986年调入淄博书画院为专业画家,现定居北京。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山东省中国画学会艺术顾问,齐白石纪念馆艺术顾问,淄博书画院名誉院长,淄博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北京辛民艺术中心画院院长。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展览,并担任全国花鸟画邀请展第三届至十四届评委。作品《看新磨》《洪水到来之前》入选第四届全国美展,《朝晖》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花鸟画展最高奖,《醉秋图》入选全国首届中国画展并入编《中国美术全集》。 艺术成就:入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宣部重点工程图书《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当代美术全集》《世界华人美术名家年鉴》《中国现当代书画名家印款》《中国当代花鸟画》《中国当代艺术家系列光盘》《人物》《丹谱》等。 个人出版:《荣宝斋画谱·动物篇》230卷、《荣宝斋画谱·花卉篇 》231卷,《画中的三笔》、《大匠之门》(五卷)、《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齐辛民》(被称为大红袍)等画集几十余本。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天津艺术博物馆、山东省美术馆、齐白石纪念馆等收藏。</p> <p class="ql-block">《一代精神属花草》(用在画集里的)</p><p class="ql-block">——齐辛民先生的大写意花鸟</p><p class="ql-block">安慧</p><p class="ql-block">写意精神是中国画的文化基因,也是中国民族艺术的本质。中国画从形而下到形而上,脱离了物象的束缚,把精神作为精神来表现,将内心里形成的精神意义,诉诸精神的观念和关照则是中国画写意精神的最高标准。黑格尔在《美学》中提到:理念越占优势,艺术等级越高。据闻毕加索对张大千说:“真正的艺术在东方,最好的艺术在中国。”这说明中国的写意艺术,作为民族艺术的审美核心,早就屹立于世界艺术之巅。潘天寿先生“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之论断,在世界艺术多元化的今天更具现实意义。中国画的写意精神足以支撑民族艺术与西方艺术并驾齐驱。</p><p class="ql-block">作为中国大写意花鸟的领军人物,齐辛民先生的作品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和时代气息,他的整体艺术风貌体现了对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创新,成为当代中国大写意花鸟画家中的佼佼者。齐辛民先生在传统的基础上,融汇现代学院派艺术教育、西方绘画色彩和民间美术营养,他的思想情感始终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最终融入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形成了独特的大写意艺术风格。他的艺术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他以情意出发,以情趣下笔,天真质朴、野趣横生。常以夸张的形体、简练的线条、强烈的色彩,表现花鸟的神态、气韵,赋予它们鲜明的个性和情感。这种不落窠臼的表现,源于他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和独到感悟。他的画面题材新颖、色彩绚丽,构图大气磅礴,笔墨豪放洒脱,形象生动传神。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将其定格在画面上,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无论是花鸟还是动物,在齐辛民先生的笔下都充满了勃勃生机。</p><p class="ql-block">齐白石画虾、画螃蟹、画青蛙、画算盘、画耙犁,也画苍蝇,所画多为儿时所见或身边之物。白石老人五十岁进京,仍思衰年变法,并发出“饿死京华,公等勿怜”之豪迈壮语。齐辛民先生秉承了齐白石的艺术精神。他出身贫苦,幼年丧母,备尝人世艰辛,成年后又踽踽独行于求艺之途,性格内向木讷,个中辛苦难与人道。所幸后来遇到夫人秋萍女士,艺道坎坷得良伴,此中甘苦两心知,方得以无后顾之忧投身艺术创作。退休后,他负笈京华,效仿前辈,图谋变法。他亦从浓浓的乡土情怀中撷取灵感,从传统花鸟画题材中阐发新意。</p> <p class="ql-block">天人合一</p><p class="ql-block">“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总框架,也是中国画美学的品格。以现代人的理解,就是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和谐发展。这不仅是哲学家所追求的崇高目标,也是传统中国绘画精神之旨归。</p><p class="ql-block">齐辛民先生画荷花,喜用浓墨重彩衬托其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他画牡丹,寓意不在荣华富贵,而是彰显大国气象与民族繁荣昌盛;他画猛禽、画仙鹤,以人物画的构图,将儿童的天真烂漫赋予物象之无拘无束;他画猛虎下山也画三阳开泰,画飞龙在天也画骏马风驰。他也喜欢画小动物,简笔大象,把小动物放大了画:兔年画兔,鼠年画鼠,均以人格化的描写,赋予动物以人的性格、情态、思想、意味,写尽人间众生相。他的艺术语言朴实无华又风趣幽默,尤重视精神境界,追求意外之意,味外之味,总能令观者忍俊不禁或会心一笑。他的画面造型、构图构思皆以喜庆吉祥立意,充满了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和赞颂。</p><p class="ql-block">齐辛民先生的作品表达了他对人与自然共生、和谐相处的认识和理解,笔里行间传递的都是人与人、人与植物、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这种对自然之美的赞颂,不仅反映了画家的艺术追求,也传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就题材而言,齐辛民先生为中国花鸟画开辟了新天地,他不仅在题材上拓宽了后学的视域,更于精神层面,冲破了自元以降笼罩在传统文人画上方的清高、孤寂、独善其身之内美,升华为和谐、热烈、美美与共之大美!这种气度与胸怀,一方面来自齐辛民先生自身的性格禀赋,一方面也映照了时代精神。</p><p class="ql-block">齐辛民先生的艺术建立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细致入微的观察之上,他将自然万物的生长规律与人类社会的生存法则进行了深入思考,用自己的筆墨方式重現大自然的美景。他从自然转化为艺术,以“天人合一”为根本,关照自然、体悟生命、领悟世界,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大写意艺术。</p> <p class="ql-block">以色写色</p><p class="ql-block">齐辛民先生是一位敢于用色、善于用色的艺术大家。他以中国民间色彩为基础,融合西方材料,常用高纯度的中黄、柠檬黄、紫罗兰、朱膘、草绿、湖蓝、西洋红等颜色作为背景,甚至直接以色彩涂抹,与浓重的笔墨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这种独特的色彩运用,强化了现实生活本身的色彩对比关系,将民间艺术的审美意识与文人画的修养巧妙融合,注入了他鲜明的个性特征,形成了蓬勃、宏大、明丽、苍拙的色彩风格。</p><p class="ql-block">齐辛民先生的画面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笔墨与重彩相得益彰,呈现出强烈的现代感和鲜明的时代精神,完全突破了中国画以水墨为上的传统理念。他大胆地将书法中北碑的力度融入花鸟画的笔墨,以色写色,以俗入雅,将艳丽的色彩与金石笔法相结合,笔触朴厚苍润,色彩绚丽而不轻浮,使传统写意画从水墨的阴柔之美转换为现代的阳刚之美。他勇敢地抛弃了古人表达情怀的方式,开辟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道路,这条道路正是现代艺术创新之路。在历史的转变中,他从文人画走向大众,继承了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大写意画家的艺术精髓,为中国大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拓宽了道路。</p> <p class="ql-block">“不了之了”</p><p class="ql-block">在形式美的创新方面,齐辛民先生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他的一些作品追求富有意味的形式,构图突破常规,创造出许多新颖的章法和样式,这与他独特的生活经验和情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善于利用留白以营造意境,以“无”胜“有”,追求“笔不周而意周”“不了之了”之情味,给观者更大的想象空间。他精心构思,在留白和疏密之间寻求巧妙的平衡,使画面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空间感。</p><p class="ql-block">在齐先生的作品中,留白是视觉上非常重要的部分,起到决定画面结构的关键作用。他强调平面化的艺术语言,突出形式感的独立价值,古人常说:“密不透风,疏可走马”。他通过形式结构的调整组织画面,对笔墨形式进行破旧立新,突破程式,在现代与传统之间权衡掌握,将自己的气质、气度、气势以及性情、性灵都融汇到对笔墨的控制收放有度中,引发观众与他的情感产生强烈共鸣。这种充满现代意味的绘画语言,源自他青年时代的恩师张茂材先生,他继承了老师的创造,又与自我融合,将传统写意花鸟画的经典情态发展到现代形式的写意情态。齐辛民先生在大写意花鸟画的道路上开辟了新的领域,在中国画新时期以来的转型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气韵生动”</p><p class="ql-block">齐辛民先生在笔墨技法上精心钻研,力求创新。在其笔墨结构中,源于书法的内在运动成为表现的重要内容,不再斤斤计较于“形”,而是追求“画成随手不用意”的无意识的境界,他用笔恣意纵横,任意直写,尽展古朴野逸的气韵之美。线条苍劲有力,似疾风骤雨,又如竹叶青葱,通过线条的律动变化传达出内心的激情和魄力。他大胆革新传统皴擦技法,创造性地运用干笔、破墨等手法,使花鸟走兽的质感和肌理更加丰富多样。他继承了传统大写意画高简的精髓,又融入现代艺术的构成美学,笔触简洁而奔放,寥寥数笔,就能勾勒出花鸟的神韵,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p><p class="ql-block">南朝谢赫《古画品录》提出的“六法论”中,“气韵生动”被视为最高标准,也是中国画评判的根本大法。“气”,代表个性、神气、大气、骨气、气魄;“韵”则包含韵味、韵律、节奏,以及对生命精神的感悟和气质的品味,可谓是“质”的体现。气韵兼含笔墨与人品,中国画要达到“气韵生动”的境界,每一笔一画间都必须注入画家的情感、哲思、学养,个性气质自然流淌其中。古人所说的“气”与现代人通常讲的“气质”,具有一致性。古人说“人品不高,落墨无法”,“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画品即人品,画家的才情学养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艺术风华才能在腕底绽放。</p><p class="ql-block">齐辛民先生在他的《浅说大写意》一文中阐述:“大写意是创造,是把繁琐的细节去掉,创造出以简代繁的造型,更高标准意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形而上的意境,是一种气度、神韵、生动的气韵,是画家人品修养的精神境界。吴昌硕‘画气不画形’、潘天寿‘气要盛势要旺’,大写意之途一步一层天,最高层是画修养,画家的人品高度决定画品的高度。作品最感人的是精神而非形体,作品的感染力即画家的人格魅力。”他还撰写了《画中的三笔》等专著,深入总结自己的艺术思想和创作体会。这一切都源于他勤学苦练的实践,他的才情、思想、学养、功夫在笔墨中自然自由地发挥。他直抒胸臆、真情流露而非刻意雕琢,可谓“随时皆得真趣味,不能言其所以然”,最终达到物我合一的意趣神韵。他的风格和情感表达使作品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能够深深打动观众的心灵。他在继承民族艺术精华的同时,不断革故鼎新,形成了风格鲜明独特的“齐家样”。</p> <p class="ql-block">[结语]</p><p class="ql-block">中国画的写意性作为中国绘画美学的传统,不仅张扬了画家的艺术精神,也回归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发掘和弘扬写意精神,可以将其转化为现代艺术的基因和元素,有利于推动艺术家在新时代创造出具有民族精神风貌的优秀艺术作品。齐辛民先生的艺术实践为中国画坛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力推动了中国画的现代转型,在百年来中国画的发展进程中树立了里程碑式的意义。他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作品本身,更在于他对中国画艺术精神的传承与发展,为后世树立了宝贵的典范。</p><p class="ql-block">作者:安慧,原名安慧珍,艺术学博士。</p> <p class="ql-block">安慧,女,菏泽市牡丹区人。艺术学博士。美术史论与艺术实践双修,启蒙恩师董伯固先生,硕士师从北京交通大学易晓教授,博士师从著名美术史论家、书画家刘曦林先生。中国建筑师协会室内分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蒋兆和艺术研究会会员。原为高校美术专业教师,现为北京荣宝斋画院刘曦林访问学者工作室助教、班主任。</p>